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治的分水岭_近观新加坡大选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773348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加坡政治的分水岭_近观新加坡大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加坡政治的分水岭_近观新加坡大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加坡政治的分水岭_近观新加坡大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加坡政治的分水岭_近观新加坡大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加坡政治的分水岭_近观新加坡大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知识282011.11中国周边新加坡只是东南亚小国,但该国 5月 7 日举行的大选却为世人瞩目。选举结果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PAP)赢得87 个议席中的 81 个,得以继续组阁执政,但得票率只有 60.14%,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与此同时,反对党工人党历史性地赢得了六个席位,成为第一反对大党。尽管 PAP 在议会中仍占绝对优势,但这次大选在新加坡政治发展进程中仍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成为新加坡政治的分水岭。大选的特点这次大选共设 12 个单选区(产生单个议席) 和15个集选区 (各产生46个议席) ,总议席为 87 个,有选举权的公民为 2349091 人。5 月 7 日早 8 点至晚 8

2、点为投票时间,投票结束之后即开始计票,并逐个公布当选议员,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三点。正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做访问学者的笔者也伴随新加坡人度过了半个不眠之夜。根据笔者的观察,新加坡的此次大选具有四个鲜明特点。大选竞争空前激烈本次大选是新加坡 1965 年 8 月 9日独立以来竞争最激烈的。在 2006 年的大选中,反对党只参加了九个单选区和七个集选区的选举。也就是说,在那次总共 84 个议席中,有 37 个议席 PAP 候选人是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自动获得的。但本次大选中,除李光耀资政领衔参选的丹戎巴葛集选区外,反对党在其余的 12 个单选区和 14 个集选区均向 PAP 发起了全面挑战。除工

3、人党创纪录地获得六个议席之外,反对党还在五个单选区、六个集选区的得票率超过了 40%。在 4 月 28 日至 5 月 5 日的竞选期间,各党共组织了 66 场群众集会。与以往不同的是,选民参加群众大会的热情前所未有的高涨。尤其是参加工人党等反对党组织的集会人数更多,多时达到数万人,现场气氛也更加热烈。笔者与同事曾去观摩过工人党的群众集会,一位长期研究台湾民进党的同事感慨地说,这次新加坡大选的新加坡政治的分水岭近观新加坡大选 李晨阳图片来源/Imaginechina虽然这次大选并没有改变新加坡的政治格局,但是由于政治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其对新加坡 未来的政治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次新加坡

4、大选期间,支持反对党的群众集会总是人山人海。 29世界知识2011.11中国周边气氛和台湾有几分相似,并且指出各党最大限度地参与各选区的竞争就是借鉴了台湾民进党的经验。君子之间的理性竞争尽管选战空前激烈,但是新加坡本次大选总体上仍是在充满理性的氛围中举行的,没有出现明显的民粹主义和泛政治化倾向,没有看到强势打压、造假抹黑或大打悲情牌等不良现象。各党派在竞选期间没有进行人身攻击,也没有像台湾那样,候选人利用族群、宗教等敏感问题来吸引选票。反对党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而是针对选民普遍关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竞选活动都能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所有的群众集会都是准时结束。电视和报纸基本上给予了各

5、政党和候选人大致相同的宣传时间,比较中立,没有明显的偏向。5 月 7 日晚上 9:30 之后电视台直播开票结果,也是英文、中文和泰米尔语同时进行。大选结果揭晓之后,落选者能够优雅地向获胜者表示祝贺,要求其支持者尊重大选结果。更多的新加坡有识之士则呼吁各政党弥合分歧,不要使国会沦为政党和政客个人表现的舞台,不要撕裂族群,不希望看到因为民主竞争而使政府的执政能力下降。 在笔者看来,每个候选人选前要交纳 16000 新元的保证金并且规定得票率低于 12.5% 就要全部没收也是一个很好的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不会有很多的不良政客破坏政治生态。选民的政治态度出现明显的分化在这次大选中,1965 年

6、新加坡独立后出生的年轻一代选民的选举倾向与老一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006年大选时,新加坡 40 岁以下(即独立后出生)的选民约 87 万,占 216 万选民的 40.3%。到本次大选,21 岁(21 岁才有选举权)到 44 岁之间的选民为 111 多万人,占总选民数的 46%。老一代选民亲眼见证了在李光耀和 PAP 的领导下新加坡如何从落后状态发展发达的历程,对执政党有比较深的感情,对今天的生活比较满意。但是年轻一代的选民对政府有更高的要求,他们更多强调的是 PAP 在执政过程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与土生新加坡人越来越对政府不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来移民总体上支持执政党,这些人之所以选择移民

7、新加坡,本身就是对新加坡现有体制的一种认可。根据新加坡内政部公布的数据,在 2006 2010 年期间,共有约 9 万人申请成为新加坡公民。不过当局没有公布获得选举权的新移民的数量。网络等新媒体在大选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新加坡是世界上互联网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新加坡公民尤其是年轻选民酷爱通过博客、微博、脸谱(facebook)和音讯播客(podcast)等新媒体来发表自己的政见和看法,并和网友进行广泛的交流。大选期间,新加坡网络上形成了一股反 PAP 的声浪,尽管新媒体对大选所造成的影响还无法准确换算为选票数量,但它确实已成为影响新加坡政治发展的不可扭转的趋势。PAP 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一般人看来

8、,新加坡政府和执政党已经做得非常不错了。PAP 吸引了新加坡绝大多数的顶尖人才,在 PAP的带领下,缺少资源、领土狭小的新加坡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同时实现了“小国办大外交” ,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也不断提高。几十年来,新加坡政府一直保持了高效、廉洁和能干的作风,近年来又较快地克服了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经济形势向好。但是 PAP 在这次大选中的支持率却跌到了历史最低点。除了所谓长期执政引发的“审美”疲劳之外,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 PAP受到了如此严重的挑战,引人深思。精英政治的缺陷新加坡自独立以来,一直实行精英治国。PAP 执政时决策的正确性以及管理国家的丰富经

9、验不容置疑,而且很多时候民众的要求并非都是正确的、合理的,一个优秀的执政党确实要有勇气以国家的长远利益为重,而不是一味采取迎合选民的短期行为。这也正是新加坡能取得今天成就的基本保证。但是长期的执政以及在大选中鲜有挑战,也使得许多 PAP 成员产生了懈怠心理。在面对民众的质疑时,PAP 在很多时候表现得高高在上,既不愿意深入基层聆听草根的意见,也不愿意向民众耐心地解释政府政策制定的原因和过程。 所以,有的新加坡选民认为, “这个政府已经忘记了聆听” 。民生问题日渐突出新加坡媒体和观察家普遍认为,对民情体恤不够和民生问题解决不力是PAP 在这次大选中总得票率下滑的重要原因。新加坡联合早报在大选期间

10、设立了一项关于最受关注的大选议题的问卷调查。共有 120377 人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其中最受关注的话题是生活费上涨(22.02%) ,以下依次是外来移民(21.89%) 、公共交通(21.85%) 、经济成长(20.50%) 、教育(7.71%)和房价(5.23%) 。这表明在新加坡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民生问题也逐渐凸显。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外来移民的大量增加,新加坡的生活费用、医疗费用和房价急剧上升,地铁和公交车变得拥挤,有限的教育资源和就业岗位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依笔者的观察,新加坡的制度设计是鼓励所有的人都勤奋工作,不养懒人,在新加坡经常可以看到 70 多岁的人开出租车,还有 80 多岁的

11、老人在大排档服务。但实际上,随着新加坡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国家财力的积累,政府在增加中下层民众的收入和提供养老服务方面应该有更大的作为。选战方法失策在这次大选中,PAP 还是采用以政绩为基础,老人带新人的方式参加大世界知识302011.11中国周边选,而在发动民众方面却没有什么新招数。这种方式虽然可以维持住固定的支持者,但是吸引不了求新求变的年轻选民。所以,竞选期间反对党的群众集会是人山人海,而 PAP 的群众集会最多时也只有几千人,有的还是因为有PAP 租来的大巴才来的,而参加反对党集会的民众却是自发的。另外,PAP领导人的某些不当言论也成为了反对党攻击的把柄,尤其是 PAP 高层的不同声音首次

12、暴露出了 PAP 的内部矛盾。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往貌合神离的反对党这次在选前就主动开会商讨选举合作事宜,努力避免恶性竞争和自相残杀。新加坡政治生态的变化虽然这次大选并没有改变新加坡的政治格局,但是由于政治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其对新加坡未来的政治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把这次大选定义为“新加坡政治的分水岭”并不为过。独立后出生的选民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政治选择的势头将不会逆转到下一届大选的时候,独立后出生的选民将超过 50%,这些与老一代有明显差异的选民将决定新加坡政治的走向。年轻一代选民对民主、自由有更强烈的追求,不满足于自己的生活被政府安排。尤其是教育、医疗、交通

13、、住房、就业等大选议题直接涉及青年人的切身利益,所以他们今后将更加重视通过选举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以往会有不少选民担心支持反对党会遭到 PAP 的报复,但就目前的社会舆论态势而言,如果 PAP 对反对党议员当选的选区实行报复,下次大选可能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因为这是滥用公权力的表现,与民主的要求格格不入。此外,一般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也在提高。以往大选的时候,多数集选区只有 PAP 候选人,很多选民几十年都无缘投票,这次除李光耀资政参选的丹戎巴葛选区之外,其他选区都有反对党向 PAP 挑战,而且不少人为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感到自豪和高兴。PAP“不可战胜”和“永远正确”的神话被打破在反对党看来,

14、PAP 已不再是不可战胜的,即使是在集选区也是如此。曾几何时,反对党认为集选区制度只对 PAP 有利,反对党要在集选区战胜PAP 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反对党很少挑战集选区。但是本次大选反对党一改以往的竞选策略,全面出击,并且实现了突破。在一般新加坡民众看来,过去 PAP 就是正确的代表,不会犯错,也不会道歉。但是李显龙总理在投票前的道歉以及诸多政府部长坦承还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够好,破除了部分民众对 PAP 的膜拜。此外,杨荣文等多位部长在阿裕尼集选区的失败,可能会使一些原本有志从政的专业人士在面对PAP 的召唤时犹豫,甚至打退堂鼓。李光耀和吴作栋时代的结束新加坡公民都承认李光耀对于新加坡的立国

15、和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但也认为,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不能一直沿用过去的方式治理国家。李光耀执政时,可以用家长制的方式来管理,但是现在“孩子们”已经长大和成熟,家长就应该多听听年轻人的意见。以往大选时,只要李光耀和吴作栋发话,PAP的选情就会看涨,但是这次李光耀和吴作栋两位资政的言论在很大程度上反而影响了 PAP 的选战。不过,李光耀和吴作栋两位资政在选举结束后双双宣布不再担任资政,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为建立政治退出制度树立了榜样。李显龙总理也表示,由于时代不同了,他的治国方式会与李光耀资政的强硬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这一切都标志着李光耀时代的结束。笔者完全赞成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的看法

16、 : 新加坡是亚洲优质民主国家的杰出代表。尽管也有学者指出,新加坡未来的政治发展面临诸多的挑战,如面对反对党的成长壮大,PAP 能否真正反思和改革 ;反对党在国会里能否理性问政,能否避免挑动族群、宗教等敏感话题导致社会撕裂 ; 新加坡能否避免发生类似台湾朝野那样的政治恶斗而使社会经济竞争力下降等。不过,根据笔者对新加坡的观察,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公民素质较高的新加坡,上述挑战和问题都将得到很好的解决。还有的学者指出,根据亨廷顿的民主化理论,这次大选只是进一步推动了新加坡从威权政体向民主政体的转型,虽然民主的因素增加了,但是转型还没有结束,因为没有出现政党轮替。但是更多的学者认为,不能简单地用西方的政党轮替标准来衡量新加坡的政治发展水平,如果执政党能够推行正确的政策,持续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很好地改善民生,就没有必要将执政党拉下台。卓南生教授谈“3.11 大地震后媒体论调的变化与走向”2011 年 4 月 16 日,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 (12 期)在北大新闻传播学院举行。此次茶座正值日本“3.11 大地震”一个月之际,日本龙谷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