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裂项求数列的和妙放缩证明不等式——浅谈一类高考数列不等式问题的求解策略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798594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裂项求数列的和妙放缩证明不等式——浅谈一类高考数列不等式问题的求解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巧裂项求数列的和妙放缩证明不等式——浅谈一类高考数列不等式问题的求解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巧裂项求数列的和妙放缩证明不等式——浅谈一类高考数列不等式问题的求解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巧裂项求数列的和妙放缩证明不等式——浅谈一类高考数列不等式问题的求解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裂项求数列的和妙放缩证明不等式——浅谈一类高考数列不等式问题的求解策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 2 中。 7 擞 7( 2 0 1 1 年 第1 0 期 高 中 版 ) 解题研究 巧裂项 求数列的和 砂 放缩证 等式 浅谈 一类高考数列不等式问题的求解策略 5 1 0 9 0 0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中学杨仁宽 1 缘 起 在新课程人教 A版数学选修 2 2中, 有这样的例题 与习题 : 例 题若 数 列 i j 的 前 n 项 和 是 S n , 计算 S 。 , IS , s , , 根据计算结果推测计算S 的表达式并给 出证明 习 题若 数 列 ) 的 前 n 项 和 是 s ,计 算 s t , S : , S , , E h 此推测计算 s 的公式并给出证明 由此引发出这样的问

2、题: 若等差数列 a 的各项均 不 为 零 ,求 数 列 ) 的 前 n 项 和 这类问题的求解, 可以采用“ 裂项求和” 法, 由于裂 项 变形时能较好地考查数学技能技 巧, 而成 为高考命题 的重要切入点 尤其是与不等式相关联, 更是成为高考 命题的亮点!本文结合近年高考题或模拟题 , 例析这类 问题求解的主要思路与策略 2求解 的主要思路与策略 2 1 借分式性质裂项 。 适 当放缩证 明不等式 例 1 ( 2 0 1 1 年 全 国卷理科 必修+ 选修 第 2 0题 ) 若数列 a n 满足 口 t = o , 1 一 ( 1 ) 求 a 的通项公式; ( 2 ) 设6 : , S :

3、 熹 6 , 证 明 s 0,由分子为正 , 解 得 1 一 1 , 得 m= 2 , 此时 n =1 2 当且 仅当 m= 2 , =1 2时 , 数列 中的 , , 成等 比数列 点评本题考查 了等差 、 等 比数 列 的概 念及性 质 , 求解的关键, 是借助于分数的性质对 b 作恒等变形而裂 项 , 进而求得 的表达式 类似地 , 有 2 0 1 1 年天津文科 和理科压轴题 、 2 0 0 8年 江西理科第 l 8题 , 以及 下例 解题研究 中 7 擞 7 ( 2 0 1 1 年 第1 o 期 高 中 版 ) 4 3 例 3 ( 2 0 1 0年湖 南文科 压 轴题 ) 给 出下面

4、 的数 表 序列 : 表 1 表 2 表 3 1 1 3 l 3 5 4 4 8 、 1 2 其中表 n ( , z =1 , 2 , 3 , ) 有 7 , 行, 第 1 行的 n 个数是 1 , 3 , 5 , , 2 n 一 1 , 从第 2行起 , 每行 中的每个数都等于它 肩上的两数之和 ( 1 ) 写 出表 4 , 验证 表 4各行 中数 的平均数按从上到 下的顺序 构成 等 比数 列 , 并 将 结 论 推广 到表 n ( n 3 ) ( 不要求证 明) ; ( 2 ) 每个数表中最后一行都只有一个数 , 它们构成 数 列 1 ,4 , 1 2 , , 记 为 6 , 求T n

5、= 砉 解( 1 ) 表 4为 : 1 3 5 7 4 8 l 2 1 2 2 0 3 2 它的第 1 , 2 , 3 , 4行中各数的平均数分别为4 , 8 , 1 6 , 3 2 , 它们组成首项为4 、 公比为 2的等比数列 将此结论推广到表 n ( 尼 3 ) , 有下列结论: 表 n ( 3 ) 各行 中的数的平均数按从上到下的顺 序构成以 n为首项、 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 2 ) 因为表 n ( n 3 ) 各行中的数的平均数按从上 到下的顺序构成以n为首项、 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 所以 第 k 行中各数的平均数为 n x 2 , 于是表 n中最后一行 的一个数为 b = n

6、x 2 于是 V N+ = = = = 一 ( 2 ) , 一 儿 ( 去 一 ) + ( 击 ) + + (4 ( rt+ 1 ) x 2 点评此题的求解 , 对利用分式的性质恒等变形而 裂项 , 提出了更高 的要 求 !由以上可知 , 本例 第 ( 2 ) 题 , 可 改 编 为 “ 证 明 : 0 ) 的 图 象 在 点 ( 1 , ( 1 ) ) 处 的 切 线 方 程 为 y=x+1 ( 1 ) 用 a 表示出6 , c ( 2 ) 若, ( ) l 在 1 , + ) 上恒成立, 求 a的取值 范 围; ( 3 ) 证 明 耋 ln ( ) + ( n E N + ) 解( 1 )

7、 b = a - 1 , C - 1 - 2 a ( 过程略) ; ( 2 ) 口 的 取 值 范 围 是 , + ) ( 过 程 略 ) ( 3 ) 由 ( 2 ) 知 : 当 a 时 , Tif f ( ) l ( 1 ) , 令 口 = 1,有 ) = 1( 一 ) l 似 ( 1 ) , 当 l 时 , 1( ) l n x, = Tk + l 有 n ln ( n + 1 ) + 赤 仿此 , 可证例 4中t l n ( n + 1 ) F ( O ) =0 , 从而, v E( 0 , 1 ) , 1 n ( + 1 ) 取 = i 1 ,得 ln ( 14 - ) = In (

8、Ii+ 1 ) 一 ln ,将 当 J l =1 , 2 。 , n时的 7, 个不等式相加, 得 砉 = 砉 lrd + ( 1ll3 - ln 2 ) + ( 1n 4 - ln 3 ) + I n ( n + 1 ) 一 I n n = I n ( n + 1 ) , 即 I n ( n + 1 ) , 原不等式成立 点评上述证明的关键, 是仔细观察结构特点, 适 当构 造对数 函数 , 巧 妙赋 以变 量之值 , 借助对 数运算性 质而裂项 !求和之后 的适度放缩 , 已是水到渠成了 ! 参考文献 1 杨仁宽 创设新颖情境, 体现课标理念, 考查探究能力 J 中学数学, 2 0 1 0 , 8 2 杨仁宽 继承优良传统, 探索命题创新 0 1 1年广东高 考数学试卷评析 J 高中数理化, 2 0 1 1 , 7 ( 下) 3 周伟忠 数列不等式证明方法比较 J 中学数学, 2 0 0 8 , 4 ( 收 稿 E l 期 : 2 01 1 0 7 2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