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786999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38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1年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1年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1年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1年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五年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 2011 年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 网络传播笔记 网络传播学笔记 网络中各个节点的交织为我们构建了一个虚拟社会。 各种评论相继出现: “互联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言论多样化的舞台,以及信息自由流动的机会” (胡泳、范海燕, 1997:356 ) “互联网络,这是个最民主的地方” (王小东,1997:22) “传播权利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真正的普及” (苏克军,1998:5) 网络所具有的 “虚拟实在开创了人类一个崭新的生存空间, 也存在把人类带到与真实世界更远的地方的危险” (严耕、陆俊,1998:36) 。 作为网络交际主体的人在网络交际中则是 “由语言构成的虚拟

2、主体”(孟建、 祁林,2002: 24 ) 。 网络虚拟社会的特点: (1)自由性 (2)开放性 (3)虚拟性 虚拟实在是指在效果上,而不是在实质上。 (4)非人性化 互联网的雏形是阿帕网(ARPAnet)于 1969 年诞生于美国 1998 年 5 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确认网络是“第四媒体” 。 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人类信息 (包括新闻、 知识等信息) 传播活动。 网络传播的优点: (一)更具经济性。 (二)更具保存性。 (三)更具检索性。 (四)更具互动性。 网络传播细可分为网络人际传播、网络群体传播、网络组织传播、网络大众传播 五年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 网络人际传播是指

3、个体间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 以文字和网络符号为主要手段所进行的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传播活动。 网络人际传播主要可分为同步与非同步的两大类型。 (一) 、非同步网络人际传播 非同步(nonsynchronous)交流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E-mail) 、电子公告牌(BBS)进行的。 (二) 、同步网络人际传播 同步(synchronous)即通过网络实时的交流空间进行的人际交流。其基本形式有 Web 聊天、聊天软件(ICQ、OICQ)和互动游戏等形式。 网络作为人际传播平台时,受众的心理包括: 1、要求被认同的心理; 2、渴望交流的心理; 3、代入的心理(指受众无力实现却又想获得虚幻满足的心态)

4、 ; 4、逃避心理; 5、自我表露与隐匿; 6、网上印象与表演; 7、求“异”思维与情感诉求。 网络人际传播的特点: 1网络人际传播是一种以文字交流为主的传播。既挑战语言文字,又挑战交际策略。 2网络人际传播具有广泛性。 3网络人际传播常常具有偶然性。 4网络人际传播具有匿名性。 5个体在网络人际传播中具有多重性。 网络人际传播的利用: (一)个体对网络人际传播的利用 网上积极的人际交流,能扩展人们的交际范围与能力,增加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交流机会。 网上人际交流如-mail 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网上交流,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缓解人们的现实生活压力,调节心情。有时可起到心理五年专

5、注考研专业课辅导 治疗的作用。但滥用则可能带来相反的效果。 (二)新闻传播与人际传播 1-mail 或聊天,可以成为一种采访手段。 2通过 E-mail 这种方式,来加强读者与编辑之间的交流。 3通过聊天室来加强读者之间、读者与专家之间、读者与名人之间、读者与报道对象之间或读者与记者编辑之间的交流。 4传统媒介可以利用网络人际传播,加强传播效果。例如在广播电视直播节目中,开通聊天室或 BBS。 网络群体的形成途径: (1)将物理世界已经存在的群体复制到网上:班级 成员相对固定、交流模式变化不大、稳定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排外性等等 (2)通过网络形成的新群体:红客联盟、论坛里面、网络同居等 来源面

6、宽、流动性大、稳定性不够、易消失等 网络群体传播的特点: 1、成员身份公开性与匿名性并存 2、重新赋权 3、群体压力程度与成员对群体的认同度有关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分类: (1)内联网:主要实现组织内的传播 (2)互联网:主要实现组织外的传播 内联网与组织传播 1、内联网可以实现的功能主要有: Web、电子邮件、公告板、论坛、短信、ftp 等 2、内联网给传统组织传播带来的影响: (1)内联网改变了传统的组织结构,实现了信息的共享 使组织的结构由“金字塔”式变为“网络式” 。 (2)内联网改变了组织成员间的交流方式 在互联网上,组织宣传活动主要是以建立网站的形式展开。 与传统的宣传活动相比,网络

7、宣传具有以下特点: 五年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 1、组织在宣传活动中可以更好地掌握主动权 2、组织的网络宣传活动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网站的影响力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网络的特点: 1、信息发布的低“门槛” 2、资源的无限性 3、传播的跨国界 4、传播的灵活性 传统媒介的传播一般特点是点对面,而在网络中,传播可以几种方式存在:点点,点面,面对面。 从传播的时间性来看,网络传播可以是同步传播,也可以是异步传播。 5、传播的互动性 6、传播信息的多媒体化 7、信息呈现方式的非线性 8、大众传播与其他形式传播的进一步融合 9、网络不仅仅是媒介 网络不仅是媒介,它还是一种虚拟空间,一种生活平台,一种商业

8、平台。 10、小众化 11、提供完全个性化的服务 RSS 服务等 网络对传统媒体的挑战: 新兴媒体出现以后,旧媒体都会面临一个生存问题。 目前,人们对此的认识有以下几种: 1、旧媒体不会灭亡 2、网络媒体必然代替传统媒体 3、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 4、网络媒体将成为一种主流媒体,传统媒体将让位于网络媒体而边缘化、非主流化。 互联网对报纸的冲击: 1、读者被分流,发行量下降。 2、报纸的广告开始被分流。 五年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 3、由于信息越来越多地通过无纸化传递,印刷品也将不断减少,很多报社的对外承揽的印刷业务将受到网络的影响。 国内报纸电子版的现状与缺陷 现阶段一个比较成熟的报纸电子版有

9、以下的内容: 提供报纸的主要内容甚至是全部内容, 提供同一集团其他媒体的内容, 提供繁体字版和英文版,提供为读者服务的相关数据库,提供旧报查阅服务,提供读者信箱以方便双向交流,设立广告栏目吸引广告客户,提供热门的站点方便读者等。 报纸如何面对网络时代 1、报道思维:由平面到立体 建立新报道模式,充分发挥报纸的优势,应对网络的挑战。 强化综合报道,应对网络信息的散碎化特征。因为经过思考和分析的新闻具有深度,具有网络不可替代的优势。在互联网时代,报纸除了刊载新闻外,将报道重点逐步转到跟踪报道、连续报道、专题报道、系列报道等深度报道上来,无疑是一种有力的竞争手段。 2、版面编排:由线性到感性,强化新

10、闻图片的作用活跃版面。 文字具有线性特征,在阅读时需要读者充分调动思考。网络媒体集中了各种传播符号,拥有比旧媒介更全面的符号系统,既有文字、图表,也有大量的“感性符号”,如声音、图片、动画等,报纸在版面编排过程中,对“感性符号”更加重视。 首先,新闻图片在版面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数量增多,篇幅加大,大量采用成组照片。 其次,标题字号普遍加大,在版面上更加突出、 醒目,读者完全可以按照网络阅读习惯,先浏览标题再有选择地详读。 第三,线条、色块、色彩的运用更加频繁。 第四,稿件的排列越来越多地采用模块式结构,模块式编排已经取代穿插式编排,成为当代报纸版面设计的主流。各组新闻犹如各个网页,之间少有交叉

11、,组成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版面系统,帮助读者在简洁的环境下接受信息,从而改变以往容易使人疲劳的阅读环境和线性阅 读习惯。 3、区别于网络媒体信息繁杂、良莠不齐的特点,增强自身可信度,固守纸质媒体的权威形象。 4、报纸要以自身特色求生存。 发展地区性新闻,个性化报道,平民化报道,加强时效性。 五年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 5、报业须朝社会公众媒体方向发展。 加强受众地位的研究, 报业应当把满足社会公众信息需求、 创办更多的社会公共媒体作为发展的方向。 6、利用互联网把“短腿”加长,提高竞争力,促进事业发展。 利用网络提高新闻发现能力。 利用网络增加新闻采访手段。 报网联动扩大新闻效果。 可以考虑与网

12、站之间交换稿件、交换栏目、共建栏目等。 7、学会利用时间差,加强早间报道。 传统的广播事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挑战之一:新型媒介崛起带来的受众分流。 挑战之二:来自广播传输的技术限制。 挑战之三:是网站的廉价传播成本对传统广播的大投资构成的威胁。 挑战之四:广播的转变对为其服务的新闻从业员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挑战之五:是在媒介的整合兼并中如何保持广播特色。 挑战之六:是从业人员的观念冲突。 广播如何应对挑战 1、融入网络,通过进入互联网,弥补广播的缺陷,拓展广播的功能,在竞争中争取主动地位。 2、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改造广播节目生产和播出手段。 3、实现思维方式的变革。 4、发挥广播之所长,

13、巩固既有的听众群。 5、办出特色,办出精品节目。 6、媒体结合,资源共享,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数字电视(DTV) ,是指从电视节目采集、录制、播出到发射、接收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是在数字技术基础上把电视节目转换成为数字信息(0,1) ,以码流形式进行传播的数字形态,综合了数字压缩、多路复用、纠错掩错、调制解调等多种先进技术。 “网络电视” (IPTV) ,是集互联网、流媒体、通信等技术于一体的,利用宽带互联网和互联五年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 网协议传送流媒体数据, 以电视机加机顶盒或电脑为电视接收端, 为用户提供交互功能的一种崭新的数字电视业务。 网络时代的电视传播新

14、趋势 1、电视传播网络化 2、电视内容多样化 3、传播方式双向化 4、电视服务商业化 网络新闻与电视新闻 网络新闻的比较优势 1、话语权的解放与互动式信息传播 2、舆论的非中心化与个性信息传播 3、全天候新闻报道与滚动式信息传播 电视新闻的比较优势 1、公信力、权威性 2、主持人的人格魅力 3、电视新闻报道的形象可感性 4、强大的人才资源优势 电视新闻的发展态势 1、创建电视新闻频道 2、 “网上造浪” ,新闻栏目上网 3、互动电视时代的信息互动 4、更新信息传播形式 5、构筑信息平台,传播特色新闻 首先,电视新闻要成为高密度的信息场。 其次,就是电视新闻内容与形式要生动鲜活。 6、确定电视新

15、闻节目定位及文化品味追求 7、实施品牌战略 8、建立具有特色的电视新闻传播形式 9、注重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 五年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 10、突出电视新闻独有的语言特色 11、贴近受众生活,体现人文关怀 受众地位的改变: 1、受众本位意识增强。 受众的这种本位意识主要表现在: 第一,自主意识增强、个人独立性增强。 第二,平等意识加强:网络受众在信息面前人人平等。 第三,维权意识渐浓。 、新型的传受关系和角色转换。 网络受众的整体特点 1、个性化 网络传播意义上的“受众” ,不再是一个只有一种性格的整体(单数) ,而是无数个个体的相加(复数) 。 2、主动性 网络受众的主动性也体现在使用新闻的方式上

16、的很大转变。 受众成长为独立的理性个体, 网络中的受众开始思考了。 网络受众的主动性还体现在受众与媒体的即时互动上。 此外,受众接受指向更明确. 3、权利化 4、虚拟化 网络传播对受众接近权的突破 接近权,指“大众即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皆应有接近、利用媒介发表意见的自由” 。 网络对于受众接近权实现的积极意义: 1网络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介的信息准入特权。 2网络使个人意见获得有力传播。 3网络使传统媒介的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 网络正在实现受众接近权 1信息传播的另一种渠道。 2弱势信息获得沟通交流的机会。 五年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 3网络与传统媒体的联动效应。 网络受众对网络传播过程的参与 (一)以新的方式获取信息 (二)直接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 (三)对网络议题的重构与制定 网络受众新闻观念的转变 (一)追求新闻的软化和泛化 (二)追求新闻的“全时性” (三)对新闻深度的更高要求 加强网络把关的必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