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第一伦总复习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794306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65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届高三第一伦总复习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0届高三第一伦总复习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0届高三第一伦总复习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10届高三第一伦总复习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10届高三第一伦总复习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届高三第一伦总复习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届高三第一伦总复习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 形成的主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 及儒家思想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 发展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考点扫描考点内容 题题型 分 值值 08广东东 单单科宋明理学 选择选择 3分08山东东 社会责责任感 选择选择 1分 人性论论 选择选择 1分 08上海 法家思想 选择选择 2分 明清思想家 材料 8分 08宁夏 李贽贽 选择选择 4分08海南 韩韩非子 选择选择 2分(08广东)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 一人

2、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 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 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08山东)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 性本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 的思想家是 孟子 荀子 告子 苏格拉底 A. B. C. D.(08山东)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 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 感的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鞠躬尽痒死而后巳位卑未敢忘忧国 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A. B. C. D.(08宁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 的著述“狂悖乖

3、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 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08海南)“奉法者强,是国强;奉法者弱 ,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08上海)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 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命题规律和趋势1、从内容看,百家争鸣、主流思想演变过程、诸子百 家思想主张及 “宋明理学”“阳明心学”等都是重点考查 的区域。2、从题型看,多以选择题为主,也会出现一些材料的 分析解读题。考生发挥灵活运用的空间很大。3、从难易程度看,

4、难度一般中等偏。4、命题角度,儒家思想易和当今和谐社会、以德治国 、以人为本等热点问题相结合,考查儒家思想的现实 意义。v【知识结构】百家争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 战国西汉 时期宋明 时期明清 之际董仲舒创立新儒学程朱理学(程颐、程颢、朱熹)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李贽“异端”思想顾炎武黄宗羲 王夫之经世致用思想君主批判思想儒学正统 受冲击但 仍为主流发展到理 学新阶段确立正统 思想地位儒学创立和 发展形成儒、墨、道、法各家春秋:孔子创立儒学 战国:荀、孟发展儒学一、百家争鸣与儒学的创立概念解析: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 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意为

5、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 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 家、小说家等十家。 “争鸣” 是指当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 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见解,展开争论。(一)(一)“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局面出现的背景(社会大局面出现的背景(社会大 变革、动乱)变革、动乱)经济基础经济基础:铁犁牛耕的出现,社会生产力的铁犁牛耕的出现,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发展, 新的生产方式出现,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井田制崩井田制崩 溃溃 政治基础政治基础:王室衰微,诸侯崛起: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思想文化思想文化:从:从“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到到“学在民间学在民间” 。私学。私学 的兴起的兴起

6、 阶级关系阶级关系:“士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思想:政治政治 思想:思想:教育教育 思想:思想:核心:“仁”和“礼”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克己复礼为仁) 主张为政以德 (民本思想) 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举办私学和“有教无类” 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方法:实事求是和独立思考 (1)孔子 儒家学派的创立者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二)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1、儒家学派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1、在当时(春秋战国和秦朝)未受到太多重视 ,后来(汉朝至清朝)经发扬和改造,逐渐形 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主流。2、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

7、,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 影响。作为儒家学派的创立者 ,被称为著名思想家、 教育家、政治理论家战国:战国:孟子(亚圣)、荀子孟子(亚圣)、荀子孟子的思想:孟子的思想:仁仁 政政 学学 说说民贵君轻民贵君轻荀子的思想:荀子的思想:“ “天行有常天行有常” ” 和和 “ “制天制天 命而用之命而用之”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礼学习的最高目标是礼君舟民水君舟民水 性本善“王道”和“霸道”并施先秦儒家思想特点:(1)具体化,没有抽象的理论 基础(2)具有理想化的色彩2、墨家:墨子兼爱(与孔子的差别)、非攻(只反对好战国家) 尚力 、尚贤 、节用、节葬3、道家:创始人老子(1)老子: “道” “无为而治”辩

8、证法(2)庄子:A、齐物 B、逍遥(无所恃) C、天与人“不相胜” D、浪漫主义文风4、法家:韩非子A、法、术、势集合建立中央集权 B、变法革新 C、法治(三)(三)“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的历史影响的历史影响vv第一、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第一、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v(儒家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 家哲学基础;法家变革精神 ) vv第二、繁荣了当时的思想文化第二、繁荣了当时的思想文化 vv第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第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 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 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 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黄老之学是

9、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黄老之学是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 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 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 墨等诸家观点而成。墨等诸家观点而成。(一)、黄老之学(一)、黄老之学“黄”: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 “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二)儒学成为正统地位的原因1、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黄老之学逐渐不 能适应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大一

10、统的需要。2、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宣扬“有为”而治、积 极进取,迎合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意愿(三)改造后的儒学材料一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受命之君,受命之君, 天意之所予也。天意之所予也。”材料二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 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材料三材料三 “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 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

11、诸不在六臣愚以为诸不在六 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材料四材料四 “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传 (1 1)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 “三纲五常”学说1、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统治, 加强中央集权。2、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抑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3)、影响: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含义:以含义:以“天理天理”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

12、统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代表人物:代表人物:“二程二程”、朱熹、朱熹主要思想主要思想“理理”是世界的本原(三纲五常是世界的本原(三纲五常 )通过通过“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的方法把握“ 理理”“存天理存天理, ,灭人欲灭人欲”三 宋明理学心学的开创者; 核心命题:“心即理也”陆王心学陆王心学陆九渊:陆九渊:王守仁:王守仁: 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心外无理”,修养在于“致良知” , 强调“知行合一”。心学的集大成者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程朱理学程朱理学陆陆陆陆王心学王心学同同思想范思想范围围围围同属于儒学范畴,都是同属于儒学范畴,都是对对儒学的儒学的发发展展思想主张张都强调意识(理

13、、心)第一,物质第二,同属于唯心主义 体系 目的目的实质实质实质实质以儒家的以儒家的纲纲常常伦纪伦纪 来来约约束社会,束社会,维护专维护专 制制统统治。治。社会影响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但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 道德观起积极作用. 异宇宙宇宙观观观观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 存在的认为认为 “心外无物心外无物”、“心即理也心即理也” 。 道德观观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 理”为行为规范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 良知,从而为善哲学范畴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5、对比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都是儒学的新形式;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自然欲求。1、同

14、:2、异:前者认为世界本原是客观存在的“理”;后者认为“心即理”是主观的。把握“理”的方法:前者主张“格物致知”;后者主张内心反省,致良知。4、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消极:用三纲五常等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进一步禁锢 人们思想,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积极: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 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对塑 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积极作用。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

15、地引用理学 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1988年,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巴黎,他们在巴黎宣言中写道:“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 去,必须回头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阅读下列有关孔子的材料: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 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摘自论语为政 材料二: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 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 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 ,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 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三: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 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