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朝政治制度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778048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朝政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朝政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朝政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朝政治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朝政治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朝政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朝政治制度(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二、秦朝的政治制度二、秦朝的政治制度(一)秦的统一春秋争霸战争(宗法制、分封制被破坏)战国兼并战争秦统一全国的战争(前230-前221年)秦灭六国形势图齐秦楚燕赵魏韩前230秦公元前221年 都城:咸阳秦灭六国形势图时间:前230年前221年方式:远交近攻领导者:嬴政东到大海北至长城南到南海西到陇西人口达2000万秦的统一的原因秦的统一的原因大势所趋:春秋战国历史发展的趋 势(由分裂走向统一)。人心所向:人民饱受长期的战乱和 分裂,渴望统一。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 个人因素: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1)结束混战,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 ,社会生产发展,符合人民

2、共同愿望()扩大了疆域,推动了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秦的统一的历史意义秦的统一的历史意义1.1.皇帝制度皇帝制度u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u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u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 中的另一体现。确立确立“ “皇帝皇帝” ”称号;皇帝自称称号;皇帝自称“ “朕朕” ”;命令称;命令称 “ “制制” ”或或“ “诏诏” ”,印称,印称“ “玺玺” ”。有什么特点?“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

3、卷六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本纪(二)秦的制度皇帝皇帝九卿九卿丞相丞相 “ “百官之首百官之首”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副丞相)(副丞相)执掌奏章 下达诏令 监察百官太尉太尉军务(虚有其位)2. 2.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有何特色?有何特色? v分工明确 v相互牵制 v不得世袭v权力皇控 郡县地方最高行政机构。长官为郡守。 上承中央命令,下督所属各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县令 或县长。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 、司法、狱讼和兵役。3. 3.郡县制郡县制乡县下基层行政机构,设三老。 里乡下基层行政机构,设里正。分封制 郡县县制时时代不同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条件不同是与宗法制

4、相联联系的,以 血缘缘关系为为基础础是在国家大一统统的条件下 实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内容不同诸诸侯王位世袭袭并拥拥有封地郡县县官吏由皇帝任免,不 世袭袭,只有俸禄没有土地作用不同诸诸侯拥拥有很强的独立性, 容易发发展为为割据势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权的加强和 国家统统一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割据问 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秦朝金字塔型统治机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及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及影响 1、概念: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 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 中央

5、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 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原因经济上: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 政治上:封建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地主土 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思想上:法家韩非子“集权”“法治”思想的影响。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1)积极:(2)消极:巩固了国家统一,维护了社会稳定。有利于组织大型工程,推动封建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民族融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 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 。政治:

6、经济:民族:后世: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 迅速激化。(暴政) 经常出现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政治黑暗)颁布秦律;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和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修驰道。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北击匈奴,修长城;南攻越族,开灵渠;移 民戍边。政治:经济:思想:军事:(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焚书坑儒实质:一场统一思想的运动。当时为巩 固统治,采取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是必要 的。作用:保证了郡县制的推行;造就了中 国大一统的局面;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负面影响:手段是残暴的;钳制了思想 ,摧残了文化。秦修长城 必要性:匈奴实力强大;秦刚建国,百废 待兴。积极作用:一定程

7、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南下 ,有利于北部边境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 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 、勇敢和智慧的结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 象征。负面影响:加重了人民的劳役负担,是秦 暴政的表现之一;不利于南北民族的融合; 助长了民族性格中保守封闭的观念。1.(2010高考安徽文综14题)柳宗元认 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 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 ,“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 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2.(2010年高考湖南文综25题)柳宗 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 、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 ”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 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3.(2007广东卷,3)20世纪90年代, 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 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 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 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