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化B教学大纲进度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806398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8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化B教学大纲进度表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普化B教学大纲进度表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普化B教学大纲进度表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普化B教学大纲进度表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普化B教学大纲进度表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化B教学大纲进度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化B教学大纲进度表(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教学大纲2010.09 课 程 号:01034880 课程名称:普通化学B(生物医学类) 开课学期: 秋季 周 学 时:4 学分: 4 先修课程: 无一基本目的 :介绍有关化学原理和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化学中的 基本规律和特点,培养学生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二内容提要及学时分配第 0 章 绪论 (约 1 学时) 0.1 什么是化学?化学概念的历史演变 0.2 化学与自然、社会以及我们自身的关系 0.3 如何学好化学?第 1 章 气体与液体 (约 2 学时) 1.1 理想气体定律 1.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导出 1.1.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1.2 混合气体分

2、压定律 1.2.1 气体的分压定律 1.2.2 气体分压定律的应用 1.2.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适用条件 1.3 液体 1.3.1 气体的液化 1.3.2 液体的汽化 1.3.3 液固转化与平衡 *1.4 水的三相图 1.4.1 汽液平衡线 1.4.2 液固平衡线 1.4.3 气固平衡线 1.4.4 三相点2 第 2 章 溶液 (约 3 学时) 2.1 溶液的浓度 2.1.1 质量分数 2.1.2 物质的量分数 2.1.3 体积分数 2.1.4 质量摩尔浓度 2.1.5 物质的量浓度 2.2 溶解度 2.2.1 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定义 2.2.2 溶解度的相似相溶规律 2.2.3 气体溶解的

3、亨利定律 2.2.4 过饱和现象 2.3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2.3.1 蒸气压下降 2.3.2 沸点升高 2.3.3 凝固点降低 2.3.4 渗透压 2.4 电解质溶液 2.4.1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2.4.2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2.5 胶体溶液 2.5.1 溶胶 2.5.2 大分子溶液 2.5.3 表面活性剂与缔合胶体 2.5.4 胶体溶液的特性及其应用 *2.5.5 胶体与纳米粒子第 3 章化学反应的方向 (约 4 学时) 3.1 化学热力学常用术语 3.2 热化学 *3.2.1 反应热的测定 3.2.2 焓与焓变 3.2.3 热化学方程式 3.2.4 热效应的计算 3.3 化学

4、反应的方向 3.3.1 焓变与自发反应 3.3.2 熵变与自发反应 3.3.3 Gibbs自由能变与自发反应第 4 章化学反应的限度 (约 4 学时) 4.1 化学平衡及其特点 4.2 平衡常数与反应的限度 4.2.1 平衡常数 K 4.2.2 平衡常数与 Gibbs自由能变 4.2.3 多重平衡 4.3 化学平衡的移动 4.3.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3.2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3.3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 4.3.4 Le cha telier 原理第 5 章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化学反应机理(约 2 学时) 5.1 什么是化学动力学? 5.2 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及其表示法 5.2

5、.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 5.2.2化学反应速率与时间 5.2.3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 5.2.4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5.2.5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 5.3 浓度与反应速率:微分速率方程与反应级数 5.3.1微分数率方程 5.3.2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 5.3.3基元反应的质量作用定律 5.3.4非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 5.3.5反应级数及各级反应的特点 5.4 温度与反应速率:活化能与反应速率理论 5.4.1 Arrhenius反应速率经验公式 5.4.2基元反应速率理论: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 *5.5 催化作用 5.5.1 基本术语 5.5.2 催化剂的作用原理 5.5.3 催化剂性能的评价指标

6、 *5.6 化学动力学前沿简介 5.6.1 飞秒化学 5.6.2 Zeolite催化剂( ZSM-5)第 6 章酸碱电离平衡 (约 4 学时) 6.1 酸碱质子理论 6.1.1 酸碱的定义 6.1.2 酸碱电离平衡(质子理论) 6.1.3 酸碱的强弱 6.2 水的自偶电离平衡 6.3 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6.3.1 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含离子型) 6.3.2 多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含离子型) 6.3.3 两性离子的电离平衡 6.4 酸碱电离平衡的移动(同离子效应) 6.5 缓冲溶液 6.5.1 缓冲溶液的组成及缓冲作用 6.5.2 缓冲溶液 pH 的计算 6.5.3 缓冲溶液的配制 6.

7、6 酸碱中和反应第 7 章沉淀溶解平衡 (约 3 学时) 7.1 溶度积原理 7.1.1.溶度积 Ksp 7.1.2.溶度积原理 7.1.3.Ksp 的计算:热力学方法;电化学方法;溶解度方法 7.2 沉淀的生成4 7.2.1.沉淀的完全度 7.2.2.同离子效应 7.2.3.盐效应 7.3 沉淀的溶解 7.3.1.生成弱电解质 7.3.2.发生氧还反应 7.3.3.生成络合离子 7.4 沉淀的转化 7.5 分部沉淀第 8 章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基础(约 6 学时) 8.1 氧化数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8.1.1 氧化数 8.1.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8.2 电池电动势和电极电势

8、 8.2.1 原电池 8.2.2 电池电动势 8.2.3 电极电势 8.3 标准电池电动势与氧化还原平衡 8.3.1 电池电动势和 Gibbs自由能变的关系 8.3.2 标准电动势和平衡常数 8.4 标准电极电势的计算 8.4.1 由标准 Gibbs自由能变计算 8.4.2 由已知电对的 Eo计算 8.5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8.5.1 Nernst方程 8.5.2 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8.5.3 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8.6 电极电势及电池电动势的应用 8.6.1 比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 8.6.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8.6.3 Ksp 的确定 8.6.4 Ka 的测定第 9 章原子

9、结构 (约 5 学时) 9.1 氢原子光谱与 Bohr 模型 9.1.1 氢原子光谱及 Balmer实验定律 9.1.2 氢原子的 Bohr 模型及其局限性 9.2 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9.2.1 波粒二象性和测不准原理 9.2.2 波函数和电子云 9.3 波函数和电子云的空间图像 9.3.1 电子云径向分布图 9.3.2 波函数角度分布图 9.3.3 四个量子数 9.4 多电子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9.4.1 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次序 9.4.2 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 9.4.3 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5 9.5 元素某些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9.5.1 原子半径 9.5.2 电离能 9

10、.5.3 电子亲和能 9.5.4 电负性第 10 章分子与晶体结构 (约 6 学时) 10.1 离子键 10.1.1 离子键及其特点 10.1.2 离子键强度与晶格能 10.1.3 离子化合物的性质 10.2 经典 Lewis 学说 10.3 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和分子构型 10.3.1 价电子对互斥理论的要点 10.3.2 分子的几何构型 10.4 价键理论 10.4.1 H2分子共价键的形成 10.4.2 共价键的本质、特征和类型 10.4.3 杂化轨道与分子构型 10.4.4 离域键 10.5 分子轨道理论 10.6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0.6.1 分子的极性和偶极矩 10.6.2 分子间

11、作用力 10.6.3 氢键 10.7 晶体结构基础 10.7.1 晶体的特征 10.7.2 晶格和晶胞 10.7.3 晶体的基本构型 10.8 离子的极化作用 10.8.1 离子极化概念 10.8.2 影响离子极化的因素 10.8.3 离子极化作用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影响第 11章配位化合物 (约 4 学时) 11.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11.1.1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组成与命名 11.1.2 配位化合物中的异构现象 11.2 晶体场理论 11.2.1 d 电子能级结构在配体场中的分裂 11.2.2 配合物的颜色 11.2.3 配合物的磁性 11.3 配位平衡 11.3.1 K稳及有关配位平

12、衡的计算 11.3.2 配位平衡与其他平衡的关系及配合物之间的转化 *11.4 配位化合物的应用举例 11.4.1 稀土分离工业 11.4.2 金属配合物药物第 12 章 s区与 ds区元素 (约 4 学时)6 12.1 s区元素 12.1.1 单质的性质 12.1.2 氢氧化物 12.1.3 盐类 12.1.4 锂、铍的特殊性12.1.5 s区常见阳离子 Na+、K+、Mg2+、Ca2+、Ba2+及 NH4的分离与鉴定 *12.1.6 钾、钠、钙、镁在生物体内的某些功能 12.2 ds区元素 12.2.1 单质的性质 12.2.2 重要化合物 1氧化物与氢氧化物 2硫化物 3其他重要化合物

13、4配合物 12.2.3 铜、汞不同氧化态的稳定性及相互转化 1Cu(I)和 Cu(II)的稳定性和相互转化 2. Hg(I)和 Hg(II)的稳定性和相互转化 12.2.4 ds区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12.2.5 铜、锌在生物体内的某些功能第 13 章 p 区元素 (约 6 学时) 13.1 p 区非金属元素 13.1.1 卤素及其化合物 1. 卤素的物理化学性质 2. 卤化氢和氢卤酸 3. 卤化物 4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5. 卤素含氧酸(根)的结构 6. Cl 、Br 、I 的分离与鉴定 *7卤素在生物体内的某些功能 13.1.2 氧、硫及其化合物 1. O2的性质 2. 臭氧 3.

14、氧的化合物 4. 硫及其化合物5. S2、S2O23、2 3SO、2 4SO的分离与鉴定 *6. 氧、硫和硒在生物体内的某些功能 13.1.3 氮、磷及其化合物 1单质氮 2氨 3铵盐 4氮的氧化物 5亚硝酸及其盐 6硝酸及其盐 7单质磷及其氧化物,氢化物 8磷的含氧酸及其盐。9H3PO4和 PO34的结构10NH4、NO3、NO2、PO34的鉴定反应7 *11. 氮、磷在生物体内的某些功能 13.1.4 碳 、硅、硼及其化合物 1. 单质碳 2. 碳的氧化物 3. 碳酸及其盐 4. 硅、二氧化硅、硅的含氧酸及其盐 5. 硼、氧化硼、硼酸和硼砂 13.1.5 p 区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某些性

15、质 1单质 2氢化物 3含氧酸的酸性和氧化性 4含氧酸及其盐的热稳定性 13.1.6 11种常见阴离子的鉴定 13.2 p 区金属元素 13.2.1 金属的活泼性 13.2.2 氧化物及氢氧化物 13.2.3 盐 1铝盐和铝酸盐 2锡盐和锡酸盐 3铅盐和铅酸盐 4锑和铋的盐 5盐的水解 13.2.4 Bi()、Pb()的氧化性与 Sb()、Sn()的还原性 13.2.5 Pb2+、Bi3+、Al3+的分离与鉴定*13.3 P 区元素与环境污染13.3.1大气污染与温室效应 13.3.2酸雨 13.3.3水的污染第 14 章 过渡元素 (约 6 学时) 14.1 d区元素 14.1.1 d 区元

16、素通性 14.1.2 钛和钒 14.1.3 铬及其化合物 1.铬的不同氧化态的稳定性 2.Cr(II)的化合物 3.Cr(VI) 的化合物 4.Cr(VI) 的氧化性 5.Cr(III) 、Cr(VI)的鉴定反应 *14.1.4 钼和钨 14.1.5 锰及其化合物 1.锰的不同氧化态的稳定性 2.Mn()的化合物 3.Mn()的化合物 4.Mn()的化合物 5.Mn()的化合物 6.Mn()的化合物 14.1.6 铁、钴、镍及其化合物 1.不同氧化态的稳定性8 2.Fe、Co、Ni 的氢氧化物 3.铁的化合物 4.钴的化合物 5镍的化合物 *14.1.7 常见阳离子的定性分析 1常见阳离子与常用试剂的反应 2常见阳离子的系统分析 3Fe3+、Cr3+、Al3+等金属离子的性质比较与分离鉴定*14.1.8 钒等 d 区元素在生物体内的某些功能 *14.2 稀土和镧系元素14.2.1 稀土元素的原子半径、氧化态及离子颜色 1 镧系收缩 2 氧化态和离子颜色 14.2.2 稀土元素的某些性质*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