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研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新课程中的运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78065 上传时间:2017-08-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研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新课程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研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新课程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谈研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新课程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谈研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新课程中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谈研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新课程中的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研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新课程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研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新课程中的运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谈研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新课程中的运用深圳市石岩公学 高中部 张峰内容摘要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 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定位,学校如何开展、教师如何适应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将影响研究性学 习的实施和成效。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 样学习、怎 样思考、帮助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勇于探究的 进取精神。 近几年来,我们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轰轰烈烈,各种 研究性学习或是探究性学习的做法很多,这种探索的积极性是值得倡导的。然而,对于实际中存在的一些对研究性学习的误解,应该予以关注和警惕,以便使研究性学习或是探究性学习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关键字 研究性教学模式 新课程 评价

2、机制 教育观念研究性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境或途径,使学生在学习中或结合其他学科选择并确定学习的内容,自己动手收集、分析、判断大量的信息材料,进行积极地探索、发展和体验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觉端正学习动机,在探索求知的学习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显而易见,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定位,学校如何开展、教师如何适应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将影响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收效。一 研究性教学模式真正在高中新课程中运用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一) 学校如何转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评估机制。课程改革是多层面的改革,从表层看

3、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变,从深层看是体制与机制的改变,核心是一种体制与文化价值的重构。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价值取向是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在这一培养宗旨的影响下,教学质量评价最关注的是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而这种继续学习的能力又被不恰当的教学与考试窄化为单纯的对学生学过知识的记忆与解题技能。由于学科考试指挥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直至使整个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都走入了“应试教育”的歧途。因此,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学评价体系必须改变以单一的学习结果作为衡量教学好坏的唯一标准,突出学习的过程和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意志、信念、学习方式、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从而我们必须转变并完善评价

4、标准、方法、主体诸方面的2新的发展性科学评价体系。(二) 教师如何转变和培养新的教育观念。要走出对研究性学的认识误区,不少教师认为,中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最佳时期,其主要任务是学好各门文化课,搞研究性学习应放在课外,不应作为必修课;搞研究性学习,学生素质和教学条件还不足、执行有困难,很难搞出名堂来;搞研究性学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降低升学率显然,这是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所产生的顾虑,教师应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法的认识,消除上述顾虑,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把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这不仅使学生看到了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价

5、值,提高学习积极性,还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和重要意义。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与教师一样能通过互联网,各种媒体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专有者、垄断者,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和谐师生关系。(三) 教师要注意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对习惯于纯学科课程教学的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要重视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教师要学习本学科甚至跨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树立

6、终身学习的观念。研究性学习中课题实施的一般过程是:选题立题成立小组、制订方案课题实施课题结题 成果展示。选题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1)从学科学习的疑难中找课题;(2)从学生身边找课题(3)从各种媒体上报道的重大事件找课题等。成立小组、制订方案,主要是选聘好指导教师,确定课题组长、写好课题开题报告,开课报告应包括课题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人员分工、研究步骤、所需条件、成果表示形式等。课题实施主要为文献阅读网上查找 实地考察专家走访 资料整理实验论证,课题成果可以是课题报告、论文、作品、产品或设计方案、建议等,课题报告主要有课题名称、指导教师、课题组成员、执笔人,正文包括引言、论点、论据、结果

7、等。这样就要求教师要重视相关资料的积累、逐步丰富适合本地本校实际、受欢迎的研究课题的综合性资料储备。(四) 教师如何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面对学生提出来的一连串问题,教师不可能也不需要“全知全能”、事事都懂,所要做的是指点学生在遇到困难时通过哪些途径去寻找答案。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检索查阅书刊杂志、上网、谈访、问卷等形3式获取资料的方法,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研究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资料间的关联和趋势,得出相应的结论;指导学生运用各种通讯手段信、电话、email 等向专家请教,使他们学会学习。教师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

8、巳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使他们学会思考。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总之,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思考、帮助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勇于探究的进取精神。二 研究性教学模式真正在高中新课程中运用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近几年来,我们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轰轰烈烈,各种研究性学习或是探究性学习 的做法很多,这种探索的积极性是值得倡导的。然而,对于实际中存在的一些对研究性学习的误解,应该予以关注和警惕,以便使研究

9、性学习或是探究性学习 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一) “研究性教学 ”完全排斥教师的传授式教学。 无论是我们常常所看到的所谓 “示范课” “公开课” ,还是我们常常看到的领导赞赏、学生欢迎的体现新课程改革方向的课。看起来新课程改革红红火火,学生常常是一个个主角,教师是一个配角甚至满堂课看不见身影。但是实际情况受教学时间、进度、考试制度、学生学习精力有限等因素的限制,所有的课程都不可能完全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因此,必须明确的是:(1)研究性教学并不排斥教师用最简捷的手段和方法使学生能尽快获得新知;(2 )不是教材的任何知识点,学生都需要通过研究方式获得的。(二)不同对象的学生却有相同的研究性学习方向

10、。研究的方向,即问题的提出,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及运用能力,要使问题最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合理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使学生本身获得最有效益的学习。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现实生活, 尊重学生多元化的选择。(三)苛求所有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一定达到某种结果 作为研究性学习,可以是涉足于未知知识领域的探究,也可以是对已有知识进行的个性化的再认识,不一定要具有前沿性或是前所未有。研究结果也不一定要造福人类,或具有创造性,甚至不一定要有结果或正确的4结果。绝大部分学生的研究结果都显

11、得非常稚嫩,更多的只是重复早已定论的东西,但只要是学生以已有的知识作为基点,认真进行了学习研究,那么就不管这位学生的研究成果水平是高、是低,甚至有没有研究成果,我们都应该肯定、表扬。因为研究性学习实际上是注重研究的过程,而不是研究的结果,注重学生的意识、精神、创造性的培养,而不注重现成的结论。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四)研究性学习专家化倾向我们不能把研究性学习所强调的研究囿于科学研究的藩篱,把研究性学习等同于

12、专家的研究,而背弃了作为理念的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当然,研究性学习并不必须与学术化倾向相抵触,而是作为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讲,成人专家型的科学化和学术化并不适合作为它的基本要求。这一倾向与实践上的功利主义结合,使得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异化,由促进学生发展转向为加快学校扬名。学校为图一时之功,并不追求研究性学习的长远设置。教师为使学生的成果获奖或发表,往往捉刀代笔,包办代替。学生为展示、为得奖而研究,为追逐名利而急功近利。近年来很多中小学相继成立名目多样的“少年科学院”,并大肆宣传“少年科学家”,或许其醉翁之意人人皆知。诚然,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可能会产生某些社会效益,但这既不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追求所在,更

13、不是开设这一领域的重点所指。研究性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课程教学的深化改革培养面向未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一代新人。不能追求研究性学习给学校所带来的宣传效应,更不能过分期待研究性学习给社会带来的效益,如果有的话,最大的效益就应该是学生所形成的问题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健全发展的个性,这才是研究型学习追求的根本价值所在。(五) 研究性学习 的学科化、单一化的倾向研究性学习 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课程形态。由于长期以来,广大中小学教师缺乏课程的权力和意识,往往把课程等同于学科和教材,所以当研究性学习 在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以一种课程形态呈现的时候,特别容易出现 研究性学习 学科化的倾向。由于教学习惯,常常出现以学科教学形式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现象。更有意思的是,甚至出现语文研究性学习 教材、 数学研究性学习 教材等将研究性学习 竞相学科化和教材化的攀比情况,研究性学习 有背离其初衷的危险。所以必须认识到,学科化倾向最终可能导致5的是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研究性体验,大大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这在根本上是背离研究性学习的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杨国祥著 思想政治研究性教学模式,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林志刚著 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殷艳著 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初探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2 年第四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