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了4篇CSSCI之后,分享下自己的写作、投稿经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847305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9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了4篇CSSCI之后,分享下自己的写作、投稿经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发了4篇CSSCI之后,分享下自己的写作、投稿经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发了4篇CSSCI之后,分享下自己的写作、投稿经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发了4篇CSSCI之后,分享下自己的写作、投稿经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发了4篇CSSCI之后,分享下自己的写作、投稿经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了4篇CSSCI之后,分享下自己的写作、投稿经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了4篇CSSCI之后,分享下自己的写作、投稿经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了 4 篇 CSSCI 之后,分享下自己的写作、投稿经验! 2014-09-04学术中国首先,和很多人一样,刚上研究生的时候我也迷茫过。我是跨专业读的研 说的好听点,是多学科背景;说的不好听点,是半路出家,底子薄,样子花啊!研一开学之后,和人家科班出身的一聊,哎,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压力很大。想看书,可不知道看什么好,确切的说是无从下手 西经,管理学,这些基础课需要看,另外,还有很多专业课书要看。没办法,只好去找导师,希望能从导师那得到些建议 事实证明,这点很有用。导师告诉我:书是要看的,多读书很好,但是没必要全读;精读几本经典专业书,然后以此为发散,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另外,多读读专业类的期

2、刊,了解学科研究前沿和方向。有了导师的指导,我开始了自己的读书生活, 研一基本上是这样度过的。 所以,我要告诉大家的第一点是:学会读书,明确方向。即选择性的读书,精读和泛读结合,并且要有一定的方向性。其次,多和导师沟通。 不要认为导师不好接触, 也不要认为导师水平不行 任何一个导师都有他的长处,只是一些人一眼就看出来,一些人要慢慢的发现。我导师我还是很崇拜他的,经常和他沟通。研一上学期,我是每周五9 点准时到他办公室找他谈话,自己最近看的书,遇到的问题,都和他说。每次,导师都是必答。当然了,有时简短,有时详细。不过,我敢说,能像我导师这样每周都很学生聊天的人不多了,我很幸运。一是导师肯聊,二是

3、我自己主动。我导师还带其他专业的几个同学,他们2 年来和导师见面的次数估计没我半学期的多。我是脸皮厚,没事了就去,有问题了就去。呵呵,收获很大。因此,要告诉大家的第二点是:多和导师沟通,要主动去沟通,导师都很忙,主动定期约学生的导师是少之又少,所以自己一定要主动。再者,多和其他导师聊。一个培养机构,导师一般也不少,找几个和自己专业相近,学问做的好的导师,多和他们聊聊,向他们学习做学问的经验,交流一下知识。要知道:思想的火花是在碰撞中产生的。研究生这2 年,除了我导师,我和 2 名其他老师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一个是30 多岁的博士副教,观点新,思维密接,和这样的人聊天,很有收获。另外一个是我的计

4、量经济学老师,我研一的时候就请教她问题, 研二课程结束的时候开始和她合作做统计局的课题。和她关系一直不错, 一是她没带学生, 二是我导师在定量分析这方面不占优势,而她绝对厉害,刚好可以弥补我导师这方面的不足。这就是我告诉大家的第三点:除了自己的导师,还要和其他老师多交流,但千万注意要平衡好各方面的关系,导师之间是很忌讳学生乱串的,自己可别触犯了这点。第四点是写论文。 我第一次开始写东西是研一下学期,导师教育厅的一个课题,急着结项,就让我做了(他早评上正教,这种课题对他没用),呵呵,我是战战兢兢,总算是完成了吧(当然,他没少修改)。这次经历可能对我专业知识进步帮助不大(不是我专业的课题),但是我

5、知道了写文章的基本“ 流程” :首先是有想法(或者叫灵感,感觉,方向吧),然后搜集资料,要大量搜集,不停翻看,发现其中的问题,这样才有可能写出东西,否则,自己想当然的写,纯属闭门造车。第五点是如何写。很多人苦闷,不知道写什么,我也深有这样的体会。于是强迫自己去图书馆看书,后来发现看大部头的书不行,要想写东西,有灵感,还是得看期刊,专业的期刊,学科内顶级的专业期刊。有人曾经开过玩笑:做学问就是追星,要追学科最新的星,赶在最前面,那就是创新,就是研究方向。暂且不论比喻是否恰当, 但是我个人觉得绝对有道理, 而且是在自己经历过那样一个过程之后,越发觉得有道理。 这也是我要告诉大家的第五点: 多看专业

6、顶级期刊,而且要看外文的;看期刊,不仅能了解前沿,而且能启发灵感。第六点是多看教材。呵呵,不矛盾,这是我反复体会出来的。刚起步开始的时候,基本经典的,然后扩展知识面,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看专业期刊,有了灵感记下来, 要敢动手写, 这样才有手感; 期刊上面会经常出现一些自己陌生的知识或是名词理论之类的,这时候别轻易跳过去,要翻教材,自己给自己补课,这样才有进步。 也就是 “ 教材 期刊 教材” 不停这样的反复进行, 并坚持动笔,才有收获。第七点是记笔记。到现在,我已经记了2 本多笔记了,什么都记,只要是自己敢兴趣的,没事的时候翻翻,挺有意思的。我有个习惯,是高中养成的,就是记笔记之前,会表上日期

7、,长久下来,就成了一个“ 日记” :显示日期,然后是当天自己看的书或是杂志什么的。呵呵,没事的时候,一翻,就能知道自己那天干了什么。第八点是会修改。自己的文章,要自己修改。写好了,不是万事大吉,没事的自己改改,也可以发给导师,让他帮忙改改。我之前的几篇文章,都是导师帮忙改的,他提出修改意见,我再不停的反复修改,知道他说可以往外投了。再后来,就是我自己修改,觉得可以了再给导师他,呵呵,后来几次,他基本看看,也不改了。先写这几点,高中同学约着见面,一会回来继续写。接着前面的继续写,送走了同学,呵呵,开始上班了。还好,这地方不忙,领导也还没来,咱们继续交流。上面基本是写作的经验, 建议大家可以看看王

8、汎森的 如果让我重做一次研究生,咱们论坛里面有, 可以搜搜看, 大家写的东西, 看着明白,条理还清楚。下面说说投稿的事情:首先:永远不要一稿多发,但可以一稿多投。呵呵,这是我的感觉啊。一稿多发,就像有个帖子说的那样,是重婚罪;而一稿多投,至多是我同时多相了几次亲。作为学生来说, 一稿多投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啊!核心期刊的审稿周期最少最少也得一个月, 一般以 2 个月的居多, 而且发稿时间特别长, 少则 3、5 个月,多则 7、8 个月,一年什么的。想想咱们三年的研究生(有的只有2 年),是什么时间开始写论文的?我是研一暑假开始写第一篇文章的,算是比较早的了 (当然,那些牛校的牛人或是其他学校的牛人

9、很多本科,研一都开始写的),咱们这里针对大多数人的情况。 按研二开始写、 投,随便被核心拒一次稿都是半年的时间啊!耽误不起。所以,我的观点是,可以一稿多投,但同时录用了千万别一稿多发!另外,当你水平见长,而且对自己能准确评价的时候,可以试着只投一家,也算是为净化学术氛围出了一份力吧!其次,可以参考借鉴别人的文章,注明出处,但别做低水平的抄手。天下文章一大抄, 可是,为什么有些是抄袭, 有些是创新呢?其实就是是否有新东西进去,这新东西就是自己的劳动。 这是我和那位年轻博士聊天他告诉我的,并且告诉我一开始走学术道路时,一定要对自己严厉,这样才能有成果。另外,人大的一位博导也告诉过我,做学问,一定要

10、有责任感,不能只为论文而论文,否则会迷失自己的。呵呵,前面说的都是原则什么的了。下面说说投稿的一些技巧吧!首先,要明白,我们的稿子被拒,并不意味着我们稿子质量差,也很可能是我们的文章不合人家期刊的风格。这就是我说的第一点技巧吧!一个好的期刊,一般有自己的风格, 比如讲求观点的新颖, 重视研究的深度, 要求定量的分析等。我们投稿子的时候, 可以先对这个期刊做一些了解,翻看一下过去一年, 或是几年他们的目录。 看看他们过去刊发的文章集中在那些方面,最近的集中在那些地方,自己的文章是不是之前他们已经等过类似的( 登过的话,如果自己写的可以,那么录用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是不是很他们近期等的热点类接近

11、的。注意了这些,可能很大的提高自己文章中的可能性。其次,是项目。有些期刊重视项目,有项目支持,是课题或者文章的重要性的一个反应吧。一般来说,级别越高,越说明研究的必要性等,编辑看见的时候就可能会不自觉地产生倾向性。但不是说, 有项目就一定能中, 项目只是我们的筹码,关键还得是自己的文章有质量,投的期刊和栏目对头, 这时候项目这个筹码的作用才会体现出来。 大家可以考虑下这点, 但不要自己没项目去造项目,这种行为也是有悖学术道德的。再者,就是格式,投稿之前,先看看要投期刊的投稿要求,然后对着要求修改自己的文章,这样也会增加命中率的。写好文章了,可以单独备份份,这个除了文章,不要有其他的个人信息等东

12、西;选好期刊后,照他们的要求修改,然后投出去。每次投稿都按这样的顺序来, 不仅节省时间, 还有的放矢,增加命中率。还有,就是和导师合著。 不管导师第一作者或是第二作者,有时有个 “ 大牛”压着阵,还是很管用的。 不过,现在有些导师不喜欢自己学生投稿带自己的名字,也是怕惹是非,可以理解。有些则是“ 豪夺” ,也没办法,这个就看个人的造化了。呵呵。最后,这点是我们没法改变的,就是我们的硕士生的身份。有些杂志,有个莫名其妙的规定, 若是学生投稿, 就只发博士以上学历的论文 (好像在校老师不受这个限制)。我有次投科学管理研究,请教一个朋友的时候,他告诉,这个杂志一般不发研究生的文章,除非导师放前面,否则希望不大。遇见这种情况,也是我们没办法的时候,安慰一下自己吧。谁叫咱还不是博士,只能继续奋斗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