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曹植诗文优劣论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77962 上传时间:2017-08-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丕曹植诗文优劣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曹丕曹植诗文优劣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曹丕曹植诗文优劣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曹丕曹植诗文优劣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曹丕曹植诗文优劣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丕曹植诗文优劣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曹丕曹植诗文创作优劣论摘要曹丕曹植两兄弟一直是世人口中的焦点话题,数千年来从未停止。他们的继承大业之事为世人争论不休、津津乐道;诗文成就之高下,哓哓不休地争论数百年,至今仍无休止。他们都是建安文学的核心,文学上又各有建树,其文学成就实在难分高下。但经过考察研究,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大都认为,曹植的诗文成就略为优胜。关键字建安文学 术业有专攻 诗歌内容 文采 生平身世第一章:建安文学建安,(公元 196-220 年),是东汉汉献帝的年号。此时期社会动乱,政治大权完全操纵在曹操手里,文人的命运也是多舛。应运而生的“建安文学”则是辉煌繁荣。因此,动乱不已的建安时代,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汉末历史中最精彩的

2、一个时期。建安文学,主要包括了汉献帝、魏文帝和魏明帝时期的创作,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核心,集结了王粲、刘祯等 “建安七子”,(此说法始见于曹丕的典论 论文中),确立了流芳后世的“建安风骨”的美学典范。其兴盛原因主要有:第一是建安乱世刺激了建安文人,进行了大量的抒发心智、反映现实的创作。第二是社会思想的转变,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地位受到威胁,反传统的文学观念大肆出现。第三是文学批评的兴盛。曹丕的典论 论文就是当时举足轻重的一篇文学批评作品。第二章:成就之高下第一节:术业有专攻曹丕(公元 187-226),字子桓,是曹操次子,于公元 220 年废汉献帝自立,即魏文帝。现存诗约 4

3、0 首,形式多样,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无所不备。他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他的杂言诗,句子参差变化 ,形式多种多样。如大墙上篙行, 句子短的三字,长的多达九字, 参差变化, 形式新奇。此诗长达364 个字 ,这在他以前和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都没有人写出这样的长篇巨作。唐代李白的蜀道难等作品,明显的受它的影响。王夫之品评大墙上篙行一诗道:“长句长篇,斯为开山第一祖。鲍照、李白 ,领此宗风,遂为乐府狮象”。这些都说明了曹丕在诗歌形式上敢于革新和创造。曹植(公元 192-232),字子建,为曹操第四子,天资聪颖,才华过人。现存诗 90

4、 多首,有三分之二是五言诗。他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他的诗歌文采气骨兼备,成就颇高。他对诗歌的题材和内容进行了多方面开拓,艺术上注重声色的描绘和技巧的琢磨,富于创造,大大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而且杰出的创作为我国古典诗歌从朴质无华的民歌向体被文质的文人诗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曹丕曹植二人的诗歌成就都很高,但是钟嵘在诗品中将曹植列于上品,曹丕列于中品。理由是曹丕的诗“其源出于李陵,颇有仲宣之体则,所计百余篇,率皆鄙直如偶语;西北有浮云十余首,殊美赡可玩,始见其工矣。不然,何以铨衡群彦,对扬厥弟耶?。”然而又曰:“植诗,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彩华茂

5、,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嗟乎,陈思之于文章也,犹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究竟为何会让钟嵘作此评价呢?很大一部分原因应如刘勰所说:“文帝以位尊减才。”(见于文心雕龙)。因为曹丕是君王,所以人们更多的会关注于其政绩。而曹植作为闲王,他的文学成就便更受关注。术业有专攻,事实如此,人们的关注也是如此。第二节:诗歌内容曹丕现存的 40 多首诗歌当中,内容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宴游诗。多写游赏之乐,描山摩水非常细腻,手法多对偶且文词富丽。如写夜游铜雀园的芙蓉池作诗,记游玄武池的玄武陵作诗等等;第二类是抒情言志诗。如黎阳作诗三首等;第三类是征人思妇诗。抒发相

6、思和怀乡之情。是最能体现曹丕水平的诗类。如燕歌行写一位女子在不眠的秋夜思念淹留他乡的丈夫,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深婉动人。曹植的诗主要分为前期后期两阶段。前期的代表作品白马篇,表现了他前期渴望建功立业的游侠儿精神。后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之情。又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类是对自己好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如野田黄雀行。第二类是用思妇弃妇寓托身世,表白心迹。如著名的七哀诗、浮萍篇等。第三类是述志诗。杂诗(“仆夫早严驾”)。第四类是游仙诗。如远游篇、游仙诗、但赠白马王彪中也说“虚无求列仙,松子入吾欺”。由此观之,曹植诗歌的内容更为全面细腻,但亦不乏抒发豪情壮志之作。是细腻

7、而不矫作的情感表达之作。第三节:文采曹丕的代表作品燕歌行 ,开头展示了一幅秋色图:秋风萧瑟, 草木零落, 白露为霜,候鸟南飞。这萧条的景色牵出思妇的怀人之情,映照出她内心的寂寞;最后几句以清冷的月色来渲染深闺的寂寞,以牵牛星与织女星的“限河梁”来表现思妇的哀怒,都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在描述思妇的内心活动时,笔法极尽曲折之妙。 比如, 先是写丈夫“思归恋故乡” ;继而设想他为何“淹留寄他方” ,迟迟不归;再转为写自己“忧来思君不敢忘” ,整日里在相思中过活;苦闷极了,想借琴歌排遣,却又“短歌微吟不能长” ,只好望月兴叹了。如此娓娓叙来,几经掩抑往复,写出了这位女子内心不绝如缕的柔情。 这首诗

8、仿柏梁体,句句用韵,于平线的节奏中见摇曳之态。王夫之称此诗“倾情,倾度,倾声,古今无两” ,虽是溢美之辞;但此诗实为叠韵歌行之祖,对后世七言歌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曹植的文采,他的洛神赋足以彰显。第一、想象丰富。想象看到了洛神宓妃,她的体态摇曳飘忽像惊飞的大雁,婉曲轻柔像是水中的游龙,鲜美、华丽较秋菊、茂松有过之,姣如朝霞,纯洁如芙蓉,风华绝代。产生爱慕之情,托水波传意,寄玉佩以定情。洛神终被他的真情所感动倾之以情。但终因人神殊途,结合无望,与之惜别。想象绚烂,浪漫凄婉之情淡而不化,令人感叹,第二、词藻华丽而不浮躁,清新之气四逸,令人神爽。讲究排偶,对仗,音律,语言整饬、凝炼、生动、优美。取材构

9、思汉赋中无出其右。第三、传神的描写刻画,兼之与比喻、烘托共用,错综变化巧妙得宜,给人一种浩而不烦、美而不惊之感,使人感到就如在看一幅绝妙丹青,个中人物有血有肉,而不会使人产生一种虚无之感。在对洛神的体型、五官、姿态等描写时,给人传递出洛神的沉鱼之貌、落雁之容。同时,又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高洁。在对洛神与之会面时的神态的描写刻画,使人感到斯人浮现于眼前,风姿绰约。而对于洛神与其分手时的描写“屏翳收风,川后静波 ,冯来鸣鼓, 女娲清歌。”爱情之真挚、纯洁。一切都是这样的美好,以致离别后,人去心留,情思不断,洛神的倩影和相遇相知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浪漫而苦涩,心神为之不宁徘徊于洛水之间

10、不忍离去。 如此看来,文采之高下不言而喻。曹植的文采明显技高一筹。第四、生平身世刘勰文心雕龙,“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主要意思是说:曹丕的帝主之尊掩盖了他的文才,而人们对半生困窘的曹植的同情,给曹植的文才增添了光釆,所以才产生了丕“去植千里”的评价。稍后钟嵘在其诗品中仍给曹植以无与伦比的地位,并称后来陆机、谢灵运等大文人,都“源出于陈思”。直到唐、宋,房玄龄仍称“独彼陈王,思风遒举,备乎典奥,悬诸日月”;(晋书文苑传叙)。张戒犹谓:“古今诗人推陈王及古诗第一,此乃不易之论。”(岁寒堂诗话)近代学者郭沫若有专文论曹植(1947 年收入历史人物一书中出版),其中郭沫若认为:“曹子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一大半是封建意识凑成了他。人们要忠君,故痛恨曹操和曹丕,因而也就集同情于失宠的曹植。”他“好摹仿,好修饰,便开出了六朝骈俪文字的先河”; 历史上曾有王通等人给曹植唱过“忠君爱国”、“ 以天下让 ”等赞歌,这些都是封建意识无疑;但是,曹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不是靠了王通等人的吹嘘才显赫起来的,早在王通之前数百年的魏晋时期,他的文学才能就已得到公认。曹植的同时代人陈琳就说曹植的作品”“音义既远,清辞妙句,焱绝焕炳,譬犹飞兔流星,超山越海,龙骥所不敢追,况于驽马,可得齐足? ”(答东阿王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