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题二[本科附解答]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85450 上传时间:2017-08-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练习题二[本科附解答]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练习题二[本科附解答]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练习题二[本科附解答]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练习题二[本科附解答]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练习题二[本科附解答]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练习题二[本科附解答]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练习题二单项选择题:1学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是 ( A )A规则学习 B概念学习 C辨别学习 D解决问题学习 2 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D )A完型顿悟论 B认知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 ( B )A刺激分化 B刺激泛化 C刺激比较 D行为强化 4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应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 B )A机械学习 B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5在西方,对学习分类有较大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A ) A加涅

2、B斯金钠 C托尔曼 D桑代克6美国心理学家布鲁钠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 B )A构造一种完型 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27小丁原来很怕见陌生人,上幼儿园后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在小丁身上发生了那种类型的学习( C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 C态度 D言语信息 8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D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应即督促地完成作业B限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9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撤除对他的批评

3、,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 B )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 D惩罚10学完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后,再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这种学习属于( A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组合学习11学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后再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进行的分析,这种学习属于 ( C )A信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辨别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 12学习是个体潜能的自我实现的过程的观点是(B ) A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B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C社会观察的学习理论 D认知心理派的学习理论13根据乔纳森提出的知识获得三阶段模式,高级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何种方式?(C )A练习B反馈3C学徒关系D经验问答题:1奥苏伯尔提出的

4、有意义学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1)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2)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上述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构成义的学习

5、。有意2有人建议,在教育实践中“要多使用奖励,而尽量少用惩罚”请简要阐述你对这种建议的看法?答:我认为奖比罚好,原因如下:(1)惩罚传递不该怎么做的信息,奖励传递该怎么做的信息。(2)必要的惩罚是需要的。学习是有纪律的活动,必要的约束与惩罚是为了维持秩序。奖罚不应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求知欲。(3)奖与罚应及时、公正,才能真正提高一个人的积极性。对该表扬的行为不及时进行表扬这种行为,对做错的同学不进行批评等于是表扬了这种行为;师生关系紧张时的批评,起不到教育作用,等于是批评反而会造成其在同学中的孤立。(4)进行表扬与批评时,应注意个性差异。惩罚对内向孩子的作用大于对外向孩子的作用;表扬对女生的作用

6、大于对男生的作用;表扬与批评的作用在于个体对表扬与批评的认识,不应伤害到其他方面的积极性。(5)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本身是一种自我奖赏,快乐学习是指对掌握知识的快感,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最强的内在动机。3如何评价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在教育实践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推动了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 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新的教学模式;4 以学生的“自我” 完善为核心,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维系于课堂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教学的主题,从而促进了个别化教学的发展。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实施起来相当不容易,即使在人本主义思潮处于鼎盛时期,他们自身的教学主张,也没有得到真正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