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770819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汪学群在不久前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语?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一句,来说明谋求新的发展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突出强调了发展理念之于发展的重要性。?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这句话出自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张子正蒙注。张子正蒙是北宋思想家张载的代表著作,其原文是?循天下之理之谓道,得天下之理之谓德 ?。王夫之为其作注写道: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显著于天下,循而得之,非若异端孤守一己之微明,离理气以为道德。?这是以 ?固然?和?所以然?解释理,把理视为物之固然, 事之所以然。 我们必须弄清 ?固然?所以然 ?的内涵,如此才能

2、把握 ?理?的精义。说文解字说: ?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理字从玉,玉为玉石,里指内里,合起来表示玉石内部的纹路,广义指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韩非子解老也说:?理者,成物之文也。 ?短长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把理看成是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只能说明理的表面特征,但并不是理的本质。王夫之把理与固然、所以然联系起来,赋予理以新的内涵,可以说抓住了理的本质。2 理与固然密切相关,使其具有本然、自然、固有规律之意。战国策齐策四说:?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事情必然要发生,这是其内在本然决定的。庄子养生主说:?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 窾,因其固然。 ?字面意思虽然是在赞扬庖丁依据牛身体

3、本来的结构下刀解牛,实质上是要人们依据事物自身运行的规律来做事。淮南子览冥训说: ?不彰其功,不扬其声,隐真人之道,以从天地之固然。 ?高诱把 ?固?字解释为 ?自然?,说的是不彰显其功绩,不拔扬其名声,这是隐士真人之道,它反映了天地原有的自然属性。理与所以然相连,揭示了事物之间背后的某种必然联系,使其知所先后、见果知因。朱子语类卷九论知行说:?不可去名上理会。须求其所以然。?事要知其所以然。?所谓?名上理会 ?是只认识表面,而知其所以然则是了解事物的原因,如此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朱子语类卷二十三讲论语时,有人问朱熹:?孔子讲的四十而不惑是知其然,五十知天命是其所以然。这样理解可以吗? ?朱熹

4、回答道: ?如同门前有一条小溪,应该先知道溪中有水,然后才知道水的发源处,而这正是溪中有水的原因。如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人四十岁时是见到 率性之谓道,五十岁时是见到天命之谓性,到了六十岁时对这些道理融会贯通,此后就不再需要思考,而是过耳便3 晓。?这些都说明探求事物在于把握其中的原因,或者说认识事物的内在规律,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循而得之 ?,做什么事情都能够获得成功。把理视为事物的固然、所以然的新意在于,揭示理作为本然、规律、原因的特征,使其真正成为具有思想内涵或哲学意义的范畴,这反映了古代学者在思维与认知领域方面的进步。与此同时,王夫之批评?异端孤守一己之微明,离理气以为道德 ?的空疏学风,强调理不离气,气也不离理,理与气互不相离、相辅相成、辩证统一。这也说明理并非游离于事物之外而是孕育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借古喻今引用王夫之?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 ?这句话,提出了发展理念的问题,进入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核心层面。加强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并转化为理念,发展行动就有了指导,就可以避免摸着石头过河的盲目性及不确定性。习近平总书记灵活地运用这句古语,并结合时代赋予理新的思想内涵,可以说是旧说新知的典范。(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