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工程师职称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7769178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工程师职称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级工程师职称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级工程师职称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级工程师职称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级工程师职称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级工程师职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工程师职称(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这是我前几年评审职称时写的总结,具体内容你可根据你所干的工作作些变化 和补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前面是封面) 申报工程技术职务工作总结 文章标题 努力将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申报职称 高 级 申报专业 工 民 建 单 位 公司 姓 名 正文: 努力将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 本人 198*年*月参加工作,先后参加了:*公司综合楼的建设;涪陵*大化肥 工程造粒塔的技术准备工作和14.6082.00 米筒身滑模的施工工作;*工 程合成氨片区氨罐基础的施工工作;新疆*工程造粒塔的滑模施工工作;贵州 *工程 H100m 排气筒的技术准备工作和筒身滑模工作;新疆*

2、电站的施工管 理;云天化*烟囱的施工管理;新疆*电站烟囱的施工管理;新疆*会展中心 的施工管理;贵州*硫酸工程的技术管理及贵州*磷酸工程的技术管理;*供 热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 无论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工程技术人员,还是作为一个工程项目的技术负责人, 我感到要干好一个工程,不仅要严格遵守国家施工规范规程,还要理论联系实 际,活学活用,不断总结施工和管理经验,技术上不断改进和创新。 本人在工作中,接触到许多烟囱,体会到只有技术上不断创新,设备不断更新, 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比如,以前在造粒塔和烟囱的滑模中,我们用来提升滑模平台的是小吨位千斤 顶(额定起重量为 3.5T) ,后来经过

3、论证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决定从*烟囱 开始采用大吨位千斤顶(额定起重量为 6.0T) ,与小吨位千斤顶相比有以下优 点:可以节约一半的支承杆;支承杆脱空长度更高,滑模安全性可以得到更大 的保证;减少了支承杆的加固工作量。在 2002 年和 2003 年施工的贵州*工程 的 2 个烟囱和*供热工程的烟囱,就采用了大吨位千斤顶,其技术和经济效益 十分明显。 另外,在滑模测量技术上我们也进行了改革。以前一般是在造粒塔或烟囱的中 心安装一台激光对中仪测偏移,而平台扭转则在外面用一台经纬仪测量,显得 非常麻烦。后来我们在烟囱内部相对于中心的对称半径上同时布置 2 台激光对 中仪,根据测量数据就可以直接计

4、算出平台的偏移和扭转值了。其精高提高了,工作量也减小了。 尽管我们现在在滑模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世界滑模的先进水平还 有不小的距离,这需要我们不断改进技术,总结经验。就我公司施工的烟囱和 造粒塔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我们目前还未涉及双曲线塔和框架的 滑模,只限于圆形构筑物的滑模。2、在垂直运输方面比较落后,传统方法是采 用落地井架加变幅拔杆或者是随升井架加变幅拔杆,此种方法比较落后,我们 可以改进为:在筒体外侧配一台自升式高塔,不但可以满足钢筋和混凝土的垂 直运输,而且可以节省几台卷扬机的费用。从长远效益来看,后者肯定比前者 明显。3、按传统方法制作的钢平台只能使用一次,不

5、仅浪费了钢材,还增加了 拆卸平台的工作量。如果在保证平台安全使用的前提下,我们将平台杆件的焊 接连接形式改为螺栓连接,这可以多次重复利用;4、在滑模纠偏和纠扭上,设 想在提升架外侧安装自动收分控制装置。 对于长期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人而言,无论是他的技术水平,还是施工能力都 不容置疑,但是在经营管理上感觉要欠缺些。当然这除了与他自身是否愿意学 习有关,但还与我们企业内部各专业分工过细不无关系。因此一个企业要想造 就更多的复合性人才,就必须加强技术人员的经营理念培养和适应市场经济的 能力。这点是我本人体会最深的。 总之,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除了严格按施工图和国家规范规程以及施工方 案办事外,还要

6、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大胆进行技术改革和创新, 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上不断优化,努力将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提 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200*年 月 日我叫 XXX,1989 年 7 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石油地质专业,同期分配到采油八队任见习 技术员;90 年 1 月到采油一矿地质组;94 年 3 月任地质组长,6 月任矿生产办付主任,同 年被评为工程师;95 年 8 月调到地质所三采室任付主任;现任地质所开发一室付主任。自 94 年晋升为工程师以来,本人牢固树立“科技兴油”意识,刻苦钻研、努力进取,不断探 索孤岛油田“三次采油”的新途径,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孤岛采油厂的注聚驱三次

7、采 油已发展到一定规模,为全局最大的注聚区,聚合物累计增油已达 206 万吨,年产油量却 占了采油厂的 41左右。截止目前,共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 2 项,局级科研项目 11 项, 厂级科研项目 5 项,合理化建议 12 项。并有 3 项荣获管理局优秀开发方案 1 等奖,2 项 QC 成果荣获采油厂 3 等奖,7 项现代化管理成果荣获厂级 1、2、3 等奖,1 项合理化建议 荣获厂级 1 等奖,2 项获二等奖,3 项获三等奖,在省级以上科技会议发表论文 5 篇,在局 级以上科技会议发表论文 2 篇,在厂级以上科技会议发表论文 2 篇,编写了化学驱矿场 试验设计及技术要求企业标准。连年被评为采油厂

8、双文明先进个人,96 年被评为“采油 厂双文明标兵” 。一、立足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业务优势,为保持采油一矿原油超产稳 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94 年在采油一矿任地质组长。地质作为开发的龙头,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业务优势, 积极组织开展了各项地质研究与生产运行及各项开发指标的控制,采油一矿的各项地质工 作水平一直保持在采油厂前列。同时,工作过程中非常注重运用新理论新工艺新方法,如 94 年与石油大学合作对西区开展了非均质研究工作,为西区各项上产措施的提出提供 了可靠的依据。勤于动脑,善于动脑,为保证原油生产任务的圆满完成,狠打聪明措施, 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每月提出各类有效上产措施 3

9、0 余项。勤于总结,善于总结,在总结 中寻找探索油田生产的规律,在总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驾驭知识的能力。在 95 年采油厂春季和上半年采油厂开发技术座谈会上的发言均获得了 2 等奖的好成绩。94 年 6 月至 95 年 8 月担任起了采油一矿生产办副主任的职务,在抓好地质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 协调运行好生产、狠抓生产管理。同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先后系统地学习了油田生产、 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深入现场施工一线,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 吸收教训,很快就适应了工作,成为了领导指挥生产的先行官,在为一矿的原油上产中发 挥了积极的作用。二、立足于增加可采储量和提高采收率,大力推

10、广应用注聚驱三次采油技术,为采油 厂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95 年 8 月,因工作需要我被调到地质研究所任三次室副主任,主要从事三次采油技 术推广与研究工作。由于聚合物驱是一项高新技术,采油厂正处于先导试验和扩大试验阶 段,国内外可借鉴的现场试验不多,试验为常规井网污水注入,加之孤岛油田处于特高含 水后期开发,油稠、高温、高盐,聚合物试验的条件较苛刻,工作难度非常大,注入管理、 开发规律的认识等等国内外更无可借鉴资料,一切工作从零开始,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一 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工作一上手,我注重从基础理论入手,认真学习和借鉴了国内 外注聚方面的一些规律,查阅了大庆油田关于注聚驱增

11、油方面的有关资料,同时结合孤岛 油田注聚开发的实际,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总结中积累经验,使 采油厂的注聚开发效果逐年好转。为了增强注聚开发工作的针对性、眷属、和科学性,与 石油大学合作进行了孤岛油田中一区 Ng3-4 油藏精细描述工作,对有针对性地进行注聚单元整体调配和提出科学合理的措施方案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该项成果同时获得管理局 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由于三次采油技术关系到孤岛的开发方向,关系到采油厂生存发展的出路,同时其又 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因此,管理局和采油厂领导极为重视,采油厂每月 召开一次三次例会,自己都针对注入动态,开发规律的认识及调整措施作重点发

12、言汇报, 并且在每季度一次的管理局三次例会上也作重点发言汇报。经过全厂上上下下注聚工作者 的共同努力,注聚增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受到国内外同等的青睐,总公司领(转载 自中国教育文摘 http:/www.edU,请保留此标记。 )导、全国其他油田同行前来考察、 参观学习的络绎不决,根据领导按排自己都向他们作一详细汇报,这样一年汇报次数约 30 余次,而每次汇报都需要加班加点,精雕细刻。通过一次次的汇报、分析和总结,使自己 对注聚开发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并用 于指导实际生产,采油厂的注聚开发效果越来越显著。特别是 2000 年的注聚效果达到了历 史最

13、好水平,有效地缓解了采油厂产量接替不足的矛盾。每次汇报都有新的收获,尤其是 在 SPE 年会上宣读论文,在全国石油学会组织的提高采收率会议上的发言并获得优秀证书, 在集团公司的“三次采油发展战略研讨会”和“三次采油技术座谈会”上的发言等,都受 到有关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随着先导试验和扩大试验的进一步推进,注聚开发工作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采油厂 开始大面积工业化推广聚合物驱技术。9699 年,我与地质研究院合作,先后编写了孤 岛油田中一区 Ng4 聚合物驱方案 、 孤岛油田西区 Ng46 聚合物驱方案 、 孤岛油田中 二南 Ng3-5、中二中 Ng3-4 聚合物驱方案 、 孤岛油田中一区 Ng

14、5-6 及 Ng3 剩余聚合物驱 方案等。同时,积极开展其他多种提高采收率方法的研究,96 年与地质研究院合作编写 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孤岛油田西区复合驱先导试验方案 ;98 年编写了孤岛油田南区 渤 19 断块交联聚合物驱先导试验方案 ;99 年与石油大学合作编写了孤岛油田中一区 Ng3LPS 深部调剖试验方案 ,这些方案的实施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增油效果,先导试验项 目对孤岛油田三次采油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指导作用。其中孤岛油田中一区 Ng3 注聚方案已通过局级验收,被评为局优秀开发方案一等 奖, 孤岛油田复合驱试验方案研究和实施已通过部级验收。为进一步提高注聚增油效果, 及时对注聚单元进行跟踪

15、分析,合理进行注采调整。先后对中一区 Ng3 聚合物区实施注采 调整 5 次。针对西区注聚后效果一直不明显的现状,我发现隔层不发育对注聚效果影响较 大,于 98 年编写了西区调整方案,对原注聚方案进行了重大调整,使开发效果明显改善。 先后对中一区 Ng4 注采调整 3 次,对中二南、中二中注聚区注采调整 2 次;与采油工艺研 究院合作对不同注聚区先后 6 次编写了添加交联剂方案;98 年还编写了中一区 Ng4 阴阳 离子堵水方案 ;编写了孤岛油田西区、中一区 Ng4 化学示踪剂室内实验研究及现场注 入方案 。所有这些方案对注聚驱增油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截止 目前,采油厂的

16、注聚驱三次采油已发展到一定规模,为全局最大的注聚区,聚合物累计增 油已达 206 万吨,年产油量却占了采油厂的 41左右。我本人在 97 年获得管理局“油田 堵水调剖技术”先进个人。三、立足于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技术素质,刻苦钻研,锐意进取,不断开创采油厂 三次采油工作新成绩三次采油是一项多学科的高新前沿技术,既需要常规水驱分析的扎实功底,又需要最 新物理、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地质、油藏工程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还需要较高的外语水平, 以利于掌握国内外的最新发展动态。从开始从事这项工作起自己就树立了永远当学生,把 失败当成功之母,永立潮头的信念。经过几年的努力,在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同志们的帮助 下,在管理局召开的历次三采会议上的发言无论从深度和广度上都表现出了较突出的优势, 在参加的三次全国提高采收率会议上的发言也都名列前茅。这就更需要自己不断加强学习 和研究,刻苦钻研、锐意进取,不断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三次采油技术和经验,积极 探索,勇于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