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安全保密的几点新特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840188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0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数据时代安全保密的几点新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大数据时代安全保密的几点新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大数据时代安全保密的几点新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大数据时代安全保密的几点新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大数据时代安全保密的几点新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数据时代安全保密的几点新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数据时代安全保密的几点新特点(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料大数据事关隐私权斯诺登提出新挑战3D打印和大数据已经成为妇孺皆知的名词,有人乐观地预期,这两个领域的技术进步有可能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并拓开新的经济增长空间。但科技进步是把双刃剑,大数据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本已存在的隐私权保护问题变得更加突出。爱德华斯诺登曾为美国国家安全局承包商工作,严格来说应该算是美国政府的一名临时工。似乎政府部门的临时工都习惯惹事儿,据他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有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负责跟踪数百万美国人的电话和网络记录。美国政府的做法当然有充分的理由保护国家安全,而且得到了立法部门授权。获取海量数据之后,利用信息分析技术找出具有相关关系的因素,为行

2、动提供指导,这是典型的大数据模式。网络时代,人类的很多行为都会留下痕迹,技术手段为搜集整理数据创造了条件,能够接触到数据和懂得分析数据的人就掌握了先进生产力,但获得数据的过程中却隐藏着魔鬼。主动搜集数据的主体大致有三类:一类是美国政府安全部门之类的机构,为对付恐怖分子得使用先进情报工具,但其中是否过度使用存在很大争议,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很多年前就曾经担忧,公共政策本身可能成为科技精英的俘虏。一类是基于商业目的的数据搜集和使用。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案例是,沃尔玛发现婴儿纸尿裤与啤酒两个毫无关系的商品销量同步上涨,通过对购买行为的进一步挖掘分析,发现购买这两样东西的往往是青年男性,在为孩子采购纸尿裤

3、的同时顺便买啤酒犒劳自己。基于此,沃尔玛在货架上将两种商品靠近摆放,在短时间内迅速拉动了销量。还有一类数据搜集者是网络狂人“极客”们,他们信仰自由,对于人为的限制极其不屑并热衷于挑战权威。斯诺登、曼宁和斯瓦茨都属于这一类人,处于屌丝期的盖茨、乔布斯等大致也可归入这一类。这些人在寻找智力快感的同时,有时候会给其他人的信息安全带来危害。大数据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要求数据具备可获得性,获取数据的过程必然会遇到数据的所有权和隐私权的保护问题。受到大数据光明前景的鼓舞,关心隐私权保护的人明显少于呼吁提高数据可获得性的人,那些抱着保护公共安全、推动科技进步等神圣目的的人更是如此,这种局面应该警惕。斯诺

4、登叛逃和大数据制衡开场前先扯几句闲话,一觉醒来发现邓文迪也离婚了,想起去年她在听证会上奋起护夫,掌掴袭击者的情形,又让人不相信爱情了,当然,你也许会说邓文迪这个人,根本从来就不可能爱过谁。但谁知道呢?斯诺登叛逃不止是警告了美国人by 信海光微天下前中情局技术员爱德华斯诺登的叛逃使美国情报部门监视网民数据和电话的秘密计划“棱镜”意外曝光。这一计划的主要使命是大范围收集并监控网络和电话用户信息。根据斯诺登的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直接接入苹果、微软、谷歌、雅虎等九大互联网公司的中心服务器, 针对境外非美国人搜集情报, 用户的电子邮件、 在线聊天、信用卡信息等都无密

5、可保。事件在全球各地引发巨大反响。 涉及的 9 家大公司通通跳起来进行强烈否认,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公开否认情报部门窃听公众电话。国家情报总监则对事件表示“痛心疾首”,认为泄密者的行为对国家安全造成了极大损失。尽管当事者全部否认, 但对于外界来说, 大多数人将之理解为政治惯性动作。信其有者远多于信其无者,即便在美国,调查中认为斯诺登是爱国者的也多于认为其是叛国者的,有六万五千多人在白宫网站签名,要求奥巴马赦免斯诺登。在旁观者看来,这个事件简直就是好莱坞大片的现实版本,正直的政府内部人员受不了良知的重压,为了公众利益,毅然捅破“黑幕”。斯诺登有可能触犯了法律,但他是个好人。至少在目前还看不到他个人从

6、此事中牟取私利的痕迹。事实上,只要他想,斯诺登完全可以把他接触到的大量机密通过一个公开市场卖给俄罗斯等国家,但他只是说出了真相,而未涉及人员名单、情报站地址等任何细节。可斯诺登也未必完全站在正确的一方。正如奥巴马所说,“不能在保持百分之百隐私的情况下,获得百分之百的安全” ,美国政府的大规模监控行动有可能是在法律允许之内进行的。而斯诺登的叛逃只是暴露了一种越来越尖锐的矛盾,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对公民隐私的侵犯是否已经到了失控的边缘,或者已经失控?斯诺登叛逃事件有可能会使美国国会重新审视是否削减政府大规模监视私人通讯的权限,但更大的可能- 也是斯诺登所担心的- 一切都没有发生改变,人们能在媒体上看到

7、所有爆料,他们知道了政府为单方面授权做了多少工作以对美国社会和全球社会进行更大程度的控制。但没有人愿意冒风险站出来进行抗争,以取得实质性改变。斯诺登叛逃不止是警告了美国人,同时也预示了在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所可能遭受的一种普遍危机。像“棱镜”计划里涉及的苹果、微软、谷歌、雅虎等大网站,人们每天把大量个人信息输入其中,但常常并不被事先告知数据的用途。而这些数据会被企业或政府用来进行一些新形式的侵犯,比如根据对大数据的分析预测来对人们尚未实施的行为进行惩罚。“大数据之父”舍恩伯格曾披露过一个例子:在美国有一个名为“预测式配警”的计划,该计划通过大数据分析来预测美国某个城市的某条街道的某个时

8、段是犯罪高峰时段,然后部署更多的警力在那个位置。这意味着该地区居民将长时间被监控,这是一种变相的惩罚。但他们并没有做错事,却因为某个计算机的算法预测他们可能会做错事便被惩罚了,这显然并不公平。根据斯诺登提供的信息,美国国安局拥有的正是一套基于“大数据”的新型情报收集系统,这套名为“无界爆料”的系统,以30 天为周期,这套系统可以从全球网络系统中接收到970 亿条讯息,再通过比对信用卡或者通讯记录等方式,能几近真实地还原个人的实时状况。当然,谷歌这样的商业组织也有可能掌握同样量级的信息,但差异却是天壤之别:因为政府可以通过搜集的大数据把你关进监狱,而谷歌却不能。在未来,必须建立一种法则对大数据的

9、合理收集和使用予以制衡。“大数据”时代呼唤“大安全”美国国家安全局 ( NSA ) 一直进行国内信息监视活动、已收集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的信息数据的消息被披露后,在国际上激起轩然大波,欧盟已经表示严重关切。传统上西方人对个人隐私有着更强烈的保护意识,也更敏感,于是一时就出现了乔治 奥威尔的小说一九八四热卖的景象,仿佛一个高高在上的“ 老大哥 ” 确实在窥视公众。这场风波也缓解了中国的压力 斯诺登在香港“ 叛逃 ” 并自曝 “ 棱镜 ” 计划内幕,一下子在网络安全 问题上改变了中国和美国的攻守地位。其实自从9 11 恐怖袭击以来,美国情报机构在世界各地从事间谍活动,同时加强对本土公民的信息监控以搜

10、寻与恐怖主义有关的信息,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只是在过去人们难以窥视其内幕。而且,即使在更多情况被披露后,公众也很难证明政府的监控超出了法律许可的范围。所以,风波将会过去,问题将会留存。世界正在进入一个“ 大数据 ” 时代。英国人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斯 库克耶写的大数据时代认为,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始,大数据时代的口号是“ 一切皆可量化” , 包括人们在社交网络上的沟通:Facebook的 “ 社交图谱 ” 将关系数据化; Twitter通过创新, 让人们能轻易记录和分享他们零散的想法,从而实现了过去不可想象的情绪的数据化。“ 大数据 ” 时代也带来信息存储和管理的集中化。这两

11、位作者写道,Facebook在 2012 年拥有大约10 亿用户,他们通过上千亿的朋友关系网相互连接,这个巨大的社交网络覆盖了大约10% 的全球人口, 而这所有的关系和活动在数据化之后都为一家公司所掌控,这么一来, 对“ 大数据 ” 可能带来的风险的指责就不是空穴来风了。你在谷歌上面的搜索记录,你最喜欢阅读哪些产品的广告,你对那种类型的旅游地最感兴趣,你通常去医院看哪些方面的病,人们在网上留下这些痕迹之后,企业就可以利用其中的信息,以分析消费者的行为、做出更好的决策,而这甚至对消费者有利,他们可望靠着企业对自身行为模式的了解,得到更为量身定做的服务。一方面企业和个人都享受了“ 大数据 ” 时代

12、带来的便利,但另一方面无处不在的“ 第三只眼 ” 却似乎在监控着每个人的行动,带来权利与自由遭到侵犯的隐忧。当信息公开产生害处的时候,单个、分散的消费者基本不会有什么动力去维护这些隐私,因为其价值太细微了。据报道,在西方,消费者信息监控已经发展为一项规模达几十亿美元的产业,其中的企业基本不受什么监管,而即使是有影响力的人物的个人信息,其卖价通常都不会超过一美元。在这种力量不平衡之下,手中掌握着更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的大公司,以及更强大的政府,就拥有了自由利用这些信息而不受监督的能力。与此同时,信息管理规范的演进却没有跟上数据科技发展的步伐,包括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行业规则与商业界的道德规范。在“

13、 大数据 ” 时代之前,民众可以以保密的方式来保护隐私,但今天人们在不知不觉间就透露了隐私。而这就要求那些保存和管理信息的企业承担更大的责任,这应该成为一种新的隐私保护模式:政府不应假定消费者在使用企业的通讯工具等产品的时候主动透露了自己的隐私,就意味着他们授权企业使用这些隐私。“ 大数据 ” 呼唤 “ 大安全 ” 。力量越大责任也越大,现在是那些作为“ 大数据 ” 时代弄潮儿的大企业和政府部门负起他们的责任,构建一张更完善的安全网的时候了。“大数据”时代的知识生产所谓 “ 大数据 ” ,是指因数据规模巨大,大到难以用我们传统信息处理技术合理撷取、管理、处理、整理。“ 大数据 ” 时代会引爆一

14、场“ 哥白尼式革命” :它改变的不仅仅是信息生产力,更是信息生产关系。我们现在的知识生产理念还是印刷时代的遗产。固守这种知识生产理念,强调知识生产的细化和专业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甚至只见树叶,不见树木。这种知识思维理念满足于微观知识的生产,缺乏宏观视野和意识。张涛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近年来, “ 大数据 ”(bigdata) 这个概念突然火爆起来,成为业界人士舌尖上滚烫的话题。所谓“ 大数据 ” ,是指因数据规模巨大,大到难以用我们传统信息处理技术合理撷取、管理、处理、整理。“ 大数据 ” 概念是 “ 信息 ” 概念的 3.0 版,主要是针对新媒体语境下信息爆炸情境的生动描述。我们一

15、直有这样的定见:信息是个好东西。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信息应该多多益善。这种想法是信息稀缺时代的产物。由于我们曾吃尽信息贫困和蒙昧的苦头,于是就拼命追逐信息、占有信息。我们甚至还固执地认为,占有的信息越多,就越好,越有力量。但是,在“ 大数据 ” 时代,信息不再稀缺,这种成见就会受到冲击。信息的失速繁衍造成信息的严重过剩。当超载的信息逼近人们所能承受的极限值时,就会成为一种负担,我们会不堪重负。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会产生一种无助感。 “ 大数据 ” 时代的提出正是基于对当下社会信息超载现象的宏观描述。信息的超速繁殖源自于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特别是新媒体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以惊人的速度

16、扩张。以互联网 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打开了信息所罗门的瓶子,数字化的信息失速狂奔,将人类主宰信息的能力远远落在后面。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指出,互联网上的数据每年将增加50% ,每两年翻一翻,而目前世界上的90% 以上数据是近几年才产生的。信息技术的高歌猛进,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引爆出海量的信息。而这些突然间生发出来的信息远远超出了人类的传统管理与控制能力,凭借人们既有的信息处理能力已经对付不了超速扩张的海量信息。2000 年,数字存储信息占全球数据量的四分之一,另外四分之三的信息都存储在报纸、胶片、黑胶唱片和盒式磁带这类媒介上。2007 年,只有7% 是存储在报纸、书籍、图片等媒介上的模拟数据,其余都是数字数据。到2013 年,世界上存储的数据中,非数字数据只占不到2% 。面对这样的信息扩容,我们只能望洋兴叹了。“ 大数据 ” 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现在还无法预料。哈佛大学定量社会学研究所主任盖瑞 金则认为,以“ 一场革命 ” 来形容大数据技术给学术、商业和政府管理带来的变化,认为“ 大数据技术将触及任何一个领域” 。 “ 大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