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联考文言复句归类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793211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港澳台联考文言复句归类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港澳台联考文言复句归类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港澳台联考文言复句归类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港澳台联考文言复句归类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港澳台联考文言复句归类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港澳台联考文言复句归类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港澳台联考文言复句归类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复句归类分析文言复句是对单句而言的, 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思上有密切关系的单 句组成的句子。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 文言复句的分句往往要用关联词语来联系。所谓关联词语是指连词和有关联 作用的副词。它的作用是连接分句,并表示出分句之间的关系。在复句中,关联 词语可用一个,也可用一对。 根据分句之间所表示的关系, 文言复句可以分为 (1)并列、 (2)连贯、 (3) 对比、(4)总分、(5)递进、(6)选择、(7)取舍、(8)因果、(9)假设、 (10)条件、(11)转折、(12)让步、(13)目的,其中前六类属于联合复句, 后七类属于偏正复句。一、并列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表述在意义上并列

2、的几件事。 (1)一般不用关联词语; (2)而(今译“又”);( 3)亦(今译“也”); (4)亦, 亦, (今译“也 , 也, ”);(5)又(今译“也”);( 6) 既, 又, (今译“既 , 又, ”) 例 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译: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欢吟 诵梁父吟。 例 2: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译: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 位提得很高, 又把肥沃的地方封给他。 例 3:项庄拔剑舞,项伯 亦拔剑舞。译:项庄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 剑舞起来。 例 4:秦亦不以城予赵, 赵亦终不予秦璧。 译:秦国也没有把城池给赵国, 赵国终于 也没有把玉给秦国。 例 5:子谓韶,尽美

3、矣, 又尽善也。译:孔子说韶这一乐舞,艺术形 式美极了,内容 也很好。 例 6:呜呼!身前 既不可想,身后 又不可知;哭汝 既不闻汝言,奠汝 又不见汝 食。译:唉!身前的事 既不可想,身后的事 又不可知;哭你 既听不到 你说话,祭你 又看不见你来吃。二、连贯复句:几个分句依次叙述或描写事物,在时间上或事理上表现为连贯 或承接的关系。也叫“顺承”复句。 (1)可不用关联词语;(2)而(今译“于是”); (3)则(今译“就,于是”); (4)即(今译“就”);(5)遂(今译“就”);(6)乃(今译“就”); (7)因(今译“就”) 例 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译:墨子先生听到了这件事,就从鲁国动身

4、。 例 2:狼度简子之去已远, 而作声囊中曰 , 译:狼估计赵简子离开已经很 远了, 于是在口袋里发出声音说 , 例 3:诸儿见家人泣, 则随之泣。译:孩子们看见家里的人哭,就跟着他们 哭。 例 4:岁余,高后崩, 即罢兵。译:过了一年多,高后(吕雉)死了,就罢 兵休战。例 5:韩信已定临淄, 遂东追广至高密西。译:韩信已经平定临淄,就往东 追赶田广,一直追到高密的西边。 例 6:庞涓自知智穷兵败, 乃自刎。译:庞涓自己知道本领全已使完,作战 失败, 就自杀了。 例 7: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因招樊哙出。译:坐了一会儿,沛公起身上厕 所,就招呼樊哙出去。三、对比复句:两个分句表示两种事物的相对

5、比较。 (1)不用关联词语;( 2)则 , 则, (今译“就 , 就, ”) 例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译:讲究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 背离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例 2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 曲在秦。译: 秦国用城池要求换玉璧,赵国如果不答应,理亏在赵国方面;赵国给了玉 璧,秦国不给赵国城池,理亏在秦国方面。 例 3:仁则荣,不仁 则辱。译:仁 就荣耀,不仁 就耻辱。四、总分复句:分句之间表现为总说和分述的关系。可以先总说后分述,也可 以先分述后总说。 (1)不用关联词语,但用数量词照应;(2)不用关联词语 例 1:何谓三时们?一曰朝饮,少之;二

6、曰昼饮,则胸餍水;三曰暮饮,极饮 之。译:什么叫三时呢?一是早晨饮,可少喝一点;二是中午饮,看 胸腹的情况喝够就行;三是傍晚饮,要尽量喝足。 例 2: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 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译:君子有三件事情要警 惕:年轻时,血气还不成熟, 要警惕贪恋女色; 到了壮年时期, 血气正旺, 要警惕好胜喜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贪得无厌。 例 3:老而无妻曰鳏 (gu n ),老而无夫曰寡, 老而无子曰独, 幼而无父曰孤: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译:年老而没有妻子叫鳏,年老而没有 丈夫叫寡,年老而没有儿子叫独,年幼而没有

7、父亲叫孤:这四种是天下穷 苦而无所依靠的人。五、递进复句:后一分句所表达的意思比前一分句更进了一层。 (1)而(今译“而且、并且”);(2)且(今译“而且、尚且”);(3) 且犹, 而况(今译“尚且, 何况”); (4)且, 况(今译“尚且, 何况”);(5)犹, 况(今译“尚且 , 何况”);(6)尚, 况(今 译“还, 何况”);(7)而况于(今译“何况”);(8)尚, 况于 (今译“还, 何况”);(9)非徒, 而又(今译“不但, 而且”); (10)非独 , 亦(今译“不仅, 也”);(11)非惟 , 抑亦(今译 “不但, 而且也);(12)不惟, 而又(今译“不只 , 而且还”) 例

8、 1:马陵道狭, 而旁多阻隘,可伏兵。译:马陵这个地方道路狭窄,并 且两旁多险要之处,可以埋伏士兵。 例 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译:曹操带领的中原来的 军队不会超过十五六万人,而且 转战已久,疲劳不堪。例 3:臣死 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译:我死尚且不逃避,一杯酒哪里值得 推辞! 例 4:管仲且犹 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译: 管仲尚且不能随便召唤, 何况 不愿意做管仲的人呢? 例 5:中材已上 且羞其行, 况王者乎!译:中材以上的人尚且认为那种行 为是羞耻的, 何况 可以称王的人呢! 例 6:困兽 犹斗,况国相乎!译:被围困的野兽尚且还要进行争斗, 何况 国家的宰相呢? 例

9、 7:臣以为布衣之交 尚不相欺, 况大国乎!译:我认为平民之间交往还 不会互相欺骗, 何况大国呢! 例 8:多算胜,少算不胜, 而况于 无算乎?译:谋划周密的得胜,谋划不 周密的不会得胜, 何况 根本没有谋划的呢? 例 9:且庸人尚羞之, 况于将相乎?译:而且平常人还以为羞耻, 何况 是 国家的大将、宰相呢? 例 10:非徒无益, 而又害之。译: 不但没有益处, 而且还害了它。 例 11: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 亦然。译: 不仅用刑依据法律条文,用人 也 是这样。 例 12: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 抑亦人谋也。译:然而曹 操竟能打败袁绍,化弱为强,不但是时机好, 而且也 是人的筹划

10、得当。 例 13:不惟举之于其口, 而又笔之于其书。译: 不只在他口头上说, 而且 还写在他的书上。六、选择复句:几个分句说出几件事情,要从中选择其一,表示“或此或彼” 或是“非此即彼”的意思。 (1)抑(今译“还是、或者”表示“或此或彼”);(2)如(今译“或 者、还是”表示“或此或彼”); (3)若(今译“或者”表示“或 此或彼” ); (4)且(今译“还是”表示“或此或彼” ); (5)其, 其(今译“是 , 还是”表示“或此或彼”);(6)宁, 将(今译 “宁愿, 还是”表示“或此或彼”); (7) 非, 则(今译“不是, 就是”表示“非此即彼”);(8)不, 则(今译“不是 , 就是

11、” 表示“非此即彼”);(9)不用关联词语表示“或此或彼” 例 1: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译:唉,究竟是 因为这种疾病而使你丧生呢,还是有别的疾病才弄到这地步呢? 例 2:有喜而忧, 如有忧而喜乎?译:有了喜事却忧虑,还是有了忧虑却 高兴呢? 例 3:时有军疫, 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译:遇着有战争负担, 或者 遭受水旱灾害,百姓不穷困,天下很安定。 例 4: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译:您想帮助秦国攻打 诸侯呢, 还是想率领诸侯击破秦国呢? 例 5:其然乎, 其不然乎?译: 是这样呢, 还是 并非这样呢? 例 6:宁与黄鹄比翼乎, 将与鸡鹜争食乎?译

12、:宁愿跟天鹅并翅飞翔呢, 还是 跟鸡鸭去争夺东西吃呢? 例 7:非死则徙耳。译: 不是死了,就是 搬走了。 例 8:不出于西, 则出于北。译: 不是 发生在西边, 就是 发生在北边。例 9: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滕是个小国,处在齐国和 楚国中间。是侍奉齐国呢,还是侍奉楚国呢?七、取舍复句:分句以比较形式出现,而有所取舍。有舍去前者选取后者,有 选取前者舍弃后者。 (1)孰若(今译“怎比得上、倒不如”表示“舍前取后”); (2)孰与(今译“怎比得上、倒不如”表示“舍前取后”); (3)与其, 宁, (今译“与其 , 不如, ”表示“舍前取后”) (4)与其, 毋宁, (今译“与其

13、, 还不如, ”表示“舍前取后” (5)与其 , 孰若 , (今译“与其 , 哪如 , ”表示“舍前取后”) (6) 与, 不如,(今译“与其, 不如, ”表示“舍前取后”) ; (7)与, 宁,(今译“与其, 宁可, ”表示“舍前取后” ); (8)宁, 无, (今译“宁肯 , 不, ”表示“取前舍后”); (9)宁, 不,(今译“宁肯, 也不, ”表示“取前舍后” ); (10) 宁可, 不能,(今译 “宁可, 也不能”表示 “取前舍后”) ; (11)宁, 不能(今译“宁愿 , 也不要, ” 表示“取前舍后”) 例 1:为两郎僮, 孰若为一郎僮耶?译:做两个人的奴仆,怎比得上 做一个 人

14、的奴仆? 例 2:从天而颂之, 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译:顺从天而颂扬它,怎比得上 掌 握天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 例 3:礼, 与其奢也, 宁俭;丧, 与其 易也,宁戚。译:礼节,与其奢侈, 不如节俭;丧事,与其办得周到,不如心里真正悲哀。 例 4:与其 饥死道路,为群兽食, 毋宁毙于虞人,以俎豆于贵家。译:与其 饿死在路上,被野兽吃掉,还不如 被猎人打死,供贵族做食品。 例 5:与其坐而待亡, 孰若起而拯之?译: 与其坐着等待咱村被毁, 哪如行 动起来拯救它? 例 6:与吾得革车千乘也, 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译:我与其 得到一千辆 兵车, 还不如 听到行人烛过所说的一句话。 例 7:与人刃我,

15、 宁自刃。译: 与其 别人杀我, 宁可 自杀。 例 8:宁为鸡口, 无为牛后。译: 宁肯 做鸡的嘴巴, 不愿做牛的屁股。 例 9:宁饮建业水, 不食武昌鱼。译: 宁肯喝建业的水, 也不食武昌的鱼。 例 10:大丈夫 宁可玉碎, 不能 瓦全。译:大丈夫 宁可牺牲, 也不能 丧失气 节,苟且偷生。 例 11:吾宁斗智, 不能斗力。译:我 宁愿 斗智, 也不要 斗力。八、因果复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构成原因和结果、理由和结论的关系。 (1)不用关联词语; (2)以(今译“因为”); (3)为(今译“因为”); (4) 因(今译“由于、因为”);(5)故(今译“所以”);( 6)以故(今译“因 此”); (7)是故(今译“所以、因此”); (8)以是(今译“因此、所以”); (9)由是(今译“因此”);(10)以此(今译“因此”); (11)是以(今译“所以、因此”);( 12)所以, 以(今译“之所以 , 是 因为”, ); (13)缘(今译“因为”);(14)坐(今译“因为”)例 1: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译:我赞赏他能实行古人从师 的正道,因此写了这篇师说赠给他。 例 2:晋侯秦伯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译:晋文公和秦穆公合 兵围困了郑国国都, 因为郑国曾对晋国无礼,并且对晋有二心,和楚国亲近。 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