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43168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人教版必修4(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 考 考 点考 查 重 点命 题 焦 点 1.唯物辩证法的矛 盾概念:矛盾的同 一性和斗争性,矛 盾的普遍性和特殊 性; 2用对立统一的 观点看问题:主要 矛盾和次要矛盾的 关系,矛盾的主要 方面和次要方面的 关系,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马克思主 义普遍原理与中国 实际相结合。一、命题内容 1矛盾的对立统 一,矛盾的普遍性 和特殊性; 2主次矛盾和矛 盾的主次方面; 3用对立统一的 观点看问题,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矛 盾分析法等。 二、命题形式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均考查1.结合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 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 讲话及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 放30多年来我国所取得的辉煌 成就的

2、分析,理解矛盾的主要 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2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 性,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及其方 法论意义。 3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理解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内涵及 关系。(对应学生用书P189)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 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矛盾的斗争

3、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4)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以差别别和对对立为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为同一性所制约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样不能存在和发发展。矛盾双方既对对立又统统一,由此推动动事物的运动动、变变化和发发展。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含义义: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发展过过程的始终终,每一

4、事物从产产生到灭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终的矛盾运动动,即时时时时 有矛盾。方法论论:承认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坚持唯物辩证辩证 法的前提。在任何时时候,对对任何事物,我们们都要承认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积极寻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2)矛盾的特殊性含义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侧面各有其特点。表现现: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这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发展的不同过过程和不同阶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发展的不同过过程和不同阶阶段;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论

5、:要坚坚持具体问题问题 具体分析。问题探究1: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与哲学上的矛盾是什么关系?提示: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不能等同于哲学上的矛盾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则是指事物内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哲学意义上讲的“对立”特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1)含义: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6、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方法论:我们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1)含义义: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又是不平衡的。其中,处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2)联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转化。(3)方法论论:我们们看问题问题 ,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又不能忽视视矛盾的次要方面,要看到矛盾的

7、次要方面对对主要方面的影响。3具体问题问题 具体分析(1)含义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2)哲学依据:矛盾的特殊性。(3)地位:具体问题问题 具体分析是马马克思主义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则,是马马克思主义义的活的灵魂。(4)意义义:具体问题问题 具体分析是我们们正确认识认识 事物的基础础;具体问题问题 具体分析是我们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键。问题探究2:办事情,我们既要重视主要矛盾, 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这是为什么?提示:我们既要重视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其原因有二:一是主次矛盾相互影响,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二是主次矛盾在一

8、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次要矛盾可能转化为主要矛盾。(对应学生用书P190)要点一 矛盾基本属性的区别和联系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 区 别含义 不同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 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 立的属性 特点 不同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 、相对的、它随时间、条 件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特征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 绝对的,它贯穿事物发展的 整个过程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区 别作 用 不 同(1)同一性是事物发展 的前提,为矛盾得以存 在和发展提供条件。 (2)同一性使矛盾双方 相互利用、吸收有利因 素来发展自己、推动事 物的发展。(3)同一性 规定了事物向自己的对 立面转化的趋向

9、(1)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 变化,推动事物发展。表现为: 一是矛盾双方的斗争,使双方共 同发展;二是矛盾双方的斗争, 使一方力量不断削弱,另一方力 量不断增强以至战胜对方,推动 事物向前发展。(2)矛盾的斗争突 破某一事物的界限,使旧统一体 瓦解,一事物转化为它事物联 系(1)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存 在于同一性之中。(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 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理解矛盾的基本属性要注意: (1)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0、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们应当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 (2)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例1 (2011天津文综)“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见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 )一分为二的观点绝对同一的观点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A B C D解析 从“阴阳鱼”图的哲学寓意看,体现了一分为二的矛盾观点,也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的观点,符合题意。矛盾双方的“同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错误。故选B。答案 B点拨 本题

11、题考查查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矛盾观观点的内涵、特点相关知识识的能力。解题题的关键键在于搞清矛盾同一性的特点。本题题易错选错选A。导导致误选误选 A的原因在于未准确把握矛盾同一性的特点,以及未能准确理解矛盾双方相互贯贯通的内涵。(2011河南郑郑州)近来,爆发发于巴基斯坦、印度等国的“超级细级细 菌”引起人们们担忧忧。专专家指出,“超级细级细 菌”主要是由滥滥用抗生素引发发,如持续过续过 度滥滥用抗生素,人类类将“重回到抗菌药药物发现发现 之前的黑暗时时代”。从矛盾的观观点看,下列说说法正确的是( )抗生素从“有效”到“无效”的转转化,体现现了矛盾的斗争性抗生素“有效”和“无效”作为为矛盾双方,包

12、含着向对对立面转转化的趋势趋势抗生素“有效”和“无效”的转转化是有条件的,体现现了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抗生素“有效”与“无效”之间间的对对立统统一,根源于人类类不恰当的用药药行为为A B C D解析 错,抗生素从“有效”到“无效”的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而不是斗争性。抗生素“有效”与“无效”之间的对立统一是客观存在的,人类不恰当的用药行为不影响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故 说法错误。切题,答案选B。答案 B点拨 易错选错选 D。其原因是对对矛盾内涵的理解认识认识 不到位,未认识认识 到本身说说法错误错误 。要点二 正确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

13、 区 别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 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 面各有其特点 性质表 现同类事物的共性每一事物的个性方法论 要求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 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事物之间数量上多与少 的差别,更不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普遍现象和特殊现象。具体联系是: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 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相反方面转化。

14、(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2.正确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从事物的性质质上来讲讲的,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别的关系,而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是从范围围上来讲讲的,可见见有根本的区别别。(2)不能说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因为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动的,而普遍性、共性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东西,是抛开了许许多丰富多彩、

15、具体生动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抽象出了它们们的共同的本质质。有关矛盾客观性的认识误区 (1)人们能有意识地制造矛盾的问题。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矛盾,不是人们制造出来的。矛盾的产生和消灭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不是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因而,决定了我们只能承认矛盾,并敢于揭露矛盾。 (2)解决矛盾就是取消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们解决的是某一具体矛盾,当这一矛盾解决后,又会有新的矛盾出现,是不可能取消矛盾的。 (3)有矛盾就是坏事。矛盾具有普遍性,但是不能认为有矛盾是坏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就没有世界的变化和发展。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这才是正确

16、对待矛盾的态度。例2 (2011江苏单科)当今,各地城市建设除了追求“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还注重展现个性魅力、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这 种城建思路体现的哲理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解析 题干中“各地城市建设追求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属于矛盾的普遍性,而注重展现个性魅力、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 属于矛盾的特殊性,B项切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与题意不相符合。故选B。 答案 B点拨 此题考查哲学中几对典型的关系问题。解答此题必须正确理解这几对关系,然后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加以分析。本题易错选C。原因是学生错误地以为各地城市建设追求共同目标和注重展现个性魅力等是主次矛盾关系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