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考试提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838826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7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考试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考试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考试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考试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考试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考试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考试提纲(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副词提纲1.什么是认知语言学?其理论基础是什么?认知语言学是坚持体验哲学观, 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 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 , 着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 并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作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普遍原则和认知规律之间关系的语言学流派。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哲学基础:主客观相结合的经验现实主义认识论, 简称经验主义(摒弃了唯心主义和客观主义的观点)。心理学基础:认知心理学,摒弃了笛卡尔的天赋论,继承了皮亚杰的建构论,认为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与经验的结果, 是人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产物。认知与语言观:语言是

2、人的智能活动之一, 是人类认知的一个组成部分, 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与认知观:1 . 认知是语言的基础, 语言是认知的窗口。2. 语言能促进认知的发展一方面语言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思维和认知新事物。而且, 人们可以借助于己有的语言更好地认识具有一定关联的新事物。另一方面 , 有了语言 , 人们才可以交流思想, 交换信息 , 增加经验 , 从而互相沟通认识, 互相调整、适应、趋同, 促进种系和个体认知的发展。3. 语言是巩固和记载认知成果的工具2.什么是隐喻?请举例说明隐喻的种类。隐喻是一个认知机制,在这一机制中, 一个认知域被部分地映现于另一认知域上,后者由前者而得到部分地理解。前者叫来源域,

3、 后者叫目标域。隐喻不仅仅是修辞,它在语言中无处不在。现在,隐喻已经被上升为一种“认知方式、推理机制”这个高度来理解,在本质上,它不是一种修辞现象,而是一种认知活动,对我们认识世界,有潜在的、深刻的影响。隐喻是基于相似性的,通过跨概念域映射过程所形成的映射结果。它基于相似性, 也可创造相似性。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隐喻的种类BLACK: 1.死隐喻:桌脚山头头儿2.休眠隐喻:成语(破釜沉舟)3.活隐喻:他是一只猴子,爬树爬得很快。Lakoff and Johnson 两位教授的分法:1结构性隐喻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

4、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概念,于是产生一词多用现象。TIME IS MONEY 时间可以花、浪费、节省,本体喻体黑暗的旧社会一间铁屋子白色恐怖严重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人民的痛苦熟睡的人们不久要闷死了先驱者的鼓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胜利的希望是存在的几个人既然起来,你就不能说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2.方位性隐喻运用上下、内外、远近、前后、深浅、中心-边缘等表达空间的概念,来组织另一个概念系统。你上边的那位好对付吗?这节讲的内容太深,同学们都不太明白。一艘小船渐渐进入了我的视野。3.本体性隐喻人们将抽象和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事件,状态等无

5、形的概念看作是具体的,有形的实体,因而可以对其进行谈论,量化,识别其特征及原因。实体和物质隐喻思想是实体思想是机器容器隐喻:这件事在我的脑子里反复出现。拟人隐喻:昨晚,世界为中国喝彩。今冬,苹果竞穿衣。鞋城三折大跳水。语音隐喻: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蛤蟆跳井不懂不懂(卜咚卜咚)谐音语法隐喻:我与她已经是过去时了。我与他还处于进行时呢!3.什么是语言的象似性原则?请与语言的任意性原则相比较,并说明你的观点。语言的象似性原则是指语言符号在语音、语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任意性就是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任何自然的联系”,两者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或“无理可据的” 。任意性是构成语言符

6、号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时的情况来说的,指最初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客观事物现象这个意义内容是任意的,不是说人们可以对语义内容作随意解释。象似性指的是感知的现实的形式与语言成分及结构的相似性。换言之, 它是指语言的形式和内容(或者说,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有着非任意、有理据、可论证的一面。在任何一种语言中,任意性和象似性是相辅相成的,是以互补的方式存在的。4.语言的象似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举出四类,并举例加以说明。语言象似性的体现:复杂性、独立性、距离、次序、对称、重叠、范畴化复杂象似动因相对简单的概念普遍由相对简单的形式表达;而相对复杂的概念则普遍由相对复

7、杂的语言结构表达。Jakobson(1965)发现:在印欧各语言中,表示形容词的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语素在音 素的树木上是依次递增的。如:英语里表示形容词三级的语素的音节数是依次递增的,-O; -er;-est 独立性象似原则Haiman 的定义是: 独立象似动因指的是一个表达式在语言形式上的分离性与它所表达的物体或事件在概念上的独立性相对应。比如: 一个独立的词表示一个独立的实体,一个粘着语素则不大可能。一个独立的句子可以表达一个独立的命题,一个短语或词语则不大可能表达一个独立的命题。我在图书馆系读书。我在图书馆读书。我在图书馆系读一本书。我在图书馆读一本书。书我在图书馆系读了。书我在图

8、书馆读了。次序象似动因时间概念是人类认知结构中最重要、最根本的观念之一。而语言只能在一个维度上展开, 语言结构在顺序上的安排对应于它所表达的概念次序的安排,就就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事件前后他在马背上跳。他跳在马背上。她结了婚,然后怀了孕。她怀了孕,然后结了婚。空间先后汉语对空间概念的描述会遵循由大到小的次序。如:1994 年 12 月 24 日上午 10 点。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西九街,63 号。在厨房的桌子上面的盒子里。因果先后在大量语言的主从复句里,表示原因的句子通常出现在表示结果的子句之前,表示条件的句子也出现在表示结果或蕴含结果的子句的前面。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去上课。没有好好照顾花

9、草,花草都枯死了。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对称象似动因Max hit Harry and Harry hit Max. Max and Harry hit each other. 重叠象似动因戴浩一的定义:语言表达形式的重叠(重复)对应于概念领域的重叠(重复)在相当多的语言里,当重叠出现在名词上时,单数会变为复数,或集合概念;出现在动词上时,表示动作的持续或完成;出现在形容词上时,表示性质或状态的增强。距离象似动因概念距离越近,D 与 N 之间的距离越近(DN ),概念距离越远,D 与 N 之间的距离越远(D 的 N)。“的”字隐现的规律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距离,取

10、决于它们所表达的概念之间的距离。1.他的一把小瓷茶壶。 (所属、数量、属性、材料、功能)概念的内涵的成分离事物的距离近;而概念的外延离事物的距离远。材料、质地、色彩、尺寸、功能等属于概念的内涵成分。数量、领有者、时间、地点等属于外延成分。5.请问为什么性质形容词可以与中心语直接搭配,而状态形容词以及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形容词与中心语之间必须要加“的”?紧密的关系是持久、稳定、 较本质的关系, 是在认知上较早建立起来的认识得较充分的关系,整合程度高;松散的关系是临时、不稳定、非本质的关系,是在认知上较晚建立起联系、认识得不太充分的关系,述谓能力高。由性质形容词充任的甲式定语表中心语事物的较恒久、稳定

11、、 较本质的属性, 由状态形容词充任的乙类定语表中心语较临时、较非本质的状态。因为加上程度副词后的形容词更加具有临时的状态,与中心语的关系是松散的,不是恒久的、整合度高的“的”字隐现的规律主要是由语言的象似性原则决定的,具体来说就是距离象似性。加“的”与不加“的”,体现了D 与 N 之间的概念距离,概念距离越近,D 与 N 之间的距离越近( DN ),概念距离越远,D 与 N 之间的距离越远(D 的 N)。6.为什么“我的爸爸”可以说,“我爸爸”也可以说,但是“我的鼻子”可以说,“我鼻子”不可以说?为什么“张三的爸爸”和“张三的鼻子”都不能说成是“张三爸爸、张三鼻子”?因为“我鼻子”中D 与

12、N 形成的事物在人们认知中的地位并不显著,而“我爸爸”中D 与 N 形成的事物在人们的认知中的地位非常显著,已经形成一个规约的类。因此,“我的爸爸”D 与 N 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成DN 形式,“我爸爸”的称谓性很强。7.请问多项定语的的语序排列规律是是什么?为什么?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距离,取决于它们所表达的概念之间的距离。概念的内涵的成分离事物的距离近;而概念的外延离事物的距离远。材料、质地、色彩、尺寸、功能等属于概念的内涵成分。数量、领有者、时间、地点等属于外延成分。8.什么是语言的主观性?你认为语言有主观性吗?如果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主观性”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

13、,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1) 说话人的视角“视角”就是说话人对客观情状的观察角度,或是对客观情状加以叙说的出发点。这种“视角” 主观性经常以隐晦的方式在语句中体现出来,最典型的例子是动词的“体”,可比较下面两个英语句子: (1) John is gone. (2) John has gone. (1) 只是客观地报道过去发生的一个动作(约翰离去 ) 及其结果 (约翰不在这儿) 。(2) 是现在完成体 ,虽然也是表示过去的动作以及结果,但是还涉及说话人的视角:说话人从“

14、现在”(即说这句话的时刻) 出发来看这个动作及其结果,主观上认为它跟“现在”有关系,比如说 ,因为约翰走了 ,所以他帮不上忙了。因此(2) 的主观性程度高于(1) 。英语历史上动词完成体是从表示动作结果的构式演变而来的(见下 ) ,这就是“主观化”的过程。2) 说话人的情感“情感”一词应作宽泛的理解,包括感情、情绪、意向、态度等。不少语言学家都提到 语言的功能可分为三种,前两种是指称功能和表述功能,第三种就是表情功能。感情表达也可以看作一种“社会指称” ,即人们从周围交往的人和社会环境中获取感情信息来帮助理解不确定的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例如,儿童不能确定摆在面前的新玩具是否会伤害自己 ,就

15、转而看父母的表情,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成人也是如此,要借助社会语境中的感情成分才能成功地参与社会交往。语言中的韵律变化、语气词、词缀、代词、副词、时体标记、情态动词、词序、重复等等手段都可以用来表达情感,涉及语音、构词、语法、篇章结构等各个方面。例如,汉语、日语、泰语等语言的被动式都附带“不如意”的主观感觉。就汉语而言,句末的语气词能表达各种感情 ,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带有较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这都是众所周知的语言事实。总之 ,对一段话而言 ,很难将它的表述命题内容的部分跟它表述情感的部分明确区分开来,语言系统几乎每个方面都能表达情感。3) 说话人的认识“认识”主要跟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有关。例如

16、: a. He must be married. (他必须结婚了。) b. He must be married. ( 他必定结婚了。) 英语情态动词must 表示“必须”时属于行动情态或道义情态) ,如(a) 是表示客观上他有采取某项行动(结婚 ) 的必要 ;而表示 “必定” 时属于认识情态,如(b) 是说话人主观上对命题“他结婚了”是否真实所作出的判断。显然, (b) 句的主观性比(a) 句强。除了情态动词,一些连词 ,特别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也有客观描述和主观认识之别: (10) 小王回来了 ,因为他还爱小丽。(11) 小王还爱小丽 ,因为他回来了。(10) 是说明“小王还爱小丽”是“小王回来”的原因,这种因果关系是一种客观的因果 关系 ; (11)不是表示“小王回来”是“小王还爱小丽”的原因,而是说话人根据自己的知识而作出一种主观推定,即“我推定小王还爱小丽,因为我知道他回来了”。因此 (11) 的主观性强。9.什么是范畴化?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的理论主张是什么(至少举5 点)?请举例说明。分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人类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人,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