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真题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67875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807.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真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真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真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真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真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真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真题课件(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 外 文 言 文真题.感悟中考郑母初级中学 程云霞一、(2011上海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4题。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特设一桌,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非故也,何罪之有?”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云耕者入坏冢而得 ( )( )答案:说 获得,得到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B.不是这个原因,(你)有什么罪呢?C.(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D.不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你呢?【

2、解析】选A。“故”是故意的意思,“何罪之有”是倒装句,正确语序应为“有何罪”。3.“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_。(用原文语句回答)答案:误触台倒,玉盏俱碎4.本文表现了韩魏公_的品质。【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品质的概括。韩魏公非常喜欢的一只玉盏被官吏不小心摔坏了,而韩魏公没有责备他,可见韩魏公的宽容大度。答案:待下宽厚附【译文】韩魏公做北都的知府,表兄弟中有人献上了一只玉盏,说是耕地的老农进入毁坏的墓穴后得到的,内外没有一点瑕疵,真的算得上是稀世宝物。韩魏公特地准备了一张桌子,把玉盏放在上面,并且用玉盏盛酒,来劝那些客人。突然一个官吏不小心把桌子撞倒,玉盏掉在地上摔坏了,在座的都很吃惊害怕,那个官

3、吏跪倒在地上等待降罪。韩魏公神色没有什么变化,笑着对在座的各位官员说:“物品坏了自有自己的时间(都是会坏的)。”对那个官吏说:“(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二、(2011内江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5.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啖粥而读音:_ 义:_辄以水沃面音:_ 义:_答案:dn 吃 zh 往

4、往,总是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以天下为己任。译文:_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译文:_答案: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_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的作用。答案:岳阳楼记 揭示主题附【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发愤苦读,有时晚上疲倦了,就用冷水冲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因为被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做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

5、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他经常说:“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三、(2011聊城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目不见睫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注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注】庄跻: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8.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楚庄王欲伐越 齐师伐我B.此智之如目也 其家甚

6、智其子C.王之伐越,何也 无丝竹之乱耳D.庄王乃止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解析】选B。B项中两个“智”分别解释为“智慧”和“认为聪明”;A项中“伐”都是“攻打”的意思;C项中“之”都无实义;D项中“乃”都是“于是,就”的意思。 9.翻译下面的句子。自见之谓明。译文:_答案:(能够)自己看见本身(的不足)才是所谓的明智。10.读后,你想到了与此文主旨相关的哪个成语或俗语?答:_【解析】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结合文章内容,围绕“智慧”“战争”等选取恰当的成语或俗语。答案(示例):人贵有自知之明。 知己知彼,百战百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附【译文】楚庄王想要攻打越国,庄子规劝说:“大王想要攻打越国,是为

7、什么呢?”楚庄王说:“他们的政治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道:“我害怕智慧(就)像眼睛(一样),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事物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自从败给秦、晋(两国后),丧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是军队软弱;庄跻在(我国)境内做了盗贼但是官吏们不能阻止,这是政治混乱。大王(你的国家)政治混乱军队软弱,并不在越国之下,却想要攻打越国,这(就)是智慧像眼睛(一样)。”楚庄王就停止了(攻打越国的事宜)。所以了解某件事的困难,不在于看见别人(如何),而在于看见自己(如何)。所以说:“(能够)自己看见本身(的不足)才是所谓的明智。”四、(2011宁波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王右军年减十岁时,

8、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注】王右军:王羲之。减:不足。大将军:王敦。钱凤:人名,字世仪。孰:熟。从:纵。11.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1)屏人论事( )A.当门的小墙 B忍住C.退避 D除去 (2)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B与“阴”相对C外露的 D通“佯”,假装答案:(1)C (2)D

9、12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大将军甚爱之A怅恨久之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C小大之狱 D宋何罪之有【解析】选B。例句“之”是代词,B项“之”也是。A项“之”是助词;C项“之”是结构助词,的;D项“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13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找到大将军和钱凤“大惊”的原因,即“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用自己的话回答即可。答案: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14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答:_【解析】此题考

10、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王右军听到大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知道自己会被处死,于是假装熟睡,可见王右军非常机智、沉着。答案: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附【译文】王羲之不满十岁的时候,大将军十分喜爱他,常让他在帐中睡觉。王敦曾经先起身出帐,王羲之还没有起来。一会儿,钱凤进来了,命人退避商量大事,都忘了王羲之还在帐中,就谈背叛朝廷的计划。王羲之醒来后,听到他们谈话的内容,知道自己没有活的道理了,于是佯装流口水弄脏自己的脸和被子,假装睡得很沉。王敦他们刚刚密谋到一半,才想起了王羲之还没有起,两人十分惊慌,都说:“不得不除掉他!”等到揭开帐子,却见王羲之满脸唾沫,相信他确实是睡得很沉,王羲之于

11、是得以保全性命。五、(2011舟山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18题。阮孝绪传(节选)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注】出继:此处指把孝绪过继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王晏:南朝齐尚令。后因贪财专权被杀。绵纩(kun):指丝织品。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坐:因事入罪。15.解释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闻者咸叹异之 ( )(2)不服绵纩 ( )(3)孝绪度之必至颠覆 ( )答案:(1)认为奇异 (2)穿 (3)估计 16.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屡至其门 B.故人不独亲其亲C.安陵君其许寡人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解析】选C。C项中的“其”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其他三项都为代词。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译文:_答案:等到王晏被杀死,他的亲戚都因此很害怕。18.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疏通文意后,根据阮孝绪的语言、行动描写进行分析概括。答案:不爱财(不慕富贵);孝顺

13、;有远见。附【译文】孝绪七岁时,过继给堂伯阮胤之。胤之的母亲周氏死后,有遗产一百多万银两,应该属于孝绪,孝绪一点也没要,全部给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亲,听说此事的人,都对孝绪既叹服又惊异。孝绪十六岁的时候,他服父亲的丧事期间不穿丝织品的衣服,即使是蔬菜有滋味也要吐出来。表哥王晏富贵显赫,常常到他家去,孝绪估计他必然会闯祸倒霉,听到王晏的仪仗到来的声音,就跳过篱笆逃跑,不跟他见面。他曾吃酱,觉得很好吃,问酱从哪儿来,说是从王家弄来的,他便呕吐出来,把酱倒掉。等到王晏被杀死,他的亲戚都因此很害怕。孝绪说:“虽是亲戚,但不结党,怎么会牵连到我们呢。”最终获得赦免。六、(2011金华中考)阅读下面文

14、言文,完成1921题。纯孝之报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选自世说新语)【注】铛(chn):平底浅锅。贮录:储存,收存。遗(wi):给予。袁府君:袁山松,晋朝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未展:来不及。军人:这里指官军。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母好食铛底焦饭 ( )(2)袁府君即日便征 ( )答案:(1)吃 (2)出征20.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