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海洋测绘考试复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822609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67.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海洋测绘考试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海洋测绘考试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海洋测绘考试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海洋测绘考试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海洋测绘考试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海洋测绘考试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海洋测绘考试复习(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洋:海洋是地球表面包围大陆和岛屿的广大连续的含盐水域。 海洋测绘特点 :垂直坐标和平面位置同步测定;海底控制点的距离相隔较远;动 态测量;采用低频电磁波信号;测深并进行测深改正;无法进行重复观测,须同 步观测。 海洋测绘任务 :为研究地球形状提供更多的数据资料。为研究海底地质的构造运 动提供必要的资料。 为海洋环境研究工作提供测绘保障。对各种不同的海洋开发 工程,提供它们所需要的海洋测量服务工作。 海洋测绘的任务 :(根据海洋测量工作的目的不同)科学任务 : 1 为了研究地球 形状提供更多的数据资料; 2. 为研究海底地质的构造运动提供必要的资料; 3. 为 海洋环境研究工作提供测绘保障。实

2、用性任务 : 主要指的是对各种不同的海洋 开发工程,提供它们所需要的海洋测量服务工作。 海洋测量分为: 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海水面的测定,大地控制与海底 控制测量,定位、测深、海底地形勘测和制图等 海洋测绘 : 是海洋测量和海图绘制的总称,是一门对海洋表面及海底的形状和性 质参数进行准确的测定和描述的科学。 主要内容 : 海洋大地测量、水深测量、海洋工程测量、海底地形测量、障碍物探 测、水温要素钓场、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海洋专题测量、海区资料调 查;以及各种海图、海图集、海洋资料的编制和出版,海洋地理信息的分析处理 及应用。 海洋地形分为 : 海岸带、大陆边缘和大洋底。 海岸带

3、 : 是海陆交互的地带 , 是在波浪潮汐和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组成: 海岸、 海滩及水下岸坡。 大陆边缘 : 是大陆和大洋连接的边缘地带。组成: 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及海 沟。 大洋底 : 是大陆边缘之间的大洋全部部分。组成: 大洋中脊,大洋盆地。 海岸: 就是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 , 相互交界的地带。 海岸线 : 是近似于多面平均大潮高潮的痕迹所形成的水陆分界线。 海湾是指洋或海延伸进入大陆部分的水域。其深度逐渐减小。 海湾中海水的性质 与其相近的洋或海中水的状况相似 海洋大地测量 :研究海洋大地控制点及确定地球形状大小,研究海面形状变化的 科学,其中包括与海面, 海底遗迹海面附近进行精密测

4、量和定位有关的海事活动海洋大地控制网 :海洋大地测量控制网是陆上大地网向海域的扩展。它是一切海洋活动中所进行海洋测绘工作的基础。海洋大地测量控制网主要由海底控制 点、海面控制点(如固定浮标)以及海岸或岛屿上的大地控制点相连而组成。海洋大地控制网的作用:1,大比例尺海底地形测量,尤其是大洋区域基本海图测绘的控制基础。2, 对解决大地测量中地球形状和大小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3, 为高精度定位的海上或水下工程作业提供定位。4,对大地构造运动,地壳升降 运动以及地震、 火山活动进行动态监测。 总之它是一切海洋活动中所进行海洋测 绘工作的基础 海洋控制网包括 : 以固定浮标为控制点的控制网, 海岸控制网

5、 , 岛屿控制网 , 岛屿 - 陆地控制网。 海面大地测量控制网布设: 采用的几何图形于陆地上大地网基本相同,通常采用三角形网,四边形网,中点多边形网等。采取逐级控制的方法,按片形或锁形两 种方式布设 海底控制点: 由固设与海底的中心标石和水声照准标志组成。 基本点 :与陆地大地网直接联接的海洋大地控制点。加密点 :在基本点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密设置的海洋大地控制点。海底控制点坐标的测定的步骤:海底控制点的定标 : 当水声声标按布设网设计方案投入海底后,要对控制 点的深度,相互间距离以及方位进行测定。 1. 海底控制点深度的测定;2. 海底控制点间距离的测量;3. 海底控制点方位的 测定. 海底

6、控制点坐标的测定 :1. 单个海底控制点坐标的测定:a )两点交会法 ;b ) 最近路径点测定法 ;c )三点空间交会法 ;d )距离差法 .2. 利用 GPS实现海底控制 点坐标的联测。 已知控制点 , 确定目标须满足 : 测量船必须位于作为海底控制点的水声声标的 有效位置 ; 至少需要三个这样的控制点 水声声标的有效距离 ,即声信号的最大传播距离。 这里的有效距离, 指的是有 效水平距离影响水声声标有效距离的因素(1)声信号的发射强度和频率; (2)声信号传播路径中噪声的掩盖作用;3)声信号传播过程中的衰减; (4)声射线的折射 特性。 主动式水声照准标志 :实际上是一种水声声标, 它能主

7、动发射出强度足以保证测 量船上的水声设备能在其有效作用距离内接收到该信号;或者当接收到船台发射 出的询问声信号后,能转发应答声信号被船台接收。 被动式照准标志 以自身表面反射来自船上水声设备所发射的声信号再被船台接 收,这种水声照准标志称为。简述海底控制网的建立思想以及数据处理流程?海底控制点网一般建成三角网或正方形,且测量船在网中至少能同时测量三个控 制点。海底控制点坐标的测定一般分为两步进行:一是海底控制点定标; 二是海 底控制点坐标的确定。 当水声声标按照布网设计方案投放到海底后,要对控制点 的深度、相互间距离以及方位进行测量,这项工程称为海底控制点的定标。海底 控制点坐标的确定有单点海

8、底控制点坐标的确定和利用GPS 实现海底控制点坐 标的联测。单个海底控制点坐标的确定的方法有:1.两点交会法2.最近路径点测 定法 3.三点空间交会4.距离差法 利用 GPS实现海底控制点坐标联测的数据处理流程为: 1)误差方程式(1) 船位到已知点的观测法误差式2)船位到海底控制点观 测距离的误差式(3)总的误差方程式2)法方程式及平差结算 水文观测 :是指在江河、湖泊、海洋的某一点或断面上观测各种水文要素,并对 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的工作。海洋水文要素 :海水温度,海水盐度,海水密度,海水透明度、水色,潮汐,海洋波动,海流,水文要素影响海洋测量:海洋温度,盐度,密度,影响声波在水中的传播

9、速度。海水透明度和水色决定着 海洋测量中水深遥感以及机载激光测探的作用范围和精度。 潮汐: 受月球和太阳吸引力的作用,海水产生一种规律性的升降运动。 产生原因: 由于地球上各点距离月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不同引起海面升降现象。潮汐的四个过程和现象:涨潮 :海面从低潮上升到高潮的过程中,海面逐渐上升的现象。落潮 :自高潮至低潮的过程中,海面逐渐下落的现象。 平潮:当海面达到高潮时,在一段时间内海面暂时停止上升的现象 停潮:当海面达到低潮时候,在一段时间内海面暂时停止下降的现象 潮汐类型 :正规半日潮,不正规半日潮,不正规日潮:正规日潮: 潮汐日不等: 通过长时间的水位观测, 可以从其记录曲线上看出,

10、 每日的潮差是 不等的,这种现象成为潮汐日不等现象 潮高: 从某一基准面量至海绵的高度。潮差: 两个相邻的高潮和低潮的水位高 度差。 潮汐观测: 通常称为水位观测,又称验潮。 目的:是为了了解当地的潮汐性质, 应用所获得的潮汐观测资料,计算该地区的 潮汐调和常数、 平均海平面、 深度基准面、 潮汐预报以及提供不同时刻的水位改 正数,供给有关军事、交通、水产、盐业、测绘等部门使用。潮汐观测方式 : 水尺验潮 ; 井式自记验潮仪验潮 ; 超声波潮汐计 ; 压力试验潮仪 ; GPS在航潮位测量。 水尺验潮: 水尺上面标有一定的度量刻度,一般最小刻 度为 cm ,长度大约 3 5 m ,一般将其固定在

11、码头壁、岩壁或海滩上,利用人工 在任意时刻读取水位数据的。 井式自记验潮仪 :通过在水面上随井内水面起伏的浮筒带动上面的记录滚筒转 动,使得记录针在装有记录纸的记录滚筒上画线,来记录水面的变化情况, 达到 自动记录潮位的目的。 超声波潮汐计 :通过固定在水位计顶端的声学换能器向下发射声信号,信号遇到 声管的校准孔和水面分别产生回波,同时记录发射接收的时间差, 进而求得水面 高度。 压力式验潮仪 : 通过测量水下或与海水相联系的水面以上某一界面上由于海面 变化引起的压力变化来测量水位。 GPS 验潮原理 :均采用载波相位差分技术作为定位基础,利用大地高反算潮位。海洋波动的基本特点和类型:在外力的

12、作用下,水质点离开其平衡位置作周期性或准周期性的运动。按相对水深(水深与波长之比)分为深水波(短波)和浅 水波(长波) ; 按波形的传播分为前进波与驻波; 按波动发生的位置分为表面波、 内波和边缘波之分;按成因分为风浪、涌浪、地震波、潮波等海流可分为三类 ; 梯度流 , 风海流 , 补偿流。海流属于稳定流,亦即没有加速度的定常海流。根据牛顿定律,作用于海流的合力必然为零。 风海流 : 由于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特点 :由高温流向低温 ,由低纬流向高纬 .(中国的季风) 密度流 :由于海水盐度差造成的 .特点:海水表面密度高的地方流向密度低的地方, 海底由密度低的地方流向密度高的地方(地中海的直布

13、罗陀海峡) 补偿流 :由某一海区的海水出现亏缺,相邻海区的海水向缺水海区补充而形成的 海流特点:垂直方向的补偿流可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即垂直流动 海洋声学 是研究声波在海洋中传播特性、 规律和利用声波探测海洋的学科,是海 洋学和声学的边缘学科,也是物理海洋学的分支。 海洋声学的基本内容 : 1.声在海水中传播的规律和海洋环境条件对声传播的影响。主要包括不同水文和 底质条件下声波的传播规律, 海水对声的吸收,声波的起伏、散射和海洋噪声等。 2 利用声波探测海洋。 3 海洋声学技术和仪器。海水中的声速 随着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增加而增加,是压力P(bar)或深度Z(米)的线性函数,是温度T() 、盐

14、度 S的非线性函数。 声速剖面:海水中的声速可以用 声速剖面 来描述。 声速剖面亦称“声速垂直分布”, 反映的是声速沿深度的变化规律。 声速梯度 :声速随深度的相对变化率,即单位深度内声速的相对变化量,称之 为声速梯度,单位为1/秒。海水中声速在垂直方向的变化可分为三个水层:表层(0 150 m) 、中 间层(150 1500 m) 、深水层( 1500 m) 。表层和深水层温度分布较均匀,由于 压力影响,声速随深度而增加;中间层中的声速由于温度迅速降低而减小。波束在海水中的折射特性,可通过Snell 法则很好的反映。 入射角0时, 波束在界面处发生折射, 若经历的水柱中有N+1个不同介质层,

15、 则产生 N 次折射,波束的实际传播路径为一个连续折线,即声线。 Snell 法则不但解释了波束在水中的传播特性,还给出了求解声线路径的算法。解释:由于折射结果,当声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时,声线向上弯曲并经海面反射;当声速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时,声线弯向海底并经海底反射。由于水面反射的 损耗远比海底小,浅海冬季声速多呈增大分布,故冬季声能传播较夏季远得多, 表层温度很高的夏季声能的传播条件最差。 海面反射: 声波由海水射向海面时,在海水与空气界面上所产生的反射, 海底反射: 声波由海水射向海底时,在海水与海底的界面上所产生的反射,声线弯曲规律; 声波在海水中传播时,会在介质常数不同的两个水层界面处产

16、生反射、折射和某种程度的反向散射。其中折射现象起因于海水是非均匀介质, 这也是导致波束声线弯曲和传播速度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折射后的声线是向声 速减小的方向弯曲。 声线的弯曲程度和方向与声速在垂直方向的变化相互联系,声速变化越大, 弯曲 越显著。此外,声波的传播速度在温水区要比冷水区快,且向冷水区(即声速较 低的水区)弯曲。因此,若温度随深度增加,声线向海面弯曲,反之则向海底弯 曲。正常情况下,声线弯曲成圆弧状。声波强度减弱因素:1 几何衰减 :由于海水温度、盐度、压力等分布不均匀,因此有声速梯度存在,再加上海面、海底的影响,引起声线弯曲。2 散射衰减 : 声波在海水中传播时, 由于海面、 海底的不平整性、 海水介质温度不均匀而产生 散射,使部分声能离开原来的前进方向,向其它方向发射出去, 使声波传播方向 上能量减少,声强度减弱。3 海水对声波的吸收 :由于声波在海水介质中传播 时要引起海水内部发生一些变化,如海水温度的变化, 在传播过程中, 相邻的海 水介质要发生相对运动, 有一部分声能要用来克服因海水介质相对运动而产生的 摩擦力,消耗于海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