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小学教材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851918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进行小学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怎样进行小学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怎样进行小学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怎样进行小学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怎样进行小学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进行小学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进行小学教材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怎样进行教材分析那思中心校杨东明第一部分、教材分析的意义和目的要求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是备好课、上好课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前提和关键,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的过程,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这个过程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造性的劳动。所以,教材分析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材分析总的要求是:要深入理解和钻研课程标准,充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熟悉整个教材的基本

2、内容,了解教材的各个部分在整个学科、篇、章或课时中所处的地位;具体分析教材的内容,包括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准确精练地写出教材的知识结构方框图)、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的特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教学原则,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如何优化处理教材,如何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克服难点,明确教材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因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写出可行的教学方案,通过教材分析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教材分析的依据:教材分析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同时还需要参阅必要的教学2 参考书。这里必须指出,尽管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和学的主要依据。但是

3、,不能就教材分析教材,而应该站在课程标准的高度去分析教材,研究教法。因为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因此,钻研课程标准、领会其实质,是进行教材分析的首要步骤。教师备课教课不能单纯从教材出发,停留于对教材的钻研,必须研究学生。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思维障碍,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深广度,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只有在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去组织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克服难点,这个过程包括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自我意识、自我转化和创造性构思的过程。否则教材教法的分析和研究就可能无的放矢或流于形式

4、。只有以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为依据,参考必要的教学资料,才能达到教材分析的目的,教学中做到紧扣教材又不照本宣科,有的放矢地把教材内容用活讲活。第二部分、教材分析与处理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涉及到教学流程的众多方面,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掌握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技能,是教师一项富有研究性的行为。一、教材的阅读对于教材的分析与处理,教师的重要工作是精通教材,而精通教材必须阅读教材以及与教材有关的书刊。这项工作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通读、精读、多读。1通读。通读是指把整个学段(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段)某一学科的教材通读一遍,不论哪个年级的

5、任课教师都应如此。通读的目的是对整套教材内容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从而领会教材的宏观结构和基本内容,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内部联系。作为某一学科的教师,如果不了3 解本学科上下年级的教材内容,教学中将会出现前后脱节或时紧时松的现象,不能科学地安排教学进度,难以有计划地完成教学任务。2精读。精读是指对将要使用的教材细心阅读,大至教材系统脉络,小至概念内涵都要认真领会,仔细推敲。精读的目的是吃透教材,对教材内容不仅知其梗概,而且要掌握内涵。教师理解教材越深越透,处理教材时越得心应手。精读,不仅要读教材,而且还要读学生。根据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了解,在读教材时要进行换位思

6、考,即教师从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哪些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反映,哪些学生又会表现出什么样的思维倾向和特点,并尽可能地体现到实际教学情景中去。精读另一层含义是对教材的再认识、再理解。要用批判性的眼光审视教材,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从认识论的高度进行再认识、再解剖、再理解,从而对教材的分析、整合、构建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3多读。多读就是多读点参考书,读的范围尽可能广一些,思考尽可能深一些,这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备课”过程。多读的目的是为驾驭教材而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教学能力。有些优秀教师讲课时能深入浅出,驾驭教材轻松自如,原因就是读书多,领会的也多。各科教师不仅要读本学科方面的书,还应该读些有关学科

7、和相关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此外,还应该多读些教育报刊上有关教材分析和教学经验的文章,这对掌握和运用教材很有帮助。在多读的过程中,摘录相关知识,分类储存,经常查阅,作为分析教材时的参考和借鉴,这是十分有益的。二、教材的分析在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对教材从整体上作详尽地分析,理解教材的特点,分析教材的内涵,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理清教材的知识点,从而为组织处理好教材奠定扎实的基础。(一)分析教材的内涵教师对教材内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达到理解透彻,融会贯通,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真正做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对教材只有理解深刻,才能挖掘教材精髓。分析教材,

8、就其角度而言,主要包括: (1)编者的角度。教材是编者根据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科教学的整体目标和要求,以及学科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而精心编写的。从编者的角度分析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4 体系,理解编写意图,有利于居高临下地把握教材。(2)学生的角度。教材既是教本,又是学本。教师应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分析教材:哪些地方使学生感兴趣,哪些地方难以理解,哪些地方最感人,哪些背景不了解,这样就会比较准确地把握教材的兴趣点、疑难点、动情点、背景介绍点,从而增加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3)教师的角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抓好两个“统一”:即一是编写者与学习者的统一,有时编者的要求与学生的

9、愿望不相统一,需要教师协调二者的关系,围绕编者的意图,考虑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二是编者与教师的统一,编者的意图须靠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来,教师须根据编者的意图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程序,力求最充分地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分析教材,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包括: (1)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即分析这段教材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对后续学习的影响,这段教材对形成学生认知结构、训练技能、品德培养的作用。(2)分析知识结构和特征。一是分析结构关系,即这段教材与前后教材知识结构的关系来龙去脉,层次脉络;二是分析类型特征,即分析这段教材所包含的知识类型(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 (3

10、)分析教材所涉及的技能和能力。一方面要分析这段教材涉及哪些技能和能力,另一方面要分析通过这段教材的教学,训练学生的哪些技能,发展他们的哪些能力。(4)分析教学的要求。就是确定这段教材的教学目标,一方面必须按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又要有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即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不同的教学阶段中要有改变、发展和提高。总之,对教材的分析,一要深刻,二要全面,三要独到,要有真知灼见,才能揭示教材的本质。(二)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我们经常讲,课堂教学时,很重要的一条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分析教材,就要找到重点,发现难点,抓住关键处。1重点什么是重

11、点?所谓重点,是教材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中心内容,是教师安排教学结构的主要线索,是教师必须着重阐明的部分,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部分。如何分析重点呢?确定重点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1)要明确重点的相对性。重点内容是相对而言的。因而,一方面重点章节既有更重要的部分,也有非重点的内容;另一方面,某一内容在该节内5 可能是重点,在全章或全书就不一定是重点了。(2)根据教材的主次确定重点。分析重点时,应当首先分析清楚教材的内在联系,其次要明确各部分教材在整体中的地位,再根据各章节教材的教学目的,来确定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一般来说,每本教材都有重点章,每章都有重点节,每节(课)又有重点内容。教师在对教材内容

12、进行深入分析、统观全局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并紧紧围绕重点内容设计教学,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手段,突出教学重点。(3)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确定重点。一般来说,难而深的教材大多又是重点教材,只有少部分与教学目的没有直接相联系的内容,可能难度很大,但不是重点。(4)根据学生的已知或未知情况确定重点。分析教材时应注意,已学的内容不能作新课的重点。有时从局部分析,某问题是某节的重点,但由于这个问题前面已经学过,就不能作为新课的重点了。有时候,重点内容不易确定,要经过反复推敲,才能分析得出。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以上各种方法,钻研教材,全面衡量,作出正确的判断。2难点所谓难点,是指学生感到难

13、以理解或接受的内容。这些内容之所以成为难点,产生的原因有三:一是由于知识本身抽象、复杂难以理解而成为难点;二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属于宏观或微观世界,不能全面地、直接地感知,难于形成真实的表象而形成难点;三是一些区域性的事实材料多而复杂,容易混淆不便记忆,也可能成为难点。掌握难点形成原因后,就不难发现,凡符合上述三点之一者可能是难点内容。因此在分析教材时, 要根据具体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来确定教学难点。应当注意的是,分析重点和难点时,应明确两者的关系。一般来说,难点大多数是重点,尤其是第一种原因形成的难点多为教材重点。但也有些难点不一定是重点,重点也不一定都是难点。对于既是难点又是重点的内

14、容,教学时要多花些功夫;对于非重点的难点,只要能解决疑难就行了。另外,任何一节教材内容都有其重点,但不定都有难点。3关键处所谓关键处,是指在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那些知识,即通常说的“教学突破口” 。只有把握住教学关键,才能突破难点,突出6 重点。教学关键点的确定,要在明确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做文章。(三)理清教材的知识点如果说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是从宏观上、总体上去把握教材的话,那么,理清教材的知识点则是从微观上、局部上去驾驭教材。知识点是教师吃透教材和学生理解教材的基础。每一章(节)教材内容都包括若干知识点,有些知识点在教材中是十分明确的系统

15、的,而有些则是较为隐含、零散的。知识点的划分既不要太细,以便突出重点;也不能太粗,以防止遗漏有关内容。教师在分析教材时,要将知识点一一列出,以便教学时心中有数,评价时有所依据,确保知识点的落实。另外,在分析教材确定其知识点时,还应注意深入挖掘教材中每个知识点的“智力价值”和“情感价值” ,以便通过有关知识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三、教材的处理教师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从实际需要出发,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再处理。事实上,组织处理教材是在宏观教学思想指导下的微观操

16、作,牵涉到方方面面,这里仅提示几点:(一)适当精简内容精简就是对课本正文的某些内容,可以略讲或不讲。凡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内容,无论是事实材料还是理论知识,都不要当作新知识传授,一些重要的内容,如须再现,则可采用复习提问的方式。要做到上述这点,教师必须熟悉各个教育阶段,各个年级的教材,并了解相邻学科的有关内容。在对教材内容进行精简时,应当注意同一题目、不同说法的知识,或扩大、加深的知识是属于未知的,不能将这些内容当作“已学过的知识” ,因而不能精简。精简教材,一般适用在教学内容多, 而课时又不足情况下来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解决这种矛盾,教学时要着重讲清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而把次要或学生看得懂的教材略讲或不讲,指导学生学会自学,然后提高巩固。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教材,抓住教材的重点,分清内容的主与次、难和易,并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二)适当补充内容7 对教材的内容既要精简,有时又要补充,两者是对立统一的,统一表现在于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补充的情况较为复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1补释术语在现行课本中,大多数术语是以正文、插图加图下小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