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强国抑或世界强国_20世纪德国的选择和命运_时殷弘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47853136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8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洲强国抑或世界强国_20世纪德国的选择和命运_时殷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欧洲强国抑或世界强国_20世纪德国的选择和命运_时殷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欧洲强国抑或世界强国_20世纪德国的选择和命运_时殷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欧洲强国抑或世界强国_20世纪德国的选择和命运_时殷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欧洲强国抑或世界强国_20世纪德国的选择和命运_时殷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欧洲强国抑或世界强国_20世纪德国的选择和命运_时殷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洲强国抑或世界强国_20世纪德国的选择和命运_时殷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 世纪史回顾欧洲强国抑或世界强国20 世纪德国的选择和命运时殷弘除美苏两个经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兴盛之至的超级大国外, 20世纪世界政治史上还有几个力量规模较小的新兴强国。 它们都经历了国力和国势的迅速增长, 也都在这增长过程中面临过对自己的国运具有决定意义的选择, 即对基本的国际现状持什么态度, 走怎样的道路来加强国力和增长国富, 要为自己争取怎样的国际地位以及如何争取之。就德国而言, 无论在威廉一世父子先后掌玺的第二帝国时期, 还是在希特勒及其纳粹党暴政的第三帝国时期, 它所面临的选择从根本上说都是欧洲强国抑或世界强国, 或者说是满足于作为中、 西欧大陆首强, 还是要突破地理和规模限制,

2、成为在地位、 资源和权势范围三方面完全不亚于大英帝国和美国的全球头等大国。德国两度作出的都是后一种选择, 并且是以军事帝国主义( 第三帝国时期还加上令人发指的种族帝国主义) 方式, 结果其两度兴起皆以彻底战败告终。现在站在 21 世纪的门槛上,以欧洲强国抑或世界强国为主题, 宏观地回顾德国在 20 世纪的根本选择和命运, 对于理解当代德国乃至全球的历史并估计其未来, 无疑是有益的和必要的。一德国的选择与其历史和民族道路的特殊性有关。 与英、 法、 俄等欧洲大民族截然不同, 德意志晚了好几个世纪才形成自己的民族国家, 而且还只是一个与同族的奥地利并存、 因而可谓残缺不全的民族国家。 实际上, 在

3、中世纪, 尤其是10 至12世纪期间, 德意志可被认为是欧洲政治上最成熟的地区, 最有可能首创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然而种种原因, 特别是教廷为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争斗而与诸德意志邦君结成联盟, 还有帝国本身为获取助力来实现征服意大利而向邦君们出让大量封建特权, 使得各邦国的独立性大大增强。 更有甚者, 到 15 世纪德意志已丢失周边大片地区, 并且面临正在崛起的强国法兰西的入侵和蚕食。 “ 显然, 在一个迅速变化着的欧洲, 处于中央的一个支离破碎的国家, 其命运既不令人羡慕, 又不轻松自在”。事情正是如此。 以德意志为主战场的30 年战争使之丧失了 1/ 3 的人口和无数财产。 结束这战争的威斯

4、特伐里亚和约则使其极端的分裂状况法定化, 因为其中规定 300 多个德意志邦国统统是主权国克雷格: 德国人 ( Gordon A. Craig, The Germans) , 纽约1991 年版, 第 1617 页。参见科本: 民族国家与民族自决 (Alfred Cobban,T he N ation State and 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 纽约 1969年版, 第 28 页。家。 此后2 个多世纪里, 列强( 尤其是法国) 的一大传统国策, 是保持德意志的分裂, 而这分裂作为欧洲的一条国际政治、 法理乃至道德准则, 甚至得到德意志双强普鲁士和奥地利的

5、默认。这样一部历史对德意志民族心理造成了三大后果, 它们强烈地影响着普法战争后统一的德国。首先, 同欧洲其他民族国家相反, 根基不足的德意志国家不具备较为深刻和广博的目的观, “ 没有任何曾在欧洲其余地区塑造了现代民族国家的理想, 体现在俾斯麦所造之物当中”。其次, 充斥着分裂、 羸弱和战乱的历史记忆使得德意志民族有一种深深的不安全感, 因而即使在经统一而成为欧陆首强之后, 德国人也总是想象受到外部严重威胁, 倾向于无休止地加强军备, 以便对付那萦绕于心的最坏情况所有邻国同时对德国作战。再次, 同样出于政治支离破碎、 战祸频繁不已的民族历史, 德国人形成了极端顺从权威的传统, 哪怕这权威不过是

6、衙门小吏。所有这些同普鲁士式的专制统治和军国主义传统结合在一起, 大大有助于促成德国的军事帝国主义。二当然, 在俾斯麦主持国务的大部分岁月里, 军事帝国主义还远未成为德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和首要驱动力, 或用他自己的话说: “ 德国的地位足够强大除了同所有邻国和平相处外, 她别无所求。 ”然而在各种不以其意志为转移的经济、 政治和思想文化力量的作用下, 俾斯麦本人先前为统一德国而大力助长的德意志民族主义难免恶性发展, 成为在欧陆优势之外还追求世界性制海权和海外军事- 政治势力范围的德意志帝国主义。对于至少同大英帝国并驾齐驱的世界强国地位的强烈憧憬和追求, 构成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德国

7、思想界异常突出的主流思潮, 而被谈论得最多的主题, 便是突破欧洲大陆的狭隘限界, 造就足以制衡所有洲级大国的“ 世界均势”。在思想界的顶级人物中间, 这方面首开先河的或许是大思想家马克斯韦伯, 1895 年他在弗雷堡大学的开讲演说中强调, 德国统一若不成为其世界强国政策的起点,59欧洲强国抑或世界强国所谓洲级大国, 是指地缘政治思想家麦金德所说“ 基于半个大陆的资源之宽广基础的巨型强国” , 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所说“ 拥有巨量人口和工业力量的超级大国” 。见肯尼迪: 马汉对麦金德: 关于英国海权的两种解释 (PaulKennedy, “ Mahan versus M ackinder: the

8、 Two Interpretations of British Sea Power” ) , 载于其论文集 战略与外交(Strategy and Dip lomacy, 18701945:Eight Studies) , 伦敦 1983 年版, 第 47、 48页。古奇: 外交和治国方略研究 (G. P. Gooch, Studies in Diplomacy and Statecraf t) , 纽约 1942 年版, 第 1920 页。“ 德国人之甘愿容忍任何身着制服或佩带官徽者的最无礼行为, 总是令西方访客感到吃惊。 ” 克雷格: 德国人 , 第23 页。基辛格: 外交 , 第 170

9、页。基辛格: 外交 ( Henry A. Kissinger, Dip lomacy) , 纽约 1994 年版, 第 169 页。此即著名的“ 德意志自由权” 观念德意志诸小邦权利不可侵犯。 晚至 1866 年普奥战争前夕, 法国国务家和历史学家梯也尔还在国民议会强调: “ 欧洲政治的最高准则, 是德意志须由各独立邦国组成, 它们之间仅由一点儿微不足 道的联邦丝线来连系。 ” 见科本: 民族国家与民族自决 , 第 21 页。又见卡里奥: 重新思考德国问题 ( DavidCalleo, T he German Problem Reconsidered) , 剑桥 1978 年版, 第 4页。那

10、就毫无意义。 5 年后, 柏林大学教授马克斯伦茨依照大历史学家兰克的经典论题发表 论列强 一文, 断言世界的命运将由现存各大国的民族精力决定, 其中特别有希望的是远未用足其精力的德国, 而特别没落的将是终会面临“ 英吉利继承战争” ( 如 18 世纪初西班牙继承战争 那样) 的英国。大致同时, 一样任教于柏林大学的欧洲头号军事史家汉斯德尔布吕克热衷于宣扬类似的观点。 对他来说, 这方面最重要的是让读者确信英国的世界优势并非不可挑战, “ 恰如 100 年以前法国权势让位于拥有平等权利的大国之间重新构建的协调, 现在英国优势将要让位于互相竞争的世界强国间的均势” 。 另外两名很有影响的德国史学界

11、泰斗奥托欣策和弗雷德里克梅尼克也津津乐道于这种均势, 它类似于传统的欧洲均势, 但是在广阔得多的全球舞台上。总之, 有如一位当代学者总结的那样, “ 1914 年以前, 德国的观察家们大都一致认为,德国的历史任务必须是将欧洲均势转变为一种包容全世界的均势”。可以说, 世界均势中的世界强国观念是世纪之交德意志帝国主义思想的核心, 它赋予许多德国人一种大为扭曲和败坏了的道义感, 仿佛德国担负着反对英国世界霸权的历史使命, 德国代表着给所有国家以公正的伟大理想, 尽管它当时在海外殖民地和一战期间在欧洲大陆的所作所为表明, 与英国相比, 它的帝国主义之蛮横凶残有过之而无不及。军事强权是德国着力锻造来追

12、求世界强国目标的主要手段, 与此相关的是, 威廉二世时期德国国内的军国主义气氛几乎举世无双。对军队及其价值观的羡慕和崇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 方方面面, 以致许多企业家大致按照军队方式经营生产, 学生团体热衷于模仿军事组织和军营生活, 而“ 富有的资产者们在贵族军官中间为自己的女儿寻求夫婿, 在精锐骑兵团里为自己的儿子谋取任职资格, 以便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加强德国武力的举措, 特别是旨在挑战英国制海权的造舰计划, 得到非常广泛和强大的社会支持, 仅中产阶级的“ 海军联盟” 这一个团体就有几十万成员。显然, 威廉二世德国的侵略性有其社会基础, 那就是现代大众政治的两项结果特殊利益集团和公众舆论

13、。就前一结果来说, 将各自得益于扩张政策之不同侧面的重 工业、 海陆军和容克地主集团合成作用, 使得德国到处树敌; 而就后一结果来说, 主要由于公众政治参与急剧扩大, 这些特殊利益集团得以吸引足够的社会力量来支持其帝国主义主张, 并且相应地影响国家外交和战略决策。当然, 威廉二世的“ 世界政策” ( Weltpolitik) 还有其国际体系层次上的根源, 其中最重要的大概是一位国际政治学家所说的结构性原因, 即除非德国取得60世 界 历 史2000 年第4 期 斯奈德: 防止新欧洲的无政府状态 (Jack Snyder, “Averting Anarchy in the New Europe”

14、 ) , 载于林恩-琼斯和米勒合编: 冷战及其后 ( Sean M . Lynn-Jones and Steven E. Miller eds. , T he Cold W ar and Af ter) , 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 1993 年版, 第 123124 页。时殷弘: 现代大众政治的兴起及其欧洲国际政治效应 , 史学月刊 2000 年第 2 期。麦克尼尔: 追逐权势公元 1000 年以来的技术、 武装力量和社会 (William H.McNeill,The Pursuit of Pow-er: T echnology , A rmed Force, and Society since

15、A. D. 1000) , 芝加哥 1982 年版, 第 303304 页。克雷格: 德国人 , 第 239 页。迪希沃: 德国与 20 世纪世界政治 , 第 8687 页。迪希沃: 兰克与德国帝国主义 ( Ludwig Dehio, “ Ranke and German Imperialism” ) , 载于迪希沃: 德国与 20 世纪世界政治 ( Ludwig Dehio, Germany and W orld Politics in the T wentieth Century ) , 纽约 1959 年版。希尔格鲁伯: 德国与两次世界大战 ( Adreas Hillgruber, Ge

16、rmany and the T wo World W ars) , 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1981 年版, 第 1 页。世界强国能力, 否则它就将易受英国这样拥有此等能力的国家的伤害, “ 英德敌对是安全两难局面的典型例证”。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德意志军事帝国主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其宗旨都是要在地位、资源和权势范围三方面使德国成为世界强国。 大战爆发后的头几个月里, 德国的战争目的由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支配, 或如一位权威的德国外交史学家德雷亚斯希尔格鲁伯所说, “ 世界市场方向的信奉者大体上决定官方政策”。然而, 随着德国同海外的联系被英国的海上封锁切断, 其大战略构思很快转变成在中、 东欧建立一个资源方面高度自给自足的庞大的国家集团, 它由德国领导, 成员包括在经济上同德国联为一体的所有中、 东欧国家。不过, 在最狂热的军事帝国主义势力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