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初三历史下册中考复习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30620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初三历史下册中考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考初三历史下册中考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考初三历史下册中考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考初三历史下册中考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考初三历史下册中考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初三历史下册中考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初三历史下册中考复习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历史下册 中考总复习世界现代史:以十月革命为起点1、三条主线: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一战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一战后、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二战后)2、三种世界格局的演变:一战后建立的世界格局二战后建立的世界格局苏联解体后的世界格局3、两个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三次科技革命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列宁(布尔 什维克党)俄国十月革命时间:领导人:地点:结果:性质:意义:1917年11月列宁彼得格勒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 俄苏 联(1922 1991年)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 的社会主义革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诞生了第一个打击了

2、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 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 人民的解放斗争 。 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国家不是 十月教材经典材料解读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 主义毛泽东 1、十月革命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及历史意义 ? 2、中国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人物及著作 。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3、中国近代史上哪些历史事件是十月革命 直接影响下发生的? 五四运动、中共成立等第2课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 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搞了个新经济政策, 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社会主义道路的探 索新经济政策(

3、苏俄)斯大林模式 (苏联)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1921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形成的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通过特点:时间 内容: 作用:评价:历史上发挥过一定作用,但具有严重的弊端。“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 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 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教材经典材料解读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 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的原则来 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 明我们错了。-列宁 1、材料中的办法指什么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 2、认识错误后,列宁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3、从

4、中,我们得出怎样的启示? 经济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合国情的政策。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下面的词语所反映的历史史实有何联系?一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五四运动会议议时间时间地点操纵纵国 重要条约约建立的体 系巴黎和会 华华盛顿顿会议议 1919 年1月1921 1922年 巴黎近 郊的凡 尔赛宫 美国 华盛顿美 英 法美 英 日凡尔赛和约 (对德)九国公约 (关于中 国)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体系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一战后的建立的世界政治格局)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 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5、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因此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教材经典材料解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 家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知识回顾 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领导人、地点 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及结果。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征 一战后的世界格局是由哪一体系维系的? 列举这一体系的两个主要条约 如何评价这一体现。第4课 经济大危机 经济大危机1929 1933 年经经 济济大 危机地域特点影响从美国开始, 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涉及范围特别广、 持续时间比较长、 破坏性特别大 (1)使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 (2)引发了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 。各国资产阶级为此寻找出路,

6、走 上了不同的道路(美国: 德、日: ) 罗斯福新政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也企业尽成枯枝残叶 ;农场主的产品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 旦。“ -罗斯福的就职演说(1)罗斯福上台时,美国面临什么样的局面?(2)罗斯福上台后,采取了什么样的对策?(3)罗斯福推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4)这一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评价罗斯福新政 ,判断对和错(1)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 ( )(3)彻底改变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 )(4)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可以完全消除。 ( )经济危机新政在资本主义

7、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 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对工业的调整工业复兴法 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国 别建立时 间建立标志法西斯 势力内外政策 影 响意大利 1922年进军罗马进军罗马法西斯 党一党独裁 扩军备扩军备 战战德 国 独裁统统治 扩张扩张 侵 略日 本“二二六” 兵变变后军军 部法西斯 专专政建立残酷镇镇 压扩张压扩张 强烈希特勒 上台纳粹党军部欧洲战争 策源地形 成亚洲战争 策源地形 成1933年1936年萨拉热窝事件时间: 1938年9月 与会国: 德 、意、英、法 内容: 割苏台德地区给德国 影响: 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慕尼黑阴谋一

8、战的导火线慕尼黑阴谋助长德国扩 张野心,加 速二战的爆 发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战争双方:战争爆发的 根本原因:战争性质:重要事件:战争影响:两次大战的 重要启示: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德、意、日 (轴心国)反法西斯联 盟一战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 济发展的不平衡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彻 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 世界历史进程。珍惜 和平 反对战争同盟国 协约国帝国主义的 掠夺战争1914-1918年第8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二战的重大事件全面爆发: 扩大:进一步扩大: (最大规模)反法西斯联盟 的建立:二战的转折:第二战

9、场开辟:雅尔塔会议二战全面结束:重要人物:德国突袭波兰(1939年9月)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联合国家宣言(26国华盛顿会议 )日本签署投降书(1945年9月2日)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决定成立联合国 一战(国际联盟)斯大林 罗斯福 丘吉尔 希特勒 等教材经典材料解读 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 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 ,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联合国家宣 言 1、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意义 ?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2、材料中的每政府指哪些政府? 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 3、三国同盟指哪些国家? 德意日法西斯同盟国家。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战斗 和世界

10、人民的支持二战”胜利的启迪(1)和平来之不易,悲剧决不能重演。 (2)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的基 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 临的挑战。 (3)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单元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1、十月革命2、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苏俄苏联3、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1、两次会议: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2、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的构成及作用3、经济大危机美 国: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罗斯福新政1、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2、二战全面爆发 扩大再扩大转折第二战场开辟 两次会议(26国华盛顿会议

11、、雅尔塔会议 )德、日投降,二战结束二战之后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社会主义国家 的改革与演变经济全球化趋势亚非拉国家的 独立与振兴世 界 格 局 的 演 变冷战中的对峙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资本主义国家 的发展变化( 美国)(苏联)二 战战 后 主 要 资资 本 主 义义 国 家 的 发发 展 变变 化美 国 (20 世 纪纪)五六十 年代特点:原因:七 八 十 年 代70年 代特点:原因:70年代 后期到 80年代 初特点:80年代 中后期特点:90年代特点:新经济经济 特征: 原因:持续发展,全面繁荣(1)占据广阔国际市场(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3)改进传统工业,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4)

12、 政府注意改善人民生活。 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19741975 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经济缓慢回升,但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经济形势逐步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美国成为世界 上最大的负债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 信息化和全球化(1)进行社会经济改革;(2)大力发展教育、科 技,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3 )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二战战 后主 要资资 本主 义义国 家的 发发展 变变化西欧 欧洲联联盟 (简简称欧 盟)建立时间时间 :使用单单一货币货币 :欧盟内部政治、经济经济 等的联联系:欧盟成员员国内部人

13、 员员、资资本和货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 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员国工作、学习习或居住;欧盟 力求在 等方面步调调一致;欧盟成 员员国之间间 。欧盟是日本日本成为为 仅仅次于美 国的世界 第二号资资 本主义经义经 济济大国日本经济发经济发 展的原因:1993年欧元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1)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2)美国的扶持;(3)朝鲜战争刺激了 日本经济的繁荣;(4)政府制定适当的经 济政策;(5)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 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外交和国家安全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 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 能性。 这说明了“欧共体

14、”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 立的? A、二战结束后,各国都需要医治战争 创伤,恢复发展经济,提高国际地位 B、当时形成了美苏争霸的格局,西欧 各国需要密切互相之间的联系,维护 自身安全和利益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 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 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 上、社会上、文化上发展的原动力。 材料反映出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 么? 重视教育、科技。 除此之外,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 原因还有哪些? 日本经济发展的表现在哪些方面?社 会 主 义义 国 家 的 改 革 与 演 变变苏苏 联联 的 改 革 与 解 体赫鲁鲁 晓晓夫 改革特点(失败败原因):改革虽虽然在一定程

15、度上冲击击 了斯大林模式,但是并未根本改变变戈尔 巴乔乔 夫的 改革后果:1、导导致政治体制发发生巨变变:由一党制转变转变 为为 2、3、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苏联 的趋势趋势 加强,民族 分离主义义侵害加剧剧苏联苏联 解体时间时间 : 根本 原因:东东 欧 剧剧 变变匈牙利改革经济经济 政治趋趋于稳稳定捷克斯洛伐克被苏联镇压苏联镇压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多党制1991年底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国家权力分散亚亚 非 拉 国 家 的 独 立 与 振 兴兴亚亚 非 拉 的 奋奋 起印度独立 (亚亚洲)独立时间时间 : 方式:非洲独立开始: 全面爆发发 结结束:巴拿马马人民收回 运河主权权时间时间 : 运河原控制国:动动 荡荡 的 中 东东 中东问题东问题(核心:巴以冲突)犹太人以色列国家建立时间时间 : 冲突原因: 1、地理位置、战略位置及其重要 2、石油资源丰富 3、水资源的争夺 4、大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