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797163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79.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今字 異體字 繁簡字n東漢許慎在公元二世紀編撰的我國第一部比較完整的 字典說文解字,依據說文序,正文收 字9353個,加上重文1163個,計10516個; n南朝梁顧野王在公元六世紀編撰的玉篇,收字 16917個; n宋真宗時陳彭年等人編撰的廣韻,收字26194個;n明神宗時梅膺祚編撰的字彙,收字33179個; n清康熙年間張玉書、陳廷敬等人編撰的康熙字典 ,共收字47035個; n二十世紀初,許元誥等編篡的中華大字典 ,收字48000多個; n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臺灣省林尹等編篡的中 文大字典,收字49888個; n到二十世紀末,由徐中舒任主編的漢語大字 典共計收列單字56000左右,冷玉龍

2、等編著 的中華字海收字85000多個。 n據抽樣調查,各個時代一般使用的漢字也就在 五、六千個左右。 n為什麼會出現上述那種後代字書收字遠 遠多於前代的情況呢?其原因有二:n一是各個時代都會創造一些新的字體, 歷史累積的結果,後代自然多於前代;n二是前代創造、後世不再使用的死字, 在歷代傳承的字書中仍然保留著,所以 ,越往後,字書中所保留的死字也就越 多。 n這眾多的漢字之間形成各種關係,如果 不弄清它們之間的關係,有時會給我們 閱讀古代的典籍帶來困難,甚至導致誤 解。n這些有關係的漢字,其間的關係大致可 以分為三類:一,古今字;二,異體字 ;三,繁簡字。 一、古今字n什麼是“古今字”? n簡

3、單地講,古今字是漢字在發展過程中所產生 的古今用字不同的現象。通行時間早的,我們 稱之為“古字”;通行時間晚的,我們稱之為 “今字”。 n“古今字”的“古”與“今”是相對而言的, 段玉裁說:“古今無定時,周為古,則漢 為今;漢為古,則晉、宋為今。 隨時異用者,謂之古今字。” n舉個例子來說,東漢的說文和南朝 的玉篇中都沒有“債”這個字,這也 許就表明到南朝時還沒有產生“債”這個 字,但是“債務”這個意義肯定是早就存 在的了,那麼是用什麼字來記錄的呢? 從文獻來看,是用“責”這個字,如戰 國策齊策“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于 薛者乎?” n到宋代,徐鉉校定說文時,在新附 字中收了“債”字,這表明至少

4、宋代已 產生了“債”字。就是說,表示“債務 ”這個意義,先是用“責”字,後來用 “債”字,“責”與“債”在使用上一 先一後,二者就形成古今字關係。“責 ”字使用在先,是“古字”;“債”字 使用在後,是“今字”。 n為什麼會出現古今字呢?n主要是因為“古字”兼職過多、負擔過 重,後來就為“古字”的某個義項另造 新字。 n如“辟”,它的本義是“法也”,如:n 漢書匈奴傳:“於是作呂刑之辟。” 顏師古住:“辟,法也。”n除此而外,它還用來表示“躲避”之義,如:n 左傳宣公二年:“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 丸也。”n後來為“躲避”之義專門造了“避”字; n又用來表示“開闢”之義,如:n 孟子梁惠王:“欲辟

5、土地,朝秦楚,蒞中 國,而撫四夷也。”n後來為“開闢”之義專門造了“闢”字; n又用來表示“邪僻”之義,如:n 孟子梁惠王:“苟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n後來為“邪僻”之義專門造了“僻”字; n又用來表示“便嬖”之義,如:n 論語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n後來為“便嬖”之義專門造了“嬖”字; n又用來表示“譬如”之義,如:n 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 卑。”n後來為“譬如”之義專門造了“譬”字。 n這樣一來,“辟”分別與“避”、“闢”、“僻”、“嬖”、“ 譬”形成古今字關係。n“今字”產生後,“古字”並不消失,因為“今字” 只是分擔了“古字”多種義

6、項中的一項,“古字”的 其他義項並不能用這個“今字”來表示,所以,“今 字”產生後,並不能完全替代“古字”。 n例如“舍”,它的本義是房舍,又用來表示“捨棄” 之義,如:n 荀子勸學“鍥而不捨,金石可鏤。”n後來為“捨棄”之義造了“捨”字。在表示“捨棄” 這一意義上,“舍”與“捨”就形成古今字。 n可是,“捨”只是承擔了“舍”的“捨棄”之 義,在表示“捨棄”這個意義上,既可以 用“古字”“舍”,又可以用“今字”“捨”。 而“舍”的房舍之義,卻不能用“捨”來替 代。也就是說,在表示“房舍”這一意義 時,只能用“舍”字,不能用“捨”字。 n教材172頁說:“舍才是本字,捨 顯然是後起字。”n說“捨

7、”是“後起字”是可以的,但說 “舍”是“本字”,容易產生誤解。“ 本字”一般是相對於“借字”而言的, 相對於“今字”,一般稱“古字”。 n理解“古今字”,有兩個要點:n一是兩個字出現的時間有先後的不同, 一“古”一“今”,一先一後;n二是“今字”只承擔“古字”的某個義項, 在表示其他意義時,不可用這個“今字” 。n大多數的古今字的字形都有聯繫,今字大多是 在古字上加上形符分化出來的,如:n 辟避(因躲避與行走有關,故加“辶 ”旁)n 辟譬(因為打比方與言語有關,故加 “言”旁)n 孰熟(“孰”的本義就是成熟,因為 被借用來記錄疑問代詞,於是又加“火”作“ 熟”,專表成熟之義)n再如:n 息熄

8、要腰 昏婚 知智 取娶 反返 n 新薪 禽擒 其箕 田畋n有時是將“古字”的形符改換為與該意義有關 的形符,如:n 說悅(上古沒有“悅”字,表示喜 悅之義用“說”字。“說”字從“言”,本義 與說話有關,用它來記錄喜悅之義,當是假借 。因為喜悅是人的心理活動,古人認為“心之 官則思”,後來表示喜悅之義的“說”字的“ 言”旁就被換成“心(忄)”旁)。 n再如:n赴訃 錯措 n創瘡 任妊 n“今字”因為只表示了“古字”的某一 個義項,所以,用了“今字”的地方, 一般不會被誤解。有時侯,雖然已經有 了“今字”,古書中還會出現用“古字 ”的情況,此時我們不能說這個“古字 ”通“今字”,因為古人原先就是用

9、的 這個字,這與有本字不用而臨時寫了個 同音字的所謂“通假”是有區別的。 n就古今字之間的意義來看,有的“今字”承擔 的是“古字”的假借義,如:n舍捨 辟避 禽擒n有的“今字”承擔的是“古字”的本義,如:n孰熟 新薪 其箕n有的“今字”承擔的是“古字”的引申義,如 :n昏婚 知智 取娶 二、異體字n所謂“異體字”,就是彼此之間音義完 全相同而外形不同的字。 n如國語晉語“野人舉塊以與之” ,這句話在漢書律曆志中作“壄 人舉凷以與之”,其中“野”與“壄” 、“塊” 與“凷”分別是異體字。 n為什麼會產生異體字?n有造字和寫字兩個方面的原因。 n造字方面的原因:n1、因表意或形聲造字方法的不同而產

10、生異體。如:淚 淚 羶n2、同為表意字,因構件不同而產生異體。如:尟 尠 羴 n3、同為形聲,因形符不同而產生的異體。如:遍 徧 跡跡 n4、同為形聲,因聲符不同而產生的異體。如: 猿 猨 糧糧 時峕 n寫字方面的原因:n1、構件相同,因偏旁位置不同而產生異體。如: n 峰峯 略畧 慚慙n但是,構件相同而偏旁位置不同的字,並不一定都是 一字之異體,有時是不同的字,如:n 景晾 吟含n2、因隸變而產生異體。如:n 萅春 並竝 虛虗 侯矦n3、字形的省略與不省形成異體。如:n法灋 雖雖 聲聲 集雧 n異體字可能是同時產生的,也可能是先後產生 的。那麼,它與“古今字”如何區分呢?n“古今字”和“異體

11、字”之間的差別,主要表現在 意義上:“古今字”的“古字”與“今字”之間,意 義並不完全相同,“今字”只表示了“古字”的某 個義項,因此,在多數情況下,“古字”可以替 換“今字”,而“今字”不可任意替換“古字”;異 體字之間的意義完全相同,可以任意替換,不 受條件限制。 n從二者的性質看,“古今字”的產生是由 於“古字”負擔過重,因此,“今字”產生 後會減輕“古字”的負擔,因而有積極意 義;“今字”也只能減輕“古字”負擔,不 能完全替代“古字”,因此,二者會共存 下去。異體字主要是由於造字和書寫的 混亂所造成,因而給漢字的使用帶來困 難,所以大批的異體字在使用中不斷被 淘汰。n從字形上看,“古今

12、字”的“今字”大多是 在“古字”上增加偏旁(偶爾也有改換偏 旁)而形成,“古字”與“今字”二者字形 有比較明顯的聯繫;而異體字之間的情 況比較複雜。三、繁簡字n“繁”和“簡”是相對而言的。n簡單地講,如果同一個單音詞有幾種寫 法,筆劃較多的,我們可以稱之為“繁體 ”;筆劃較少的,我們可以稱之為“簡體” 。n如果只有一種寫法,當然也就無所謂“繁 簡”了。 n文字源於圖畫。在開始造字時,大多是刻畫比 較細緻的。可是,趨簡、省易又是人們對書寫 的要求,因而文字的簡化也就成了文字發展的 必然趨勢。在甲骨文時代,我們就已經發現了 同一個字繁簡不同的寫法。 n在開始時,文字的簡化,是民間自發的。繁體 字與

13、簡體字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就是一字之 異體。 n繁簡不同的寫法就很容易造成文字的混 亂,所以,歷代政府多數都很重視文字 的統一工作。 n例如,周宣王時代的太史籀作的史籀 篇就是一種規範字表;戰國時代,各 國間文字異形,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就 成功地進行了“書同文”的工作。 n不過,舊時代統治階級對文字的態度,一般是 比較保守的,他們對來自民間的簡體字通常取 排斥的態度。那些來自民間的簡體字,大多被 視為“變體”、“俗體”,排除在字書以外, 而字書只收所謂“正體”。可是,這些簡體字 在民間仍在流傳。 n解放後,人民政府非常重視文字改革工作,對 現行漢字進行了簡化字形、精簡異體的大規模 整理工作,公

14、佈漢字簡化方案,編印簡 化字總表等。 n繁體字與簡化字之間的差異,主要就在 於字形筆劃的多少不同。但是,簡化字 並不是在繁體字之外另造一套文字系統 ,而是利用已有文字系統中筆劃較少的 字,將這些筆劃較少的字規定為通用字 形。n簡化字主要有三種來源:n一、來源於異體字n1、截取筆劃較多的字的一部分,如:雖虽 聲声 條(從木攸聲)条 n2、省去筆劃較多的字的部分構件,如:獨独 標标 奮奋 愛爱 n3、草書楷化,即用規整的正楷的筆法來寫繁體字的草書,如:東 东 當当 為为 學学n4、用簡單的符號替代繁體字的部分構件,如:難难 觀 观 戲戏 鄧邓n5、將形聲字筆劃較多的聲符換成筆劃較少、讀音相同、相近

15、的聲 旁,如:擁拥 燈灯 種种 膽胆n6、另造筆劃少的新字,如:塵尘 簾帘 護护 憂忧n二、來源於通用字n7、用筆劃較少的同音字來替代筆劃較多的字。這些通 用字原來各自的意義並不一樣,只是因為語音相同或 相近,人們經常借用筆劃少的字替代筆劃多的字。如 :n穀谷 薑姜 葉叶 鬥斗n“同音字替代”的簡化字,它除了表示此種意義外, 還有其他意義,所謂“簡化字”與“繁體字”在意義 上並不完全相等。實際上,在減少字的筆劃的同時, 往往使得這個字的義項增多了。n三、來源於古今字n8、恢復用筆劃少的“古字”。n因為“今字”大多是在“古字”上增加形符而 產生的,筆劃多了,就被視為“繁體”;而“ 古字”筆劃相對少些,就被視為“簡體”。如 :n舍捨舍 辟闢 辟 布 佈布 胡(獸類下巴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