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793298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70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育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育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育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育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传播学复习资料一、传播( P2-P6)概念: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 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 是人们彼此交换 意见、思想、情感,以达到相互了解和影响的过程。注意点:(P3)传播一般是在两个以上的若干人中进行。 传播是一个过程。 传播是一种互动。 传播必带信息、必经通道。 传播以符号、信号为中介。 传播可以通过语言、文字、音乐等手段传递。 传播的目的在于分享信息、互相影响。 广义的传播还包括:自然、机器、动物传播等。构成要素:信息传播行为的内容。 流动传播行为的方式。 因此,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类型: (P3-P5)组织传播 传 播自然的传播动物的传播人的传播机器的传播人际传播

2、大众传播教育传播人对人的传播人的内在传播功能: (P5-P6)1、拉斯韦尔的传播功能说: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 监视环境(认识世界的功能) 应付环境(改造世界的功能) 传递遗产(教育功能)2、施拉姆的传播功能说: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详见P6表)传播的各个方面(施拉姆)接受信息解释,决定学习享受寻求和传知信息劝说,指挥寻求知识,传授娱乐社会雷达操纵,决定 -管理指导娱乐内向方面外向方面传播功能3、一般的传播功能说:沟通、协调、教育、娱乐(详见P5-P6)二、教育传播( P6-P14)定义: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 通过有效 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

3、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与大众传播的异同点: (P7)相同点:两者都是人的传播活动,都是以信息传递为核心。不同点:目的;对象;传者;形式;方向性;信息选择。教育传播的基本特点: (P7)明确的目的性 内容的严格规定性 受者的特定性 媒体和通道的多样性教育传播的构成要素: (P7)1、二要素说:教育者、受教育者。 2、三要素说:教育者、受教育者、教材。 3、四要素说: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受教育者。(本书采用四要素说) 4、五要素说: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受教育者、教育效果。 5、六要素说: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受教育者、教育效果、教育环境。教育传播系统

4、各要素关系: (P9)教育者教育媒体受教育者教育信息环境效果教育传播的演进:(P11-P13)1、口语传播阶段 2、文字传播阶段 3、电子传播阶段 4、网络传播阶段教育传播变革:(P13-P14)1、教育传播观念的变革 2、教育传播要素的变革 3、教育传播方式的变革三、教育传播学( P15-P17) 1、教育传播学的性质( P15) : 是交叉学科中的边缘学科。 它属于社会科学。 是综合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和揭示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 过程与规律,以求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2、教育传播学和视听教育学、电化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的异同点(P16-P17) : 区别点: 视听教育学以教育媒

5、体为核心,电化教育以现代教育媒体为核心,教育传播学 没有核心,同等对待教育系统中所要的组成要素。 教育传播是从整体 (所有教育资源) 出发,来探索新的教育方式, 以达到优化 的教育效果。 视听教育学和电化教育学是从局部(教育媒体或现代教育媒体) 出 发,来探索新的教育方式,以达到优化的教育效果。 教育传播学主要研究 “是什么”、 “为什么”,而教育技术学主要研究 “做什么”、 “怎么做”。相同点: 它们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在探索新的教育方式,都是为了改进教育, 实现教育过程的优化。 它们在研究中,都很重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四、编码和译码( P21)信息符号信号信源编码信道编码编码信

6、号符号信息信道译码信宿译码译码五、教育传播过程的设计(P23-P30) 1、教学信息的设计: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1)分析内容,找出知识点。 2)组织内容,安排顺序。 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 1)先行组织者策略:提出先行组织者逐步分化综合贯通 2)五段教学策略: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 3)九段教学策略(加涅) : 引起注意告知学生目标刺激回忆前提性的学习呈现侧记材料提供学习 指导引出作业提供作业正确性的反馈评价作业促进保持和迁移2、受教育者特征的分析: 一般特征分析; 学习风格分析; 初始能力分析。3、教学媒体的设计: 真实性情境 意境性情境 示范性情境 原理性情境 探究性

7、情境4、教师与学生活动的设计: 问题 / 项目的设计 : 问题重要性。 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支架式、抛锚式、随机进入式。 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竞争、辩论、伙伴、设计、问题解决、角色扮演。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信息海洋的导航者、 情境观察的引导者、 问题的设计者、 协作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辅导者。六、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P32-P38) (举例存在一定错误,请辩证性参考)(一) “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的举例与分析简述: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其1948 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这便是著名的“5W ” 模式。 “5W ” 模式界定

8、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5W ” 模式是:谁 (Who) 说什么(Says What) 通过什么渠道 (In Which Channel) 对谁 (To whom) 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图示:优缺点:5W 模式的地位不可撼动,因为它最早明确地将传播过程划分为5 个部分或者要素,并且相对应地限定了5 个研究领域,有效地描述了传播和规划了传播学研究。对它的批评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1、这个模式将传播视作劝服性过程,认为传播是传播者打算影响接受者,并且总能取得一定效果 对此人们表示理解,因为拉斯韦尔是从研究政治传播和宣传的角度进入传播学的;2、这个

9、模式忽略了反馈;3、这个模式忽略了传播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影响;4、将传播划分为5 个部分,忽略了传播行为的复杂性;同时将研究领域划分为5 个部分, 忽略了相互之间的关联 事实上, 传播在不断进行,很难独立出一个具体和单一的传播行为。举例与分析:物理课上,老师给学生介绍伽利略自由落体的实验,通过ppt 演示和“斜板实验”形象深刻的向同学们传授了自由落体的知识,同学们很快明白了其中的原理。谁( who) :物理老师说什么( says what) :讲授伽利略自由落体实验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 ) :ppt 演示和“斜板实验”对谁( to whom ) :所有学生取得什么效果(

10、with what effects ) :学生很快的学会了新知识(二)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的举例与分析简述:C.香农( Claud Shannon) 和 W.韦弗(Weaver) 在 传播的数学理论(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 1949)中提出的用以解释电报通信过程的传播模式。该模式中,信息源从许多可能的信息中确定要传播的讯息,发射器将讯息转换成适合于通道使用的信号形式。通道即将信号从发射器传递到接收器的媒体。接收器的任务是将信号转换为讯息,并发送到传播目的地即信宿。信宿是讯息所要到达的人或事。图示:优缺点:该传播模式系统地考虑了“信息”与“

11、信号”之间的转换关系,运用数学模式测量信息量、 信号与通道容量。同时还分析了传播中不可避免的障碍因素噪音的问题,唯一的不足是它将传播描述成一种直线的单向传播过程。举例与分析:高中课堂上, 学习认识千分尺即游标卡尺以及其使用方法时,物理老师采用ppt 图像展示游标卡尺的结构,口头并用文字说明的方法讲解其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最后老师请学生简单口述其操作,以便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信源 游标卡尺的基本内容及使用方法。编码 老师将相关知识信息通过ppt 展示。 整个教学传播过程其中用到了图像符号、口头语言符号、文字符号等,然后通过声音信号与光信号呈现出来。信道 声音以及光信号在教室空间传递。译码 学生

12、将所听到和所看到的声音及光学信号转化相应的符号,然后解释为信息意义。信宿 学生本身。反馈 学习结束后的行为变化,如学生能够讲述千分尺的基本结构,能够正确操作使用。老师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对讲课内容进行相应调整,以便提高教学效率。干扰 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干扰因素,如教室内外的环境,噪音,ppt 图像的不清晰等因素。(三)“ 奥斯古德施拉姆”传播模式的举例与分析(骆利锋)简述:循环模式是施拉姆在奥斯古德的基础上提出的。1954 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 提出了这个新的过程模式。这一模式突出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循环性。这就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传播双方所共享。另

13、外, 它对以前单向直线模式的另一个突破是: 更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直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图示:优缺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相互连接性和交织性,已经初步具有了系统模式的特点。 但是, 它未能区分传受双方的地位差别,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传授双方的地位很少是完全平等的。 其次, 这个模式虽然能够较好地体现人际传播尤其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对大众传播过程却不能适用。同时, 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平等的关系中,与社会传播的现实情况不符合。举例与分析:A 和 B 两人在听了教授的讲授之后,就开始进行交流了,运用自己之前所掌握得知识,分别向对方阐述自己的观点,由于观点分歧,他们便

14、争论得面红耳赤了。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他们自身内部的一个传播过程,他们在自己共有的一个经验范围之内进行传播。 两个人即是自己原有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别人传与知识的接受者,这样讯息就在他们之间流传,构成了一个循环过程。(四) “德弗勒”传播模式的举例与分析简述: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又称大众传播双循环模式。50 年代后期由美国社会学家M.L.德弗勒提出。 在闭路循环传播系统中,受传者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送者,噪音可以出现于传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此模式突出双向性,被认为是描绘大众传播过程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模式。图示:优缺点:该模式的优点是:它克服了单项直线模式的缺点,明确补充了反馈的环节和渠道,

15、使传播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拓展了噪音的概念。 显示了传者与受者含义不一致的原因,就是噪音的干扰。该模式的缺点: 对大众传播过程要素的众多性和复杂性反映不够,有简单化倾向。对人类传播的新媒介和新技术未能足够重视。举例与分析:小恬他们学校紧挨马路。在一次英语考试中,英语老师用学校里的多媒体设备给他们播放听力测试部分的听力,但是由于马路上的车辆来来往往,车鸣声很大严重影响了小恬他们的听力测试。 于是他们向英语老师反映,英语老师叫他们把窗户关上并且把多媒体设备的声音调大了一点,这样就保证了小恬他们都能够听到英语听力。这个例子的信源是英语老师。信宿是学生。 媒体设施是学校里的多媒体设备。噪音是马路

16、上的车鸣声。 小恬他们听力受到影响,他们向英语老师反映就是一个反馈的过程。这个例子证明了德弗勒的互动传播模式。(五) “贝罗”传播模式的举例与分析简述:贝罗 (D Berlo) 传播模式综合了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大众传播学、行为科学等新理论, 去解释在传播过程中的各个不同要素。这一模式把传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信源、信息、通道和受传者。贝罗模式也叫SMCR 模式, S 代表信息源source,M 代表信息 message, C 代表通道 channel,R 代表接受者receiver。贝罗模式明确而形象地说明了影响信息源、接受者和信息实现其传播功能的条件。图示:优缺点:贝罗的传播模式,原本是一般传播的模式,由于其揭示了教育传播的规律,后来被人们认同为教育传播模式。这个模式的出现,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物”引向人,从信源引向受传者,是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