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高中语文高考成语错误辨析复习指导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794274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44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高中语文高考成语错误辨析复习指导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高中语文高考成语错误辨析复习指导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高中语文高考成语错误辨析复习指导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高中语文高考成语错误辨析复习指导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高中语文高考成语错误辨析复习指导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高中语文高考成语错误辨析复习指导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高中语文高考成语错误辨析复习指导课件新人教版(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成语 错误辨析 例1、 “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 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 止(2005年浙江卷) 高山仰止:比喻道德高尚,令人无法企及。 例2、他最近出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 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 累人。(2004年北京卷) “文不加点”中的关键语素“点”,不是“标点” 的意思,而是“涂改、删减”之意;如果我们 不理解它,就可能把意思理解成“写文章不 加标点”;而实际上该成语是指“写文章很快 ,不用涂改就写成”。例3、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 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2005年江苏卷)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概括一望

2、文生义,主观臆断 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 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它不是构成它 的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在丰富的人文 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 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 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 义主观臆断,望文生义。类似成语积累:五风十雨 对簿公堂 大快人心 屡试不爽 久假不归 差强人意 首当其冲 光怪陆离 不刊之论 涣然冰释 空穴来风 空谷足音 善刀而藏 暴虎冯河 酒囊饭袋 三人成虎 有口皆碑 不足为训 不以为然 人面桃花 奇文共赏 城下之盟 穿云裂石 身无长物 细大不捐 间不容发 罪不容诛 大方之家 不赞一词 危言危行 曾几何时 耳提面命 例

3、4、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 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 大量的垃圾食品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2002年高考全国卷) “雨后春笋”一般用来比喻新事物大量出 现,多用于好的事物,是褒义词,此处 用来形容“垃圾食品”显然不妥,明显犯 了褒词贬用之误。 例5、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 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 勇气。(2004年高考广东卷) “弹冠相庆”是贬义词,指一人做了官, 他的朋友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做,此处用 在中国女排身上也是犯了“贬词褒用”的 错误。概括二色彩不分,褒贬失当 不同的成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 ,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 在使用时必

4、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 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失误。此类成 语在高考中出现频率很高,应引起重视 。另外有时为了收到特殊的修辞效果 ,有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这不应视 为错误。比如“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 ,所以他们便谈得很投机,立刻成了情 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艾奇逊 是不拿薪水的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 地毫无隐晦地说出了全篇真理”,这两句 中的“情投意合”“诲人不倦”都是修辞上 的褒词贬用,起到了很好的讽刺作用。 类似成语积累:洗心革面 无所不为 无所不至 始作俑者 粉墨登场 无独有偶 处心积虑 倾巢而出 官样文章 昼伏夜出 连篇累牍 师心自用 评头品足 一团和气 闪烁其词 叹为观止

5、 目无全牛 耳提面命 趋之若骛 集腋成裘 危言危行 有口皆碑 殚精竭虑 蠢蠢欲动 凤毛麟角 罄竹难书 擢发难数 胸无城府 例6、D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 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2005年黑、 吉、桂卷) “琳琅满目”是“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 指书籍或工艺品)”,这里是“城市夜景观建 设”,显然不是“书籍或工艺品”。例7、他们到底扶持起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 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畜牧企 业脱颖而出。( 2005年山东卷) “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现出来,不 用于物。例8、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 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 技赢得了

6、观众的一片喝彩。(2004年高考江苏 卷试题) “稍纵即逝”形容机会和时间“稍一放松就会消 失”,此处用来形容脸谱则不当。 概括三对象不当,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有的指个 体,有的指群体;有的指人,有的指物; 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专用于 写文章或文学艺术等等。如果对这些成语 所表达的习惯对象缺乏了解,就会使陈述 与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类似成语积累:巧夺天工 萍水相逢 明日黄花 甚嚣尘上 秋毫无犯 豆蔻年华 行云流水 炙手可热 多事之秋 一挥而就 青梅竹马 脍炙人口 两小无猜 乱点鸳鸯 举案齐眉 比翼双飞 耳鬓厮磨 相敬如宾 夫唱妇随 江郎才尽 挥洒自如 倚

7、马可待 呼之欲出 信手拈来 鸿篇巨制 勾画了了 烘云托月 韦编三绝 相濡以沫 纵横捭阖 含英咀华 破镜重圆 洛阳纸贵 日理万机 折冲樽俎 例9、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 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 室蓬荜生辉。(2001年高考全国卷) “蓬荜生辉”是称谢语、自谦之辞,表示别人的 造访或别人为自己的居室题赠字画使自己觉得 荣耀;此处是他人提议,不合自谦语境。 例10、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 事情总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 “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 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 例11、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 番话是抛砖引玉,我

8、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 狗尾续貂。” (2005广东卷) 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 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不能用于第三方,在 本句中没注意使用对象的限制,所以错了。例12、正值老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集 体送去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恭祝您老长命 富贵”。 “长命富贵”,旧时用于对小孩的祝福,此处写 老教授不当。 概括四人称或角度失当,敬谦错位 某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成语已烙 下了古代文化的印记,有的用于自 称(谦称),有的则用于对方(敬 称);如将其混淆,就可能造成敬 谦错位,表达不得体。类似成语积累:雕虫小技 东涂西抹 贻笑大方 千虑一得 绵薄之力 汗马功劳 敝帚自珍

9、鼎力相助 如坐春风 抛砖引玉 挂一漏万 一孔之见 问道于盲 马齿徒增 绠短汲深 管窥之见 力薄才疏 管窥蠡测 醍醐灌顶 屈尊纡贵 滥竽充数 门墙桃李 敬谢不敏 不情之请 身临其境 设身处地 信笔涂鸦 班门弄斧恭敬不如从命例13、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 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 产品供不应求。(2001年高考全国卷) “车水马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一般是用来描写大街上的情形的,此处限定在 “会场外”“摊前”,是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 例14、菊花盛开,姹紫嫣红,煞是好看。 “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卉鲜艳娇美,而菊花 虽美却不能代表各种花卉。这是犯了“大词

10、小 用”的毛病。 例15、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否则 ,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 正 常水平的发挥。 “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死亡 ,词义很重,用在“考生”身上是犯了“重词轻用 ”的毛病。 概括五范围不清,轻重失当 有的成语适用范围有大小,词义 有轻重,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根据 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范围大小或 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 小用或小词大用,重词轻用或轻词 重用的弊病。类似成语积累:如数家珍 如丧考妣 莘莘学子 济济一堂 坐享其成 不劳而获 同流合污 七手八脚 多事之秋 纵横捭阖 日理万机 义无返顾 丰功伟绩 从谏如流 无可非议 真知灼见 有口皆碑

11、 例16、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 种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 妙计。 “出奇制胜”可作谓语,但不能带宾语。 例17、包围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 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瓮中捉鳖” 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充 当谓语,而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 准,误当作名词性成语,用来充当“成了”的 宾语,应将“瓮中捉鳖”改为“瓮中之鳖”。 例18、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文艺界 几十名委员风采各异的签名。 龙飞凤舞”误作及物动词使用,使之带上宾语 ,造成了错误。 再比如“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信手拈来前人的 成果”“漠不关心百姓的疾苦”“耳濡目染了先生 的高超技艺”“司空见

12、惯了腐败现象”“逼得穷途 末路”“当仁不让的责任“深思熟虑的建议”等。 概括六功能混乱,搭配不当 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 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会 不同。如果对句子的语法功能把 握不准,就容易造成搭配不当、 功能混乱的错误。例19、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 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 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2003年高考 全国卷) “自惭形秽”指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成语里已隐含有“感到”之意,故该句在语意上 显得重复赘余,有叠床架屋之嫌。 例20、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在吸收外来词时,追 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 懂的名称,只能让人

13、贻笑大方。 “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之意,已含有“让人 ”之意,与前面的“让人”重复。 又如“忍俊不禁地笑了” “难言之隐的苦衷” “一场南柯一梦” “显得相形见绌” “好象如 芒在背” “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目前的当 务之急” “接踵而至地闯进来” “津津乐道地 说” “海内外闻名遐迩” “责无旁贷的责任” “ 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人民的生活安居乐 业”等。 概括七画蛇添足,前后重复 成语一般都比较简练,使用得 当,可以受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 果不注意有些成语和句中其他词语 的语意相同或相近的比照,就容易 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语意的重复 。例21、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

14、 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 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1998年高考全国 卷) “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 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中 ;此句意为其他甲B球队都无法赶得上五牛队 的雄厚财力,该成语使用违背常规,故错; 可在其前加上“难以”“无法”“不能”等否定词 。 再如“善罢甘休”“同日而语”“相提并论”“一概而 论”“无时无刻”“等闲视之”“等量齐观”“吹灰之 力”“万应灵丹”等都只能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 ;而“神通广大”“五体投地”“寿终正寝”“衣冠楚楚 ”“洗耳恭听”“沐猴而冠”“冠冕堂皇”“呜呼哀哉 ”“一命呜呼”等词语多用于诙谐讽刺句中。

15、概括八不合习惯,违背常规 有些成语常用在否定句或疑问句 中,很少或不能用于其他句式里; 如果不注意这些成语约定俗成的习 惯用法,就很容易出错。例22、千年杜鹃王“是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在马 岗子海拔2160米处发现的,树围达175厘米, 鲜为人知。经专家鉴定,其树龄已在900年以 上。 (2005年北京卷) “鲜为人知”的“鲜”,读“xin”,“少”的意思 。“鲜为人知”即很少被世人所知道例23、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 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 ,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 作。(2002年高考全国卷) “偃旗息鼓”的意思是“放下军旗,停止击鼓, 指停止战斗

16、或停止行动”,而从本句表达的意 思看,“几家汽车大厂”实际上还没有开始采取 行动(即价格变化的“动作”),当然就谈不到 “停止行动”了,故前后表达矛盾,缺乏语意逻 辑上的联系。 例24、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 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 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2004年高考辽宁卷) “春意阑珊”中的阑珊指“将尽、衰落”,成语 意为春意将完,这就与开头的“初春”相矛盾 了。 概括九不合逻辑,事理不通 不合逻辑是指所使用的成语与整 个句子的意思不符甚至矛盾。有时从 意义上初一看,似乎没有错误,但从 逻辑角度考虑则可能于事理不通。类似的还有“在问题未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 “受贿之初就心有余悸” “曾几何时将大展宏图” “问题未发现前就应防微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