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中育才2016九上(下)分册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847680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5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中育才2016九上(下)分册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中育才2016九上(下)分册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中育才2016九上(下)分册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中育才2016九上(下)分册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中育才2016九上(下)分册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中育才2016九上(下)分册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中育才2016九上(下)分册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成都七中育才学道分校语文考试试题班级姓名一. 基础积累(共计12 分,每小题3 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y ng) 。浸( q n) 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B.操见碗中有鸡肋(l ai ) ,因而有感与怀,正沉吟(y n)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C.我是幸运的,我是在白云的襁褓(qi ngb o)(qi ng) 中笑着长大的。D魏延诈败而走,操方麾(hu)军回战马超,自立马于高阜(b ) 处,看两军争战。2. 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踏地。B.今进

2、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搬师矣。C.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D.你若同他拱手作缉,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3下列语句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班主任是一个有经验和爱心的老教师,只要同学犯了错误,她就絮絮聒聒地耐心教育。B.深冬的成都经常雾气沉沉,今天终于晴了,到处红妆素裹,十分美丽。C.小强半期没考好,为自己的松懈十分懊悔,所以,面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他都忍气吞声。D.写文章重在表达真情实感,语言流畅自然,不以辞害意,4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是()A.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雕像,是由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铸成并提出倡议的。B.与日韩学生相比,我国中学生

3、的汉字书写水平出现下降趋势。C.科学家宣布,他们找到了一种更有效的利用核能制取氢气。D.由于加强了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使师生们的人生安全得到保障。二、完成文言文试题(15 分)5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地域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任用、选拔C三里之城(外城),七里之郭(内城)2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都)6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属予作文以记之B环而攻之而不胜溪深而鱼肥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曹操比于袁绍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7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从决定战

4、争胜负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三者之中最重要的是人和,并因此提出了 “施仁政”的必要性。B.两则短文都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战争中的情况来喻治国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个人的事例来喻统治者治国。C本文论证层次十分清楚。本论部分围绕中心论点分别从“天时不如地利”和“地利不如人和”两个方面逐层论证。其层次之间在意思上存在着并列关系。D“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是守城一方的防卫条件,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 。8. 下列诗词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过尽千帆皆不是 , 斜晖脉脉 水悠悠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吏禄三

5、百石,岁晏有余粮。 D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9.下列翻译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译文: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B.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译文:第二天,士兵中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以目示意地看着陈胜。C.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译文:虽然仅能免于斩刑,但是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本来也得死去六七个。D. 将尉醉, 广故数言欲亡, 忿恚尉, 令辱之, 以激怒其众。 译文:(那天) (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走,使他们恼怒,让他们责罚他,借此来激怒士兵。三、翻译、默写(共

6、10 分)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1) 域民不 以封疆 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 下不以 兵革 之利。3 (2) 困于心 衡于虑 而后 作 , 征于色 发于声而后喻9古诗文默写(6 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 分),岁晏有余粮。(观刈麦白居易)薄雾浓云愁永昼,。(醉花阴李清照),坐断东南战未休(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2)默写 【望江南】(温庭筠)(4 分)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 题。 (共 5 分)安 全的节能“大衣” :发泡水泥刘荣明为了能够阻挡夏天的炎热和冬天的寒冷,国家规定在建造楼房时必须给建筑物穿一件用保温材料

7、做成的节能“大衣”,以减少夏天室内冷气和冬天室内暖气的外流。 然而近年来, 由于建筑外墙易燃的保温材料导致的“高楼火灾”却令人触目惊心。国家有关部门已经禁用了易燃的有机外墙保温材料,取而代之的是无机保温材料,发泡水泥就是其中的一种。发泡水泥,顾名思义,是一种有“泡泡”的水泥。“泡泡”是如何产生的呢?首先,将发泡剂用机械搅拌方式,或者高压空气雾化气动方式进行充分发泡,形成大量大小均一、直径适宜、稳定的泡沫。然后将泡沫与水泥浆均匀混合,经过发泡机的泵送系统进行现浇施工或模具成型,经自然养护,就形成了一种内部含有大量封闭气孔的新型轻质保温混凝土。通过发泡水泥技术制作的节能“大衣”除了阻燃,还有很多优

8、势。它属于气泡状绝热材料,那些水泥内部的封闭泡泡,可以使混凝土轻质化和保温隔热化,所以保温、隔音的效果特别好。发泡水泥还有支撑地暖管材和地面承重的作用, 因其强度高、 不变形, 故可以避免使用复合材料形成的地面裂缝其抗压强度较高,抗裂性是普通混凝土的8 倍。在制作发泡水泥的过程中,发泡剂必不可少, 发泡剂是否安全环保呢?水泥发泡剂原料为植物性或者动物性的脂肪酸,合成体为水溶性,不含苯、甲醛等有害物质,所以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绝对安全环保。发泡水泥耐久性大于50 年,可与建筑同寿命,一次施工可使建筑终身保温。我国最早的发泡水泥应用,是黑龙江地区的墙体保温层。该工程由上世纪 50 年代初期的前苏联

9、专家指导施工,至今近 60 年依然完好无损, 仍在使用。目前,发泡水泥在楼层间低温地板辐射采暖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作为外墙保温“大衣”还亟待推广。相信未来这种新型环保材料会带给我们更加安全节能的居住环境。(选文有删改)4 10. 阅读全文,请简要回答发泡水泥的优势有哪些。(1 分)11. 第段中的画线语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12. 第段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2 分) 五、作文( 60 分)把_甩在身后 要求: (1) 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题目补充完整,例如:失败、对手、荣誉,(2)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 字。 (3) 文中不得出现真是的姓名、校名和

10、地 名。B 卷( 50 分)一 . 诗歌鉴赏(分)出栈张问陶马嘶人语乱斜阳,漠漠连阡水稻香。送险亭边一回首,万峰飞舞下陈仓。 注 栈:栈道,在绝险处傍山架木而成的道路。送险亭:在四川境内栈道终点处的一座亭子。陈仓:在今宝鸡市境内,为关中与汉中交通要道。1. 诗歌的末句历来被人称道,请试做赏析。(2 分)2. 此诗以事寓理,你从诗中可以感悟到一种怎样的人生道理?(2 分)二文言文阅读(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 f n)南。佚( y)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

11、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边邑)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5 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注释:贰,从属二主。缒(zhu):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运。行李:古今异义,出使的人。共,通“供”,供给。设版,修筑防御工事。厌:通“餍”

12、 ,满足。肆,延伸,扩张阙( qu):侵损,削减。敝:损害。3. 请选出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 (2 分) A. 晋军函陵军:驻扎 B.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C.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D. 唯君图之图:图谋4. 翻译划线部分语句。 (6 分)(1)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5. 说说烛之武是用哪些理由说服秦王的?请概括。(4 分)三. 文学作品阅读(22 分)(一)名著阅读(4 分)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 分)A. 培根随笔中, 谈美这篇短文,笔墨不多,却说理透彻,语言优美,阐明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B.

13、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丘,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是宋江在浔阳楼写的反诗。C.“那里应笞,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到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 众人都吃一惊。 宋江喝道:黑厮又做甚么? ”这里宋江喝的 “黑厮”是李逵。D. 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专心学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7. 填空题:水浒中, 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后,被官府追拿,宋江因报信也被官府追拿,宋江遂逃往庄上躲避,遇到(2 分)(二) 小说阅读。(18 分)破茧成蝶 乡居年代,我曾在蚕房里住过两年。我洞悉蚕在其生命轮回过程中每一 个隐秘的细

14、节。由黑珍珠一般的子儿,到肉嘟嘟的蚕儿,到沉睡茧中的蛹,最6 后羽化成蛾,这个神秘的精灵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变异。 观察这样的过程是需要耐心的。不过,我愿意等,我始终认为,这样的 等本身就是诗意的。当可爱的蚕儿吸取了充足的甘露润泽之后,便用生命的丝 线织茧而栖,沉沉而睡。生命被无尽期的黑暗覆盖,沉埋于寂静之中。其实, 它是在做一个坚实的梦,蕴蓄着一次生命的复活。 终于,它咬破自己织制的茧子,出来了,由蛹化蛾,完成了生命本质的 飞跃,给我惊喜的震颤。请原谅我的固执,让我称它为蝶。因为它让我想到化 蝶的传说( 2) 。我想,这个细小的生命,它短暂的沉睡,类似于一次死亡。而 当它痛苦地咬破自己织制的茧

15、,羽化成蝶, 就完成了生命的复活。这个小精灵, 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是那么专注于自己的生命,用重生来拒绝死亡,穿越了生 死的界限,让生命得以绚烂。透过它的生命过程,从某种性质上说,它接近于 神话中涅磐的凤凰。 我感动于破茧成蝶带来的美学意蕴。很多时候,我看着它振动透明的薄 翼,时而以舞者的姿态翩飞于屋檐下,时而款款行走于墙壁之上。这只蝶使我 的思绪得以穿越虚与实的空间。我在想, 当初它的沉睡, 就是在做着一个蝶梦, 一个死与生相连的梦。这个梦既洋溢着古典的气息,又充满着生命的哲思。 其实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就如那小小的蚕儿,经常会陷于一种生 存的窒息状态,或是处于绝望的境地。对于我们个体生命

16、而言,有时心灵也会 结上一种“茧” 。如果我们能用心去咬破自己构筑的外壳,尽管这一过程会很痛 苦,但于生命的重生,它又实在是一种必须。 所以破茧成蝶,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能够破茧成蝶,就会重获生命的欢 愉和快慰。8. 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 分) (1) 这个神秘的精灵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变异。(2) 我们就如那小小的蚕儿,经常会陷于一种生存的窒息状态,或是处于绝望的境地。9. 上下文理解第段画线句“这只蝶使我的思绪得以穿过虚与实的空间”的含义。 (4 分)10. 文章内容,写一句话来表达你对“破茧成蝶”的理解。( 不能引用原文 )(4 分示例:破茧成蝶不固执于自满自足的空间,才会有自由生命的飞翔。你的精彩:破茧成蝶11 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