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81838 上传时间:2017-08-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6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6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6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6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6 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课标要求1识记:大自然的美丽,人类与大自然的不和谐的地方,我国为保护环境资源的制定法律。2理解:保护大自然的意义和保护环境资源所采取的措施、方法及原因。3运用:学会保护周围环境资源的具体做法,从自身做起在实际生活落实行动,增强环保节约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重难点聚焦1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重点、难点。2关爱大自然 从我做起重点。3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难点。知识整合1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必要性。(1)大自然对人类的作用: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 (2)环境问

2、题产生不和谐之音的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滥捕滥杀;乱砍滥伐;“三废”的过度排放等造成的破坏和污染。 (3)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自然物种在减少。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环境状况不容乐观。(4)环境问题的危害性:威胁生态平衡 危害人类健康 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加剧了部分地区的贫困程度。2解决环境问题应该怎样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不仅需要道德规范,还需要法律保护。 (1)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 (3)积

3、极学习环境科学知识,了解我国的环境国情,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和污染环境可耻”的观念。 (4)积极学习和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不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事。 (5)运用法律手段,反对和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 (6)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环境的事,并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3.环境保护好对我们国家发展有那些意义?(1)有利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落实科学发展观;(3)促进环境友好行型社会的建设;(4)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我们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中考分析与预测(1)环境问题是我们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话题,十二五规划也把环境保护列为重点

4、工作,是中考命题的重点问题,因此这仍将会是 2013 中考的热点。(2)本知识点涉及环境问题及危害、环境保护的原则、贯彻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性社会等多个重要知识点。(3)中考命题者可能会以一些热点事件为背景材料,通过不同角度的设问,综合靠擦我们对教材中想过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题型常以漫画类、材料类选择题、简答题、分析说明题的形式出现典型题例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 妆浓抹总相宜。 ”这句诗说明鉴赏自然风景会( ) A因观赏距离不同而有所变化 B因观赏时间不同而有所变化C因观赏角度不同而有所变化 D因观赏者想象力

5、不同而有所变化2分析右边的漫画奖品 ,可以看出我国还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明星企业可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任何企业都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提高企业效益,必然造成环境污染A. B. C. D.我的收获(1)知识归纳梳理人与在自然的不和谐之音表现在: ; ; 。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 ; ; 。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包括: 。为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做贡献,应该 。(2) 启示或感悟:思想上: 行为上: 。 学习或解题方法、规律、思路: 。巩固拓展(一)单项选择题:3人们在观察、欣赏大自然的 过程中,会感到心情舒 畅、精神愉悦,会情不自禁地赞叹:“江山如此多娇 !” 于是怡

6、情雅趣油然而生。这说明:( ) 自然风光之美激发人们对大自然深深的爱恋之情 大自然之美能给人们带来愉悦和享受 大自然能给人们带来无限的乐趣 人与大自然是完全和谐的A B C D4我们面临的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水 污染、固体 废 弃物(垃圾)污染、噪音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可以说污染无 处不有,无 处不在。环境污染的危害有: ( ) 威胁生态平衡 危害人类健康 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A B C D5据统计,现在世界上已有近 600 种鸟、 400 多种兽、200 多种两栖类爬行动物以及20000 多种植物濒临灭绝。据科学家估 计,近代物种的 丧失速度由大致每天一个

7、物种加快到每小时一个物种。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有( ) 自然灾害 自然历史环境变化 时间久了,植物自然就会消亡 人类对野生动植物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A B C D6游览自然风景时,懂得鉴赏 方法,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 因此,鉴赏自然风景应当( ) 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 发挥想象力 不能独自欣赏,只能集体观看 只能远看,不能近观 A B C D7托尔巴曾说过:“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贡献的,不是言辞而是行动。 ”这句话主要说的是:( ) A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B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必须努力提高环保意识C必须依法治理环境问题 D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更为重要的是要落实环保行动82013 年 1 月

8、 1 日,由国家旅游局、海南省政府主办的“2013 年中国生态旅游年”启动仪式在海南三亚举行。如果你暑假到风景区旅游,应该做到( ) 注意保护景区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 遵守景区规则,不在建筑物上乱写乱画 注意随时采摘稀有植物的花朵或枝叶,以留作旅游纪念 向旅游同伴介绍宣传环保知识,提醒大家文明游览A B C D91972 年,联合国发表了人 类环境宣言, 郑重声明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也承担着维护自然的 义务;90 年代以后,以 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 气候变化公约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和国际公约相继问世。这说明( ) 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已成为全球的共

9、识 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应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目前依然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和环境形势 保护环境,善待大自然是每个地球人义不容辞的责任A B C D10某班同学学习了“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后,纷纷开展环保行动。下列几位同学的行为,你赞同的是: ( ) A.小赵同学将破坏校园花草的同学关在教室半天,令其反省B.小王同学踊跃参加本村的义务植树活动 C.小李同学把深夜扰民的歌舞厅门窗砸坏,以示警告D.小孙同 学看到山上有人架网捕猎候鸟,觉得好玩也去凑热闹11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的一项最新调查表明:一方面, 86的公众认为环境污染对现代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公众的环保意识

10、总 体得分为 57.05 分, 环保行为得分为 55.17 分,没过及格线。这些数字警示我们( ) 公众要加强环保立法、严格执法 每个公民都应自觉地参与环保行动,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我国公民环保意识不足,环境保护工作的任务还很艰巨 要大力宣传环保知识,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A. B. C. D.12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 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 我国已形成以环境保护法为基础,以宪法为主体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环境保护法为保护和治理环境提供了法律依据A. B. C. D.13青藏铁路的建设者在破土动工之前,将那里的植被移植到安全地 带,

11、待 铁路建成后,再用来恢复路旁的原始面貌。对他们的做法,认识不正确的是:() A体现对大自然的关爱和保护 B延工误时,浪费人力物力C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D符合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14我国有很多的风景名胜区有急功近利的做法,缺乏科学 规划,在核心景区内随心所欲地乱建了大量的宾馆、商店和 娱乐设施。 这种做法( ) A.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 B.牺牲了生态,破坏了资源,从长远利益看不利于经济的发展C.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D.可以使当地的自然文化遗产更快地走向世界15能够体现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的是( )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 人类应当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人类与大自然应当和谐相处

12、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我们共有的家园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善待自然就等于善待人类自己 A B C D(二)非选择题16 【价值判断】(1)某饭店为招揽顾客,打出招牌:“新到野生穿山甲,欢迎品尝” 。判断:理由:(2)保护环境是国家、政府有关部门的事,与青少年没有关系。判断:理由:()一次主题班会上,肖刚说:“人类要生存,就要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判断:理由:()善待自然就是要保护自然,不破坏自然,更不能利用自然资源。判断:理由: 17.【十面霾伏】材料一: 2013 年年初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大范围的雾霾天气。 ,世界上空气污染最严重的 10 戈城市有 7 个在中国。材料二:“人人都是 PM2.5 的受害者,也是 PM2.5 的制造者”, 针对北京出现的雾霾天气,在春节来临之际,市政府发出倡议,呼吁市民“ 少燃放一 组烟花爆竹、多呼吸一口新鲜空气”,(1)材料一说明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