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考试笔记整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822815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考试笔记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美学考试笔记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美学考试笔记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美学考试笔记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美学考试笔记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学考试笔记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考试笔记整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只有西方文化产生了美学,只有西方文化用美学去谈论美,2, 美是怎样成学的,有两个问题,1,西方文化特殊的思维方式产生了美学, 2,西方化的全球化使美学成为世界性的学问。来3, 美如何成学,有三方面的内容,一,西方文化如何使美成学的,二,各非西方文化是如何在由分散的世界史向世界史的全球化演进中,具体地接受西方学科体系而从现代文化中产生美学的,三,各非西方文化在承认了美学,把美学作为学科体系的必要组成之后以现在的美学框架,按图索骥,地在自已的历史中把相关的资料汇集起来,构成本文化的美学史。4, 西方美学,源于三个基础,1,事物本质追求,2 对心理知,情,意的明晰划分,3,对各艺术门类的统一定

2、义,5, 德国的鲍姆加登是美学之父。6, 美的艺术,西方美学的第三个基础是各门艺术的统一性,以前在古希腊艺术和技术是不分的,到文艺复兴时开始脱离,十八世纪时,查理斯巴托,在论美的艺术的界限与共性原理时把这些艺术与技术和科学相区别,称为美的艺术。7, 西方文化的三种基础,构成了三种不同范式的美学,各非西方文化没有这三种基础,从而不可能使美成学8, 西方有了三套美学,一,从美的本质到所有美的现象,即自然,社会,艺术,科学,制度,以现象本质结构,二,从美的本质到美感的本质,以主体客体为基本结构,三,从美的本质到各门艺术,以美艺术作为美学基本结构,从哲学上说是以一般一典型为基本结构。因为西方美学要全球

3、扩张都是遵守这三种范式。9, 在学科意义上把美学引进中国的人是王国维,使中国人感受到美学的是朱光潜。10,美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审美现象学,二,审美类型学,三,审美文化学,四,形式美法则,五,美的起源六,美学的学科历史。11,柏拉图之问是追寻美的本质问题。28 一,使西方文化产生了美学,二,改变了关于美的念,三,追求美的悖论,12,美本质的追求历史,29西方发展路线一柏拉图理式,亚里斯多德形式,普罗提诺光煇,阿奎那完整,形式,光煇。文艺复兴形式,英国经验主义感官,快适,夏夫兹伯里内在感官,休谟心理构造,柏克物的感性,狄德罗关系康德合目的的形式黑格尔理念的感性显现,13,归纳哲学笔分析美学

4、对柏拉图之问的批判,主要为三大方面,360 一,图像论与美的本质有无意义。二,美的词性与美的本质的迷误,三,美的句型与美的本质的迷误。14,美的三种新方式,40 一, 美是一个开放的家族。语境论的背后是西方新崛起的思维方式,代表的是后现代思潮, 以后期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分析美学是后现代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他提出家族相似的理论,并认为它适合于解决美学中的定义问题。41 二,美存在而不可言说,按照海德格尔的思路,美的本质是存在的,但又是不能言说,特别是不能给出定义的。因为如果没有美的本质,世界上各种种柆的美的事物就失了根据。一是具体事物之美就没法从美的角度来予以说明,就只能从美之外的东西来说明,这

5、一点如,柏拉图之问。二是如果只把事物之所以为美归于一些现世的,现象的,有限的原因。 那么结果是,虽然说了事物却贬低了美,是浅层的,不是深层的,美的本质无法定义。43三,美在于人神相遇。15 第三章四章是重点。现在我们可以对心理距离使人成为审美的人审美主体,及其结果作一逻辑简括56一,心理距离加括号虚一而静,意味着人(主体)从自身的复杂性中摆脱出来,与内部的各种需求,欲望(功利的,认识)拉开距离,成为纯粹的审美的人。(审美主体)二,主体的变化使现实事物(客体)本来与人(主体)十分丰富的关系,变成只剩下审美关系。三,其结果是客体的所有非美属性也被括起来,拉开了距离, 只向主体作纯形象外观的呈现,使

6、物(客体)成为美(审美客体)。四,这逻辑三点意味着,心理距离的功能是双向的,人 I(主体) 自身把自已的功利态度,认识态及一切非审美态度加上括号括起来的同时,也就把客体的功利属性,认识属性及一切非审美属性也加上括号括起来了,人(主体)与物(客体)就在一种审美关系的场效应中呈现出来,人成为审美主体物成为审美对象,这里三种成为人成为审美主体, 物成为审美对象,主体与对象的关系成为纯粹的审美关系都是审美现象学中的完形转形。 56 16 63 在意境论中,客体形象有两个概念,物与景,物是单体之物,景是两个以上的单体之物形成的整体,如听蕉记中芭蕉与雨的组合,作为整体性的景 ,有两层含义,一是诸事物自身的

7、天然组合,它们的高低远近,形,色,声,味的客观关系,二是物象在主体知觉中的组合。第二种含义虽然有了一个主体视阈,如带着各自的形,色,声,味,的高低远诸物怎样合成一种景,是与特定的知觉位置和主体状态相联系的,但这种与主体装态内在相关的景,是与特定的知觉位置和主体状态相联系的,但这种与主体状态内在相关的景 ,仍然被指认为客观之景。美呈现为直觉形象。63 17第 64 页的重点没有划到。18,69内模仿的身体运动必然产生相应的心理情感,但这种情感产生以后,并不是停留在主体之中,而是把它投射到客体上面,使客体具有了主体内心感觉,到的情感,由此进入审美心理移情理论,移情理论对移情现象有具体细分,移情之一

8、, 是给无生命的静止客体注入生命,当主体关照线条的时候,赋予它的,不公是平衡,方向,还有投掷,抗拒,紧张,感情,意图,性格。一移情是以内模仿为基础的。它从内模仿的完结外开始,表现为一种主体的主动性,但是主体把什么样的情感移入对象, 是受对象的形象制约的。如在蓝色中安静,在红色中热烈。19889296 未知2097 印度美学的审美类型理论,中国的理论以多注经的方式出现,其实印度美学有两个基本概念,一,味二,情。21 100 页没找到。22, 104美的特性,当主体向客体作审美参照时,客体成为美的客体而不是成为悲的客体或喜的客体的客体,在于客体自身的特性。一,美具有一切审美对象都有的形象可感性。一

9、切非形象的, 不可感的东西,都不是审美对象。 当心灵和思想用艺术表现出来的时候,艺术给心灵以形式,把不可见非感性的东西, 变为可见可感的时候, 它才能成为审美对象,美的形象可感性与非美的形象可感性的不同在于,这种形象可感与人体感官具有内在的契合性, ,只要人以审美态度去看他,他就不借思考地使人感到愉悦。二,客体具有物的尺度的完善性,逐层递进,缺一不可,1,事物的本来面貌,人就是人,不是人面蛇身,2,事物的正常尺度,驼背不正常,正常不是畸形,使美区别于丑。3,正常中的优秀者。一般人都正常,但不一定美,一般树都正常,但不一定美,这一点使美适合于人关于美的理想。 虽然这理想被体验为客观的, 但却是人

10、的历史实践活动的结果。三,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作为美,其客体形式中必然包含符合自忆形式的内容,。这内容是审美活动中人能由外及里层层感受不断深入的审美愉快最后达到象外之韵的高峰体验。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华,意象,思念,形式与内容统一,黑格尔说,形式大于内容,是象征型,内容大于形式是浪漫型的,四,美的对象符合人的尺度,与人有由历史实践活动而来的内在同一性。人通过实践活动创造了自忆的对象世界,这个对象世界中与人具有同一性的事物就构成了一类客体系统,它们在审美活动中能够成为美,因而被具同一性的事物就构成了一类客体系统,它们在审美活动中能够成为美,因而被具体时空中的人以认知形式确定为美的客体。

11、中国哲学,通天下一气,于人曰浩然,人与山河日星在内的同一性,符合天的尺度。从而成为审美主体,古希腊人认为数学关系给宇宙以统一性,天体的运动人的身全有数的概念,数构成了人与事物内在的同一。五,美来自于客体,它有物的尺度的完善性,具有人的尺度的完善性,以符合人已掌握的客观规律的感性形态展现自已。这种展现又完全符合人的目的,愿望,理想,自由。美的对像与人的感性知觉有着直接的适合关系,与人的心理情感有着结构的同构关系。与人的目的愿望理想有着内有的或显或隐的同一性。一,优美与壮美大到区别,1, 空间上形态的大与小。壮美一般具有巨大的形体,宽阔的草原,大海,绘画上荆浩,范宽的崇山峻岭,雕塑上是米开朗基罗的

12、大卫,罗丹的思想者 。诗歌中就是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 ,2, 时间上的疾速与缓慢。时间的行进意味着空间的延长,在一段时间内,事物的疾速运动比缓慢移动占有一个更宽广的空间。形的大小是一种静的空间,事物运动划出一个动的空间。时间的疾速也形成一种力量,有助于形成壮美。如,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兔子的奔跑之所以与鹰疾落有同意,都在其速度和由速度带来的空间,紧张和力量。而那些本来就具有大形体的事物在疾速的时间就更显其壮美了。自远而至的铁骑奔驰,时间上的缓慢形成优美,是因为其展示了一小的空间,花朵悠悠地坠落,小石投水,水圈慢慢扩展。3, 力量上的强与弱。空间的大和时间的疾本身就意味着力量的强,

13、空间的小和时间的缓内在地意味着力量的弱。但力量本身也有独自的功能,形状相同凝重的青铜器与白色的瓷器摆在一起,一壮美,一优美,同一洞庭汗湖。当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时,显示出一种巨大的力量。为壮美,当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时,则为优美,无力蔷薇卧晚枝则是力柔的优美。4, 性质上的柔与刚,力量有强与弱和性质的柔与刚有联系又有不同。事物的性质本身就决定着其趋向壮美还是流向优美。淡烟,流水,春花,秋月,小桥,性质柔。浓雾,大海巨石,高山性质刚,刚与壮美相联,柔与优美一体,牛虽大性和顺而趋优美。牧童牛背轻吹笛,曲染夕阳晚山红,白居易的诗,日出江桦红胜火,春来江水绿肥如蓝,与杜甫的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是性质

14、上的柔与刚。5, 以上区分仅为理论上的,现实是集多种于一体。23,112 悲态是由人生失意的沉痛升华为宇宙人生本体询问的感伤情怀。悲态基于对宇宙规律的信仰, 源于对宇宙规律正常性的偏离,悲态中偏离中询问的不是宇宙规律何以要设置偏离的询问,而是对为什么我碰上了偏离的询问。24,117 崇高。悲剧是走向崇高的死,崇高是在崇高中走向生。25,美的特性,一,优美与壮美。二,典雅。26,悲分为悲态,悲剧,崇高,荒诞。27,喜包括怪,丑,滑稽。怪具有各种形态,其具有共同的形象结构特征。变形丑是对事物正常尺度的偏离。28,美等于审美对象中的美,即是与悲的对象和喜的对象不同的审美对象,具有绝不低于美等于审美对

15、象的重要历史意义。它意味着。一,审美对象的扩大。二,人的胸怀的扩大。三,非美的对象成为审美对象而不是审悲对象和审丑对象。29,138 美的西方模式。希腊艺术普遍呈现出了神与人互通和同形同性。这区别于其它文化雕塑中神与人之间,神与神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区别,30 美的西方模式的核心。31,141 美的西方模式的核心是和谐。和谐是西方文化的理想,也是西方美学的理想,西方美的和谐1 32, 155 中国画平面色彩的文化特点在于三点一,画以线为主,色的生命由线的生命而来。二,赋色用毛笔,毛笔的软性与水分的作用,使赋色与运墨一样有了浓淡枯湿的效果三,最重要,中国画的黑白色系,到青,赤,黄,白,黑,五色

16、到多种色,这就是使黑白二色有了更重要的意义。中国画用散点游目。33,形式美的因素,点,线,面,色34,线,康定斯基说,直线有两个特征,一,张力与方向,水平线,垂直线,斜线,35, 228 中国文化首先是黑白二色,由二色生五色,青,红,黄,白,黑。由五生出多,把握中国的色彩系统,主要有三个逻辑:一,一种原色的由浅入深的序列。黑,中国画中的墨分五彩,清,淡,重,浓,焦。其层次是由墨与水的配合的多少而来的,现象上类似于西方无色系的展开,当然在理论蕴涵上是完全不同的二,一种色包括多种色,其界线从本身到与之相邻的色的边缘。但其理论的根据,不是来自色彩本身, 而是来自自然规律。如青, 包括一个从蓝到绿的整个系列,来自天之色,来自水之色, 来自草木之色。 以草木为例。 、草从新生的嫩绿肥到随着生长而来的翠绿,浅绿,青绿,深绿,油绿,到至秋的绿肥是泛黄之前,都是青。这是一个从黄绿到各种绿再到黄绿肥的变化序列,。又如水,郭熙林泉高致说,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这是一个从绿蓝到各种绿到绿黑的序列。但其层次和演化的根据不是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