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化与现代化关系的论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860730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性化与现代化关系的论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理性化与现代化关系的论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理性化与现代化关系的论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性化与现代化关系的论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性化与现代化关系的论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性化与现代化关系的论述1 理性化与现代化关系的论述摘要:当西方世界的大多数国家早已完成现代化并进入后现代时,大部分非西方 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才刚刚起步。人类文明的差距自18 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 迅速拉开,西方世界率先步入了工业文明实现了现代化,开始引领整个人类文明 的发展。这个问题引发了众多后人的关注和思考,学术界研究最多的是马克斯 韦 伯关于西方资本主义的起源的观点,即新教伦理催生了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精神, 而理性化便是这种精神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本文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 通过对理性化与现代化关系的分析,得出的观点是理性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本质 要求,现代化反过来对理性化有强化和巩固的

2、反作用。一、 理论渊源1.1 理性化理性化在社会学领域是指人们在确定行动目标和采取行动时,为了实现更高 的效率,对目标和所需手段 (工具)进行的选择, 这些工具和手段具有较高的效 率,使目标实现的更快、更容易。1理性化,又称合理化,二者的英文译文均为 rationalize。而 rationalism一般译为理性主义。理性主义现在一般认为是由 笛卡儿的理论发展而来的, 当时的理性主义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 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理性化可以看作是一种精神状态,而理性主义 则是一种倾向、 主张,二者叫法不同, 但本质意义是相同的, 本文中不刻意强调 二者的区别,在下文中根据不同的

3、语境两个词都有运用。 在韦伯那里, 理性化的概念既包括个人行动和观念的理性化,也包括社会的 各种制度、 组织和结构的理性化, 简单说来就是人的理性化和物的理性化,更具 体一点可以分为个人的理性化、经济的理性化、行政的理性化、法律的理性化、 文化的理性化。 理性化的特征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效率。即完成某 件事的最快最有效的方法选择;(2) 量化。指事物可以以数字的形式进行计算; (3) 可预测性。因为事物可以用数字来计算,所以可以根据一定的条件预测其发 展过程及结果; (4) 祛魅化。社会破除传统的神秘主义,理性主义开始统治人们 的头脑; (5) 非人性化。理性化的结果虽然提高了社

4、会生产的效率,却造成人与 人之间情感的冷漠,科层制便是最好的例证。1.2 现代化现代化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的变迁,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 渡,主要表现在政治的民主化, 经济的市场化, 文化的祛魅化、 世俗化、大众化。 经典社会学家们已经对社会的现代化特征有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如孔德的 军事阶段、 过渡阶段、工业阶段, 迪尔凯姆的机械团结社会和有机团结社会,腾 尼斯的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 韦伯的前现代社会和现代社会。 从中可以看出, “军 事阶段社会”、 “机械团结社会”、 “礼俗社会”、 “前现代社会” 所反映的都是传统理性化与现代化关系的论述2 社会的特征,而“工业阶段社会” 、

5、“有机团结社会”、 “法理社会”、 “现代社会” 则反映的是现代社会的特征。二、 理性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分析2.1 理性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本质要求韦伯把“理性化”看成是西方文明的独特现象和普遍趋势,并通过“合理 性” 、 “理性化”、 “理性主义”等概念来把握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过程。 2他认为现 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发端于西方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由新教伦理所提倡和强 化的资本主义精神,这种精神的核心价值观便是理性主义。在韦伯看来,“资本 主义精神的发展完全可以理解为理性主义整体发展的一部分,而且可以从理性主 义对于生活基本问题的根本立场中演绎出来”3韦伯的社会变迁理论的核心概念 是理性化,在他看来,

6、人类历史的演进和社会变迁都是个人和社会生活的理性化 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的行为逐渐由非理性走向理性。新教伦理的理性化特征 推动了近代欧洲在经济、 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理性化进程, 由经济的理性逐渐蔓 延到了社会其它各个领域, 从而使西方社会由传统的资本主义过渡到了现代的资 本主义,最终导致西方社会远远领先于非西方社会,形成了全新的生活生产方式, 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由此可以看出韦伯对理性主义的推崇。 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韦伯明确指出欧洲宗教改革的初衷 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但它间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新教所倡导的伦理包括路德的职业观,加尔文教的恩宠论和预定论

7、, 清教的禁欲 主义, 这些伦理道德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最核心的表现便是理性化的发展。新 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就是通过自由劳动之理性组织、法律、行政机构、 理性 主义等中介变量, 层层分析,阐述宗教伦理这种神秘的力量如何产生了有利于资 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社会精神气质(ethos ) ,论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 亲和性( affinity) 。 4而在经济活动中,最大限度的追求经济利益的理性主义 便是这种精神的核心特征和本质要求,主要体现在理性的个人和社会行动、理性 的技术、理性的企业组织、理性的法律和经济伦理、理性的管理制度(科层制) 等个人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韦伯得出结论, 资本主义

8、曾存在于所有东方宗教,然 而东方宗教却不能导向近代资本主义,甚至连萌芽都没有, 究其实,是因为它们 缺乏禁欲的基督新教所持有的资本主义精神,即理性的生活方法论。5在现代社 会,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大众文化等的发展都离不开理性主义的支撑。 在我们大力肯定理性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大促进作用的同时,一些学者也 提出异议,他们认为西方文艺复兴之后所形成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与非西方国 家文明的交流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承认理性化有 其固有的局限, 韦伯的观点也具有文化决定论的嫌疑,我们的确需要认识到这一 点,过分沉迷于理性就会陷入笛卡尔式的“唯理主义”。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新古 典主

9、义经济学认为, 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 不可能完全认知世界。 如果片面强调 人的理性,就会陷入虚无的“乌托邦” ,将导致“致命的自负”。但我们更应该看 中的是它的正面作用, 只有这样, 现代化才是可能的, 即理性化是现代化的前提 和本质要求。2.2 现代化对理性化地位的强化和巩固。理性化与现代化关系的论述3 学术界在研究理性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时,大部分学者所研究的都是理性 化对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而忽视了现代化对理性化的反作用,本文对这一问题进 行初步探讨。 现代化的社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结构和功能日益分化, 社会的各个部 门、子系统高度依赖、 密不可分, 理性主义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10、小到社会 个体,大到社会群体、 社会组织、 社会制度乃至整个社会系统,那么整个社会系 统就必须在理性法则的指导下进行,否则社会就会出现各种矛盾和冲突。例如一 个现代企业组织,其理想的管理模式应该是理性化的科层制,要求企业各部门、 各个员工权责明确、 职务分工、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制定严格和明确的条例、 规则和准则,按章办事。假如其中的一个员工违法了企业的管理条例但是通过“人 情关系”而逃避了惩罚, 那么其他员工便有可能如法炮制,采取同样的方法来逃 避惩罚,那么最终的结果便是企业腐败盛行、组织系统瘫痪。 对于个人来说也是 一样,一个乡下人到了城市不适应城市人斤斤计较、人情冷漠(理性主义的表现

11、 和结果)的作风,同样的一个城市人到了乡下也不理解乡村浓厚的人情法则,这 是因为城市代表的是现代社会,它依赖理性主义的法则运行, 而乡村所代表的传 统社会则依靠共同的情感来维系,依照人情法则办事。 可以这样理解, 在现代社会小到个体, 大到社会组织一旦按理性主义法则组 织起来,就必须时时刻刻遵循理性的法则办事,并明确和进一步强化理性的地位 和重要作用。 这样个人才能适应现代社会而不被社会所淘汰,整个社会系统才能 正常运行。三、总结综上所述,可以认为理性化是现代化的“催化剂”,是现代化产生和发展的 必备条件,现代化必须以理性化为前提, 现代化的社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理 性化的社会 , 包括个人

12、和社会组织系统等的理性化;现代化则是理性化的“强心 剂” , 由理性塑造的现代化的个人和社会必须明确和强化理性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以期获得自身发展的持久动力,通过这种强化和巩固作用, 可以使理性化深深根 植于人们的意识领域。 理性化和现代化二者之间相互促进,不可分割, 没有理性 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现代化理性化就失去了“市场”。1 郑杭生 .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 :335 2 钱再见 . “理性化”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J.2009:50 3 马克斯 ?韦伯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4 侯钧生 .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二版)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8) :130 5 刘自学 . 理性化:现代化的本质韦伯对西方兴起的解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04: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