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历年高考文言文——精校版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856566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2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历年高考文言文——精校版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历年高考文言文——精校版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历年高考文言文——精校版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历年高考文言文——精校版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历年高考文言文——精校版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历年高考文言文——精校版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历年高考文言文——精校版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文言文训练 1 答案5、【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 “ 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解题技巧】 解答本题,考生要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境来推断,特 别要注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的辨别。一般来说, 选项中有的是教材中出现过的 (如“ 归” 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有“ 吾妻来归 ” ,“ 庶 几” 在庄暴见孟子中有 “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 ),这体现了由课内指向课外的原则, 考生只要熟读课文,稍加迁移即可明确;对于陌生的实词,考生一方面可根据语境 加以判断,另一方面可运用排除法确定答案。 【参考答案】 B(容止

2、:仪容举止。 “ 止” 即有“ 居住、止息 ” 意,所以此词不单指 “ 形貌” 。) 6、【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 “ 筛选文中的信息 ” 的能力,考查重点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 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能力层级为C。 【解题技巧】 解答本题,考生要先准确理解题干要求,细读选项,找准原文中的答题区域,比 对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是否一致。运用排除法,确定答案。 【参考答案】 B(表现其妻之贤惠,表现其妻子之贤、明事理,表现其妻把文章看的很 重。) 7、【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 “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的能力,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 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能力层

3、级为C。 【解题技巧】 考生解答本题,首先要整体理解原文内容,把握人物、事件,尤其要准确把握原 文内容的细节。然后审题,准确理解题干要求,将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对照,比较 异同,确定答案。考生对于表述内容较多,语句较长的选项,可以根据内容对语句 进行切分,分别考察。要特别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细节、事件前因后果以 及人物官职、行为、评价等是否与原文相符。 【参考答案】 C(“ 西兵未解 ” 、“ 盗贼暴起于江淮 ” 指西部边境战争威胁未能解除、江淮地区盗贼 作乱,并非指 “ 西兵进攻江淮地区 ” 。)8、【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 “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古文翻译

4、要求以 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解题技巧】 语句翻译一般考查点为重点词语和句式。重点词语如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词、 多义词、通假字、指代词等;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疑问句及固定格式。 尤其要注意不能以今解古,断章取义。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准确无误:字词对2 译,直译为主;句式、标点要和原文保持一致。通顺流畅:语句自然、规范,不 拗口;符合现代汉语语言习惯,要特别注意语句中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单双音节 等现象的落实。语言典雅,富有感情色彩,把作者的态度、情感准确表现出来。 【参考答案】 (1)用出嫁时的衣服 (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

5、可以知道了。(要点: 殓、介宾结构后置、主谓倒装句式、甚) (2)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要点:使、 累其心、抑、判断句) (3)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 (要点:所交、一时、邪)附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秋天,我的朋友宛陵梅圣俞先生从吴兴来看我,拿出他悼念亡妻的诗 作,并悲伤地说: “ 我的妻子谢氏死了。 ” 请我写一篇墓志铭来安葬她。我当时没有 空闲写作。 过了一年, 他写了七八封书信来, 书信中没有不提到给谢氏写墓志铭的。并且说: “ 我妻子是已故太子宾客谢涛的女儿、希深的妹妹。希深父子当时都是举世闻名的人,

6、世家荣耀。谢氏生于一个富盛的家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总共过了十七年就去世 了。死的时候,用出嫁时的衣服 (给她 )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 就可以知道了 。 可是谢氏却安适自在(不嫌弃)。治理家庭,有她自己的办法,家里的饮食器皿, 虽然不是很多,但(饭菜)一定做得精细又有味;我们的衣服不论旧的新的,都一 定清洗得干干净净,并缝补得整整齐齐;所居住的房舍虽然简陋卑微,但一定把庭 院洒水清扫得干净整洁;她的一言一行和日常起居,都很和悦从容。我一世贫穷由 来已久,外出时有幸能与贤士大夫共游而感到快乐,回家则能见到我妻子的淡静怡 然从而忘掉烦忧。 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

7、帮助吧。 我经常与士大夫交谈,谢氏多从屏风后悄悄听我们谈话,过后,她对某人的才能、 品德好坏以及时事的得失都能作出评价,都评说得有条有理。我在吴兴做官,有时 从外面喝醉了回来, 她一定会问: ,今日和谁饮酒这么快乐呢?? 听说是与贤能的人饮 酒,就高兴;如果不是,就感叹道: ,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 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 这一年,南方大旱,她仰头看见飞蝗而感叹说:,如今 西夏的战争威胁还没有解除,天下苍生赋税很重、生活困难,盗贼又在江淮地区强 势出来作乱,而且天又大旱、飞蝗灾害又来。我作为妇人,死了还得能有夫君埋葬 我,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 她之所以能安然面对贫困

8、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是因为她 见识高明而且懂得道理多才能如此。(此处翻译值得商榷,应该是两个方面,一是 安居贫而不困,一是性识明而知道理,对上文的总结。可翻译为:她能安然面对贫 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的情形,她见识高明而且懂得道理,大多像这样。“ 之所以 ” 可不必译出。)哎 !她一生受我贫困所累,而去世后也没有得到厚葬,只有文字可以 彰显她的不朽。而且她的平生尤其懂得文章是最珍贵的;死后能得到这样的墓志铭, 希望能以此安慰她的灵魂,而且弥补我的悲痛。这是我经常向您请求为她写墓志铭 的原因啊。 ” 像这种情况,我能忍心不写吗? 3 文言文训练 2 答案 1、【答案】 B 【解析】夺:改变。见陈情

9、表:“舅夺母志。” 2、【答案】 A 【解析】第一个“之”可理解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可参考劝学“蚓无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第二个“之”的作用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3、【答案】 A 【解析】是说徐勣的政勣,是说徐勣对修史的建议,是说徐勣侍奉皇帝。 4、【答案】 D 【解析】错在“蔡京 , 提出异议,但皇帝 , 的看法”。而文中“或言翰林 学士未有出外者”的“或”是不定指代词“有的人”的意思,并不就是指蔡京。 【答案】 (1)常常违心地奉承二人,徐勣并没有稍稍降低自己的品节。 (2)各人有各人的志向,我哪能因为利禄改变它呢? (3)特别受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此感到惋惜。

10、 译文: 【解析】 第(1)题 3 分:大意 1 分,“曲意”、“降节”各1 分。 “降节”可译为“降低品格”“降低操守”“降低节操”“降低气节”; “降”译为“改变了”也对。 第(2)题 2 分:“易之”1 分,语气 1 分。 “以”一定要译为“因为”,“之”可以为“它”,也可不译出。 “易”译为改变、改换、更改;译为“交换、换取、容易、轻视、代替”,不 得分。 第(3)题 3 分:大意 1 分,“为 , 所”1分,“惜之”1 分。 【参考译文】 徐勣字元功,是宣州南陵人。被举荐为进士,被选举为桂州教授。朝廷的军队 讨伐交趾(今越南),转运使发文征召徐勣从军。运军饷的道路凶险瘴气弥漫,服 役

11、的百姓大多躲避藏匿,(官府)捕获一千多人,使者命徐勣杖打百姓,徐勣说: “这些人的确有罪,但都是些饥饿瘦弱困乏之人,不能承受杖打,姑且染黑臂膀以 示警戒,这样做就可以了。”使者发怒,想要连同徐勣弹劾,徐勣据理力争,秉持 自己的主张,使者不能强行改变。舒亶听说他的名声,将举荐他为御史,徐勣不齿 他的为人,拒绝不回应。徐勣担任通州通判,海边有防护大堤,废弃未曾整治,每 年海水泛滥成灾,百姓以此为苦。徐勣亲自督促防卒防护筑修,堤成,百姓依赖徐 勣的功绩好处。徽宗即位,升迁为中书舍人,修订神宗史。当时绍圣年间结党 结盟的现象在朝中还存在,人怀贰心,来阻挠新政。帝对徐勣说:“我每次听百官 进谏回答,不是

12、欺诈就是谄媚,只有你是骨鲠之臣,是我所倚赖的。”诏令与蔡京 共同校订五朝宝训。徐勣不愿与京供事,坚决拒绝。迁任翰林学士。国史长时 间未能修成,勣说:“编修神宗正史,已经历14年了。未能成书。这是因为元 佑绍圣年间的史臣好恶不同,范祖禹等专门主管依靠司马光的家藏记事,蔡京兄弟 纯乎采用王安石的日录,各自著述,所以评议一片杂乱。当时辅相之家,家藏4 记录,哪一家能没有呢?我认为应该全部取用,参验修订是非,集成大典。”帝认 为言之有理,命徐勣起草诏书警戒史官,使他们尽心选取剔除,不要使史书失实。 徐勣与何执申一起在宫中随侍皇上,蔡京用皇上旧宫僚的身份,常常曲意逢迎两人, 徐勣未曾稍稍降低节操。请求归

13、省看望生病的亲人,有人进言说翰林学士未有出京 的,帝说:“勣请求谒告归省罢了,不是离开朝廷,(你们)怎么想要轻易改变他 的诉求。”大观三年,为太平州知州。应召觐见,极力阐述茶盐法已成为百姓苦痛, 帝说:“因为财政用度不足,(所以推行茶盐法)。”勣回答道:“生财有道,理 财有义,用财有法。现在国库空虚,只要陛下明确诏令有关部门,研究商议,勉力 行事就可解决。”帝说:“长时间没见你,今日一见才听到美芹之献。”蔡京从钱 塘应诏回京,用隐晦的言辞打动徐勣,说:“您的功勣在伯通(何执中,字伯通, 与蔡并为左右相)之上,伯通已经位居相位。”勣笑道:“人各自有自己的志趣, 我怎么能因为利禄而改变呢?”京惭愧

14、不能对答,勣也始终未被重用。因病辞世, 年 79 岁。勣正直公正,尤其被皇上礼遇推崇,却未被重用,当时的议论为他感到惋 惜。5 文言文训练 3 答案 1、【答案】 B 【解析】 A谢罪。 B拒绝;辞别。 C举起。 D都读 shu,多次。 2、【答案】 A 【解析】例句:为,介词,替。A替。 B成为。 C 因为。 D 被。 3、【答案】 D 【解析】明显与智谋无关。 4、【答案】 B 【解析】“看到朝廷腐败,皇帝又听不进谏言”不是阳城酗酒的原因,文中无 此表述。 【答案】 (1)正逢同乡郑俶要给亲人下葬,向别人借钱没借到,阳城知道了这个情况, 把绢都送给了他。 (2)(阳城)经常拿木枕和布被去典

15、押换钱,人们敬重他的贤德,争着买他的 东西。 (3)有个叫陈苌的人,探知(或“等候”)阳城领到了俸禄,常常前去称赞金 钱美好,每月总有所得。 【解析】 第(1)题中“会”,恰逢,正逢;“里人”,同乡;“亲”,父母;“贷”, 借入,借钱;“然”,这样;“举”,全,都;“与”,给。 第(2)题中“常”,经常;“以”,拿;“质”,抵押,作为抵押品;“重”, 敬重;“售”,买。 第(3)题中“候”,等候;“其”,代词,代指阳城;“往”,前去;“称”, 称赞;“获”,得到,所得。【参考译文】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阳城性情谦虚敬肃简约朴素,无论老幼,都一样对 待。远近的人都仰慕他的品行,前来求学的人接

16、连不断。当地的人有了争执,不去 官府而是到阳城处裁决。有一个偷盗阳城的树的人,阳城遇见了他,担心他会羞愧, 就退步躲藏起来。阳城家中曾经断了粮,派仆人去借米,仆人拿米换了酒喝,醉倒 在路上。阳城为仆人迟迟未归而感到奇怪,就去与弟弟一起迎接他,仆人睡在路上 还未醒,阳城就把他背了回来。等到仆人醒了,深深自责谢罪,阳城说:“天冷喝 酒,有什么值得责备的呢?” 山东节度府听说阳城是有德义的人,派使者送给阳城 五百匹细绢,告诫使者不允许再拿回来。阳城坚决推辞,使者把绢丢下就回去了, 阳城就把绢放在一边从未开封。正逢同乡郑俶要给亲人下葬,向别人借钱没借到, 阳城知道了这个情况,把绢送给了他。德宗征召他来朝,任命他做右谏议大夫,特 地派长安尉杨宁到他家送给他成捆的丝织品。当初,阳城未出任官职时,士大夫们 都思慕他的刚正的风格。等到他出任官职,担任谏官之后,士大夫们都认为他定会 为忠于职守而不惜死,天下的官员们就更加畏惧他。就职之后,其他的谏官们都就 繁杂锁屑的政事频频进谏,使得皇帝很厌烦,而阳城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