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余磁盘阵列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806431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8.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冗余磁盘阵列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冗余磁盘阵列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冗余磁盘阵列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冗余磁盘阵列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冗余磁盘阵列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冗余磁盘阵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冗余磁盘阵列(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起 RAID ,相信大多数DIY er 都听过这个名词,它会经常出现在各个主板 包装、说明书上;但是要说对RAID 技术非常熟悉的DIY er,却屈指可数。早在多年前,RAID 一直以来都是面向服务器 用户,以提高 服务器 数据的安全性;不过现在经过了几年的发展,普通用户也有条件关注RAID ,并且成了我们今后装机必须考虑的一件事情。本文中,笔者将会深入浅出的为你讲述以下内容:1、什么是 RAID ?原理、种类等知识?2、普通用户是否适合组建RAID ?3、实战 RAID 系统组建! 什么是 RAID ?RAID 是“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的

2、缩写,中文意思是独立冗余磁盘阵列 。冗余 磁盘阵列 技术诞生于 1987 年,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RAID 最初的研制目的是为了组合小的廉价磁盘来代替大的昂贵磁盘,以降低大批量数据存储的费用,同时也希望采用冗余信息的方式,使得磁盘失效时不会使对数据的访问受损失,从而开发出一定水平的数据保护技术,并且能适当的提升数据传输速度。早期的 RAID 方案主要针对SCSI 硬盘 系统,系统成本比较昂贵。1993 年,HighPoint 公司推出了第一款IDE-RAID 控制芯片, 能够利用相对廉价的IDE 硬盘 来组建 RAID 系统,从而大大降低了RAID 的“ 门槛 ” 。从此,个人用户也

3、开始关注这项技术,因为硬盘 是现代个人 计算机 中发展最为 “ 缓慢 ” 和最缺少安全性的设备,而用户存储在其中的数据却常常远超计算机 的本身价格。在花费相对较少的情况下,RAID 技术可以使个人用户也享受到成倍的磁盘速度提升和更高的数据安全性。目前,IDE/SATA 接口标准的 硬盘都可以支持 RAID 技术,不过一般主板 芯片组支持的 主板 只能支持 SATA 硬盘 组建 RAID 。早期一般都是SCSI 卡提供 SCSI RAID 的支持那么为何叫做冗余磁盘阵列 呢?冗余的汉语意思即多余,重复。而磁盘阵列 说明不仅仅是一个磁盘,而是一组磁盘。这时你应该明白了,它是利用重复的磁盘来处理数据

4、,使得数据的稳定性得到提高。RAID 实现原理以及种类RAID 如何实现数据存储的高稳定性呢?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它的工作原理。RAID 按照实现原理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级别,不同的级别之间工作模式是有区别的。整个的RAID 结构是一些磁盘结构,通过对磁盘进行组合达到提高效率,减少错误的目的,不要因为这么多名词而被吓坏了,它们的原理实际上十分简单。问了便于说明,下面示意图中的每个圆饼代表一个磁盘,竖的叫块或磁盘阵列 ,横称之为带区。简单点说, RAID 的功能就是把多个硬盘 组合成为一个逻辑磁区,因此,操作系统 只会把它当作一个硬盘。RAID 系统的类型有多种方式,如RAID-0 ,RAID-1 ,R

5、AID-2,RAID-3,RAID-4,RAID-5,RAID-6,RAID-10,RAID-53等。下面我们分别来看看这些RAID 类型的区别以及用途:RAID 0将多个磁盘合并成一个大的磁盘,不具有冗余,并行I/O ,速度最快。 RAID 0 亦称为带区集。它是将多个磁盘并列起来,成为一个大磁盘。在存放数据时,其将数据按磁盘的个数来进行分段,然后同时将这些数据写进这些盘中。所以,在所有的级别中,RAID 0 的速度是最快的。但是RAID 0 没有冗余功能,如果一个磁盘(物理)损坏,则所有的数据都会丢失。RAID 1两组以上的N 个磁盘相互作镜像,速度没有提高,但是允许N-1 个磁盘损坏,可

6、靠性最高。RAID 1 就是镜像。其原理为在主硬盘 上存放数据的同时也在镜像硬盘 上写一样的数据。当主硬盘 (物理)损坏时,镜像 硬盘 则代替主 硬盘 的工作。因为有镜像硬盘 做数据备份,所以RAID 1 的数据安全性在所有的RAID级别上来说是最好的。但无论用多少磁盘做RAID 1 ,仅算其中一半磁盘的容量,是所有 RAID 上磁盘利用率最低的一个级别。RAID 2这是 RAID 0 的改良版,以汉明码(en:Hamming Code)的方式将数据进行编码后分割为独立的位元,并将数据分别写入 硬盘 中。因为在数据中加入了错误修正码(ECC,Error Correction Code ),所以

7、数据整体的容量会比原始数据大一些,RAID2 最少要三台 硬盘 方能运作。RAID 3采用 Bit interleaving(数据交错存储 )技术 ,它需要通过编码再将数据位元分割后分别存在硬盘 中,而将同位元检查后单独存在一个硬盘 中,但由于数据内的位元分散在不同的硬盘 上,因此就算要读取一小段数据资料都可能需要所有的硬盘 进行工作,所以这种规格比较适于读取大量数据时使用。RAID 4它与 RAID 3 不同的是它在分割时是以区块为单位分别存在硬盘 中,但每次的数据存取都必须从同位元检查的那个 硬盘 中取出对应的同位元数据进行核对,由于过于频繁的使用,所以对硬盘 的损耗可能会提高(Block

8、 interleaving) 。RAID 5RAID Level 5 是一种存储性能、 数据安全和存储成本兼顾的存储解决方案。它使用的是Disk Striping( 硬盘分割 )技术。 RAID 5 至少需要三颗 硬盘 , RAID 5 不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备份,而是把数据和相对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存储到组成RAID5 的各个磁盘上, 并且奇偶校验信息和相对应的数据分别存储于不同的磁盘上。当 RAID5 的一个磁盘数据发生损坏后,利用剩下的数据和相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去恢复被损坏的数据。RAID 5 可以理解为是RAID 0 和 RAID 1 的折衷方案。 RAID 5 可以为系统提供数据安全保障,但保

9、障程度要比Mirror 低而磁盘空间利用率要比Mirror 高。 RAID 5 具有和 RAID 0 相近似的数据读取速度,只是多了一个奇偶校验信息,写入数据的速度比对单个磁盘进行写入操作稍慢。同时由于多个数据对应一个奇偶校验信息, RAID 5 的磁盘空间利用率要比RAID 1 高,存储成本相对较低廉。RAID 6同一阵列中容许两个硬盘 同时失效 (或是当一个失效后还来不及更换便有第二个失效)后.更换新 硬盘 时再由另两个正常 硬盘 将备份的资料建立在新的硬盘 中.所以至少必须具备四或四个以上硬盘 才能生效。RAID 10 、 RAID 53 和 RAID 0+1这种 RAIDxy 的类型实

10、际上就是RAID x 与 RAID y的组合方式。比如说RAID 10 就是 RAID 1+0 ,即先组建两组 RAID 1 镜像,然后再将两组RAID 1 镜像组建成为RAID 0 ;而 RAID 53 实际上就是 RAID 5+3模式,很好理解。需要注意到是,RAID 10 并不等于 RAID 0+1 ,实现的顺序不一样,功能也是不一样的。JBOD严格的说, JBOD 并不属于 RAID 的范畴,只是将多个磁盘空间合并成一个大的逻辑磁盘,不具有错误冗余机制。资料的存放机制是由第一颗磁盘开始依序往后存放,即操作系统 看到的是一个大磁盘(由许多小磁盘组成 )。但如果磁盘损毁, 则该颗 硬盘 上

11、的所有资料将无法救回。若第一颗 硬盘 损坏,通常无法作救援(因大部分档案系统将档案表存在磁盘前端,即第一颗),失去档案表即失去一切资料。JBOD 在组建过程中,一般用英文Spanned。在实际的应用中,RAID24 并不存在 ,因为 RAID5 已经涵盖了所需的功能。因此RAID24 目前只有在研究领域有实作 ,而在实际应用上则以RAID 0 、1、0+1、5 或 RAID6 为主。但是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用的最多的也就是RAID 0 、1、0+1 和 RAID 5 ,所以本文我们将重点对这几个RAID 类型进行讲解普通用户最常用的RAID 0 详解也许大家看完上一页的内容之后,还是觉得不太

12、明白。那么,下面就针对几个我们最常用的RAID 模式用比较通俗的方式进行讲解,以加深大家对RAID 系统的一个正确认识。RAID 0 提高性能,无空间损失RAID 0 是最基本的RAID 模式,它的功能是将两块/多块 硬盘 合并成一块逻辑磁盘。比如两块500GB 的硬盘 组建 RAID 0 ,那么在系统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块1TB 的逻辑磁盘,而并不能看到是两块物理硬盘 。RAID 0 最大的优势就在于“ 便于分区管理 ” 和“ 提高数据传输速度” :“ 便于分区管理 ” 很容易理解,比如说两块 500GB 的硬盘 组建 RAID0 ,你不用考虑分区的时候单独分区只能小于500GB,也就是说你可

13、以分两个区,第一个区800GB,第二个区200GB(硬盘 实际容量有损失,在这里我们不做讨论)。当然, RAID 0 主要是为了提升数据传输速度而生的,它的原理是当系统下达指令后,会同时从每块硬盘调用 /写入数据。这样就可以利用每块块硬盘 传输通道所提供的带宽。相信看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组建RAID 0 系统的时候,理论上硬盘 数量越多,传输速度提升就越大。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受限于系统IO 总线和其他因素的一些影响,还是有一些衰减的,比如一个磁盘的效能是50MB/ 秒,两个磁盘的RAID 0 效能约 96MB/ 秒,三个磁盘的RAID 0 也许是 130MB/ 秒而不是 150MB/ 秒。所以,

14、两个磁盘的RAID 0 最能明显感受到效能的提升。实际上,我们组建RAID 系统的时候,并不一定要两块/多块容量相等的硬盘 ,可以用一块大 硬盘 和一块相对容量较小的 硬盘 组建 RAID 系统,很多JS都说需要两块一样大小的硬盘 组建 RAID 实际上并不正确。但是当 硬盘 容量不一样时,会按照容量最小的硬盘 来计算,并且速度上也会以最小硬盘 为标准。比如说一块 5400RPM 的 60G 硬盘 与一块 7200RPM 的 80G 硬盘 组建 RAID 0 系统,结果的总容量是60 2=120GB ,而理论速度只会达到5400RPM 硬盘 的两倍。 所以说, 如果条件允许, 我们还是建议使用

15、两块同型号的硬盘组建 RAID 系统。虽然 RAID 0 可以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更好的性能,但是整个系统是非常不可靠的,如果出现故障,无法进行任何补救。所以,RAID 0 一般只是在那些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才被人们使用。一般来说, RAID 0 在组建的时候,英文名为Striped。数据最安全的RAID 1 详细解析前面我们说道了RAID 0 的具体工作原理和能够实现的功能,不过稍微对于数据的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用户,都会选择RAID 1 阵列方式。RAID 1 的主要功能是让数据更加安全,它的实现原理是在往一块硬盘 写入数据的时候,同时也向另一块硬盘 写入数据, 也就是镜像功能。 组建 R

16、AID 1 阵列的时候需要2 块以上的 硬盘 ,并且数量只能是偶数。如 2 块、 4 块、 6 块、 8 块等,因为需要用做备份,在数据的安全性方面是最好的,但是只能利用到磁盘总容量的一半。举例来说,使用两块80GB 的 SATA 硬盘 组建 RAID 1 系统,在 操作系统 下显示的总容量仍然是80GB,因为另外的80GB 硬盘 用做备份了。如果这两块硬盘 中的一块物理损坏,仍然可以从第二块备份硬盘中恢复回来。 同理, 如果使用 6 块硬盘 组建 RAID 1 系统,其中有 3 块用于存放数据, 另外三块用于备份数据。当然,RAID 1 仍然可以支持两块容量不一样的磁盘组建阵列,和RAID 0 一样,都是按照容量较小的那一块做标准。比如使用一块100GB 和 120GB 的硬盘 组建 RAID 1 ,最后得到的总容量是100GB。由于 RAID 1 主要的功能是对数据进行镜像,所以在写入数据时磁盘的数据传输性能是没有提升的。但是在读取数据的时候,仍然会有提升,因为它可以同时从两个硬盘 里读取数据,也就是说有两个供应源供应数据。 RAID 1 在我们普通用户中的使用率相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