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19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54350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49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hapt19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chapt19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chapt19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chapt19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chapt19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hapt19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apt19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虚词代词 虚词学术史: 我国传统的语文学研究,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古人叫做“ 实字”和“虚字”。虚字大体包括现在所说的代词、副词、介 词、连词和助词。这和现代的语法研究有一定的差别。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是区分实词和虚词的一个便于 掌握的标准。1898年,马建忠马氏文通问世, 将实词分为名字、代字、动字、静字(形容词)、 状字(副词)5类,它们都能充当句子成分;将虚 词分为介字、连字、助字(语气词)、叹字4类, 前3类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叹词虽然可以独立 成句,但是是封闭性的,不能与其它字组合,不能 用来表示一件实事或表达一种实情,因此也归入虚 词。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2、 束 马建忠以后,语言学界在讨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能单独 充当句子成分的数词、量词,并将“助字”更名为“语气词” 。助词也与以前的“助字”不同,包含了结构助词、语气助 词、音节助词3个小类。从大类看,总共是11类。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文言文中,每100个词中,大约有30个左右虚词。上古 (先秦两汉时期)文章中所用的虚词总数在150至200个 之间,常用虚词大约有70个,其中最常用的有40个左右 。 每类虚词都有它们的共性,是应该掌握的;还有许多虚 词有较为独特的个性,因而必须注意每个虚词特有的语 法规则及其语法意义。也应该了解每个虚词如何语译, 但应在掌握其语法规则的基础上了解,尽量避免比

3、附现 代汉语相应的词和孤立的背诵。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各种研究文言虚词的专著和介绍文言虚词的工具书大 都遵循这种传统标准,从早期的研究到现在的工具书 编写都是这样。我国最早讨论虚词的专著是元人卢以 纬的语助。此书有66个条目,对135个词或固定 结构进行了解释。或是分析同一虚词的多种用法,或 是比较相近虚词用法的不同,比起以前对虚词的解释 ,要详细的多了。特别是书中把文言虚词和当时口语 中的俗语虚词相比较,这对我们研究宋元时的俗语虚 词很有用处。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清代袁仁林虚字说对虚词研究的路子大体和语助 相同,对虚词所表达的“神情声气”描写比较细致。它的一些 说法后来为马氏文通

4、所继承。语助和虚字说 对虚词的研究主要属于语法研究的范畴。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和词汇研究关系更密切的是王引之的经传释词。他“自 九经三传、秦、西汉之书,凡助语之文,遍为搜讨,分字编 次,以为经传释词10卷,凡百六十字。前人所未及者 补之,误解者正之,其易晓者则略而不论。”此书主要是为 解释经传而作,主要内容是纠正前人把虚词当作实词之误, 以及阐发一些虚词久已湮没的古义。在这些方面,王引之作 出了巨大的贡献。经传释词一书,在训诂学史上有很高 的地位。但是,此书着重对具体字词的训释,而没有系统研 究虚词的一般规律。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刘淇助字辨略成书比经传释词早,但流传不广 ,影响不如

5、经传释词大。它所释的虚词不限于经传 。如卷五“莫”字条:“包何诗:莫是上迷楼。莫是者, 方言,犹今云恐是也。又宋史岳飞传:莫须有三 字,何以服天下?莫须,犹莫是也。” 此外,杨树达的词诠、杨伯峻的古汉语虚词、 何乐士的古代汉语虚词通释都是虚词研究的重要参 考书。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代词(pronoun/ pron.) 代词的结构功能一般具有实词的特点,可 以用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但它们并不具有像一般实词那样的词汇意 义,它们只有语法意义,即表示称代、指 示、疑问等。在这方面,代词表现出虚词 的特点。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可以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无定代词、 辅助

6、性代词。上古汉语只有第一、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由指示代 词(其、之、它佗、他、彼)兼任。人称代词也没有 单复数之分,有时候得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当然,加 上“等”、“辈”、“侪”等表复数则意义更为精确。指示代词也没有单、复数之分,通常没有远指和近指的 区别。此、是、斯、彼、夫等例外。 一、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 “吾、我、予、余”都是第一人称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 和定语。“吾”多用于主语少用于宾语。“予”和“余”是一个 词的不同写法。 今者吾喪我。(莊子齊物論) 居,予語汝!(莊子達生)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第一人称代词还有一个“朕”字,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 规

7、定为皇帝的专用自称,此后历代皇帝都沿用“朕”。在秦 以前,一般人也可以自称为“朕”。如: 二嫂使治朕栖。(孟子万章上) 朕皇考曰伯庸。(屈原離騷)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2.第二人称代词“女、汝、尔、而、乃” “女、汝、尔、而、乃”都是第二人称代词,经常用 于主语、宾语和定语。“女”和“汝”是两个字写一个 词;在古书中“尔”和“乃”都有两种写法:“爾”和“尔” 、“乃”和“迺”。“乃”字用作第二人称代词本为少见, 并常用为定语。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左傳宣公十五年) 吾乃與而君言,汝何為者哉? (史記平原君列傳) 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 (漢書項羽傳)上一页 下

8、一页 结 束 3.第三人称代词“之、其、彼、夫” “之、其、彼、夫”,在文言文中,常常指代第三者,可 以对译为“他”、“她”、“他们”。但它们不是真正的第三 人称代词,而是指示代词。上古汉语里没有第三人称 动词,表述中需要时,就用指示代词指代其人。到中 古时期,才发展出了典型的第三人称代词“他”。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公室將卑,其宗族枝葉先落,則公室從之。 (左傳晏嬰論季世)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左傳莊公十年) “他”字上古的含義是“其他”、“別的”,即可 指物,也可指人。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詩經小雅巧言) 到了唐代,“他”才发展成为第三人称代词。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4.单数和

9、复数 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单数和复数的词形没有差 别。要了解某一代词所称代的是单数还是复数, 经常要靠上下文义辨识。 在人称代词或人称名词之后,可以加一表示多数 的名词。如:等、属、辈、曹、侪,以表示多数 。但要注意,这些词不等于现代汉语的“们”。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齊師伐我。(左傳莊公十年) 吾與汝畢力平險。(列子湯問) 吾儕何知焉?(左傳昭公二十四年) 若屬皆且為所虜。(史記鴻門宴) 欲使汝曹不忘之耳。(后汉书马援传) 总结:古代汉语中表示人称复数的方法有两种:第一, 用单数人称表示人称复数。第二,在人称代词后架“侪 、属、曹”等字表示人称复数。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5.谦称与尊称

10、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左传齐桓公伐楚) 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 (战国策范雎说秦王) 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 (史记孝文本纪) 仆非敢如此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子将若何?(左传晏婴论季世)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战国策齐策一) 先生奈何而言若此!(战国策范雎说秦王) 足下事皆成。 (史记陈涉起义)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战国策魏策四)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司马迁报任安书)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研讨:找出以上例句中的谦称与尊称,并说明古人是怎样 来表

11、达谦称与尊称的。 总结:谦称与尊称都不是代词,都是名词,但在句中所起 的作用与代词是相同的。古汉语中的谦称有“寡人、臣、妾 、仆、愚”等,其中“寡人”是君主专用的谦称,“妾”是女子 所用的谦称。古汉语的尊称有“子、君、先生、足下、大王 ”等。另外,古人自称名是谦称,称他人的字是尊称。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二、指示代词:此、斯、兹、是、然、者、所、他(它) 1.指示代词是指代事物(包括人)、行为和性状的词,有 近指指示代词、远指指示代词、旁指指示代词。 此、斯、兹 此、斯、兹都是近指指示代词,经常用来指代事物,用于 主语、宾语、和定语,可语译为“这”。 斯,从斤其声,形声字。本义为砍,诗经.小

12、雅.斯干: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左传齐桓公伐楚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庄子逍遥游)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 挹彼注兹。(诗经大雅泂酌) 彼一時,此一時也。(孟子公孫醜下) 总结:古汉语的近指代词有“此、是、斯、兹”等,可译为“ 这”;远指代词主要有“彼”,可译为“那”。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2.泛指與特指代詞 “之”是泛指代詞,經常作賓語 ;“其”是特指代 詞,經常用作定語。 之子於歸,遠送於野。 (詩經邶風燕燕) 姜氏欲之,焉辟害?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至其時,

13、西門豹往會之河上。 (史記西門豹治鄴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总结:“之”既可以翻译为“这”,也可以翻译“那”,是泛指 代词,经常作宾语,偶尔作定语。“其”只代的是特定的 人或事物,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那个”、“那种”,是特指 代词,经常用作定语。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3、特殊的指示代词 例句:河东凶亦然。(孟子梁惠王上)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古诗十九首)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荀子劝学)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左传襄公十五年)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梁惠王下)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总结:“然”、“尔”作指示代词用

14、,其特点是作谓语, 等于现代汉语中的“这样”、“那样”;“焉”特点是兼有 指示代词与语气词两种词的特性,能指代一定的范 围与方面,同时还能够表示句末的停顿语气,可理 解为“在这里呀”、“在这其中啊”等。“诸”的特点是合 音而成,用于句中是“之于”,用于句尾是“之乎”。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三、疑问代词:谁、孰、何、曷、奚、胡、恶、安、焉 指人的疑問代詞“孰” : 父与夫孰亲?(左传桓公十五年) 吾子与子路孰贤?(孟子公孙丑上) 膾炙與羊棗孰美?(孟子盡心下) 孰為夫子?(論語子路從而後) 总结:“孰”用于疑问句中,主要用来指人,也可用来指 事物。主要用于选择疑问句中,并且不能出现在宾语的 位

15、置上,也可以用于一般疑问句中。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指事物的疑問代詞 “何、胡、曷、奚”等,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 (荀子天论) 胡不見我于王?(墨子公輸) 子奚哭之悲也?(韓非子和氏) 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荀子劝学) 总结:有“何、胡、曷、奚”等,其中“何”的使用范围比 较宽泛,可以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胡”、“曷 ”、“奚”使用范围较窄,一般尝作状语使用。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指處所的疑問代詞 有“安、惡、焉”等,可以作 賓語,但常用作狀語,表示反問。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史記鴻門宴) 沛公安在?(史记鸿门宴) 学恶乎始?(荀子劝学)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总结:有“安、恶、焉”等,既可作宾语,也可作状语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四、无定代词:或、莫 “或”和“莫”是古代汉语所特有的无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