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生态立省”战略中的人口问题研究报告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774073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45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生态立省”战略中的人口问题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青海“生态立省”战略中的人口问题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青海“生态立省”战略中的人口问题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青海“生态立省”战略中的人口问题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青海“生态立省”战略中的人口问题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生态立省”战略中的人口问题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生态立省”战略中的人口问题研究报告(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青海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青海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09 年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年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项目 青海青海“生态立省生态立省”战略战略 中的人口问题研究报告中的人口问题研究报告 负责人:原负责人:原 新新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 2010 年年 01 月月 - 1 - 2 -课题研究团队 课题研究团队 课题负责人: 课题负责人: 原 新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 教授、 博士生导师 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成员: 李育东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 博士后 新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教授 胡耀岭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 博

2、士生 刘士杰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 博士生 王海宁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 博士生 韩 靓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 博士生 青海青海“生态立省生态立省”战略中的人口问题研究报告战略中的人口问题研究报告 “人口过剩、 资源危机和环境恶化”是当代世界三大全球性社会问题,也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三大障碍。早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初期,国际社会就提出了以协调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优化生存环境、调控失调的地球表层作为人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开始了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的研究,并在此领域不断丰富和深化。终于在 90 年代末提出了“既满足当代人需

3、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发展共识。 在可持续发展中,人口是首要因素,是占有资源的主要形式,人口本身与可持续发展构成促进与制约关系。 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第一位压力无疑是人口压力,其他各种过度的经济活动往往由此而引发。一方面,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变动及其地域分布状况直接作用于资源与环境系统,人口越多,对环境的压力越大,消耗的资源越多;另一方面,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传统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对资源不加限制的利用,提高了个人消耗资源和利用环境的平均水平。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环节之所在。 青海省属于资源环境优势型省份,是国家生态屏

4、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淡水资源库,在国家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中具有 国家生态屏障地区是指西起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 途经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 东抵大小兴安岭,横跨西藏、青海、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黑龙江 等省,地处地理第一、二阶梯,位于长江、黄河、珠江等上中游的广大地域。 - 3 -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青海省居我国上风上水的关键区位,国土面积的 64%被森林、湿地、草地所覆盖,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草原草甸生态系统,呈现着高原生态结构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功能脆弱和完整的特点;孕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区,也孕育了祁连山地黑

5、河、石牙河、疏勒河、和大通河的源头区,湿地资源丰富,发挥着高原自然环境、大气循环、环境演化和国土生态安全的屏障作用, 具有其它区域无可替代的主体地位, 对于全国乃至东南亚而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生态战略地位。 基于青海的基本省情和独特的生态环境,青海省委、省政府于2007 年提出并大力推行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立省”战略,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委会又确立了“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的总体思路。但是,现实的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各种矛盾、瓶颈、难题交织在一起, 对青海发展构成了复杂而严峻的挑战。 人口因素是 “生态立省”的关键要素,人

6、口发展战略是“生态立省”战略的重要内容,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直接关系到“生态立省”战略和“四个发展”的成败,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青海一、青海“生态立省生态立省”战略的内涵战略的内涵 生态环境优势是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才能赢得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的先机,所以,实施“生态立省”是时代的抉择 - 4 -(一)(一)“生态立省生态立省”战略的内涵战略的内涵 “生态立省”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在青海发展模式上的一种新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是青海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它体现了更加注重生态与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更加注重人类生活

7、质量的提升,更加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发展理念。 “生态立省”的要义在于: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发展生态经济,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培育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提高综合实力,实现省域水平上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是: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的生态建设模式。具体任务是: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推进生态经济、生态产业体系建设;以资源保护和可再生资源的恢复、 发展为重点, 推进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以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为重点, 推进生态环境体系建设; 以人

8、口控制、城镇综合整治和建设为重点,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人居体系建设;以科技和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推进高效、稳定、配套的能力保障体系建设;培育生态文明,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推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生态立省”是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高战略, 以培养生态文化为灵魂和指导,以生态环境保护是前提、基础和基点,以发展生态经济(含生态农牧业、循环经济、生态旅游业)为核心,走一条“跨越- 5 -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的具有青海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为全省乃至于全国人口与经济社会、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二)(二) “生态立省生态立省”战略是青海社会经济发展的现

9、实需要战略是青海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生态立省”战略就是要充分体现青海省独特的生态区位优势和重要的生态价值, 用可持续发展思想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构建人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和谐、永续发展模式。 第一,第一,“生态立省生态立省”战略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战略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发展生态经济是“生态立省”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青海特殊的地理区位、自然环境和生态功能,决定了青海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系统中重要的生态保障作用和地位。突出表现在:辽阔的草地资源,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重要的湿地水资源,孕育了我国的,具有强大的固炭功能;丰富的森林资源,发挥着涵养水源、

10、防止水土流失和保障生态安全的不可替代作用;多样化的高原物种,对环境演化、大气变化以及人类健康发挥指示和辅助作用;富有的物产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和藏区的民生改善起着保障作用。所以,青海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摒弃传统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模式,探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统一的发展模式。在发展中提高区域经济水平,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又好又快运行;在发展中提升民众生活质量, 鼓励培训农牧民发展生态种植业、 生态养殖业、 生态旅游业,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改善民生;在发展中改善生态环境,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倡导循环经济。构建符合青海高原特点的新型经- 6 -济格局和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契合

11、了“生态立省”战略发展生态经济的核心要求。 第二,第二,“生态立省生态立省”战略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战略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培育生态文化是“生态立省”战略的灵魂,是“生态立省”理念传播的载体。生态文明是建设生态文化的核心思想, 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是传统文明形态与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和前提。繁荣和发展生态文明要确立生态文化的主流, 大力提倡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尊重自然生命的世界观,人类发展与生态系统和谐统一的道德观。培育生态文化就是要弘扬生态文

12、明的理念,挖掘青海多元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中的生态元素和生态哲学思想, 在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 即从传统的征服自然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强调数量、质量和速度统一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模式转变; 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建立尊重自然、保护生态,节能减排,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这是“生态立省”战略的精神支撑。 第三, “生态立省”战略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第三, “生态立省”战略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立省”战略的前提和基点。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

13、境是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 促使生态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正常进行, 维持有益于人类发展的良性生态平衡, 是获取生态效益、- 7 -发挥生态功能和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必须, 是生态建设的根本任务。 “生态立省”要求坚持环境保护第一的原则,坚持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农、林、牧、水、气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全社会建设生态的理念,最大程度地减少生态环境的人为干扰,对一切不利于生态保护管理的因素均应予以弱化甚至消除,通过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保护区建设等途径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此乃“生态立省”战略实施的基础。 第四,第四, “生态立省生态立省”战略是青海藏区稳定发展的需

14、要。战略是青海藏区稳定发展的需要。 青海省 71%的区域为藏区,平均海拔在 3500 米以上,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差,农牧民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度极高。生态与环境退化问题,直接关系着藏区的社会和经济稳定。青海藏区改善民生、发展经济与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农牧民的长远生计,无不以健康的自然环境、稳定的生态平衡和良好的自然资源供给为基础。 保护生态环境是维系藏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 二、与二、与“生态立省生态立省”战略密切相关的人口问题战略密切相关的人口问题 “生态立省”是青海省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五大要素,人口是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和中心, 人口与资

15、源相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人口与环境相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口与经济相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人既是可持续发展的主体, 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归宿。 受诸多因素制约,青海省人类发展指数(HDI)只有 0.657,居全国第 24 位,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后列,人口增长速度- 8 -列居全国前列。未来人口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经济增长速度和人们的消费水平还将进一步提升,所以,人与自然的矛盾正处在(并还将处在)最为尖锐的历史时期。“生态立省”战略能否顺利落实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能否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 正确应对人口变动与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16、(一)人口增长压力依然巨大,低生育水平尚不稳定(一)人口增长压力依然巨大,低生育水平尚不稳定,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还在加大。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还在加大。 第一, 总人口每年的净增长量虽然在不断减少, 但依然保持强劲增长趋势。第一, 总人口每年的净增长量虽然在不断减少, 但依然保持强劲增长趋势。目前,青海省总人口达到 557.3 万,比 1949 年净增加 2.7倍,属于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省份之一(图 1) 。进入新世纪以来,虽然总人口年增量和增速均稳步下降, 但增速依然较快, 据专家预测,青海总人口在 2030 年前还将比当前净增加 90 多万人,总量达到 650万人(表 1) ;2040 年前后实现零增长,峰值人口规模为 657 万人,然后人口转入负增长阶段。 - 9 -一方面人口规模还在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还要努力实现人均GDP 在 2020 年再翻一番的目标, 显然, 如果按照现在的资源利用率,无疑将进一步加剧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对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造成巨大压力。 图1 青海省人口转变(1949-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