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政治哲学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09629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高中政治哲学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教高中政治哲学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教高中政治哲学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教高中政治哲学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教高中政治哲学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高中政治哲学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高中政治哲学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类精品资料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追求发展真理1、含义2、属性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最基本属性)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实验:把一枚硬币和一张纸从同一高 度同时撒手下落,观察谁先落地。 “物体越重落地越快”的结论早在公元前4世纪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依据平常见到的实例 )就提出来了。他认为物体落向地球是因为物 体具有“向下”靠拢地球的天性,重的物体比轻 的物体更想“向下”,所以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 下落更快。 探究一:到17世纪,意大利科学 家伽利略对这一结论提出了 置疑。他指出:把一重一轻 的两个物体捆在一起,按照“ 物体越重落地越快”的观点来

2、 判断它们下落的快慢,就会 得出两种相悖的结果。第一 种结果,把重物体和轻物体 捆在一起的重量当然比重物 体更重,因而就应该比重物 体更先落地;第二种结果, 重物体受到轻物体的拖累, 下落的速度应比原来更慢些 。 这两种结论是互相矛盾的,由此他推论出 亚里士多德的说法的错误的,轻重不同的 物体落地的速度应相同才对。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1589年伽利略登上 比萨斜塔,在塔上55米的高处将两颗铁制 的大小不同的实心弹丸同时撒手,几秒后 ,弹丸几乎不分先后同时落地,向人们证 实了它们下落的速度是一样的。忽略空气 阻力影响,物体下落速度与质量无关。 伽利略把实验与科学推理结合起来,把观 察到的事实经过

3、思维加工得出了更接近科 学真理的结论。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真理谬误(一)真理是客观的1、真理和谬误的含义2、真理与谬误关系 (1)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 (2)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真理和谬误总是相比较而 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没有真理,无所谓谬误; 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真理战胜谬误的过程也 就是发展自己的过程。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向谬误的转化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其一, 真理是有条件的,总是适用于一定的条件 和一定的范围。如果

4、条件发生了变化或者超出了特 定的范围, 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其二, 真理是一个过程(具体的)。真理必然要 随着客观事物和社会实践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如果人们的认识不能及时地反映事物在发展变化过 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 新情况、 或者超越历史发 展, 就会造成主观和客观由相符变成不相符, 从 而使真理转化成谬误。其三,真理是全面的, 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如果 把其中的某一原理孤立起来, 把它加以绝对地夸 大, 真理也会变成谬误。 在一定条件下谬误向真理的转化主 要有以下三种情形: 其一,条件和范围发生了变化, 谬误 可以变为真理。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 围内是谬误的东西, 在另外的条件下 和范围内则可

5、以转化成真理。 其二,失败往往是成功之母, 谬误往 往是真理的先导。一个正确的认识往 往是通过许多的失误获得的。 其三,批判谬误能够发展真理, 这也 属于谬论转化为真理的一种特殊情形 。 3、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因为真理属于认 识范畴。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 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乃是真理 的基本属性。因为: 第一,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 物及规律, 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 的主观意志; 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2 )坚持真理一元论, 反对真理多元论 由于真理是客观的, 有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

6、 容, 所以真理必然是一元的。也就是说, 不论人们在 认识事物的时候可能得出多少种结论, 但只有符合客 观实际的认识才是真理。 真理是一元的, 因此,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不以 人的主观意志、 不以阶级的主观愿望为转移, 从这个 意义上说, 真理没有阶级性。从认知活动来说,认知真理是主体对客观事物 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 件下,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知只有一个。从评 价活动来说,评价真理是主体对主、客体间价值 关系的正确反映,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 一价值关系的正确的评价也只有一个。 真理多元论主张不同的人、 不 同的阶级可以有不同的真理, 真 理因人而异。真理多元论否

7、认了真 理的客观性, 是一种主观唯心主 义的真理观。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真理问题上的对立 唯物主义主张真理是客观的,世界上不存 在着任何主观真理。唯心主义则主张真理是 主观的。主观唯心主义把真理看做是纯粹主 观自生的东西, 客观唯心主义把真理看成 是人的意识和“客观精神”的一致。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真理问题上的对立 , 取决于双方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对立。 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出 发, 必然坚持真理是客观的;唯心主义从“ 意识第一性, 物质第二性”出发, 必然坚 持真理是主观的。 批判实用主义真理观 实用主义真理观把“有用”作为真理的根本属性, 主张“有用就是真理”。实用主义

8、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一 个流派。 “有用就是真理”的要害在于抹煞了真理的客观性, 混淆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 并会导致真理多元论。按 照这种观点, 谎言也可以成为真理,因为它对骗子是 有用的;按照这种观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因为不同的理论对于不同的人来说都是有用的;按照 这种观点,某一理论今天对我们有用,今天它是真理 , 明天对我们无用或者有害, 明天它就是谬误。 真理的确是有用的,因为真理具有价值性,它能够 满足人的需求。但是,价值性并不是真理的根本属性 ,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价值性是以真理 的客观性为基础的。 “真理是有用的”是一个正确的命题,但是不能把它 换位成“有用的就是真

9、理”。显然, 并非所有“有用的” 理论都是真理。 (3)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从当时年仅26岁的伽利略能推翻 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统 治人们思想长达1900多年的自由落 体理论,说明对一个特定的事物而 言,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 平等,即真理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 真理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 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 就是客观性。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决定了 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事物 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方法论: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 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主观唯心主 义的真理观。 错误倾向:真理因人而异。

10、(以出身 、社会地位、职业状况等作为是否拥有真 理的标准。)真理的属性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最基本属性)(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探究二: 17世纪,牛顿完成了创立经典力学的工作。19世纪 末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经典力学无法解释两类问 题:一是怎样认识高速运动的物体,二是怎样认识 微观粒子。经典力学对这两个问题无法解释,这表 明经典力学有其特定的适用条件和范围,那就是低 速运动的客观物体。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 正确处理了宏观物体的高速运动问题,人类获得了 新的认识,科学家提出了量子力学用来描述微观粒 子运动的规律性,并得到证实,人类又获得了新的 认识。 1.真理具有条件性 真理是有一定

11、条件和范围的,也反映了真理是具体的不 是永恒不变的。 探究3: (1)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是不是真理?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发展过程 ,是如何体现真理的具体性?探究提示: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 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我们 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 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 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 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2、真理具有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原理内容: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

12、 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 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 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 们,注重真理适应的条件和范围。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 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 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 待错误。 错误倾向: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 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 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 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忽视谬误课堂探究4: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构想的发展战战略

13、构想提出的会议议相应应内容 发发展社会主义义先进进 文化中共16大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 的全面发展 建设和谐文化中共十六届 六中全会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 推动动社会主义义文化 大发发展大繁荣中共十七大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部署“文化强国” 战略中共十七届 六中全会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强国 扎实实推进进社会主义义 文化强国建设设中共十八大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前进方向,推进社会 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对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认识: (1)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

14、的认识总要受主 客观条件的限制。 客观条件:具体的实践水平,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 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 主观条件:受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 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的限制。 (2)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 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 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 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 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认 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 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3认识具有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

15、实践的 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 式的上升。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 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 自身,不断地向前发展。 认识过程的特点原理 原理内容: 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 风顺的。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 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 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 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 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错误倾向:把认识运动的反复性、无限性、上 升性理解为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温馨提示:认识的来源、认识的获得途径、 认识

16、的目的、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对象、认 识运动的规律 (1)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基础和认识的目的都是实践 。 (2)认识的获得途径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 经验和间接经验从根本上讲都是来源于实践的。在 我为间接经验,在别人仍为直接经验。要真正地消 化和理解间接经验也必须通过实践。 (3)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也是人们实践的对象。 认识客观事物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实现认识的 目的。 (4)认识运动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 一次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人了高一级的程度。 温馨提示: (1)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而获得认识的途径 有两个。 (2)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通过亲身实践而获 得的认识叫直接经验;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 递而获得的认识叫间接经验。 (3)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