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在平面设计中的现代意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803039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极图在平面设计中的现代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太极图在平面设计中的现代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太极图在平面设计中的现代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太极图在平面设计中的现代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太极图在平面设计中的现代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极图在平面设计中的现代意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极图在平面设计中的现代意义曾 权 清关键词:太极图太极理念平面设计影响启示提要 :太极图是东方文化和东方精神的象征图形,也是美术史上图形设计的经典之作,其理念对东方人的审美具有深远的影响作用,对我们解决当前的设计问题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易学”是中国古代玄学之一,其内容包罗万象、哲理奥妙精深,非一般学说所能比拟。在具体内容上,它包容了东方哲学、史学、美学、天文、历法、数理、兵法、修 身健体等等,可以说统括了天地事物的方方面面。这些内容,特别具有东方民族性和传统美德,富有浓郁的人情味。太极图正是这一学说的核心图形。这一图形,标志着一种文化东方文化;象征一种宗教道教;代表一门学科易学。如此看来:

2、太极图在东方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同寻常的。清人陈梦雷在易学浅析凡例中指出:不知图者,固不得经之原。也就是说:如果不懂得易图,就不可能弄懂易经。陈可谓一语道破易之奥秘。因此,太极图 是人们永恒的研究主题。古往今来,人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站在不同的立场,对它进行过大量的、深入细致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很少涉及太极图形本身,也就是说很少从美术学的角度,特别是从现代图形设计的角度着墨。绘画大师李苦禅先生说;“易是三玄 之一 , 又是最高的数理哲学, 不仅搞哲学的要研究它,就是搞文学、史学、天文、历法、数学等的人也应该研究它, 我们作画的人更要研究它! ”( 1)黄宾虹先生则说: “太极图乃书画之秘诀”(

3、 2),并计划就此写一篇专文,可惜未及成文而身先作古矣!因此,我们有必要致力于这方面的探讨与研究。一据文献和史料记载:太极图产生于六、七千年以前的新、旧石器时代。很显然,它是一个古老图形。有意思的是,从构成形式上看,这一古老图形又具有强烈的现代性。 太极图的形式,符合现代设计“简洁单纯,严谨清晰”的要求和特征,体现了图形设计的现代精神。德国魏玛时期兴起的鲍豪斯运动,称得上是现代设计诞生的标志。以此为起点,一个全新的、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逐渐形成,这个理念可以用五十年代由图形界提出的: “少就是多”进行概括。“少就是多”看似矛盾却极富哲理:“少”是指形式上的构成因素少,经过理性的分析,扬弃多余的装

4、饰成份,达到严谨清晰、简洁单纯是“多”的原因;“多”是指形式表达的内涵多,全面丰富、本质深刻是“少”的结果。“少就是多”并非强词夺理,其中包含着深刻的辨证关系。用最简洁、单纯的形式,表达最本质、深刻的内含,是现代主义设计师孜孜以求的目标。无疑,无论是从形式还是从形式与内容的结合方面,太极图都达到了“少就是多”的高度。 当然,要实现“少就是多”这一目标,最直接和快捷的途径是将图形的形态变为几何形。几何形是高度理性和抽象的图形形式,由于具有强烈的视觉冲激力和富有符号象征意义,因此在现代设计中运用非常广泛。在现代徽标设计中,几何形也作为最主要的 表现形式加以运用。王凤仪先生认为:形式和意象上以单纯挺

5、拔,简洁抽象的几何形替代繁琐柔弱、复杂具象的绘画形,是图形设计的时代精神(3)。太极图的现代精神,正体现在几何化的、圆形态的点、线、面造型上。太极图虽不是现代设计师的作品,但完全可以作为现代图形设计的典范(见上图) 。从这种意义上说,作为东方文化和东方精神象征的太极图,不仅是东方文化标志,也是美术设计史上的经典之作。二太极图是我们文化和精神象征图形,它所标志的东方文化是当今世界两个主要文化 现象之一,它所代表的太极理念,深入到东方文化每一个层面,对我们的审美、认知和价值取向有巨大的影响作用。这一影响也反映在平面设计上,我们只要将不同文化背景的设计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就很容易发现这些作品在形式

6、、意象和内容上都有明显的不同。首先我们来看东西方银行标志的对比( 见下页图 ) 。从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东方化背景的中国、韩国、日本等国的银行标志,都有一个共同的趋向形式上以“圆”和“曲线”为主,意象也以“完满”、“统一”、“和 谐”居多;而西方文化背景的美国、欧洲等的银行标志,则表现出另一个明显的趋向形式以“方”和“直线”为主,意向也着重于“理性”和“分析”。除银行标志外,其它门类的图形也存在这一区别,这说明:不同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审美,不同的审美 需要导致不同的价值取向。虽然,对图形设计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东方银行标志的特点和意象上的倾向,则是由东方人的审美取向决定的,而且从本质上说,

7、是来源于“完满、统一、和谐”的太极理念。除图形外, 我们还可以从海报或其他设计作品中发现这样的现象:东方文化背景的 设计师,如靳埭强、田中一光等的作品多用“浅色”作底;而西方文化背景的设计师如冈特 . 兰勃、兰尼 . 索曼斯等的作品则倾向以“暗色”作底。导致东西方设计作品各自不同倾向的直接原因, 应该说是各自不同的传统艺术: 西方是以重颜色为背景的古典油画; 东方则是以“守白当黑”为艺术境界的东方绘画( 很大程度是指中国画) 和书法。但深入地说,则是东、西方对“黑与白”的认识不同而起的影响作用:重“理性和分析”的西方传统观念中,黑和白是独立的、互不相干的,因此,它们延伸的含义“有”和“无” 也

8、是独立的,互不相干的这一意识使艺术家用颜料涂满整个画面;而在重“矛盾统一、和谐辩证” 的东方观念中, 黑与白是矛盾的统一体,黑与白的存在也是互为条件的,因此,在东方的意识中,黑与白所代表的“有”和“无”也是统一的,存在也是互为条件的这使东方绘画和书法作品几乎都在“白底”上展开,在将“留白”作为艺术境 界的同时,特别注重“黑白”形态的对比和互补。显然,这一艺术观源于太极图黑白两仪的“矛盾统一、和谐辩证”的理念。现代东方设计作品的特点和倾向说明:太极理念对东方人的审美有深远的影响作用,尽管现代美术设计开始于西方,现在占主导地位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也是西方的,但东方文化背景的设计仍受太极理念的影响。

9、除影响作用外,太极理念还对我们解决当今的设计走向问题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国的设计起步较晚,水平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虽然,通过设计人的努力,近 年有了长足的进展,但也必须看到:由于长期套用西方的理论和技法,造成设计完全西化、丧失民族个性是一方面;出于对全盘西化的反感,一味追求古味和传统,造成作品缺乏现代气息又是一方面。实际上,这两个动向都是不利于我国设计水平的发展和提高的。“一分为二、合而为一”的太极理念,可以为我们解决上述问题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理论依据。毛泽东主席说:“中国的艺术,既不能越搞越复古,也不能越搞洋化,应该越搞越 带有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 , ”(4)这句话应该成为全体艺术工作者

10、的思想指向和艺术要求。在中国现代设计之路的进程中,只守着传统明显是不够的,虽然在设计中运用传统 文化可以表达出鲜明的民族特点,但传统的东西往往存在时代的局限性;反过来说,仅靠生搬硬套西方的设计理论和技法也是不成的,西方的设计理念和技法可以对我们的设计现代化起促进作用,但外来的东西并非全都适合审美要求。对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理论、先进技法,都应该以理性的思维、“一分为二”的方法加以分析和扬弃后,再以包容的态度,“合而为一”的理念进行糅合和吸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道路来。可喜的是,许多有历史责任感的设计师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沿着这条路坚定地走着。在这方面,香港设计师

11、靳 埭强先生无疑是我们的榜样。靳埭强自我介绍说,“刚开始设计,很大程度上是受包浩斯(包豪斯)学院概念的影响, 最后,认识到只能从自己文化中探求中国的传统文化,道教、儒教、佛教, 特别是禅,影响最深也就更强烈地表现出来。经过长时间的摸索, 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5)作为世界知名的设计师,他在作品中既表达出鲜明的现代特点,也充满强烈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中国银行的标志, 这一来源于中国古铜钱,用现代设计手法创作的徽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一标志,在世界范围内也称得上是一件优秀的设计作品;而在 国内,自这件作品设计出来之后,其他银行的标志几乎都以同一的意象,类似的形式出现(见前面银行标志图)。

12、这说明根植于传统文化的现代设计作品,很容易被我们接受,很容易使我们产生共鸣和亲切感。 靳埭强先生的成功说明:运用“一分为二、合而为一”的太极理念作为指导,立足于国内来研究西方的设计,以东方的思维方式为基础进行设计工作,是中国设计人可为而须为的事。我们研究太极图, 因为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我们对它的方方面面进行分析探讨,是因为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有意义的启示。作为中国的设计人,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加以发扬光大。当然,传统文化并不只限于太极图,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浩如瀚海;太极理念对我们的启示也不仅限于“一分为二、合而为一”,太极图包罗万象;以东方的思维为基础进行设计工作,不等于一定要用“圆形”或“白底”,我们须从传统中发掘更多的设计语言;对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也不等于我们要排斥外来文化,排外不是我们的传统,包 容才是太极的核心。要使我们的设计语言达到民族化和现代化的高度统一,要想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道路,这需要全体设计人的不懈努力。参 考 文 献 :(1)、 (2)、刘大钧主编大易集成之李巍文章:美在易中(3)、王风仪编著徽标设计、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4)、毛泽东选集、“ 1956 年8月 24日同音乐工作者的重要讲话”(5)、 王序主编靳埭强平面设计师之历程、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