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专题一复习提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801234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三专题一复习提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习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认识百家争鸣局面 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为例,了解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 1、背景 经济上 :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逐步瓦解,奴隶制经济崩溃。而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政治上 :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 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 阶级关系上:“士”因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礼贤下士而思想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

2、博 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2、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学 派代表 人物思想观点儒 家孔子核心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政治思想:主张“德治”(含民本思想) 鬼神观:重人事,远鬼神;(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教育思想: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六艺教学,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各种教 育理论(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 整理文化典籍:六经( 五经 )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荀子天人关系: “天行有常”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重要思想 (唯物主义) ;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道 家老子哲学思想:提出“道

3、”的哲学概念,“道”是世界的根本 朴素辩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法 家韩非法、术、势结合,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墨 家墨子“兼爱”“非攻”,崇尚节俭(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利益)3、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 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儒家思想就是在“百家争鸣”中吸收、融合各家之长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

4、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之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 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 收、融合,终于形成古代中国的思想。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 想和道德准侧;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2000 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 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学习要求 :知道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成为正 统思想的史实。二、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董仲舒的儒学思想(1)背景

5、:现实需要:汉武帝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政治:王国问题。民族关系:北方匈奴+南方西南地区。经济: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用人政策: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学之士数百人,担任官职。个人发挥: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与阴阳家的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新儒学,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2)内容: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 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发挥“仁政”,轻徭薄赋缓和阶级矛盾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提出“三纲五常”维护统治秩序(既要维护君主的权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限制君主暴政。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

6、吸收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2、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根本原因: 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3、影响:消极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积极作用:提升了儒学的地位,对中国文化发展影响深远,儒家思想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深远影响:汉王朝由此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学习要求: 列举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和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陆九 渊、王守仁;以程朱理学和王守仁的主要观点为例,简要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三、宋

7、明理学 1、理学的创立: (1)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 +道教思想 (2)基本思想特征: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 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 (3)“二程”思想: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从而使理学获得了理论的典型 形态。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 2、理学的成熟:南宋朱熹 (1)主张 “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提出“存天理, 灭人欲”,其实质是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客观唯心主义) 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格物致知”的 目的是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编著四书章

8、句集注,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集为四 书,并对之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 (2)影响: 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作为官方 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3、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1)特点: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 (2)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南宋人):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 理。 (3)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明代人,世称阳明先生):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主观唯心主义) (4)影响: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程朱理学与陆王心

9、学的比较 (1)相同点: 都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挥了儒家学说,同属于宋明理学 的这一范畴。 本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宇宙观,前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两者的思想实质 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 欲求。 (2)不同点: 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 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 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是主观唯心主 义的思想。 5、宋明理学的影响

10、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 响。 积极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如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 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学习要求: 列举明清时期主要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结合他们的 基本观点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1、背景 政治: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封建统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思想:宋明理学日益束缚人们的思想,文化专制加强,科举制度僵化,科技停滞。 外部:西方文化传入。 2、“离经叛道”的李贽 (1)生平:明后期独具个性的思

11、想家。福建晋江人。祖、父两辈都是从事商业活动的 伊斯兰教徒,自幼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少 (2)代表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 (3)思想主张: 挑战正统思想:针对“存天理,灭人欲”,他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的主张,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否认儒家思想的绝对权威: 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 也不是“万世之至论”。 “童心说”:以此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 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如主张男女平等,歌颂农民起 义) (4)评价: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封建正统,他的思想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中小地主和 工商业者的要求,是明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

12、 3、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思 想家生活经历代表作主要思想评价黄 宗 羲参加抗清斗争, 晚 年隐居著书明夷待访 录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 等;主张限制君权; 提倡工商皆本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 的思想家提供有力的思 想武器。顾 炎 武江苏。参加抗清斗 争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 病书批判君主专制, 提出“众治” 主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 思想; 主张经世致用,最注重实学脚塌实地的学风对晚清 学者影响很大。王 夫 之湘。参加抗清斗 争,晚年隐居著书船山遗书政治思想:批判君主专制 哲学思想:唯物主义他的哲学思辨代表着中 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点 政治上:批判君

13、主专制; 经济上:提倡工商皆本; 思想上:强调“经世致用”,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经济: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 的物质基础。 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政治: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专题一总结(总结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时代代表人物思想内容地位原因春秋孔子“仁”、“礼”、德治不被重视要求恢复周礼,有保守一面战国孟子、荀子孟子“仁政” “民贵君轻” 荀子对“礼”深入讨论不被重视强调仁义,在战国大动乱时 代不可能获得重视秦受压制崇尚法家,实行暴政西汉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独尊西汉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国家统一;经过改造的新儒学有利于巩固和强化中央集 权魏晋冲击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的 冲击唐朝融合三教开始走向融合宋明朱熹理是万物本原,形成以“天理” 为核心的 新儒学复兴、 重新确立正统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儒学家将儒学改造为完备的思想 体系,更好地适应统治需要。明清黄宗羲、顾炎武、 王夫之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 强调“经世致用”批判继承儒学呈现守旧、 陈腐的习气;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个 性企图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