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中小学生传染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85424 上传时间:2017-08-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中小学生传染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天津市中小学生传染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天津市中小学生传染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天津市中小学生传染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天津市中小学生传染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中小学生传染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中小学生传染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市中小学生传染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摘要】 目的 评价中小学生传染病防制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采取健康教育方式预防学生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天津市 18所小学和 16 所初中的四九年级中小学生,随机分为项目组和对照组,以问卷形式进行基线和终末调查。项目组学生在基线调查后开展为期 4 月的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结果 健康教育后,项目组学生的传染病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项目组学生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点的知晓率上升了 21.047.0 个百分点(P0.001 ) ;不喝生水、饭便后洗手等卫生行为的形成率分别提高22.7 和 12.3 个百分点(P0.01) ;近 1 个月腹泻发

2、生率从 6.0%下降到 2.8%(P0.001) ;对健康教育的态度有较转变,认为需要进行健康教育的学生从 85.7%上升为 96.9%,提高的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将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知识列入中小学生健康教育项目并督导落实是降低传染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之。 【关键词】 传染病;健康教育;结果评价(卫生保健) ;学生学校是人群相对集中的场所,易发生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近年,天津市学校传染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爆发时有发生。2005 年天津市 614 岁人群细菌性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报告发病率分别高达 133.77/10 万和 96.78/10

3、 万。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 2006 年 9 月在部分地区开展了“中小学生常见发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项目” ,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按照天津市地理分布和经济条件划分为 4 类地区,每类地区随机抽取 1 个区开展“中小学生常见多发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项目” 。根据每类地区的学生,确定效果评价应调查的中小学学生数,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确定填写问卷的学校,抽取了 16 所初中和 18 所小学,随机分为项目组和对照组。由于低年级小学生阅读和填写问卷存在困难,所以此次效果评价调查范围为四九年级学生。基线调查项目组 5 727 人,年龄(12.691.96)岁;对照组 4 937 人,

4、年龄(13.032.01)岁。终末调查项目组 6 128 人,年龄(12.581.99)岁;对照组 5 578 人,年龄(12.962.05)岁。由于部分班级上体育课等原因,2 次问卷调查的人数不同。1.2 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问卷在调查前经过预试验和专家论证。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传染病知识、健康行为以及健康指标等。答卷时采用不记名、自行填写、不予任何提示的方法,现场填写后当场收回,专人对问卷填写质量进行审核,杜绝空项漏项。项目组在基线调查后立即开展为期 4 个月的健康教育活动:发放宣传折页人手 1 份,传染病知识专题讲座,板报,有奖知识竞赛等;目标传染病病为夏秋季常见多发的

5、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和危害性较大的乙型肝炎。对照组在完成终末调查后开展健康教育。1.3 数据录入和分析 用 Epi Data 3.0 进行数据录入、建立数据库,使用 Epi Info 3.3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2.1 传染病知识知晓情况 健康教育前学生对肠道传染病以及乙肝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疾病危害、控制措施等方面知识的知晓率较低,菌痢的常见临床表现知晓率最低,只有 21.0%。通过健康教育,项目组学生各项知识点的知晓率有较大提高,分别提高了21.047.0 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见表 1。表 1 项目组学生传染病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前后比较(略)2.2 卫生

6、行为情况 由表 2 可见,健康教育前,有近 30%的学生存在喝生水、吃不卫生食品以及饭前便后不洗手的行为。健康教育后项目组学生的卫生行为形成率大幅提高,尤其是远郊区的学生,近 1 周未喝生水的学生比例由 41.3%升高到 72.8%。健康教育前后卫生行为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 2 项目组学生卫生行为情况健康教育前后比较(略)2.3 健康指标情况 以“近 1 个月腹泻(排便 3 次/d,且具有大便性状异常)发生情况”作为评价此次健康教育效果的健康指标。项目组经健康教育后,腹泻发生率下降了53.3%(2=73.5,P0.001) ,下降幅度远远大于对照组。健康教育后,项目组和对照组

7、的腹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2.8 ,P 0.01) 。见表 3。表 3 健康教育前后项目组和对照组腹泻发生情况比较(略)2.4 对健康教育的态度 健康教育后,项目组学生对传染病知识的需求从 85.7%(4 908/5 727)上升为 96.9%(5 936/6 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71.6,P 0.01) 。对照组学生对传染病知识的需求比例健康教育前后分别为 85.4%(4 214/4 937)和 85.9%(4 764/5 5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1,P 0.05) 。3 讨论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据 2006 年卫生部 “全国加强中小学管理工作电视电话

8、会议”的资料显示:“我国以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以上的学校突发事件为传染病流行事件” 。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非常重要。了解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是预防和及时发现、报告传染病的基础。目前学生对常见传染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普遍偏低1-2 , 在学校开展以肠道传染病为主的常见传染病健康教育非常必要。调查结果显示,在开展健康教育之前,中小学生对乙肝和肠道传染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较低,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预防传染病的要求。经 4 个月的健康教育活动,虽然相关知识点的知晓率提高了21.047.0 个百分点,但对于部分知识点,如细菌性痢疾常见表现的知晓率仍不到 50%,可能和学校健康教育教师

9、、宣传材料的设计以及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关,学生容易混淆普通腹泻和细菌性痢疾,今后的健康教育应加强此方面的内容。健康行为的形成以及健康指标的改进需要一段时间,虽然此次健康教育项目仅持续了 4 个月,但学生的卫生行为已经发生了改变。项目组健康教育前后以及和对照组相比,健康指标(腹泻发生率)已得到显著改善,说明此次健康教育项目取得明显效果。85%以上的学生需要关于传染病知识的健康教育,说明学生对传染病知识是非常渴望的,同时也反映目前学校传染病相关知识教育的缺乏。通过“中小学生常见多发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项目”活动,学生的传染病知识有了很大提高,学生对传染病知识的需求明显,但对传染病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仍不

10、够全面,远郊区仍有较大比例的学生存在喝生水等不卫生的饮食行为。今后学校在健康教育课中应增加传染病知识的比重,不断探索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逐步养成健康卫生行为,减少学生传染病的发生,全面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试行) 为促进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掌握学校健康教育活动的进程;调整和确定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校健康教育;逐步使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本着科学、全面、可比、可行性原则,制定本评价方案。一、评价对象学校健康教育评价对象分为学校和教育行政两个层次。1、学校: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普通中小学校。其中农村中心小学以

11、下的学校及其它各类学校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参照执行。2、教育行政:指县级以上(含县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二、评价方法以学校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自评为主,学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之间互评及上级部门抽评为辅。各地间互评或上级部门抽评时,采用推荐和随机抽样各半的方法。被评学校分值指数0.5 为通过,否则以互、抽评的得分和等级评定代替自评结果存档(分值指数=互、抽评分值提高数/自评分值提高数) 。所评地区有一半以上的学校未获通过,则该地教育行政部门自评结果按减 10 分处理。三、评价时间各地中小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各地实际确定评价时间。每学年至少自评一次。原则上每学年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一次互评或抽评。

1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十月底以前将上一学年度的自评结果(表 4)报国家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每年底前国家教委通报各地健康教育评价结果。四、奖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奖励办法对学校健康教育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必要的奖励。国家教委将在适当时候对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附: 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的实施细则一、指标体系学校健康教育评价分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两个层次。指标体系的建立则以学校为主,对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不设具体评价指标。学校的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级。I 级指标 级指标 级指标1课外教学条件(0 10) 2教材与教具3采光照明与黑板

13、4课桌椅5饮水与洗漱设施教学基础(0 30) 教学卫生(0 20)6厕所设施7教学计划8教案教学管理(0 15)9师资培训10授课质量教学活动(0 10) 11传播活动教育过程(0 30)开课情况(0 05) 12开课率13书面考核知识掌握(0 10) 14实际操作15头发与指甲16面部与衣着习惯培养(0 15)17体育锻炼18教学用房与宿舍公共卫生(0 10) 19校园与厕所教育效果(0 40)缺课情况(0 05) 20缺课率二、级指标评价标准的说明(1)课时:根据教基199414 号文件要求,各中小学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每周要在活动类课程“科技文体活动”中安排 0.5 课时开健康教

14、育课(以列入正式课表为准) 。未列入课表的其它时间和其它形式进行健康教育不做为此项指标的评价内容。(2)教材与教具:教材必须做到体现“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的八项内容,教育内容(文字、插图)无概念错误,课文深度和文字量符合教学规律(3 项) ;教具包括挂图、模型、幼灯片及其它类型的健康教育用具。内容相同类型不同的教具只按一种计算允许自制教具,但自制的教具必须科学、准确。本指标对教具的评价只要求内容,不要求类型,以“必备教具配备率”为评价指标。必备教具目录见附录 1。必备教具配备率= 100%(3) 、采光照明与黑板:采光照明的测量方法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内照明测量方法(GB5700-

15、85) 。所查各教室平均照度的总平均值为本指标的评价值,总平均照度应不低于 150LX;黑板应无裂缝、无反光、无眩光(3 项完全达到为合格) ,以受检“黑板合格率”为指标。(4) 、课桌椅:评价标准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校课桌椅标准(GB7792-87) ,课桌、椅号(或高度)均与就坐学生身高相符合时才计入符合人数。以受检“课桌椅符合率”为指标。(5) 、饮水与洗漱设施:学校应为学生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应提供相同于教学班数的完好的水龙头,对无自来水的农村学校酌情评价。(6) 、厕所设施:学校修建的厕所,其学生数与蹲位比应达到:男生 40:1,女生 20-25:1,男厕所小便池要相应配

16、套。(7) 、教学计划:应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做到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与计划一致(确定执行情况时可参考教案) 。(8) 、教案:教案应包括课时、课题、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小结等 8 项内容;教案书写应做到无概念错误、整洁、简练等 3 项主要内容。共 11 项内容。(9) 、师资培训:授课教师平均每人每学年应接受 120 小时以上的培训。培训形式为:培训班、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教学交流、观摩课等。(10) 、授课质量:教师授课应做到概念清楚、启发式教学、语言生动、理论联系实施、板书工整等 5 项主要内容。(11) 、传播活动:学校每学年应利用宣传栏、家长会、班队会、广播、卫生小报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或家长宣传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