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乡城郊农业发展调研报告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855065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果园乡城郊农业发展调研报告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果园乡城郊农业发展调研报告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果园乡城郊农业发展调研报告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果园乡城郊农业发展调研报告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果园乡城郊农业发展调研报告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果园乡城郊农业发展调研报告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果园乡城郊农业发展调研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果园乡城郊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是统筹城乡发展、 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乡以建设“产业大乡、经济强乡、文化名乡、和谐新乡”为目标,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提升三业一转(制种、蔬菜、畜乳三大支柱产业) ,实施三项工程(万元增收工程、安居示范工程和先锋带富工程),建设三个园区(农业科技园、土地流转园、综合养殖园),强力推进 “2+2”示范乡进程, 加快我乡 “产业大乡、 经济强乡、 文化名乡、和谐新乡”建设步伐,推动我乡经济社会全方位、多层次、跨越式发展。为从总体上把握和摸清我乡农业

2、产业化发展情况,为领导完善决策部署提供服务,现对我乡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我乡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果园乡共 6 个行政村, 45 个村民小组, 3695 户,13620 人,耕地面积29778 亩,人均耕地面积 2.2亩。近年来,我乡主要以农民增收为主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形成了以日光温室、精细蔬菜、 规模养殖、 高效制种、高效园区,初步构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新体系,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在全区设施农业发展中起到了先导、示范和带动作用,全乡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一) 优势主导产业初具规模。一是温室产业,果园乡党委、政府为了扬长避短,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响应市

3、委、市政府关于建设“菜篮子”工程的号召,先后经历了“政府投资打建、专业化布局打建、合作社组织打建和农户自发打建”四个发展阶段。经过历年的发展,截止目前建造高闸沟日光温室小区、原北闸沟日光温室小区、中所沟日光温室小区、 原屯庄堡日光温室小区、西沟日光温室小区等;合计面积 1046 亩,日光温室片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5% 来自于日光温室种植,日光温室产业已成为我乡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是规模养殖, 小坝沟综合养殖示范园区规划占地面积400 亩,园区建设以乡党委“万元工程”为抓手,分猪鸡养殖区、肉羊养殖区、肉牛奶牛养殖区,和仓储加工区4 个区。以探索农户集中居住后发展设施养殖、培育万元养殖户为重点

4、,采取“政策引导,项目带动,畜种改良,科技服务”等措施,由村委会和合作社牵头,引进大场、大户先行投资,统一建设标准化圈舍,逐步引导农户由分散无序的畜禽养殖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转变,计划利用3 年引进大场、大户 40 户,建设农户标准化养殖小区3 个,打破村组界限入驻养殖农户 60 户以上,圈舍建筑面积达到13 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到 1.2 万平方米。 三是高效制种产业。主要围绕以东方公司等制种公司,在果园沟村建成百亩高效制种小区一个,集中示范推广网室制种品种,尤其近两年来,网式制种面积稳中有增,农民种植收入稳步提高。2010年全乡网式制种面积 534.4 亩(比上年增加92 亩) ,

5、全乡网式制种收入212.4 万元。(二)农副产品流通运输水平滞后。由于受到传统“重生产、轻流通”思想的影响 , 我乡农副产品流通渠道、 方式、体系建设一直处于落后的局面,农副产品流通水平低于平均水平。在流通渠道方面 , 导致渠道间成员的依赖关系呈现出多种形态, 从而影响流通渠道的效率。总体来看, 一是受市场价格的影响,一些作为蔬菜产业的拳头产品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比如洋葱、冬瓜,就今年来看,只是收回成本而已。二是城郊蔬菜基地建设的区域特色不明显, 专业化程度不高, 主导产品布局分散, 没有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仍然是“小而全”。有的村组乃至农户,虽然蔬菜种植面积极大,但样样都种,样样

6、都形不成规模,很难进入大市场、大流通。本乡蔬菜龙头企业少、规模小,缺乏带动力,对外开拓市场,对内联接基地、带动农户的能力不强,企业与农民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四是科技推广力度不大。蔬菜科技推广人员缺乏,蔬菜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落后于粮食,一些拳头产品,由于品种退化、栽培水平不高,导致质量下降,直接影响了农副产品销售。(三)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缺乏,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特别是全面取消农业税后,我乡农村土地流转显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地流转形式多样。我乡土地流转涉及面广,从流转土地受让对象来看,主要是农户和农户之间、农户和企业之间、农户和发包方之

7、间的流转,截止目前全乡流转面积为3331 亩(其中以租赁形式流转于各企业的是1402亩,农户之间转包的是829 亩,以其它形式流转的 1100 亩) ,占农村耕地面积的11% ,涉及农户726 户,占全乡农户总数的 19% 。二是土地流转的动机发生了变化。前几年,一些村级组织和农户为了完成税费上缴任务或避免土地撂荒受罚,把土地无偿甚至倒贴转包给它人,土地使用不仅没有收益,反而成为一种负担。近年来,乡村加快了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步伐,土地产出效益明显提高,不论是村组集体组织流转,还是农户自主进行流转,动机都是为了增加收入,二者的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土地流转的积极性提高。三是土地流转的范围不断拓宽。

8、取消农业税后,农民种田的成本有所降低,其惜地意识提高。流转的土地由当初主要是荒地扩展到了耕地等整个农用地。土地流转的对象由原来的本村内进行,扩展到外村、外乡,经营内容从种粮为主转向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农业产业以龙头企业。(1)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流转行为不规范。土地承包纠纷隐患较多。从调查情况看,土地流转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较明显,许多流转户都没有建立稳定的流转关系,流转期限较短,除农户之间的互换和少数企业租赁开发为长期外,其他流转形式一般为1-3 年,双方口头约定,没有协议的不在少数。 在签订的书面合同中, 也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有的业主流转合同绕开农户与村社签定;有的流转合同标的不

9、明,没有流转期限和违约补偿办法;有的对承包户、经营户、村集体三方的权利、义务界定不明,一旦发生纠纷,调解缺乏依据;这些都是将来产生土地承包纠纷的根源。造成土地撂荒无法复耕等。二是土地流转范围较小。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我乡土地流转主要发生在本村村民、企业之间,多数以村内流转为主,向科研单位和村外人员流转不足10% 。而且流转 50 亩以上的规模经营户仅有5 户,不到流转面积总量的1% 。总的来说,我乡土地流转还处在一个自发的、分散的、无序的小规模状态,大多数农户还没有因为土地流转而获得更多的收益,还没有因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臵,不能很好地适应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要求。

10、三是土地流转的纠纷大幅度增加。形成土地流转纠纷的主要原因:一是当初土地流转时双方没有签订流转合同或合同条款不完备,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流转的一方受利益驱动单方面撕毁合同;二是村集体组织当初为了完税或免税,组上为逃税把一部耕地未登记在册,有的耕地没通过农户的书面同意,将荒地、机动地、小农场户的承包地转包给第三方经营,这部分农户现在要求收回已转包的土地而引发纠纷。(四)水利设施资源配臵,我乡水利资源配臵除丁家闸和西沟村为河灌区,其余四个村均为井灌区,四个村共修建完善农田水利“U”型渠 35 公里,截止上年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9778 亩。膜下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通过几年来的不断推广示范也取

11、得了一定的成绩,近年来新打建的高校日光温室全部投入膜下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充分对水利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二、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乡农业产业化通过多年的发展,面对新时期健康顺利发展正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1、农民耕地分散承包经营成为制约产业化规模发展的瓶颈。农业产业化发展当中,农户零散经营方式已然不适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而现代农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上。由于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对现行的土地依法流转,集约化效益及多种经营形式理解不深。因此,农户耕地分散经营导致的产业化规模发展难度增大,成为制约我乡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2、基础设施配套滞后是影响农业产

12、业提质增效的主要因素。由于资金短缺,温棚建设分散等因素,日光温室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还有所欠缺,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效益发挥。另外,2000 年以前建造的1000余座一代日光温室规划设计滞后、温棚质量差、产量效益低导致规模优势不明显、全乡发展不平衡。3、农副产品缺乏规模, 流通能力低下。 除我乡小坝沟村冬瓜及西沟村洋葱产业、啤酒花等规模较大的产业外,其余农副产品均为农户散种,销售主要靠城区各大超市、菜市场进行批发零售,缺乏大的种植面积及需求商,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低,导致接受新品种及种植模式推广困难,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低。农户只注重短期利益,同时产品质量也无法保证。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缺乏强有

13、力的组织,合作社的运行规范程度也较低,农户的切身利益得不到维护,降低了市场竞争能力。三、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建议(一)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利用各种集会,“三下乡”活动等平台,采取举办培训班、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1、大力宣传 农民土地承包法 。使农民更深层次的了解农村土地的经营主体和各种流转方式,建立健全土地扭转体系等制度,搭建土地扭转交易平台,鼓励农户进行土地依法流转,解决产业化规模发展土地难集中的瓶颈问题。(二)争取资金,增加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改善农副产业硬件设施。为提升我乡农副产品质量品质打好基础。1、抢抓

14、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水利资金投入。2、积极争取国家改造项目和农机补贴资金。3、规范合作社,运行提高市场竞争力,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四、保障措施1、抓农民教育管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平台,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农民知法守法,深刻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教育农民如何利用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产品增产,增加收入。2、抓农产品生产设施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项目资金与自筹资金充分完善硬件设施狠抓蔬菜产量品质,为我乡农业发展保驾护航,保证我乡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3、抓市场流通建设以已形成的冬瓜、啤酒花、洋葱基地区域优势,培养一批有能力,有实力,讲诚信,高素质的流通经纪人,鼓励其创办服务企业,拓展销售市场,提高服务能力,带领群众致富。4、抓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科技综合服务中心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技术人员业务技能,利用所学专业技术知识,围绕产业发展开展优质服务,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有效地促进产业科技水平的提升。五、建议一是坚持发展与探索合理的土地流转模式,调整农副产业结构,形成农副产品规模,拓展销售市场。二是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三是加大推广示范名优新特品种力度,拓宽商品流通渠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