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洞岛褶牡蛎的调查与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824765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洞岛褶牡蛎的调查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空洞岛褶牡蛎的调查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空洞岛褶牡蛎的调查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空洞岛褶牡蛎的调查与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空洞岛褶牡蛎的调查与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空洞岛褶牡蛎的调查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洞岛褶牡蛎的调查与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空洞岛褶牡蛎的调查与分析摘要:在山东省烟台市空洞岛, 对中潮带和中上潮带褶牡蛎的分布型进行调查,通过生物统计随机抽样, 根据泊松分布计算出中潮带和中上潮带的褶牡蛎的分布型均为集群型,讨论了现在养殖褶牡蛎的经济价值,合理利用海资源,关键字:空洞岛褶牡蛎生物统计集群经济价值1、背景知识1.1 牡蛎的分布 褶牡蛎种类很多,据统计, 全世界以发现的就有一百多种,分布于热带和温带,中国的沿海,是中国第一大海产养殖产品。褶牡蛎分布很广,长牡蛎主要与山东至东北沿海, 大连湾褶牡蛎主产辽宁。河北上东沿海,近江牡蛎分布甚广,背起东北,南至海南岛,沿海均产。从潮间带至数十米深的范围都有分布,密鳞牡蛎是中国和日本的

2、特有种, 仅生活在潮下带1030 米的浅海, 所以这几种牡蛎的分布情况对该地区环境和生态有着一定的意义和作用。生活于潮间带上不同还拔得牡蛎多栖息在岩石上,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孙儒泳先生在动物生态学原理一书中讲到空间利用和空间行为这一问题时提出“同种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型也可能自主发生变化”。针对这一观点,我们第三小组在山东省烟台市空洞岛地区分别对同一海拔和不同海拔的褶牡蛎的分布进行了随机的抽样数据采样并加以分析。1.2 空洞岛的概况空洞岛位于烟台市芝埠区德东北部,与烟台市隔海相望,距离是10.08 公里,状若“丁”字,主岛面积为0.84 平方公里,是山东黄金海岸线上的旅游观光胜地。空洞岛周围散

3、落着几十个小岛礁,形状各异,错落有致。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龟岛和仙鹤岛,空洞岛四周环水,自然景色秀丽奇特,暗礁遍布。 西端后坡为绝壁,高约百米,恰似一道城墙;主峰北山上送礼者一座古灯塔。岛上的水产资源丰富,盛产海参鲍鱼以及高级扇贝等名贵海产品。退潮时可见大量的褶牡蛎附着于岩石上,是调查和研究褶牡蛎的极佳地点。 2、地理位置及工作方法2.1 采集的数据数据测定时间:公元二零零九年七月八日阴历五月十六望潮期地理位置:海拔7 米东京 12130448北纬 3733700( GPS定位)陆地朝向:南西60(罗盘)海水温度: 26(水银温度计)备注:由于无太阳,所以不考虑岩石的表面温度海水密度: 1.013

4、 (波美度计波美度为2 公式为 144.15 (144.3- 波美度 ) )海水透明度: 245 厘米海水 PH值: 6.5 (精密试纸)低潮时间: 15 点 47 分2.2取样方不同海岸带随机抽取样方,每一个样方为0.5 2.3读取数据分别记录下每一个样方中褶牡蛎的数目,应用泊松分布, 分析褶牡蛎在空洞岛沿海岸带分布多样性。3、数据的计算及处理3.1 中上潮带褶牡蛎个数34 41 41 51 50 36 25 24 42 22 32 36 26 22 23 31 31 35 28 27 样方数fx2 1 34 1 1156 2 41 1 1681 3 41 1 1849 4 51 1 260

5、1 5 50 1 2500 6 36 1 1296 7 25 1 625 8 24 1 576 9 42 1 1764 10 22 1 484 11 32 1 1024 12 36 1 1319 13 26 1 676 14 22 1 841 15 23 1 529 16 31 1 961 17 31 1 1089 18 35 1 1225 19 28 1 784 20 27 1 729 总计669 20 23759 平均数 =33.45 S2=72.681579 实际比率等于s2除以平均数 =2.171 3.2 中潮带褶牡蛎个数104 90 77 144 194 169 193 112 70

6、 67 120 108 92 121 133 136 181 64 109 84 样方数x f fx21 104 1 1156 2 90 1 1681 3 77 1 1849 4 144 1 2601 5 194 1 2500 6 169 1 1296 7 193 1 625 8 112 1 576 9 70 1 1764 10 67 1 484 11 120 1 1024 12 108 1 1369 13 92 1 676 14 121 1 841 15 133 1 529 16 136 1 961 17 181 1 1089 18 64 1 1225 19 109 1 784 20 84

7、1 729 总计2368 20 312108 平均数 =118.4 S2=1670.36 实际比率等于s2除以平均数 =14.111 4、结果分析4.1 从原理上说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的位置状态或布局成为种群的内分布型,而内分布型 可分为随即型、均匀型和集群型。如图检定物种类型的分布的定量方法是根据破松分布的原理s2/ x 与 1 作比较,以小方格的面积,对均匀分布的种群进行取样,各方格中的个体数将是相等的,那么以此取样的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平均数和方差时,由于各样方个体约相等,也就是说对于均匀型的进行抽样调查时,由于标准差等于0。所以方差除以平均数比率明显大于1。S2除以平均数等于0 均

8、匀分布S2除以平均数等于1 随机分布S2除以平均数大于1 集群分布其中平均数 =fx/f S2=fx2-(N fx)2/(f-1)对于种群的空间关系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我们采取的是静态的分析方法。4.2 从调查的具体情况来看,观测的环境为空洞岛。7 月初,气温偏高,湿度大,降雨多,沿岸多岩石。褶牡蛎多生活于中潮带,在这一地理环境中,潮水来的时候则褶牡蛎被覆盖,水温适宜而且均匀,潮退地面暴露于大气,日间太阳直射,夜晚寒冷,水热条件变化的幅度大,所以可以忍受较长时间的干旱,阳光暴晒对湿度、温度的变化适应能力极强。根据实地调查,粗糙的岩石面上褶牡蛎分布情况的调查结果为:中上潮带S2除以

9、平均数结果大于1 中潮带S2除以平均数结果大于1 因此,褶牡蛎的分布型为集群型分布。由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褶牡蛎在粗糙岩石面中上潮带与中潮带分布的密度虽然有一定的差异, 但是两者明显是集群型分布。但是具体来说, 褶牡蛎在这两个潮带的集群分布可能与生活习性、捕食及共同御敌有一定的关系,并且由于环境的变迁,包括工业污染、生活污水的排放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造成这两个潮带的分布状况很可能对环境起着指示作用。5、有关褶牡蛎集群研究的总结这次我小组在空洞岛对于褶牡蛎的数目的取样研究,综合了海水透明度,海水的经纬度,岩石倾角,海水PH 值等环境因素,对海岸的褶牡蛎生存环境作出了综合调查。并通过统计学

10、方法对抽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海岸带褶牡蛎为集群的生活方式,这一模式对生态环境研究对物体本身的生存方式都有很重大的意义。对于生态环境,海岸总环境中牡蛎作为优势生物体,集群大规模分布于岩石上,为海岸上许多的动植物生存提供了养分,其贝壳所含的矿物质课增加海水中矿物质的含量,对藻类的生存有重大的意义。同时牡蛎集群生存使绿色藻类无法获取阳光,因此褶牡蛎带有影响绿藻类的生存, 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分布。另一方面, 阻止了因水体高营养化造成的绿藻类泛滥等破坏性现象。褶牡蛎生存于特定潮汐带中,并且以集群方式生存,这对于褶牡蛎大规模养殖提供了可能。 并且可以对海洋进行区域划分,充分利用资源。 同时又有特定的海岸

11、带养殖褶牡蛎应该适量, 不能在一个区域内过多养殖或超出范围随意养殖,否则会造成种内竞争加剧,降低生长率或生长率过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于资源的利用应该循序渐进。科学的利用海洋资源。以上就是我小组在烟台对褶牡蛎分布情况的调查与分析,由于设备条件和认为误差,也有不足之处。希望给予指出。1 王晓华 , 朱龙 , 罗世菊 , 等. 山东蓬莱沿海岩相潮间带贝类的垂直分布J. 海洋湖沼通报, 2003, (04) . 2 崔 毅 , 马 绍 赛 , 陈 碧 鹃 , 等 . 乳 山 湾 生 物 理 化 环 境 现 状 研 究 J.中 国 水 产 科学, 1999,(04) . 3 蓝宗辉 . 粤东沿海双壳类

12、软体动物的分布及区系研究J.热带地理 , 1996,(03) . 4 叶盛权 . 牡蛎产品的开发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3,(06) . 5 董晓伟 , 姜国良 , 李立德 , 等. 牡蛎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 , 2004,(04) . 6 翁国新 . 海水贝类养殖技术之-浅海抗风浪褶牡蛎养殖技术J. 中国水产, 2007, (08) . 7 杨春 ,苏秀榕 , 李太武 . 牡蛎养殖技术 J. 水产科学 , 2003, (05) . 8 戴德渊 , 张学文 , 钟丽红 , 等. 水产养殖的危害源分析J.饲料研究 , 2004,(09) . 9 薛明 ,杜晓东 . 牡蛎的遗传育

13、种研究进展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4,(01) . 10 王晓丽 , 孙耀 ,张少娜 , 等. 牡蛎对重金属生物富集动力学特性研究J.生态学报 , 2004,(05) . 11 阙华勇 , 刘晓 ,王海艳 , 等. 中国近海牡蛎系统分类研究的现状和对策A. 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1 . 12 车斌 . 中国大陆牡蛎市场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 , 2003,(05) . 13 李 复 雪 , 蔡 立 哲 , 戴 萍 . 厦 门 港 岩 石 岸 潮 间 带 软 体 动 物 的 生 态 J.台 湾 海 峡 , 1994,(01) . 14 郑成

14、兴 , 李荣冠 , 江锦祥 , 等. 泉州湾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生态研究 .物种多样性与分布特征 J.生物多样性 , 2004,(06) . 15 宋德宏 , 丁永生 , 程远杰 . 近岸海域贝壳与海水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 2007, (02) . 16 沈盎绿 , 马继臻 , 平仙隐 , 等. 褶牡蛎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动力学特性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04) :783-788 17 陈尚 , 李瑞香 ,朱明远 , 等. 我国海洋生态调查指南探讨A. 中国海洋学会2005 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C, 2005 . 18 马龙 , 于洪军 ,王树昆 , 等. 海岸带环境变化中的人类活动因素A. 中国海洋学会海岸带开发与管理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