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夹棋知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799927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藏族夹棋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藏族夹棋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藏族夹棋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藏族夹棋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藏族夹棋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藏族夹棋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藏族夹棋知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藏族夹棋夹棋是藏族人民智慧和意志的结晶,是藏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包含了藏族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沉淀。“夹棋”博弈的过程,追求天人和一,与自然和谐亲近,充满了藏族文化中白光黑光、正义与邪恶,自由与束缚相斗争的思辩哲学。时至今日在青海这方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淳朴的藏族人民们通过夹棋这种游戏丰富着精神文化生活。夹棋,藏语音译为子久。“久”,安多藏语的意思是对奕,是中国藏族传统棋类的通称。类同汉语会在棋类称呼字尾加棋字,关于藏族棋艺的起源大致有四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在汉代,由居住在四川、青海一带的羌族同胞传入西藏;第二种说法是由古印度随着佛教文化于汉朝前后传入西藏;第三种说法是由西藏人民自己发明;第

2、四种说法是在三国时期由诸葛亮带入云南;又从云南传入西藏。这几种说法以第一种和第四种的可能性较大。 据说诸葛亮在云南为了增加围棋的趣味性,在弈法上, 曾在原来只有四个“座子”的基础上增加了12 个“座子”。另外,他还根据云南少数民族在生活中、劳动中人们好以歌唱形式进行“舌战”的习俗,而规定了下棋时双方也必须进行“舌战”,以锻炼各自的口才,培养思维的灵敏性,增强弈棋的趣味性。不管这一说法真实与否,但在藏区一些地方确实有下棋时候必须同时“舌战”的习俗。藏族一直以来从事游牧为主的畜牧生产,因此有着丰富的畜牧业生产经验。加上藏族游牧的地方,大都是地势高寒、水草丰美的高山草原。所以,畜牧业成为他们的主要产

3、业。 青海藏族更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族的歌舞旋律明快,节奏显明; 舞姿优美,动作豪放。歌舞大都是在地势平坦、水草丰美的草地上进行,不要舞台,也不施帷幕,在草地上欢聚一堂,有歌有舞,欢乐异常。闲暇间人们席地而坐,大地为棋盘,画出横竖相间的方格, 捡来俯拾即是的石砾,便能运筹帷幄, 纵横驰骋, 跨越千年, 威武天下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藏族文化日益发达,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文化史料,仅用藏文书写的文学、历史、宗教、艺术等方面的文献,即浩如烟海,难以计数。而夹棋作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文化生活,也随着民族的发展深深地扎根于他们的生活当中。藏棋在古代时大多在藏族上层统治阶级中流行。现时在藏区的

4、各地均非常流行。另外,藏棋在的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国也有流传。藏棋经历了由宫廷御用向民间大众转化的发展。 其中保留和积淀的文化元素异常厚重,它既同中国围棋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又饱含着高原藏文化的神秘与神圣。历史上,有不少文献记载了藏族人对弈的情况。唐书中说藏族人喜“围棋陆博”,记载了藏族对弈的史实;藏族典籍中对王宫贵族对弈的记载异常丰富,著名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描写了格萨尔王与大臣下棋的故事,民间流传着格萨尔的棋盘石等动人传说。敦煌文献中记载,松赞干布的父亲朗日松赞的大臣琼布苏孜色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擅长下棋,而且棋艺高超,他能边处理公事边下棋。这说明远在藏族王朝松赞干布之前藏棋早已广为流

5、传,而且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水平,绝非是草草初创。近年来在西藏吐蕃墓葬中发现的棋子,将藏棋历史推前了3000 年。在阿里古格王朝的废墟中,也发现了一块砂岩,上面整齐地画着2.5 厘米见方的格子,极类似现今的围棋盘。藏棋究竟是什么时间起源,其具体年代难以确定,但从藏棋产生的大致时代;从它所模拟的战争形态看,藏棋反映的是原始时代的状况。有兵种的棋类中棋子分等级和兵种,棋子有强弱、高低、贵贱和大小之分,这显然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无兵种的棋类中棋子是平等的,它的规则体现了一种平等精神,夹棋便是后一种,夹棋棋盘中的“土地” 是共有的,只凭落子的先后决定其归属;其次,每一个棋子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其三,

6、在体力、武器、智谋相等的情况下,人数的多少便往往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夹棋以多子攻杀围吃少子,当一定数目的棋子形成阵势时可以吃掉对方,这是原始时代人与人、部落与部落之间生存斗争的反映。古老的象雄国产生过极高的文明,它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象雄文,而且还是西藏传统土著宗教“苯教 “的发源地。 象雄信奉苯教。 史载苯教的缔造者辛绕是象雄第一代王。根据苯教的教义,在世界还未开凿之初,先有两道光出现,一道是白光,一道是黑光,白光代表光明、温暖、智慧,而黑光则代表邪恶、愚昧、冷酷及仇杀。而古藏棋棋子中的黑白两色与苯教的教义不谋而合。青海藏族棋艺在数千年的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多元多形的藏棋体系,演变出令人眼

7、花缭乱的种种下法,这在世界体育竞技史上都是不多见的。而且,青海藏族棋艺目前仍是海南、黄南、玉树、果洛及海西、海北、海东等地广大藏族聚居地藏族同胞喜爱的游戏。藏族棋艺分充分展现出藏民族富于想象力,富于表现力的特点,藏民族生活的情趣完全跃然小小棋盘上。古老的“久”棋中以摆放图形为决胜核心,这也是青海藏族棋艺中十分独特的一点,它的下法是不吃不叫不提,一方要胜出则必须在棋盘上摆出一些固定的棋形才行,棋形有“枪”“靴” “褡裢”等,又分单、双两种,以双为重。比如十三路棋盘,比赛时,由持白子的一方先下一子,持黑子一方继下一子,将棋子下在交叉点上。黑方必须在白方不少于13 个子之前, 摆出“枪” 、 “鞋”

8、和“三排军队”等各种图形,才可以到达胜利彼岸。这种棋不仅可以两人对弈,也可4 人、 6 人对弈。而棋盘也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不断变化, 呈现出多种形态,从 1717、1414、99、77、55 等等,变化多端,难易各不相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夹棋在开局、布局、走子、吃子和提份子都有自己的严格的规则。要取胜关键是打久,所谓打久就是把备形作成阵形,例如;在一个棋格的三个角上有本方的三个棋子时,就是形成了一个打久的备形,当本方把另一个棋子落到这个棋格的第四个角上就做成了一个久,落第四个作完阵形的就是打久。夹棋既有变化万端、意趣横生的特点,又有自己独特的斗法和技巧。两人对奕,白子黑子,阵线分明

9、,章法灵活,诱打堵截、排枪连击、群炮轰鸣,双方各施心计、暗设机关,棋局险象丛生、难分难解,方尺之地,展示智慧过天的天赋,令观者咂嘴赞叹,不胜钦佩。藏棋爱好者上至官贵文士,下至牧民村中,帐篷中牧人,面对黑白子棋盘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对宇宙进行永恒意味的探索和思考。夹棋棋盘种类比较多,较常见的形态有55,77,99 的棋盘。棋盘中心点称为首府,五横五竖的横纵线交叉,另有东南- 西北向、西南- 东北向的斜线各七条,组成共四十一个棋点。七横七竖的横纵线交叉,另有东南- 西北向、西南- 东北向的斜线各十一条,组成共八十五个棋点。九横九竖的横纵线交叉,另有东南- 西北向、西南 - 东北向的斜线各十五条,组成

10、共一百四十五个棋点。双方棋子数等于全部棋点数,以两色区分敌我。对弈过程分两阶段。放子:对弈双方依次将己子放入空棋点,但不可以放于首府,首府的八个邻点也不可被一方全占。等棋盘剩下首府为空点时方可走子。走子:轮流移动一枚己棋,沿线一步。吃子:无论是下子或走子阶段,只要己方棋子排成以下两种排列就把该些敌子提出交回对手,并在该棋位补同样数量己子。夹:造成两枚己棋在同线夹住一枚敌棋。 剔:造成同线除端点有一枚敌棋外,其余均属己棋。 一方无棋子可走时,游戏结束,棋多者胜。夹棋的套路阵形有基本阵形和复杂阵形两种,根据构成阵形的棋子数量多少和难易程度来区分。构成基本阵形的棋子数量相对较少,形成阵形的方法也比较

11、容易,基本阵形也是组合复杂阵形的基本要素。复杂阵形的构成棋子比较多,作起来也比较难,有些复杂阵形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基本阵形组合而成。我国藏区流传的复杂阵形有八十余种,真可谓丰富多彩。夹棋的阵形名称和打久的过程包含藏族文化的信息,例如:夹棋的阵形中的“吉祥八结久”、 “母牛项圈久” 、 “牦牛砺角久” 、 “拉萨久”、 “咒师禅房久”等等,这些名称都是藏族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名称。经过千百年的实践,这些事物的名称,便成了棋艺中的名词。夹棋作为一种竞技游戏,它与其它棋类一样具有游戏的娱乐性和追求胜负的竞技性,但不同于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那样划分出每个棋子的性能和严格等级。对阵双方没有固定界域,棋子生

12、来就是平等,在执棋者主观安排下走动,不占据地盘,棋子在棋盘的任何一处组成阵形,形成攻势,同时作为一种文化,它所反映的是部落民族平等的制度文化和追水草而行的草原游牧文化。追求的是淡雅风情、豁达有度、风趣幽默、精神文化特征,也许这就是藏棋夹棋的独到魅力所在。青海藏族棋艺在数千年的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多元多形的藏棋体系,从最初的宇宙摸型,即对大自然的反映和模拟。到伴随着人类祖先的狩猎活动和各种规模的战争.棋也由宇宙模型发展为社会模型. 即对古代社会的生产活动和军事活动的反映和模拟。可以说棋类活动是适应这种社会需要而出现的一种促进智力发展的活动。藏族棋艺从诞生至今就保留着民间自行生存的方式。对于启发

13、人的智慧. 训练人的感知觉、记忆力和理解力,锻炼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发展人的分析能力和逻软思维能力,培养人的坚毅、顽弧、机智和果敢的优秀品质. 增强人的全局观念. 都有极大的作用。2006 年在青海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西宁市隆重召开首届藏族棋艺表演大赛,其目的是为了挖掘和保护藏棋这一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使这一文化传统在民间继续传承、传播、发扬、光大,丰富藏族人民的文化生活。通过藏棋表演和比赛,更加全面充分地展示藏棋所蕴涵的文化底蕴,感受藏文化神奇的魅力!2008 年 9 月全国首届藏棋大赛暨学术研讨会在青海西宁举行。这次由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承办的全国性

14、的藏棋大赛暨学术研讨会包括了来自新疆、西藏、云南、甘肃、四川、北京等地区的百名老中青藏棋手。是藏棋文化史上空前喜人的棋艺交流平台。更值得庆幸的是,目前有很多有识之士为青海藏棋的挖掘、抢救、保护工作正在呕心沥血,各项工作已初见成效,以省文联角巴东主同志为首的部分专家学者,编著和出版了藏族民间棋艺一书,就为历经千年流传下来的这一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二十一世纪能够重获新生,做出了实际贡献。如今在青海各有关自治州、县、乡、村都要在一年一度的赛马会等民族节日中,开展藏棋表演比赛活动。通过开展活动,使州与州、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之间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藏族夹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奠定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根基。 它体现着藏族人民群众生的生活哲学, 也展示着他们对文化艺术的创造力。继承和发扬夹棋文化, 对研究藏族人民的发展史、民族史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今世界已经进入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和信息化时代,作为藏族乡风民俗之藏棋文化进入21 世纪后,这一传统文化在立足自身发展土壤同时,藏棋研究者们把藏棋编译成电脑棋艺游戏,并将推广到网络紧随时代步伐而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