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高二语文《炼字型诗歌鉴赏》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28877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3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西宁市高二语文《炼字型诗歌鉴赏》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青海省西宁市高二语文《炼字型诗歌鉴赏》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青海省西宁市高二语文《炼字型诗歌鉴赏》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青海省西宁市高二语文《炼字型诗歌鉴赏》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青海省西宁市高二语文《炼字型诗歌鉴赏》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省西宁市高二语文《炼字型诗歌鉴赏》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西宁市高二语文《炼字型诗歌鉴赏》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炼字型古诗鉴赏题的解 答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 唐代的诗是嚷出来的, 宋代的诗是想出来的, 宋以后的是仿出来的.-启功考题回放找规律高考真题回放 一.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 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003全国卷) 二.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 不好?为什么?(2004全国卷) 三.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 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005福建) 四.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 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2005辽宁)提问方式是不是?好不好?哪个更好?研究答案明角度2003全

2、国卷答案: “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 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 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步骤一)此二字衬写出了作者本身禅寂的心 境 .(步骤二)此二字可以说运用了拟人通感的修 辞,绘声绘色,使诗歌更为生动传神.( 步骤三)2005福建卷答案“雁引愁心去”更好.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 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 来,互相映衬。(步骤一)雁 “引”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 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步骤二)“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 彩,更新颖。(步骤三)鉴赏点的发现 景物的特点 修辞技巧 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者的主观

3、感受重温一模思规范(深圳一模) 诗评家认为“西风吹老洞庭波”中“老”字用得好,请分析它的妙处. 1. “老”字,将洞庭湖沧桑、悠老的特点描写得生动形象,惟妙惟 肖;出奇传神地为我们展示了洞庭湖沧桑的风貌。(东铭)2.“老”与下句的“白发”一词相呼应,表现出作者的忧愁;“老”又传 神地描绘出了西风拂起的洞庭波,作者喻情于景,抒发了自己心中 烦闷情愁而不得不以酒销愁的思想感情。(刘添)3.“在西风的吹动下,洞庭的波浪都变得老了,诗人以本不会老的洞 庭水之老来衬托人之老,写出了诗人悲凉的心境,制造了凄清悲凉 的气氛。(冠男)4.(1)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风吹起,白浪澎湃 如老人鹤发之

4、景。(2)“老”字在这里活用,使诗句变得空灵清新 。(3)一个“老”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淡淡哀愁,甚至有感叹“逝 者如斯”的意味。(李隹)拓展延伸寻方法第一组1.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2.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4.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第二组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乡梦窄,水天宽. 3.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 蕉.第三组 1.长条故意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 无极.(周邦彦) 2.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 3.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

5、我来思,雨 雪霏霏.()习题演练悟技巧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请找出本诗中用得好的字(最少举一个),并说说好在哪里。.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 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钱起 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 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 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 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 诗中第六句“晴日数蜂来”,历来版本有分歧,一作“蜂 ”,一作“峰”,请结合自己对诗作主旨的把握,说说你的理 解。.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2题。(8分) 新 年 作 宋之问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注宋之问作此诗时正贬为播州南巴县尉。 长沙傅:西汉 贾谊曾为大臣所忌,贬为长沙王太傅。 1(4分)从这首诗看,诗人“潸然”泪下的原因有 _。2(4分)“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这一联两句的“诗眼 ”各是哪个字?为什么? _ _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