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生理名解总结bylovickie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7794142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7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生理名解总结bylovickie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病生理名解总结bylovickie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病生理名解总结bylovickie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病生理名解总结bylovickie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病生理名解总结bylovickie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生理名解总结bylovickie》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生理名解总结bylovickie(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病生理名解总结 By lovickiebdwm 1 病生理名解总结病生理名解总结 By lovickie 07-1 写在前面: 参照 06 学姐的秘传名解+07-5 Siwen版名解总结+看起来很薄的病生理书以及自我扩充。 同样纯属摘抄,如有错误 or 不全概不负责bow by lovickie (一) 疾病概论 1. Pathophysiology 病生理学病生理学 以功能和代谢的变化来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病理机制,科学的揭示疾病的本质和一般原理,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2. Fundamental pathological process 基本病理过程基本病理

2、过程 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的病理变化。 3. Systemic pathophysiology 系统病生理学系统病生理学 机体重要器官系统在不同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病生理变化和机制。 4. Health 健康健康 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5. Subhealth 亚健康亚健康 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机体无器质性病变情况下发生了某些功能性改变,因此通过所有必要的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测都呈阴性。 “三多三低”主诉症状多, 自我感觉不适多,疲劳多;活力降低,反应能力降低,适应能力降低。 6. Disease 疾病疾病 在致病因素的损伤和机体的抗

3、损伤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7. Symptom 症状症状 患者主观感觉异常。 8. Sign 体征体征 患者机体客观存在的异常。 9. Syndrome 综合征综合征 疾病中一组复合的并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 10. Etiology 病因学病因学 研究引起疾病发生的因素及其作用。 11. Etiological factors 致病因素致病因素 能够引起某一疾病并且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12. Anaphylactic reaction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 免疫系统对抗原发生异常强烈的反应,致使组织细胞损伤和生理功能障碍。 13. Autoimmune dise

4、ase 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 自身抗原引起的组织细胞损伤造成的疾病。 14.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 因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缺陷引起的疾病。 15. Precipitating factors 疾病发生的条件疾病发生的条件 作用于病因或机体,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的因素。 16. Predisposing factors 诱因诱因 病生理名解总结 By lovickiebdwm 2 作用于病因或疾病,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17. Pathogenesis 发病学发病学 研究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后,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和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一般规 律。 1

5、8. The reverse of cause-result in disease process 因果交替因果交替 原始病因作用下,机体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化又作为发病学原因引起新的变化, 因果不断交替,推动疾病发展。 19. Damage and anti-damage responses 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 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动力,两者的强弱决定疾病的发展方向和结果。 20. Complete recovery 完全康复完全康复 致病因素已经清楚或不起作用,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自稳调节恢复正常。 21. Incomplete recovery 不完全康复不完全

6、康复 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主要症状体征和行为异常消失,遗留有基本病理变化。 22. Quality of life 生存质量生存质量 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尽量让患者保持和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23. Vegetative state 植物状态植物状态 患者的脑认知功能完全丧失,没有意识,但还有自主呼吸的脑干反射。 (二) 水、电解质紊乱 1 Frank/pitting edema 可凹性水肿可凹性水肿 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指按压时可能有 凹陷。 2 Recessive edema 隐性水肿隐性水肿 患者已有组织液增多,但尚未出现组织间隙游离水,未

7、产生可凹性水肿的体征。 (三) 酸碱平衡紊乱 1 Hyperpolarized blocking 超极化阻滞超极化阻滞 静息电位与阈电位距离增大而使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的现象。 2 Hypopolarized blocking 去极化阻滞去极化阻滞 静息电位等于或低于阈电位使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的现象。 3 Acid-base disturbance 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 因酸碱负荷过度、不足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机体酸碱度稳定性失衡的病理过程。 4 Buffer system 缓冲系统缓冲系统 弱酸及其共轭碱组成的具有缓冲酸或碱能力的缓冲对。 5 Carbon dioxide narcosis

8、二氧化碳麻醉二氧化碳麻醉 高浓度的 CO2(80mmHg)对 CNS 产生的抑制作用。 6 Base excess 碱剩余碱剩余 标准条件下,将 1L 全血或血浆滴定到 Ph=7.4 所需的酸或碱的量。 7 Paradoxical baseuria 反常性碱性尿反常性碱性尿 高血钾性酸中毒时,肾小管 K-Na 交换增加,H-Na 交换减少,泌 H 减少,表现为酸中毒患者排出碱性尿。 8 Paradoxical aciduria 反常性酸性尿反常性酸性尿 病生理名解总结 By lovickiebdwm 3 低血钾性碱中毒时,肾小管 K-Na 交换减少,H-Na 交换增加,泌 H 增加,表现为碱

9、中毒患者排出酸性尿。 (四) 细胞信号转导 1 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 细胞细胞信号转导信号转导 信息分子通过作用于受体及其信号转到分子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 2 Transmembrane signal transduction 跨膜信号转导跨膜信号转导 胞外信息分子与膜受体结合, 将信息传递至胞浆内或核内, 调节靶细胞功能的过程。 3 Nuclear receptor-mediated signal transduction 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信息分子与核受体结合,启动靶基因转录。 4 Nuclear receptor 核受体

10、核受体 位于胞浆或核内的受体,激活后作为转录因子,在核内调节靶基因转录。 5 G protein G 蛋白蛋白 可与鸟嘌呤核苷酸可逆性结合的蛋白质家族。 6 Receptor disease 受体病受体病 因受体的数量、结构或调节功能变化,使受体不能正常介导配体在靶细胞中应有的效应所引起的疾病。 7 Hormone resistance syndrome 激素抵抗综合征激素抵抗综合征 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正常,因靶基因对激素的反应性降低或丧失引起的疾病。 8 Receptor desensitation 受体减敏受体减敏 各种原因导致受体对配体刺激的反应减弱或消失。 (五) 缺氧 1 Hypoxi

11、a 缺氧缺氧 组织供养不足或用氧障碍,从而引起细胞代谢、功能以及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2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血氧分压血氧分压 溶解在血液中的氧产生的张力。 3 Oxygen binding capacity 血氧容量血氧容量 100ml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在标准条件下被氧饱和时的最大带氧量。 4 Oxygen content 血氧含量血氧含量 100ml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实际带氧量,包括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和血浆中物理溶 解的氧。 5 Oxygen saturation 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百分数。 6 Cyanosis 发发绀

12、绀 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平均浓度超过 5g/dl 时皮肤黏膜呈青紫色的现象。 7 Hypokinetic hypoxia 低动力性缺氧(循环性缺氧)低动力性缺氧(循环性缺氧) 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组织供氧不足。 8 Enterogenous cyanosis 肠原性紫绀肠原性紫绀 食用大量硝酸盐后,肠道细菌将之还原为亚硝酸盐,可将血红蛋白的 Fe 氧化到 3价, 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载氧能力。 由于组织缺氧, 且高铁血红蛋白呈棕褐色,患者出现紫绀。 9 Anemic hypoxia 贫血性缺氧贫血性缺氧 病生理名解总结 By lovickiebdwm 4 由于血红蛋白是氧运输的主要载体

13、,贫血时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会导致供 氧不足。 (六) 发热 1 Fever 发热发热 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体温的 0.5时称为发热。 2 Hyperthermia 过热过热 体温调节机构失控或调节障碍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程度可超过调定点水平。 3 Pyrogenic activator 发热激活物发热激活物 能刺激机体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物质。 4 Endogenous pyrogen(EP)内生致热原内生致热原 各种发热激活物作用于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使之产生具有致热活性的能引起体温调 节中枢调定点上移的细胞因子。 5 Febri

14、le ceiling 热限热限 发热时即使大大增加致热原的剂量体温很少超过 41, 这种发热时体温上升的高度 被限制在特定范围以内的现象称为热限。 6 Endogenous cryogen 内生致冷原内生致冷原 发热时,负调节中枢释放出的内源性降温物质,以阻止调定点无限上升。 (七) 应激 1 Stress 应激应激 对各种刺激的全身非特异性反应。 2 Eustress 良性应激良性应激 导致机体对应激原增强适应力和免疫力的应激反应。 3 Distress 劣性应激劣性应激 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损伤、疾病的应激反应。 4 General adaption syndrome 全身适应性综合征全

15、身适应性综合征 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 产生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 并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和疾病。 5 Stress ulcer 应激性溃疡应激性溃疡 在遭受重伤、重病和其他应激情况下,出现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急性病变,主要表 现为胃、十二指肠黏膜糜烂、浅溃疡和渗血等,少数溃疡可致穿孔。 (八) 休克 1. Shock 休克休克 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使组织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致细胞损伤, 各重要脏器功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2. Multiple system organ failure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在严重的出血、感染、休克、创伤过程中,短时间内出现

16、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器 官功能衰竭。 3 Vasogenic shock 血管源性休克血管源性休克 由于广泛的外周血管扩张,血管容量明显增大而外周阻力明显降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相对不足引起休克。 (九) DIC 病生理名解总结 By lovickiebdwm 5 1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在多种原因作用下凝血过程强烈激活,广泛微血栓形成,导致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耗竭,继发纤溶功能增强,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并以出血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2 Waterhouse-friderichsen syndrome 华佛综合征华佛综合征 微血栓导致肾上腺皮质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