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考试题解大综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845391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42 大小:31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学考试题解大综合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刑法学考试题解大综合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刑法学考试题解大综合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刑法学考试题解大综合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刑法学考试题解大综合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刑法学考试题解大综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学考试题解大综合(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刑 法学考试题解大综合 填空题 1.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 刑法 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 ) 、 ( 司法解释 )和( 学理解 释) 。 2.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 有(罪行法定原则 ) 、 (使用 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和(罪 责刑相适应原则 ) 。 3.享有(外交特权 )和(豁免 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 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4.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的问 题的原则是(从旧兼从轻 ) 。 5.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 形式是(作为) 和 (不作为 ) 。 6.(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 岁)的人犯罪, 应当不负完 全刑事责任;(年满 16 周 岁)的人犯罪, 应当负完全 刑事责任。

2、7.犯罪的故意有两种类型, 即 ( 直接故意 )和( 间接故 意) 。 8.有期徒刑的期限,为( 6 个 月)以上( 15 年)以下。 9.对于中止犯, 没有造成损害 的,应当( 免除处罚 ) ;造 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 罚) 。 10. 累犯分为 (一般累犯 ) 和 (特 别累犯 ) 。 11. 刑 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刑法 及其所规定的 (犯罪、刑事 责任和刑罚 ) 。 12. 犯 罪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危害社会行为 ) 。 13. (同类客体 ) 是刑法对犯罪 行为进行科学分类的基本 依据。 14. 又 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 罪,可以( 从轻、减轻或者 免除 )处罚。 15. 根据我国刑

3、法规定, 对于预 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从 轻、减轻或者免除 )处罚。 16. 被 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 的罪,对教唆者可以 (从轻 或者减轻处罚 ) 。 17. 被 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 罚的犯罪分子, 刑罚执行完 毕或者赦免以后,在 (年) 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 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18. 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能 超过( 年 ) 。 19. 王 某因故意杀人罪、盗窃 罪,分别被判处死刑和有期 徒刑年,判处罚金万 元。决定执行刑罚时, 应当采取(吸收原 则和并科原则 ) 。 20. 犯罪行为又连续或继续状 态的,追诉期限从( 犯罪行 为终了 )之日起计算。 21. 按照罪责刑相适

4、应原则的 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 (所犯罪行 )和(承担刑事 责任)相适应。 22. 我国刑法解决空间效力的 原则是以( 属地原则 )为基 础,兼采( 熟人原则 ) 、 (保 护原则 )和(普遍原则)的 合理因素。 23. 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 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已满 14周岁 , 不满 16 周岁) 。 24. 以共同犯罪故意形成的时 间为标准,共同犯罪分为 (事前有通谋 )和(事前无 通谋) 。 25. 拘役的期限,为( 1 个月) 以上( 6 个月)以下。 26. 对犯罪分子裁量刑罚时, 必 须遵循( 以事实为根据) 、 (以法律为准绳 )的原则。 27. 对于(累犯 )不适用缓刑和

5、 假释。 28. 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 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 ) 。 29. 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国家安全机关( 立案侦查 ) 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 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 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 制。 30. 刑法第 93 条规定?本法所 称国家工作人员, 是指国家 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这种情况属于 (立法解释 ) 。 31. 某甲意图毒死某乙, 误将白 糖当作砒霜拌入某乙所要 吃的食物内, 某乙吃后平安 无事。在这种情况下,某甲 的行为属于( 犯罪未遂 ) 。 32. 一行为触犯数个刑法条文、 数个罪名, 实际上只构成一 罪的情况, 在刑法理论上称 为(想象竞合犯 )

6、。 33. 死刑不适用于(犯罪时不满 18 周岁的人、审判时怀孕的 妇女) 。 34. 对于被判处( 死刑、无期徒 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 政治权利终身。 35. 判处罚金应当根据 (犯罪性 质)决定罚金数额。 36. 虽然犯罪分子不具有刑法 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 但根 据案件的特殊情况, 判处法 定最低刑还是过重时,经 (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也 可以在法定刑以内判处刑罚。 37. 法定最高刑为10 年有期 徒刑的犯罪,追诉期限为 (15 年) 。 38. 在我国,有权对刑法规范 的含义进行司法解释的 机关是( 最高人民法院 ) 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 。 39.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 (

7、危害行为 )与(危害结 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40. 已满(14周岁)不满(16 周岁 )的人,犯故意杀人 罪、 强奸、抢劫、放火 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41. (间歇性 )的精神病人在 (间歇期 )的时候犯罪, 应当负刑事责任。 42. 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 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 行为人的(故意) 或者 (过 失) ,而是由于不能预见 的原因所引起的,因而不 认为是犯罪的情况,刑法 理论上成为意外事件。 43. 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 当防卫过程中( 明显)造 成不法侵害人(重大损 失) ,因而依法应当负刑 事责任的行为。 44. 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 (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 作用)处罚;

8、教唆不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 从 重)处罚。 45. 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 罪,包括( 一般预防 )和 (特殊预防 ) 。 46. 我国刑法对数罪并罚基 本上是采取限制加重原 则,同时兼采(吸收原则 ) 和(并科原则 )中的合理 因素。 47. 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 的首要分子,按照( 集团 所犯的 )全部罪行处罚。 48. 管制的最低期限是( 3 个 月) 。 49. 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无期 徒刑的条件是( 没有故意 犯罪 ) 。 缓刑不适用于( 被判处管制、 构成累犯 )的犯罪分子。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刑法解决刑法空间效 力(即刑事管辖权范围) 的原 则是 ( D ) A.属

9、地原则 B. 属地原则为主 , 属人原则为辅 C.属地原则为主 , 兼采属人原 则、保护原则D. 属地原则为主 , 兼采属 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 2、根据属地管辖权原则,所2 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 C )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 生在中国领域内 B.犯罪的行为人和受害人 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C. 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 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D. 犯罪的行为人或者受害 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3、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 原则是 ( D )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新 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4、按照( C ) ,犯罪客体 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 接客体。 A.

10、犯罪行为的多少 B犯罪行为侵犯具体社会关系 的次数多少 C.犯罪所侵 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大小 D. 犯罪所直接侵犯具体社会关系 的多少 5、按照( B ) ,犯罪客体 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 A.犯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的范围大小 B.犯罪所直接侵犯 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C.犯罪 行为对具体社会关系的侵犯次 数 D.犯罪对象的多少 6、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 属于( A ) 。 A一般客体 B. 同类客体 C.简单客体 D. 复杂客体 7、 ( C )是刑法对犯罪进行 科学分类的基本依据。 A.犯罪对象 B. 简单客体 C同类客体 D. 直接客体 8、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诸多事实 特征中 , (

11、 A ) 。是一切犯罪 构成客观方面的必备要件。 A.危害行为 B. 危害结果 C. 犯罪的时间、地点D.犯罪的方 法 9、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 式是( B ) 。 。 A. 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 B. 作为与不作为 C. 教唆行为与 实行行为 D. 主动行为与被动 行为 10、我国刑法规定,( D) 。的 人犯罪,应当负完全刑事责任。 A.已满 14 周 B.已满 14 周岁不满 18 周岁C. 已满 16周岁 D.已 满 18 周岁 11、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 的人,属于( D ) 。刑事 责任能力的人。 A.完全 B. 完全无 C相对无 D.减轻 12、我国刑法规定 ( B

12、) 。 的 人犯罪 ,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 罚。A.己满 14周岁不 满 16 周岁 B 。已满 14 周岁 不满 18 周岁 C.已满 16 周 岁不满 18 周岁 D.从轻、不 满 18 周岁 13、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 罪, 可以 ( D) 。处罚。 A.从轻 B. 减轻 C. 从轻或者 减轻 D. 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14、作为正当防卫起因条件的 不法侵害的本质特征在于其 ( B ) A.违法性 B. 社会危害性 C.客观真实性 D. 刑事违法性 15、没有实际不法侵害行为发 生,行为人误以为受到侵害而 采取?防卫?行为, 造成他人损 害的, 刑法理论上称为 ( B ) A.防卫不适

13、时 B. 假想防 卫 C. 防卫过当 D. 故意犯罪 16、故意用言语或行动挑逗、 刺激对方 , 诱使对方首先进行 不法侵害 , 然后以正当防卫为 借口, 借机加害对方的行为刑 法理论上称为 ( C ) A.防卫过当 B. 提前防卫 C. 防卫挑拨 D事后防卫 17、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 , 但是( C ) 。处罚。 A.应当从轻或者减轻 B.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 C.应当 减轻或者免除 D.可以减轻 或者免除 18、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 , 但是应当( C ) 。处罚。 A.酌情减轻或者免除 B. 酌情免除或者减轻 C.减轻或者免除 D.免 除或者减轻 19、某甲与某乙素有仇恨 , 为了

14、报复, 某甲在日记中写下了对 某乙的诅咒 , 并表示一定要杀 死某乙 , 还在日记中列出了几 种杀人手段。某甲的行为属于 ( B ) 。 。A.犯罪预备、 B. 犯意表示 C.犯罪中止 D. 犯罪未遂 20、只要实施了分裂国家、破 坏国家统一的煽动行为 , 无论 群众是否被煽动起来 , 都构成 煽动分裂国家罪既遂。这种情 况属于 (B )A.结果犯 B. 举动犯 C. 行为犯 D.危险 犯 21、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 , 可以比照既遂犯 ( D ) 。处 罚。 A.从轻 B. 减轻 C.从轻或者 减轻 D. 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22、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 , 可以比照既遂犯 (B) 。处罚

15、。A 从轻 B从轻或者减轻 C从轻、 减轻或者免除 D减轻或者免除 23、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 , 应当(D处 罚。 A 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B减轻或者免除 C免除或者减 轻 D免除 24、某甲意图毒死某乙 , 误将 白糖当作砒霜拌入某乙所要 吃的食物内 , 某乙吃后平安无 事。在这种情况下 , 某甲的行 为属于(B)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 犯罪中止 D. 犯罪既遂 25、甲扬言杀害乙的全家 , 乙 报案后公安人员即尾随追赶, 在通向乙家的公路上 , 将携带 凶器的甲截获。甲的行为属于 ( A ) 。 A.犯罪预备 B. 犯罪 未遂 C. 犯意表示 D.犯罪中 止 2

16、6、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 的首要分子 , 按照 C) 。 全部罪 行处罚。 A.他参与的 B.他组织的 C.集团所犯的 D. 他指挥的 27、 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 的罪, 对教唆者可以 ( C ) 。 A.不予处罚 B. 免予处罚C. 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减轻处 罚 28、 蔡某刑满释放后决定改邪 归正。某日 , 以前的同伙张某 找到蔡某 , 要蔡某与他去盗窃 某商店 , 蔡某不愿意 , 但张某 威胁蔡某说要告诉蔡某女友 有关蔡某以前的劣迹 , 蔡某怕 失去女友 , 就同意与张某盗窃 商店。 蔡某属于共同犯罪中的 (C) 。 A主犯 B 从犯 C.胁从犯 D. 帮助犯 29、甲、乙、丙、丁四人共谋 在某工厂出纳员去银行领回 该厂全体人员工资时 , 抢劫该 出纳员领回的工资。后来甲因 事抽不开身未能前往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