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智能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789902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电站智能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变电站智能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变电站智能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变电站智能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变电站智能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变电站智能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电站智能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变电站作为输配电系统的信息源和执行终端,要求提供的信息量和实现的集成控制越来越多,因此,目前的变电站迫切需要一个简约的、智能的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以减少投资,提高运行、维护效率。这些运行和管理的需求使智能变电站成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新方向。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现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变电站离我们越来越近。建设智能变电站(即数字化变电站)的必要性1.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需要变电站作为输配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化改革对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变电站外部看,更加强调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整体信息化程度, 和与电力系统整体的协调操作能力;从变电站内部看,体现在集成应用的能力上,

2、也不同于传统的变电站自动化装置的智能。2 现有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存在的不足1)装置功能独立,且部分内容重复,缺乏高级应用。虽然独立的装置实现了智能,但是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变电站系统智能,由于功能独立,装置间缺乏整体协调、 集成应用和功能优化; 高级应用功能,如状态估计、故障分析、决策支持等尚未完全实现。2)二次接线复杂、 CT/VT 负载过重由于测量数据和控制机构不能共享,自动化装置之间缺乏通信等原因,变电站内二次接线十分复杂,且系统内使用的通讯规约不统一, 不同的厂家使用不同的通讯规约,在系统联调的时候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规约转换,加大了调试的复杂性, 也增加了运行、维护的难度,给设计、调试和维

3、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同时,存在大量硬接线,造成CT/VT负载过重。3)装置的智能化优势未得到充分利用。由于站内各套独立的自动化装置间缺乏集成应用, 使得智能装置的作用并未完全发挥,从而降低了自动化系统的使用效率和投资价值。4)缺乏统一的信息模型。相互独立的自动化装置间缺乏互操作性,一方面局限了其在站内的应用, 另一方面也给集控中心对信息的集成和维护带来困难。数字化变电站是基于IEC61850标准体系上,采用了非常规互感器、智能化的一次设备、网络化的二次设备,能够实现智能设备之间的互操作和信息的共享。因为 IEC61850技术的先进性,它将推动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变革,为

4、我国电力系统稳健、 持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也将产生巨大的效益。 数字化变电站是智能电网发展的主要方向。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的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及研究现状:国家电网公司在 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明确担出在十一五期间要研究、 实施示范智能变电站。 国内各网省公司纷纷开始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的建设。目前,智能变电站技术很多,有些已成熟,有些还在研究阶段,有的还处于概念阶段。如:1) 一次设备智能化的实践: 目前已有应用,如淮北桓潭 110kV智能变电站。2)二次功能网络化的实践: 目前已有工程应用, 如洛阳金谷园 110kV数字化变电站。3 )设备状态检修的实践: 智能一次设备状态

5、检修的实践,继电保护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实践,目前正在开展研究。4 )站内智能高级应用方案研究: 智能告警及分析决策经济运行与优化控制等,正在研究阶段。5 )分布协同智能控制与智能保护研究:目前正在研究阶段。6 )主变压器应用新型光栅式温度在线监控系统:目前正在研究阶段。7 )GIS组合电气应用 SF6压力、微水在线监测系统。智能变电站研究、 建设工作尚处于赴阶段, 重点工作主要集中在智能化开关设备的研究开发, 尚不具备大范围推广应用的基本条件。主要问题表现在:1)智能变电站没有相应的设计规范、验收规范、装置检验规程、计量检定规程、运行规范等,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摸索并制定。2)智能变电站技术

6、尚不成熟,在智能设备检测装置、一体化信息、平台开发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3)智能变电站的投产,使得原有的检验手段已不能满足现场检验的需要,亟待研究新的检测方法,配置相应的检测仪器。4)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导致在维护界限、人员分工等方面需要重新划分。国外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国外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是从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的,以德国西门子公司为例,该公司于1985 年投运了第一套变电站自动化系统LSA-678,此后陆续在德国及欧洲投运的该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达300 多套,LSA-678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1995 年在中国正式投运。 LSA-678 系统结构有两类:一类是全分

7、布式系统;另一类是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系统。这两类系统均由64MB 测控系统、7S/7U保护系统和 8TK开关闭锁系统三部分构成。20 世纪 90年代,日本在多座高压变电站采用了以计算机监控系统为基础的运行系统, 其主要特点是继电保护装置下放至开关站,并设置微机控制终端, 采集测量值和断路器触点信息, 通过光缆传输到主控制室的后台计算机系统中,断路器及隔离开关的操作命令也由主控制室通过光缆下达至终端执行。总体上来看,国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同国内的发展趋势基本上一致,分布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已逐步成为技术发展的主流。三、设计(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主要研究内容:1) 分析智能变电站

8、和传统变电站的区别。2) 分析智能变电站需求和功能3) 了解数字化变电站三层网络的含义,在变电站内, 三层网络内各智能设备的类型和特点是什么。4) 了解 GOOSE、MMS 、SV的组网特性。5) 以浙江 110KV云林变为例,对站内的二次设备产品、网络、监控后台进行设计和配置。其中包括:. 完成智能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包括变压器的选择:变压器型号及台数的确定;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变压器容量的选择等;电气主接线设计:主接线设计的原则、常见的主接线方式、 主接线的经济技术方案比较、 主接线的确定;短路电流计算的相关要求和规定、短路点的选取、短路电流的计算;电气设备选择的原则、主要电气设备的选

9、择等。. 完成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包括通信方式设置,通讯系统协议等。本文将以浙江云林110KV 变电站为契机,设计出技术先进、稳定、典型的新型智能变电站。四、工作进度安排1、 3 月 25 日 4 月 5 日熟悉课题,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可行性分析2、 4 月 5 日 5 月 15 日学习数字化前沿技术和数字化产品测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 IEC61850理论基础,完成课题的主题设计,其中包括智能变电站的一次和二次系统的设计,分别分3 周时间共计 6 周进行了解和设计。3、 5 月 15日 5 月 25 日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分初步完成和最后修改两步完成。五、参考文献1 高 翔数

10、字化变电站应用技术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 高 翔,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应用技术,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3 庞红梅 , 李淮海,张志鑫,周海雁 110kV智能变电站技术研究状况电力系统与保护控制, 2010.3 4 易永辉智能变电站信息采集及相关应用研究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2011 5 GB 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6 35 110KV 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229-2006 主编部门 :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 :1993 年 5 月 1 日7 110(66) 千伏 220 千伏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国家电网公司,2010 8 DL/T 587-2007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9 姚春球 , 发电厂电气部分. 北京 :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10 许继 Q/XJS 11.050 2001 电力系统保护与监控装置通信规约S 11 殷志良数字化变电站中采样值同步技术研究J.华东电力, 2008 12 林宇锋智能电网技术体系探讨J.电网技术, 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