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一高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840637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0.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邑一高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夏邑一高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夏邑一高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夏邑一高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夏邑一高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夏邑一高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邑一高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夏邑一高1 夏邑一高 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考试时间: 150 分钟分数: 150分注意事项:考生务必用 黑色 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除规定外,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 卷 阅 读 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越窑的鼎盛 1)商周时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河南、河北、山西和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江苏、江西、湖南、 湖北和浙江等地区都出现了原始瓷。但到东汉时期,浙江上虞地区的原始瓷最终发展成真正的瓷器。 这就是越窑

2、早期的青瓷。三国两晋是越窑的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越窑产品与此前相比,烧制技 术已经成熟,胎釉结合更加紧密,釉质也明显提高。至唐时,慈溪上林湖地区成为越窑的另一生产 中心,越窑在这时进入兴盛时期。 “陶至唐而盛,时有窑名。 ”越窑一名也正式出现于此时。到北宋 初期,越窑烧制达到鼎盛,窑业规模巨大,产品质量精美。北宋中期越窑逐渐衰落,南宋时停烧。 2)为了提高每次烧窑的产量,越窑在早期采用了明火叠烧和坯件对口合烧的方式。唐代晚期, 匣钵开始在烧瓷中应用。瓷器在匣钵中装烧,避免了过去采用明火叠烧落砂、窑渣及烟灰对瓷器造 成的不良影响,使瓷器釉面光洁无斑,质量大为提高。唐代虽然采用了匣钵技术,但更多

3、的却是匣 钵多件罩烧,只有少数产品采用匣钵单件罩烧。五代末北宋初,匣钵单件罩烧成为主要烧造方法。 这种方法与匣钵多件罩烧相比无疑又是一种进步。上林湖寺龙口窑址发掘之后,人们发现了这种匣 钵烧造技术的原理:装烧时,由于匣钵接口处涂了一圈釉,匣钵内的空气可以通过接口处透出;冷 却之后,由于釉层的凝结,外面的空气不能进入匣钵之内,从而保证了匣钵内的还原气氛,使得烧 制出来的瓷器釉色青翠莹润。有人认为,这种技术是“秘色瓷”“神秘”的真正原因。 3)细划花装饰流行也是越窑鼎盛的重要标志。早期的越窑青瓷多光素无纹,常以莹润的釉色和 优雅的造型赢得市场的青睐。但到五代末北宋初,以上林湖为中心的越窑细划花装饰

4、开始流行。这 些细划花装饰线条 流畅,纹饰简洁,釉色莹润无瑕,特别是多在碗盘等瓷器内底流行对蝶、鹦鹉、 龙和双凤等纹饰。到北宋中期,刻划花装饰流行,虽然沿用细划花装饰,但是工艺远不及细划花精 致完美,纹饰题材也大为减少。由于匣钵单件罩烧成本过高,这一时期采用了匣钵叠烧技术,产品 质量与北宋早期的产品相比明显逊色。 4)在慈溪上林湖寺龙口窑址中的窑具和瓷器上曾发现大量的铭文字款。如表姓名的 “元记” “王 记” ,表纪年的“太平”“辛酉”等,其中表姓氏的经统计多属唐五代时期,这可能与唐代的“物勒 工名”制度有关。唐末五代时期,出现了单字、两字和多字的字款铭文,文字内容不加限制。但是 北宋早期,细

5、划花纹饰流行,窑场主采用了匣钵单件罩烧技术。为了作为标记使用的字款必然受到 约束,字款多被限制在瓷器器底之上,字数也被限制为单字,内容上往往只选一些吉语或与窑业相 关的笔划较少的文字。受到规范之后的单字款铭文大量出现在瓷器上,也反映了窑场规模的巨大和 窑业的兴盛。据统计主要有“大” “上” “永” “辛” “天” “吉” “千” “供” “子” “内” “丁” “已” “乙” 等十三个字款。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越窑的鼎盛”标志的一项是( ) (3 分)A匣钵单件罩烧出来的瓷器釉色青翠莹润,线条纹饰简洁流畅,题材多样。 B五代末北宋初,以上林湖为中心的越窑细划花装饰流行起来,如对蝶、鹦鹉、

6、龙和双凤等 纹饰。 C采用匣钵叠烧技术,一方面降低了单件罩烧成本,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产量。 D在上林湖地区发现了大量的单字款铭文,而且这些铭文多出现于细划花纹饰瓷器之上。2下列关于越窑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越窑虽烧造近千年,但其鼎盛时期可谓昙花一现,虽维持时间并不长,但也能从遗存中找 到鼎盛的标志。 B越窑从东汉起到北宋中期,经历了早期、大发展时期、兴盛时期、鼎盛时期和衰落时期。 C在越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其烧造技术不断提高,烧造出来的瓷器的质量也不断提高。 D越窑虽然经历了多个不同时期,但正式有名称的时期是在兴盛时期的唐朝。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3 分)

7、 A为了提高每次烧窑的产量,唐代晚期首次采用了匣钵多件罩烧方法。 B五代末北宋初烧制出来的瓷器釉色青翠莹润,得益于匣钵内的还原气氛。 C三国两晋时期的越窑青瓷多光素无纹,仅凭莹润的釉色和优雅的造型优势来占领市场。 D北宋早期使用的十三个字款,反映的是窑场规模的巨大和窑业的兴盛,完全避开了姓氏。二、古诗文阅读 (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8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 题。 王 安 传 王安,雄县人,初隶冯保名下。万历二十二年,陈矩荐于帝,命为皇长子伴读。时郑贵妃谋 立己子,数使人摭皇长子过。安善调护,贵妃无所得。“梃击”事起,贵妃心惧。安为太子属草,下令旨,释群臣疑,以安贵妃。帝大

8、悦。光宗即位,擢司礼秉笔太监,遇之甚厚。安用其客 中书舍人汪文言言,劝帝行诸善政,发帑金济边,起用直臣邹元标、王德完等,中外翕然称贤。大学士刘一燝、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皆重之。 初,西宫李选侍怙宠陵熹宗生母王才人,安内忿不平。及光宗崩,选侍与心腹阉李进忠等谋 挟皇长子自重,安发其谋于涟。涟偕一燝等入临,安绐选侍抱皇长子出,择吉即位,选侍移别宫 去。熹宗心德安,言无不纳。 安为人刚直而疏,又善病,不能数见帝。魏忠贤始进,自结于安名下魏朝,朝日夕誉忠贤,安信之。及安怒朝与忠贤争客氏也,勒朝退,而忠贤、客氏日得志,忌安甚。天启元年五月, 帝命安掌司礼监,安以故事辞。客氏劝帝从其请,与忠贤谋杀之。

9、忠贤犹豫未忍,客氏曰:“尔我孰若西李,而欲遗患耶?”忠贤意乃决,嗾给事中霍维华论安,降充南海子净军,而以刘朝为南海子提督,使杀安。刘朝者,李选侍私阉,故以移宫盗库下狱宥出者。既至,绝安食。安 取篱落中芦菔啖之,三日犹不死,乃扑杀之。安死三年,忠贤遂诬东林诸人与安交通,兴大狱, 清流之祸烈矣。庄烈帝立,赐祠额曰昭忠。(节选自明史卷三百五列传第一百九十三) 【注】梃击:万历四十三年,张差执木棍,闯进太子( 朱常洛) 居住的慈庆宫,打伤守门太监, 被捉供出是郑贵妃手下的太监指使的。客氏:明朝熹宗朱由校的奶妈。西李:西宫李 选侍。嗾:唆使。清流:东汉末年的大学士郭泰、贾彪和大臣李膺、陈蕃等人联合起 来

10、批评朝政,暴露宦官集团的罪恶,时人称他们为“清流”。 4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数使人摭皇长子过摭:搜集 B发帑金济边济:渡河夏邑一高2 C 自结于安名下魏朝结:攀附 D嗾给事中霍维华论安论:判定5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全部表现王安忠贞的一组是 ( ) (3 分) 安善调护,贵妃无所得安为太子属草,下令旨,释群臣疑 劝帝行诸善政,发帑金济边安为人刚直而疏 及安怒朝与忠贤争客氏也安取篱落中芦菔啖之 A B C D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王安开始的时候是太子的伴读,“梃击”案中因为处理事情得当,得到上上下下的称赞, 郑贵

11、妃也没有再找太子的麻烦。 B光宗去世后,李选侍阴谋挟制皇长子抬高身价,王安软硬兼施地哄骗李选侍,趁机抱出了 皇长子,并把李选侍调到了别的宫里,所以熹宗十分听王安的话。 C 魏忠贤因接近王安属下的魏朝而受到王安重用,被选派侍奉客氏,后来魏忠贤因为客氏的原 因受到宠幸,并想杀死王安。 D 王安的死是宫中争权夺利的结果,刘朝听命魏忠贤杀死王安,是因为刘朝原来是客氏手下的 宦官,接受了客氏的暗示。7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光宗即位,擢司礼秉笔太监,遇之甚厚。 (5 分) (2) 客氏劝帝从其请,与忠贤谋杀之。 (4 分)(二)古诗阅读( 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 题

12、。 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 481-539) :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 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8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5 分) 9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多选则按前三题计分。一空 1 分,错字、别字、拼音、字迹模糊,潦草不清均不得分。)(1),。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白居易观刈麦) (2)登斯楼也,

13、忧谗畏讥,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 (3)中无杂树,。渔人甚异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4)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必以情。”(左传曹刿论战) (5)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乙选考题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三、四题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能两类全选,也不能跨大题作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琴王 他很会拉琴。村子里的人都称他叫琴王。 他的琴声太动听了。琴弦拉动,一串串嘹亮的音符就接踵而出。他的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 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

14、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 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听他的琴,让人变得澄清。 很少有人见过他,但都听过他的琴声。他会在每个傍晚准时拉动他的琴弦。 当夕阳对着山村撒下最后一丝余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扛着满身的疲倦回到家的时候,他的 琴声会在村子的东头悠扬地响起。 琴弦一动,人们马上就陶醉在他的琴声里。白日里所有的疲惫,所有的烦恼和不快,都在他 的琴声里渐渐消融,远去。最后人们带着微笑幸福地睡去,直到第二天精神抖擞地开始新的劳作。 因为他的琴声,村子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和充实。 这个傍晚天空被无数道闪电残忍地划破。汹涌澎湃的洪水如彪悍的巨蟒将村子死死缠住。老 人、小孩,所有人都被逼到村里的一个土包上。洪水

15、一次又一次拍打着人们的脚脖子,像死神跃 跃欲试的手。村子在自己的眼前渐渐变小,几块瓦片和木板在水里打旋。有人大声地哭泣,有人 唾骂,有人惊叫,有人焦躁地踏着脚步,还有人绝望地准备跳水。天渐渐黑下来。完了,似乎一 切都完了。 这时,村子的东头,依旧响起了他悠扬的琴声。那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 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 和艳阳高照。那琴声像在述说,像在安慰,让人陶醉,让人忘我。 人们开始安静下来,认真地听着。渐渐没有人说话,最后连咳嗽的声音都没有。人们再一次 醉了。在他的琴声面前,所有的行为都显得粗俗和浮躁。谁都不敢妄动,生怕打破这份美好。只 有安静,才能维持这份隽永。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 终于,远处亮起了一点火光,是救生船来了。所有的人站了起来,但没有人拥挤,也没有人 喧哗,因为他的琴声依旧那么悠扬和平静。当船靠近的时候,人们像是有人指导,都乖乖地站好, 然后先是老人和小孩上船,再是妇女和男人,一切都井然有序。 最后,在他悠扬的琴声里,人们都顺利上了船。这时水越来越大,村子很快就没了。但直到 船顺利启动,他的琴声还在进行,人们还陶醉在他的琴声里。 糟了,还有他!有人忽然回过神来。是呀,怎么漏了他,快喊。 喊,只有琴声在响。再喊,还是只有琴声在回答。他是聋子呀,怎么听得见 对,他就是个聋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