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782132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7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列经著作选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浙财12级马克思中国化研究学生钱玲燕费尔巴哈生平费尔巴哈(18041872年)出生于次胡特 一个法学教授家,1828年在柏林大学毕业,曾 任教于埃尔兰根大学,因宣传无神论,遭受迫 害,隐居乡间,从事哲学研究,主要著作有 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哲 学改革的预拟提纲、未来哲学原理等。 在他的著作里,尖锐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 义体系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在政治上,他 反对君主政体,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1870年 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晚年阅读了马克思的 资本论,但费尔巴哈在社会历史观方面是唯 心主义的。他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的同 时,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2、,所以始终未能摆 脱机械唯物主义的缺陷。一、提纲的写作背景提纲写于1845年春,马克思生前未发表 过。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 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 书的附录首次发表,并命名为马克思论费尔 巴哈。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 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 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 基本标志。现在所看到的标题是前苏共中央马 列主义研究院在发表这个提纲时另外加上的。自然界是一本 不隐藏自己的 大书,只要我 们去读它,我 们就可以认识 它。费 尔 巴 哈

3、文本演变 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天在布鲁塞尔写成 的,写在他的1844-1847年的“笔记本”; 1888年恩格斯把它附在“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 的终结”的单行本中第一次发表出来,并指出了它 的写作时间和地点。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个标题是苏共中央马克思 列宁研究院根据恩格斯给“费尔巴哈论”写的序言 加的。被世界各国翻译流传的基本情况 二、中心思想其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 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 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 逻辑结构1、(第1、2条)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 旧唯物主义的区别 2、(第39条)把实践的观点运用于社会 历史的研究,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 观,

4、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3、(第10、11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历史使命与根本任务,指明了马克思 主义哲学在哲学领域所引起的革命变革。贯穿全篇的理论观点 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中的决定作用 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释义第一条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 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 ,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 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所以, 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 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 ,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 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释义第一条费

5、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 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 对象性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 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 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 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 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第一条的中心思想实践是“真正人的活动”,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是实践关系,对于我们面前的物质世界, 应当把它当作人的实践活动去理解。 第一条基本观点 1、旧唯物主义的缺陷在于只是在于把 客观世界当做直观的对象而不是当做 实践的对象,只是把人看做直观的主 题而不是实践的主体,结果是主体的 能动性被掩盖; 2、唯心主义看到但有夸大了主体的

6、能 动方面,把它视为脱离物质基础的绝 对; 3、费尔巴哈对实践的认识是有误的。国内哲学界关于第一条的不同见解 对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以重视实践为特征,是实 践唯物主义。”这一点,学术界没有分歧,但在马 克思提出实践唯物主义思想的理论旨趣问题上, 看法不同。在我国,起初人们对马克思的这一思 想从认识论出发加以解读;上一世纪80年代起我 国的“实践唯物主义者”认为,马克思是要强调人 面对的不是自在自然,而是“人化自然”,是人的 实践活动的产物,借以宣示实践唯物主义的世界 观。原文的具体阐释 第五条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 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做是实践的、人 的感性的活动。第五条中心议题对

7、费尔巴哈“感性直观”的批判第五条基本观点费尔巴哈唯心史观产生的根源在于误解和 排斥了人类的社会实践。国内哲学界关于第五条的不同见解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的观点” 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 是能动性与受动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首 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 点,它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的各个环节。离开了实践就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 哲学在人类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就不能科 学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由于马克 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 发认识周围的世界,克服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 分离,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 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 学的,因为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就在于它的全 部理论来自于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