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高三调研诗歌专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797413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高三调研诗歌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南通高三调研诗歌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南通高三调研诗歌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南通高三调研诗歌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通高三调研诗歌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高三调研诗歌专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3年 2) 三、古诗词鉴赏( 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悲陈陶杜 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注:陈陶:地名,在长安西北。公元756 年唐军跟安史叛军在此交战,几 乎全军覆没。都市:指唐都城长安。 本诗以一“悲”字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4 分) 首联: 对战事惨败的悲痛;颔联:对阵亡义军的悲悼;颈联:对群胡 骄横的悲愤;尾联:对官军到来的悲切呼唤。 “野旷天清无战声”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 分) (3 分)借景抒情(或寓情于

2、景、想像)(1 分)。描写原野空旷、天空清 虚、天地肃穆的凄凉景象(1 分),渲染天地同悲的气氛和战事的惨烈, 表达诗人心中哀痛之情(1 分)。 杜诗有“诗史”之称,这首诗是如何体现“以史入诗”的?(3 分) (3 分)这首诗叙写了战争的时间、地点和结果(1 分),以及阵亡将士的 籍贯、身份( 1 分),描写了得胜者的骄狂、百姓的悲伤和期盼(1 分), 具体真实地再现了陈陶之战的历史。 2、三、古诗词鉴赏( 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归朝欢和苏坚伯固 苏轼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 开青壁。此生长接淅,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

3、 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席,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徭新唱,谁谓古今隔。 【注】接淅:行色匆忙。挂席:挂起帆席,准备启程。莫 徭:楚地瑶族地区,苏坚(字伯固,苏轼老友)即将任职地。 概括这首词上片的行文思路。(3 分) 译文: (3 分)先写梦中泛舟震泽、波浪滔天的景象,再写眼前 庐山倚天雄奇的景象,最后感慨人生到处奔波的境遇。 评分建议:若答案中缺失了体现“行文思路”的关联性词语,即便 概括出相关内容,在正常赋分基础上,扣1 分。 “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请作简要说明。( 3 分)译文: (3 分

4、)比喻。( 1 分)以“飞梭掷”喻梦中迷离幻象、眼 前庐山清景,随着短暂相聚的友人即将离去而转瞬即逝。(2 分) 结合词句,分析词人在下片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4 分) 译文: (4 分)“泪沾臆”,表达因友人离别的伤感之情;(1 分)“君才如梦得” ,表达对友人才情的肯定、 赞美之情;(1 分) “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谁谓古今隔”,表达对 友人创造出与屈原、刘禹锡比肩的作品的劝勉、期许之情。(2 分) 3、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惜余春 贺铸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 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

5、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 江南渭北三千里。 【注】西曛:斜阳。 全词看,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 分) (3 分)由惜春( 1 分)到思归( 1 分)再到怀人( 1 分) 。 人评价“春归不解招游子”有“无理之趣”,请对此作简要分 析。 (3 分) (3 分)“春归”本是自然现象(1 分) ,词人埋怨春弃己而独归是 “无理”的( 1 分) ,但无理却有趣,借此把游子游子思归之情 表达得委婉、深挚。 请简要赏析“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这两句的艺 术特色。(4 分) (4 分) 运用比喻、 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 以“鸳鸯”喻夫妻(有 情人) ,以“江南、 渭北”代指夫妻

6、(有情人) 各自所在的地方, 以“白头”“三千里”突出分别时间之长、相隔距离之远。意味 深远,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震撼和艺术感染力。 评分建议:手法及分析,3 分;表达效果分析,1 分。若答出其 他手法(想像、化虚为实、以景结情等)及表达效果,言之成理 亦可赋分。 4、三、古诗词鉴赏 (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感皇恩出京门有感 李俊民 忍泪出门来,扬花如雪。惆怅天涯又离别。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 据鞍归去也,情凄切!一日三秋,寸肠千结。敢向青天问明月。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愿人 长似,月圆时节。 (1) “杨花如雪”这写景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分) 交

7、代了离京的时间 ( 即暮春 )(1 分) ;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凉气氛(1 分) ; 用杨花的纷乱如雪,烘托离京时心绪的烦乱(1 分) 。(2) 请简要说明这首词上阕的行文思路。(4 分) (2)(4分) 诗人先写离别时的情状 (1 分),接着写“忍泪”的原因 (1 分),再 写前路的艰险 (1 分) ,最后写登程后的凄切心情(1 分)。 (3) “一日三秋,寸肠千结”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 情?(3 分) 夸张、对偶;表现离愁之重、思念之苦以及与在京亲友们的情谊之深。 评分建议:修辞手法, 1 分,只答“对偶”不得分;答到“离愁之重、思念 之苦”等意思即可。5、9阅读下面一首唐

8、诗,然后回答问题。长安春望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注】卢纶 (739年799 年) ,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 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1)“ 却望千门草色闲 ” 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 分)9(1) (2 分)借代, “ 千门” 代指京城长安;拟人,以“ 草色闲 ” 衬托诗人内心之愁。评分建议:只要能指认出修辞手法即给分,每点1 分。(2)颈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9、请简要分析。(4 分)(2) (4 分)主人公远望家乡,浮云缭绕,遥不可及(1 分) ;近看宫阙,错落有致,落日笼罩( 1 分) 。刻画了一位内心孤寂愁苦的思乡游子的形象(2 分) 。(3)请概括尾联诗人抒发的丰富情感。(4 分)(3)(4 分) “ 逢世难 ” 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 独将” 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愁苦;“ 衰鬓” 表达了对人生已老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 “ 客秦关 ”表达客居他乡的羁旅的惆怅。评分建议:每点 1 分。6、三、古诗词鉴赏(10 分)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汉宫春 梅晁冲之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

10、失佳期。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注】晁冲之,北宋词人,因朝廷党争遭贬,后隐居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东君:司春之神。玉堂:指华贵的宫殿。(1)有人认为词中“ 故人 ” 是指宋代诗人林逋,请说说这一推断的理由。(3 分)词中多处化用了林逋的“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诗句;林逋这两句诗在宋代影响深远, 无人能及; “梅” 、 “林逋” 已成为隐逸的象征,契合词作者此时的心境。评分建议:一点1 分,两点3 分;意思对即可。(2)上阕写梅运用了哪些 表现手法?

11、写出了梅怎样的品格?(3 分)化用、对比衬托、正面和侧面(直接和间接)描写相结合(2 分,答出两点即可。答“ 拟人 ”“渲染烘托”亦可赋分)。写出了梅花孤傲、坚强的高洁品格(3)下阕借梅花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4 分)“ 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 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 ” 表达了对林逋的仰慕和追思;“ 对孤芳、分付他谁” 借林逋去世后无人欣赏梅的孤芳,表达了对无人赏识自己的忧愤。“ 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表达了坚守自己高洁品格的情怀。评分建议: 一点 1 分,两点 3 分,三点 4 分,意思对即可; 如未能结合词句作答,酌情扣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