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河南省人力资源数量表年份195719651982199020002007人数(万)484052407442855492569869从业人员数(万)182921723146408655725773比率(%)37.7941.4542.2747.7760.2058.50资料来源:全国人口的几次普查,河南统计年鉴摘要】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 “人口多、底子薄” 如此多的人口,素质低是沉重的负担;但如果素质高,就是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河南省“十一五规划”把“建设人力资源强省”提上日程,对河南省的人力资源现状及建设人力资源强省进行分析,找出其优劣势及面临的机会与威胁,进而寻找解决方法,对河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强省有着深刻的意义关 键 词】人力资源现状;SWOT分析【作者简介】陈翠,河南理工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在读硕士生;王永保,河南理工大学后勤管理处处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经济学、企业管理一、河南省人力资源现状作为第一人口大省,河南省拥有庞大的人力资源,数量大、质量低成为其显著特征自解放以来,人力资源数量除了1960、1961 年略有下降以外,一直在持续增长(表1) 从表1可见,河南省人力资源数量增长极为迅速,从业人员占总人口的比率也在增加。
但是人力资源的总体质量却很低,其具体表现可以从人力资源结构与分布上来看一)人力资源文化构成20世纪70年代以来,河南省人口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大幅度下降1982年全省文盲率为26.20%,1990年下降到16.15%,2000年降到5.87%,到2006年河南省文盲率下降到3.69%同时,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生的比重由1982年的330人增加到2000年的2674人另外,在河南省人口的教育构成中,小学与初中的人数占的比重分别为27.8%、47.7%,而受高中教育程度的比重为11.9%,受高等教育程度的 (大学专科和本科)人数比重仅为4.6%,受到研究生教育的人数比重不到1%,说明河南省人口的教育基本上满足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教育,而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不足,高素质人才不多我们还可以从表2中直接看到河南人口的文化构成与全国及东部人口文化构成的差异二)城乡人力资源结构与分布河南省不仅是人力资源第一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全国农产品主产区之一,其农业人口、乡村人口比重较大据河南省统计局统计,2007年底河南省乡村人口为6480万人,居全国第一位,占全省总人口的65.7%;城镇总人口达3389万人 (位列广东、山东、江苏之后,居全国第四位) ,占全省总人口的34.3%,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23.2%增长了11.1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增加1188万。
三)人力资源的产业构成从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来看,2007年底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比重下降到50.6%,比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9.8%下降了39.2个百分点,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口比重分别为25.8%、23.7%,分别比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4%、5.8%上升了21.4、17.9个百分点,但是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及东部地区来说,人力资源的产业结构仍然不够合理详见表3(四)人口的就业水平构成从河南省人口就业状况来看,1978~1999年,失业人口和失业率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变化情况,其中1980年和 1990年的失业人口分别达到 24.45 万人、25.09 万人,失业率分别为 5.0%、3.3%从2000 年开始,失业人口和失业率逐渐上升到 2007年,河南省城镇人口统计失业率为3.4%, 比2000年的2.6%增加了0.8个百分点,城镇统计失业人口为33.07万,比2000年的河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现状分析文/陈翠王永保经 济 论 坛EconomicForumAug. 2009Gen.463 No.152009年 8 月总第 463 期第 15 期· 97·表22007年全国、东部地区、河南6岁及6岁以上人口的文化构成(%)地区大专以上 高中(中专)初中小学文盲半文盲全国6.613.440.231.88.0东部8.214.941.628.66.7河南4.112.748.727.17.5资料来源:河南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年鉴2008。
表3 2007年全国、东部地区、河南人力资源的产业构成(%)地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全国40.826.832.4东部27.2633.0839.65河南50.625.823.7资料来源:河南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年鉴200821.40万增加了11.67万二、河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SWOT分析(一)优势人力资源数量大河南省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全省拥有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2000~2005年,河南劳动年龄人口(男16~59岁,女16~54岁)从5521万增至6190万,其中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从4104万增至4661万,两项的年增长幅度均高居中部6省之首政府的支持河南省八次党代会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加快中原崛起而努力奋斗》的报告中指出:要加大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力度,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要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根据这一目标,河南省“十一五”规划把着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进行实施二)劣势1.人力资源质量不高据省统计局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61万人,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797万人,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053万人,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459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全省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均有较大数量的增加。
但这次调查也显示:河南省每万人中除初中之外的其他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均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人力资源外流随着国际和国内人才竞争加剧,人才流动是客观的必然趋势,1994年以来,流向国外的科技人才有736人,流向国内发达地区的科技人才有7343人约有82%的科技人才以调动、求学、求职等形式进入东部河南省每年考入省外重点院校的学生毕业回归河南工作的不足1/4,另外,在很多公共部门以及省会郑州高校招聘过程中却普遍存在“外来的和尚能念经”的理念,这些单位在大力引进外地人才的同时,忽略了对本省人才的利用和开发现实的就业状况要求河南这些毕业生不得不去外省就业,更有甚者加入人才“东南飞”的行列3.专业技术人少2007年底,河南共有专业技术人员206.05万人,占从业人员的3.57%,低于全国4.21%的平均水平其中科学家、工程师人数为12.22万人,每10万人中仅有124 位科学家、工程师,比例也偏低从专业技术人员的区域分布情况看,河南18 个省辖市中,郑州、洛阳、新乡、南阳等市集中了约55%左右的人才,区域分布不平衡从行业分布看,教育行业以绝大优势占据首位,而其他绝大多数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均占很少部分。
4.开发投入不足在教育投入方面,近年来河南省教育经费虽保持了逐年增长的态势,但仍不能满足需求据 《2008 河南统计年鉴》资料显示,2007 年地方财政支出教育支出为366.1亿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19.6%,增长了41.2%医疗保健投资方面,2007 年河南医疗卫生支出98.78亿元,占总支出的5.3%,但人均卫生经费远低于全国人均卫生经费5.发展环境欠佳随着规章制度的逐步健全,河南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环境也得到较大改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逐步体现,但人文“软环境”仍欠佳因河南历史上曾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期以来形成的某些思想观念,如 “官本位” 、论资排辈、任人唯亲等,人才开发和使用产生着一定的负面影响,易使人才政策执行落实低效、失真目前, 虽然人力资本的作用和影响力已在上升, 但其优势地位并不明显,加快建设依靠人力资本来提升自身价值的社会环境存在一定困难6.人才培养欠合理人力资源行业分布不合理,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失衡,这意味着河南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主要表现为:一是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人才培养脱离实际需要,导致就业出现结构性矛盾,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下降。
二是教育过程中,忽视应用知识的教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人才适应性较弱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更· 98 ·新缓慢,不足以充分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三是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针对性尚待加强,特别是在比较优势和培训特色方面仍需进一步挖掘三)机会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要想发展河南经济,必须把河南的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使一直以来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压力变为动力、劣势变为优势不管是知识分子还是农民工,都已经意识到,要想找到工作挣到钱,必须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凭借一技之长来提高生活质量四)威胁1.经济强省因为其他经济强省的企业比较多,也普遍比河南的工资水平高,所以很多就业者都把目光放在了经济强省上,像江苏、广东等,这也使得人力资本外流2.不稳定的金融环境拿这次经济危机来说,它的到来使得许多企业受损,有的甚至破产,这造成了一大批务工者的失业同时,很多大学的就业率持续下降,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也都喜忧参半,人们的信心受到打击,直接影响了河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进程三、解决方法(一)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加强教育和培训教育和培训是人力资本最重要的投资,在实现河南省由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的过程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加强教育和培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1.强化优先发展教育的观念,把落脚点放在“发展”上,把关键点放在“优先”上,加大人才资本投资特别是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资现阶段应大力投资基础教育,以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为人力资源开发打牢基础;重视发展中等高等职业教育,以加快培养适应生产发展需求的技术工人,提高技工水平,着力改变目前劳动力市场供求的结构性矛盾;适度发展高等教育,积极推动内涵建设,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显著提升高校培养创新人才能力、知识原创能力、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2.政府投资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分批次启动诸如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计划,增强农民的技术能力,促进他们的就业3.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创新教育投融资体制如提高拨款比例、改革拨款体制;吸纳社会捐赠;争取国际资;谋划多元化策略 (校企联合、“建设—经营—移交”融资、“移交—经营—移交”融资) 、试行股票融资;开放政策性金融等4.为改变当前国家出钱、学校出力、企事业无偿用人的状况,河南有关政府部门还应依据或根据实际制定有关法律法规,督促企业承担相应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费用,加大企事业单位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二)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基础,实施再就业工程面对不稳定的金融环境,如何增加就业机会、实施再就业成为热议问题。
由于河南省失业和需要再就业的人员众多,也由于下岗、待业者素质偏低,无法适应一些对知识和技术要求较高岗位的要求,因而,要以长远的观点来考虑再就业问题,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再就业者素质和竞争力并通过素质的提高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上具体来说,采取不同的对策对其中有培训价值的人员一律进行就业和再就业技术培训,并将这种培训制度化,这有利于再就业人员和社会的长期发展,这种思路就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路三)加强人力资源结构调整,增加高端人才的存量加强人力资源结构调整,其目标是整个人力资源结构更趋合理,人才队伍功能更强,人才的创造力发挥更充分这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遵循人才供求的客观需要,大力加强河南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要对高层次人才实行优惠政策,创建高层次人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继续实施好各种高层次人才工程,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优惠政策,留住高层次人才2.借助于市场、行政、法律多种手段,适时调整人才结构要不断完善人才市场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要建立人才供求信息系统,根据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行预测,对现有人才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