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民居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769819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数民族民居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少数民族民居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少数民族民居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少数民族民居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少数民族民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数民族民居(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少数民族民居维吾尔族民居维吾尔族维吾尔族的住宅,多成院落, 一般大门忌朝西开。 房屋呈方形, 有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树,打扫得十分洁净。室内砌土炕,墙上挂壁毯,开壁龛,并饰以多种花卉图案。傣族竹楼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下层高约七八尺,四无遮栏,牛马拴束于柱上。上层近梯处有一露台,转进为长形大房,用竹篱隔出主人卧室并兼重要钱物存储处;其余为一大敞间,屋顶不甚高,两边倾斜,屋檐及于楼板,一般无窗。若屋檐稍高则两侧开有小窗,后面开一门。楼中央是一个火塘,日夜燃烧不熄。屋顶用茅草铺盖,梁柱门窗楼板全部用竹制成。建筑极为便易,只须伐来 大竹,约集邻里相帮,数日间便可造成;但也易腐,每年雨季后

2、须加以修补。鄂伦春族仙人柱鄂伦春族的住宅叫“ 仙人柱 ” ,意为 “ 木杆屋子” 。它是一种用二三十根五六米长的木杆和兽皮或桦树皮搭盖而成的简陋的圆锥形房屋。仙人柱的搭建是先用几根顶端带枝杈、能相互咬合的木杆支成一个斜度为60 度的圆锥形架子, 然后将其他木杆均匀地搭在这几根主架之间,使之形成一个伞状的骨架。上面再覆盖上狍皮或桦树皮,这样, 夏天可防雨、冬天能御寒的“ 仙人柱 ” 就建成了。仙人柱的顶端要留有空隙,以便里面生火时透风出烟,又可采光。 南侧或东南还要留出一个让人进出的门。仙人柱上的覆盖物要根据季节的更迭而变换。冬天气候寒冷,多用狍皮覆盖。到了春天,天气渐暖,就可以换桦树皮了。仙人

3、柱的结构简单,拆盖很容易, 它是鄂伦春族游猎生活的产物。土家族吊脚楼土 家 族大 都居 住在 山坡 陡岭 , 由于这 地势 关系 ,住 房多 采用 吊脚 楼 形 式。在 住宅 两端 立四 根木 柱, 沿着 山坡 的走向 搭成 木架 ,在 以正 屋地 面平 齐的 高度上 搭横 木, 盖上 木板 ,三 面装 半装 台的板 壁或 木走 廊, 以草 或杉 皮作 天盖 ,楼下 四面 皆空 ,可 用作 堆积 肥料 ,也 可以临 时拴 牲口 ,楼 上一 般是 闺女 儿做 鞋、绣 花或 家里 人吃 饭乘 凉的 地方 。吊 脚楼通风防潮,阳光充足,土家人十分喜爱,是 土家 地区 建筑 上的 具有 重要 特色 的

4、建筑 之一 。如 今清 江 两 岸的 高山 或半 高山上 ,吊 脚楼 仍在 沿用 ,在 凤凰 古城 内后者 上百 座吊 脚楼 ;在 长阳 县城 、 五 峰 县城 现在 所建 的高 楼大 厦也 采用 吊脚 楼形式,只是建材应用钢筋混凝土了。客家民居也 称福建 圆楼 ,是 中 华文 明的 一颗 明 珠,是 世界 上独 一 无二 的神 话般 的 山村民 居建 筑是中 国古 建筑 的一 朵奇葩,它 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规 模宏大 、结 构精 巧 等特 点独 立于 世 界民居 建筑 艺术 之 林。 土楼 民居 以 种姓聚 族而 群居 特 点和 它的 建造特 色都与 客 家 人的历 史密 切相 关。

5、客 家人每 到一 处, 本 姓本 家人 总要 聚 居在一 起。 加之 客 家人 居住 的大 多 是偏僻 的山 区或 深 山密 林之 中, 当时不但建筑材料缺乏,豺狼虎豹、 盗贼嘈杂 ,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 客 家人便 营造 “抵 御 性” 的城 堡式 建 筑住宅 。这 样也 就 形成 了客 家民 居 独特的 建 筑形 式 土楼。 土 楼 主 要分布 在福 建省 的龙 岩、漳 州 等 地区。,苗族民居苗族多居住在山区,山高林密,就地 取材修筑民居,黄土墙黑瓦房和古香 古色的吊脚楼便成为苗族民居的主要 式样;苗族的一些上层首领也修筑砖 石彻的带风火墙壁的四合院落,宽敞 而幽深;苗族一些贫寒的人家

6、也筑简 陋的竹楼,低矮的石板屋和树皮盖顶 的茅屋。但苗寨的主体部分仍是黑瓦 房,吊脚落。土族民居土族建筑文化特点突出,别具一格。 农村一般以村落聚居,村庄大多在山 脚下,依山傍水搭造房屋。各家都有 庭院,院内有牲畜圈棚,院外有厕所、 菜园和打谷场。房子是平顶的,上面 可储放粮草。主房坐北朝南,大多为3 间,中 间一间开房门,进门是堂屋,大红油 漆的面柜上面摆放生活日用品,墙上 挂着领袖像。左右两侧开门进卧房, 睡土炕,炕正中摆着炕桌和火盆,一 般为长辈居住。全家人平时也在炕上 吃饭、休息,接待一般客人。东乡族民居东乡族把居住的家院叫庄窠,庄窠多半依山而筑, 屋外有一丈多高的土墙围住,内有空地,

7、有的四面盖屋,有的三面盖屋,有的朝南朝西向阳面盖横折的两面房,也有的只盖一排房, 多为土木结构的两面房。房屋的建筑除了门、窗以及梁檩椽用木制以外,其余都用泥土砌成。蒙古包蒙古包 (Mongolianyurts)是蒙古族 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 600 多人;小者可以容纳20 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蒙古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便可以开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 使用面积 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 冬暖夏凉 ,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

8、族居住和使用。羌族碉楼碉楼是一种特殊的 民居建筑 特色,因形状似碉堡而得名。在 中国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其形成与发展是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综合地反应了地域居民的传统文化特色。在中国不同的地方,人们出于战争,防守等不同的目的,其建筑风格,艺术追求是不同的。其中,最具特色的碉楼有藏区高碉和广东开平碉楼为典型代表。白族民居白族民间建筑。普及于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等白族聚居区。多为二层楼房,三开间,筒板瓦盖顶,前伸重檐,呈前出廊格局。墙脚、门头、窗头、飞檐等部位用刻有几何线条和麻点花纹的石块 ( 条) ,墙壁常用天然鹅卵石 砌筑。墙面石灰粉刷,白墙青瓦,尤耀人眼目。山墙屋角习

9、用水墨图案装饰,典雅大方。木雕艺术也广泛用于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走廊栏杆等,尤以格子门木雕最为显眼。北京四合院自元代正式建都 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 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 载:“大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这里所谓“街通”即我们今日所称胡同,胡同与胡同之间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当时,元世祖忽必烈 “诏旧城居民之过京城老,以赀高(有钱人)及居职(在朝廷供职)者为先,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分”,分给迁京之官贾营建住宅,北京传统四合院住 宅大规模形成即由此开始。皖南民居皖南 民居是指位于 安徽省长江 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 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以 徽州(今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风格和淮扬风格为代表, 徽州民居 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其他皖南民居则深刻凸显其文化过渡地带风格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