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地理练习第三部分第十一单元第二讲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7769678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地理练习第三部分第十一单元第二讲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地理练习第三部分第十一单元第二讲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地理练习第三部分第十一单元第二讲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地理练习第三部分第十一单元第二讲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地理练习第三部分第十一单元第二讲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地理练习第三部分第十一单元第二讲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地理练习第三部分第十一单元第二讲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鲁教版】2019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优化探究同步练习含答案1一、选择题(2017济南模拟)读图,完成 12 题。1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煤炭资源丰富 铁矿资源丰富 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廉价劳动力多A B C D2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借鉴德国鲁尔区治理改造的成功经验。针对东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的措施是( )A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C建设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D消除污染,美化环境解析:第 1 题,左图为德国鲁尔区,右图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鲁尔区没有铁矿;我国有廉价的劳动力,但德国劳动力不廉价。第 2 题,东北工业基地衰落是受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枯

2、竭、沿海新兴工业区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东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的措施是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对现有国有企业进行整合,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答案:1.A 2.B(2017浙江六校模拟)下图是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读图,完成 34 题。3促使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劳动力C原料 D交通4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鲁教版】2019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优化探究同步练习含答案2A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B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C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D实现产业升级,减轻用工数量解析:第 3 题,图中显示的产业链的中

3、心环节是煤炭开采,同时利用煤炭作为原料发展焦化、液化等产业链,利用煤炭作为能源发展炼铁、发电等产业链,故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原料。第 4 题,煤炭外运给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用煤炭发电后,输送电能可有效缓解交通运输压力,但这样会使本地大气污染更严重。答案:3.C 4.B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报告显示,煤炭运力仍是制约国内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受煤炭运输制约,资源地产能难以释放,消费地则无煤可供。读我国区域煤炭调动流量图,回答下题。5下列措施中既有利于山西释放煤炭产能,又有利于其产业结构升级的是( )A革新煤炭开采技术B建设坑口电厂C扩大煤炭运输通道D产业集聚,获得规模效应解析:根据所学知识

4、可知,建设坑口电厂是山西变输煤为输电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这有利于山西释放煤炭产能,同时有利于其产业结构升级,B 项正确。答案:B(2017天津河西模拟)为减轻能源压力,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发展风电产业。下图是我国风电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67 题。【鲁教版】2019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优化探究同步练习含答案36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起伏大,发电稳定B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C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D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7发展风电的生态意义在于( )A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B减轻当地酸雨严重问题C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D减少对煤炭资源的依赖解析:第 6 题,风

5、电基地建设的前提是风能资源丰富。内蒙古距离冬季风源地近而具有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利于建设风电基地。第 7 题,注意是生态意义。风电属于清洁能源,使用风电,可以减少火电的使用量,从而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利于缓解温室效应。答案:6.B 7.A(2017哈尔滨模拟)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突出特点。读近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图,完成 89 题。8乙省成为低碳区的主要原因是( )【鲁教版】2019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优化探究同步练习含答案4A环境承载力高 B能源需求量减少C森林覆盖率较高 D产业结构轻型化9下列促进甲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A加大油气的开采量,调整

6、能源结构B集中发展高科技产业,改变产业结构C禁止煤炭外运,发展第三产业D延长煤炭产业链和促进非煤产业发展解析:第 8 题,乙省是广东省,低碳区的形成与环境承载力和森林的覆盖率无关;该省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能源的需求量大;产业结构轻型化,消耗的能源少,排放的二氧化碳少,成为低碳区。第 9 题,甲省是山西省,油气资源储量小,没有加大开采量的条件;该省受社会传统经济基础制约和资源的影响,只能适当发展高科技产业,改善产业结构;该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基地,正加大外运力度;延长煤炭产业链和促进非煤产业发展,利于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切实可行。答案:8.D 9.D(2017嘉兴模拟)鬼城是指因

7、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城市,属于地理学名词。在我国,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出现了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鬼城指数)低于 0.5 的新城、新区,这些新城、新区居住人口少,也被形象地称为“鬼城” 。据此完成 1011 题。10下列关于鬼城(地理学名词)形成的主要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B严重依赖资源开发C城市环境污染加剧D片面追求经济发展11鬼城指数越低,反映了( )A逆城市化现象更加明显B虚假城市化越明显C城市土地扩张相对过快D城市人口规模越大解析:第 10 题,鬼城是指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城市,说明该城市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严重依赖资源开发,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一旦资源枯竭,城市

8、即陷入衰落。环境污染加剧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副产物,一旦城市衰落,污染也相应减少,故不是鬼城形成的主要原因。第 11 题,鬼城指数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建成区面积越大,居住人口越少的城市,鬼城指数越低,反映了城市土地扩张相对过快,超过了城市人口的发展。这不是逆城市化现象,也不是虚假城市化现象。答案:10.C 11.C二、非选择题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三面被黄河环绕,南邻古长城。区域内煤炭、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有库布齐沙漠。【鲁教版】2019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优化探究同步练习含答案5(1)巴丹吉林沙漠多盐泽,简述其形成过程。(2)有“扬眉吐气”(羊绒

9、、煤炭、稀土、天然气)之称的鄂尔多斯高原,目前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窘况。为加快经济发展,有人提议鄂尔多斯依托丰富的资源,大力发展能源重化工业,你认为是否可行?请阐述理由。解析:第(1)题,盐泽的形成,可从盐分的来源、降水与蒸发的角度分析。第(2)题,能否发展重化工业,可从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答案:(1)巴丹吉林沙漠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处于内流区,内流河带来水分和盐分;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多大风天气,加剧水分蒸发,易形成含盐量大的盐泽。(2)可行。理由: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煤炭等资源丰富,依托资源发展重化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10、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邻近东北和华北地区,市场广阔;邻近京包、宝兰铁路,交通便利;增加就业,加强民族团结。或不可行。理由: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发展能源重化工业可能造成植被破坏,进而引起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工业三废污染严重;重化工业需水量大,加剧水资源短缺。1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图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约160 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 6.2 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1)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甲乙之间夏季盛行西北风的原因。 (2)从地形特征的角度,分析甲地多大风的主

11、要原因。【鲁教版】2019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优化探究同步练习含答案6(3)评价甲地发展风力发电的条件。新鲜葡萄直接在太阳光下暴晒,制成的葡萄干会发酸。乙地区夏季利用荫房(如右图)晾制的葡萄干享誉世界。荫房是指状如碉楼的土坯建筑,四壁镂出密密麻麻的洞孔,在房内设置挂架,以挂晾葡萄。(4)从当地气候条件的角度,说明乙地夏季利用荫房晾制葡萄干的理由。解析:第(1)题,注意题干中的提示。从热力环流的角度分析风向,必然要分析甲乙夏季气温高低差异,从而引出气压差异,最后依据气压差异得出风向。第(2)题,甲地为两山之间的峡谷,则运用狭管效应分析即可。第(3)题,评价类题目要从利弊两方面分析。可结合实际,从

12、资源、市场、资金、技术及生态角度分析。第(4)题,乙地气候干旱,夏季光照强,多干热风,利用荫房便于通风。答案:(1)甲地以绿洲分布为主,乙地以沙漠分布为主,由于沙漠的热容量较绿洲小,夏季增温较绿洲快,在乙地附近形成热低压,即甲地(海平面)气压高于乙地,风从甲地吹向乙地。(2)甲地位于两山之间的谷地,且谷地为西北东南走向。盛行的西(北)风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速度在谷地加快,导致风大。(3)有利:风能资源丰富;地价低;人口稀少,移民费用低;风电开发历史悠久;离北部电力需求地(市场)较近。不利: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生态环境较脆弱。(4)该地降水稀少,夏季光照强度大且时间长(或白昼长,太阳高度较大),多干热风,荫房四壁的洞孔既便于通风,又避免阳光照射导致葡萄干发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