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65180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5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 复习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 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假如你是汉武帝时的一名学生,你要进 入全国最高学府接受教育,你必须去那里 ? A长安、太学 B洛阳、书院 C 南京、国子监 D曲阜、孔庙 2、.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 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A.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 应出发 C. 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 性出发 3、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在一部古代中 国的百科全书中有关于选种原理的明确记 载”,此书是: A农政全书 B齐民要术 C农桑辑要 D氾胜之书 4“视

2、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 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 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 思想 5表2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 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6郑燮的墨竹图,修竹数竿,顾盼有 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 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 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特点,属于( ) A原始岩画 B中国文人画 C汉代 帛画 D民间绘画 7“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 底波澜”是郭沫若称颂哪位诗人而写一副对 联?( ) A屈原 B辛弃疾 C杜甫 D李

3、白 8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 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 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 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 弃疾 9“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 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 反映了 A. 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 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 用” 10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 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 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 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 )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 得货卖。”这反映了

4、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 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影响 政府管理 11.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 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 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 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2“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 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 宗羲 13、史书记载:宋朝对外贸易额远远超过 以往任何时候。导致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 原因是 A.指南针的广泛应用 B.国家疆域的扩大 C.儒学的发展 D.社会秩序的稳定 14、秦始皇泰山封禅时留下了泰

5、山刻石 ,相传其稿本为秦丞相李斯所书,唐人 称颂其“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 ,方圆绝妙”。据推断,该刻石使用的一定 是 A篆书 B草书 C楷书 D隶书 15、右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它蕴含 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是中国书法艺术 体现了中国汉字象形特征 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 展示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结合 A B C D 16、大型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中有这 样一段解说词:“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 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这个国度” 是指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17、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 像,曾有感而发地说:“瞧!伏尔泰

6、对面的卢梭, 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 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 性格”是指 A以理性思考社会,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与法 制 B反对教会的封建束缚,主张“信仰得救” C批判君权神授,提出天赋人权,建立民主共和 国 D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主张三权分立 18、普朗克曾这样评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成 就:“这个原理在物理世界观上所引起的革 命,只有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引入才能与之 相提并论。”文中的”这个原理“是 A日心说 B相对论 C量子 假说 D万有引力定律 19、“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 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 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

7、智无能为力”,“ 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 应是 A. 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 D 空想社会主义 20、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 业革命的成果是 A. 蒸汽机车 B. 内燃机车 C.电 力机车 D.汽车 21、近代西方某著作阐述:“变异通过自然选 择的作用,使得一些物种适应现存环境的特征得 到发展,这些适合生存的物种发展起来,而另一 些不适合生存的物种就自然灭亡随着这些特征 越来越突出,由此就产生了更高级的物种。”这种 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A有力地冲击了神创世学说 B开辟 了微观物质世界研究的新途径 C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开创 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8、22、1820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 大地丰富了现代社会生活。推动互联网产 生的主要条件是 A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 B 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 C报纸、广播传媒的普及 D 电视机的成功发明 23对人类社会史前史的研究,始于19世 纪中后期。下列著作中系统探讨人类社会 史前史的是 A物种起源 B国家与革 命 C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D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2420世纪初,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经 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的科学 家是 A.普朗克 B.麦克斯韦 C.玻尔 D.爱因 斯坦 25“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 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 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

9、中一切过程都是连 续变化的观念。”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是由 下列哪一问题引起的? A研究热辐射 B揭示时空本质 属性 C解释光电效应 D预测未知行 星方位二、材料题(共4题,共50分)26(18分)思想的演进和技术的进步,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 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 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 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段独白 材料二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 可以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

10、少。如果有 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材料三 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的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 是非常革命的。 材料四 当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在欧洲大陆上造成血腥和暴力的悲剧时,在 英国发生了一个变化,这个变化,使得围攻巴士底狱和滑铁卢战役在相形之 下似乎无足轻重了。全部近代历史上没有别的事件曾更惊人地影响了普 通人的生活。 (美)海斯世界史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欧洲历史上哪两次思想解放 运动?(2分) (2)材料一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材料二中对“人”的认识有何新的发展?(4分) (3)材料三中所

11、说的伟大人物有哪些?(3分)这些人物 提出的一系列思想原则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 些原则有哪些?(4分)材料中所说的“法国行将到来的革 命”是指什么?(1分) (4)材料四中所说的“这个变化”是指什么?(1分)写出 这次变化中“惊人地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的三件事例。(3 分) 27、(11分) 材料一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 。 管子.牧民 材料二 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 已,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已用,为已死,不 可得也。民不为已用,不为已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 不可得也。 荀子.君道 材料三 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

12、君之本也 。 淮南子.主术训 (1)试比较一下,明清之际的君主专制批 判思想与以上古代民本思想有什么异同? (5 分) (2)为什么会有这些异同?(6分)28(10分)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 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 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 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 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 。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 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

13、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 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 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 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 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 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 想的变化。(3分) 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 局限性?说明19世纪初西方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理 性王国”的反应。(3分) 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 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从研究 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 的原则是什么?(4分)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